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其他类型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叶轩魏忠贤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昆吾”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玩我呢,你要穿越就穿越到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帝身上呀,再不济你给我弄个藩王也行,偏偏穿越到这位倒霉的皇帝身上了。”煤山一棵古槐树下,叶轩经过长达半个时辰的自我怀疑,终于接受了自己穿越的事实,而且还是天启七年,刚刚登基。说崇祯倒霉是因为他有重振大明之心,可却无重振之力。内忧外患朝臣糜烂,天灾人祸不断,挣扎了十七年后,大明还是亡了,他也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在叶轩看来,明朝就是被朱由检自己玩死了,虽然有些夸张,但他别作死,大明至少能多延续十几年。“来人,将这棵槐树砍了……算了,用铁链锁起来!”彻底清醒之后,叶轩本想直接砍了这棵古槐树,但想想还是放弃了。真要是想上吊,这皇宫内能吊死的地方太多了,锁起来也算是时刻警醒自己。一边候着的王...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叶轩魏忠贤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玩我呢,你要穿越就穿越到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帝身上呀,再不济你给我弄个藩王也行,偏偏穿越到这位倒霉的皇帝身上了。”
煤山一棵古槐树下,叶轩经过长达半个时辰的自我怀疑,终于接受了自己穿越的事实,而且还是天启七年,刚刚登基。
说崇祯倒霉是因为他有重振大明之心,可却无重振之力。
内忧外患朝臣糜烂,天灾人祸不断,挣扎了十七年后,大明还是亡了,他也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
在叶轩看来,明朝就是被朱由检自己玩死了,虽然有些夸张,但他别作死,大明至少能多延续十几年。
“来人,将这棵槐树砍了……算了,用铁链锁起来!”
彻底清醒之后,叶轩本想直接砍了这棵古槐树,但想想还是放弃了。
真要是想上吊,这皇宫内能吊死的地方太多了,锁起来也算是时刻警醒自己。
一边候着的王承恩虽然不知道皇爷为什么会有这么古怪的命令,但皇爷的话那就是天,必须得执行,随即招来一名小太监低声吩咐了几句。
“还有十七年时间,大明基本盘还在,似乎还能拯救一下?”
叶轩吐槽完崇祯朱由检后,坐在一边的凉亭中陷入沉思。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改变不了现在的处境,那就努力的适应。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三条路:当一个昏君,或者暴君……再或者当一个明君!
“当昏君,那就再选几位妃子,每天过着君王不早朝的日子,享受十七年荣华富贵,倒也不枉来世间走一遭!”
“当暴君,那将魏忠贤的阉党、东林党、一些投靠建奴的人,都给杀了,甚至诛九族!自己死了也得拉这些人垫背。”
“当一个明君?改写大明结局,为大明延续数百年的国祚?”
昏君,暂时来看是不可能了,明朝十六位皇帝有十位是非正常死亡。
远的不好说,就说近的吧,崇祯的父亲光宗朱常洛,服用了太监进贡的大补药“红丸”后驾崩,时年38岁。
他哥哥熹宗朱由校,后宫泛舟,落水生病,服用“仙药”,暴毙而亡,时年23岁;
当昏君,说不定哪天就会被‘淹死’,危险系数太高,排除!
暴君?暂时看也不可能,没有兵权,杀几个文官还行,想全部干掉,估计还没有干掉他们,就会被他们干掉,也太危险,排除!
明君?天灾人祸不断,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奸臣作乱,没有兵权,政令都出不了北京城。
改革一定会触动官绅利益,一旦联合起来,想当明君改写历史,不如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昏君不行,暴君也不行,明君更不行,特么的,这是要逼死我呀,要不干脆……彻底躺平?能玩几年算几年?”
叶轩一脸颓然之色,实在开局就是地狱难度。
这局势别说是他,估计朱太祖和朱老四亲自来,前期都得小心小心再小心。
崇祯在位十七年,可以说是天要灭大明,大天灾从未断过,尤其以陕西、河南、湖广为最。
人祸,内部以李自成、张献忠两支起义为主,外部以建奴为主,席卷大半个大明,屠城数十次,数以千万计百姓死亡。
一想到数年后在中原大地上发生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悲剧,叶轩内心悲叹不已。
不远处的王承恩看着大明新帝脸上的表情从沉思到悲叹、从疑惑到颓然、再到愤怒,心中惊叹不已,眼中满是心疼。
眼前这位虽然贵为皇帝,可终究也只是一个毫无准备的十七岁的少年。
朝堂局势诡谲,大明内忧外患,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身上。
怒吼过后,叶轩平静了下来,愤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王承恩,朕登基多少时日了?”
“皇爷,您是八月二十四日继位,今天是九月十六,登基二十四天了。”
听着王承恩的回应,叶轩心中松了口气,但也无比的头疼。
按照历史的记载,这个时候,朱由检还没有开始对魏忠贤动手,也就是说魏忠贤及其党羽都还在。
魏忠贤这货就是把双刃剑,他若还在,东林党等文官集团就不敢太蹦跶,搞钱更是把好手。
头疼的是,魏忠贤这人就是个定时炸弹,天启帝驾崩的消息都敢隐瞒,崇祯登基英国公抬轿都敢阻拦,这就说明了这人心怀异志。
虽然说魏忠贤的权利来自皇权,想魏忠贤死也就是一道圣旨的事,但那是在皇权稳固的时候,现在的他发道圣旨可能都会被内阁驳回。
整个朝堂之上六部九卿大部分都是他的人,掌控着内阁、东厂、锦衣卫、司礼监、御马监和内操军,
这股力量随时都能将他炸成渣渣,这才是最难搞的事情。
叶轩记得,历史上的崇祯朱由检也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前期各种赏赐试探。
然后借助文官集团的力量,又用计将一万净军调出了皇宫,才一道圣旨将魏忠贤搞下台。
“一切都还来的及,我虽然没有外挂,但我看过《崇祯传》,知道未来的一些大事件和走向,
知道哪些是忠臣、能臣干吏,哪些是奸臣、庸臣。
再加上后世的一些知识和超出这个时代的眼界,这大明还是可以拯救一下的!”
叶轩喃喃自语,看着槐树,脸色坚定,心中怒吼。
“朱由检,安心的去吧,你的一切将由我叶轩来继承,从现在起,我就是大明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祯,朕在这里立下誓言:
你朱由检杀不了的人,我崇祯来杀,
你朱由检做不到的事情,我崇祯来做,
李自成、张献忠造反?那也要看朕给不给他们机会!
建奴屠我中原族人?那朕便屠了建奴,亡其种,灭其族!
八大晋商私通建奴,为其耳目?那朕便抄家灭族!
文人无知、无能、无耻,叛国投敌,那就杀他个天翻地覆!
……
一句话,天命在吾身,你朱由检做的了的我崇祯要做,你朱由检做不了的事情我崇祯更能做,
总之,朕要大明人人如君子,国无患,世有道!
未来有一天,朕要让瓦剌、鞑靼等部成为我大明的牧场,
让西蕃、吐蕃成为我大明的果园,
让缅甸、暹罗、安南成为大明的粮仓,
让东南沿海成为我大明的渔场,
让扶桑等地成为我大明的矿区。
八方来贺,万国来朝,为这大明再续三百年国运!”
崇祯说完,突然感觉浑身放松了许多,有了清晰的奋斗目标,浑身都是干劲。
朝升的太阳照射在叶轩的身上,整个人显的神圣无比。
现在的他要做一个圣君,暴君为表,明君为骨,昏君附带之。
从此,这大明王朝,他说了算。
至于说年号问题,他也没办法,按照礼制,新帝登基就要定年号,这都过去大半个月了,年号早就定下了,谁叫他穿越来晚了呢。
他要是早点来,他就选择内阁送过来的四个年号中的「乾圣」,多霸气的年号。
不过崇祯这个年号也还行,崇祯=重振,重振大明,寓意还行。
PS:现在是天启七年,崇祯的年号是第二年开始的。
崇祯转身看着朝阳下的紫禁城,再看看远处鳞次栉比的北京城,袅袅炊烟升起。
如果他不穿越过来,两年后,这里会被建奴包围,十几年后,一场鼠疫席卷全城干掉二十万人。
“现在我来了,从这一刻起,大明由我来守护!”
只是守护需要本钱的,宫内有魏忠贤心生异志,宫外有东林党欺上瞒下,民间有士绅结党营私出卖国情,再之外有虎视眈眈、亡大明之心不死的建奴等外敌。
如此复杂局势,一个处置不好,他就要追随皇兄去了,必须得先保证自己的安全才能谈其他事情。
思索了一会儿后,崇祯就想到了一个人。
只要有这个人在身边,别的不敢说,至少生命安全是有绝对保证的。
东暖阁内,崇祯继续完善了大明可持续发展计划。
而宫外一处府邸中,数人齐聚。
如果朝中的人在这里,一定会认出来这些人,礼部右侍郎钱谦益、右都御史曹于汴、吏部左侍郎张凤翔等人。
这些人毫无例外,都是东林党的人。
“受之(钱谦益的字),陈德润的事情查清楚了。”
众人精神一震,看着说话的张凤翔。
“陈德润私闯懿安皇后的寝宫意图侵犯,被内操卫队抓住了,陛下龙颜大怒,
昨晚就将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降为指挥同知、值守的指挥佥事许显纯降为镇抚使,罚俸禄一年,廷杖二十,方正化亲自动手,
我们的人从太医院那边打探到两人伤了筋骨,至少一个月无法下床;
陈德润是魏忠贤和王体乾调z教的人,负有失察之责,所以才有了早上的那一幕。”
众人眼中满是震惊,陈德润此人他们也知道一些,但没想到竟然胆子大到敢将手伸进后宫之中。
“稚羽(张凤翔的字),消息可靠吗?这种有损皇家颜面的事情,陛下怎么会……”
“这有什么,皇宫里各大势力安插的人还少吗?陛下不这么做,难道我们就不知道吗?
陛下知道这一点,所以才借这个机会杀一儆百,向我们宣示,确立皇帝权威呢!”
“对,我也是这么想的,不仅是在敲打我们,更是在敲打魏忠贤。”
“这么说来,陛下是在忌惮魏忠贤了?”
……
一众人讨论着,脸上满是笑容,虽然是在敲打他们,但魏忠贤损失更大,至少锦衣卫表面上的指挥权被z干掉了。
阉党的势力被打压了,他们东林党的机会就多了。
刚刚说完事情来龙去脉的张凤翔突然道:“受之,既然陛下有意打压魏忠贤,我们要不要趁这个机会弹劾魏忠贤?”
“不要!”
看着疑惑的众人,钱谦益放下茶杯,慢悠悠道:“陛下刚登基,他是什么脾性我们都不清楚,他到底是不是在拿魏忠贤在试探我们,我们也不清楚,
想弹劾魏忠贤至少不能是我们先来,交给督察院来,只要他们出头,我们就跟着上,
而且,就以昨晚的事情想要扳倒魏忠贤不现实,否则陛下直接动手了,也不至于搞出早上的那一幕。”
“言之有理!”
“果然还是钱公思虑周全,我等佩服!”
“对,如果我们弹劾了,到时候陛下为难,想惩戒有些为难,不惩戒就伤了大臣们的积极性,让陛下难做,后面会给我们穿小鞋的。”
……
“我们不能弹劾魏忠贤,但能恶心他。”
钱谦益又突然冒出来的一句话,让众人愣住了,搞魏忠贤的党羽和搞魏忠贤有什么区别?
右都御史曹于汴若有所思道:“受之说的是奉圣夫人吧?”
众人恍然大悟。
奉圣夫人是熹宗的乳娘,按道理是熹宗的长辈,可这和新帝没关系。
让一个没关系的长辈、还是生性淫z荡、阴辣狠毒、魏忠贤的对食的人居住在后宫中,是谁都忍不了。
“对,我估摸着,陛下也想动手,但找不到理由,我等弹劾,既是削弱阉党的实力,又深得陛下欢心,等事成之后,我们就传出去,也能获得百姓认可,一举三得!”
“而且,非后宫之人居于后宫,这是不符合礼法,本就是属于我礼部的管辖范畴,由老夫弹劾正合适,谁都找不到毛病。”
“于汴,明日朝会,老夫先弹劾,若是陛下不允许,你就再附和,其余人再跟上,总之,客氏的罪必须得定下来。”
众人点了点头,钱谦益继续道:“这事就这么定了,我们现在重新将客氏的罪名梳理一下,相应的罪证也再推敲一下。”
“第一,迷惑先帝,先邀上淫宠。”
“第二,迫害后妃,断绝皇嗣。”
……
一直到了很晚的时候,众人才将罪证给梳理完成,看着厚厚的一叠罪证,众人相视一笑,这里的每一条都是真实发生的,每一条都能杀客氏十遍都不够。
“钱公,若是陛下不……许,怎么办?”
兴致正高的众人,脸色突然凝固了,钱谦益低声道:“那就死谏!”
不待众人脸色骤变,又解释道:“新帝登基,手上无可用之人,我们就是,
其次,这些罪证都是实打实的,谁都无法反驳,陛下不可能为了袒护而杀我们,这影响太恶劣了,以后谁还敢说真话?”
众人听完心里猛然松了口气,再次叮嘱了一番后才散去。
第二天卯正时刻(早上六点左右),崇祯还在迷糊中,就被周皇后给叫醒了,一番穿戴洗漱后,崇祯打着哈欠前往皇极门,御门听政。
顾名思义,就是皇帝在家门前听大臣们汇报工作,而不是在殿内,但皇极门就是殿宇式的宫门,前后大门关上,那就是宫殿。
一路上,崇祯都在吐槽明代上朝的制度和前崇祯,简直跟有病一样。
皇帝五点前就得起床,大臣们更惨,住的离皇宫近的,凌晨三四点左右就要起床更衣,住的远一些的,凌晨一两点就得起床了,五点就得在宫门外排好队。
凌晨两三点起床,到酉正(下午六点)下班,工作时间高达十五六个小时,能有精力处理好才叫怪了。
前崇祯也是,为了挽救大明,天天上朝,这个时间点、这种天气,在床上躺着抱着周皇后不舒服吗?
到了皇极门,六部九卿等等大臣们都到齐了,崇祯坐到龙椅上,众大臣一番行礼之后,王承恩上前。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众大臣站起来后,看着平台上的皇帝,立刻就发现了不一样。
平时平台上除了皇帝外,只有皇帝的随身太监王承恩,可今日在王承恩侧后方竟然还站了一位太监,正是方正化。
更让众人震惊的是,方正化竟然还挂着刀。
要知道,黄极门内,武将都不得带兵器入内,可现在是什么情况?
“诸位爱卿,都没有事情要上奏吗?”
“东方不败?”
王承恩下意识的重复了一句,满脸的懵逼之色。
这如果是个人的话,叫这个名字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
“皇爷,您说的东方不败是个人,还是地方,奴婢……”
崇祯摆了摆手,打断了王承恩的疑问:“皇宫中有一位叫方正化的太监,武功奇高,你去查查现在在哪里任职,带他来见朕!”
“奴婢遵旨!”
王承恩虽然有些疑惑,但皇帝的话就是圣旨,必须得不折不扣的执行。
又看了看了朝阳下的北京城,崇祯开始回去了。
刚回到乾清宫,就见周玉凤站在宫门前左右眺望着,脸色满是焦急与担忧。
看见崇祯回来,立刻就迎了上去:“陛下,早上天寒露重,您龙体欠安,怎么出去了!”
“无妨,早晨空气好,出去走了走,精神好多了,让皇后担忧了!”
崇祯拉着周皇后的手,看着周皇后,眼中满是柔意。
如记载中所言,其容貌美丽端庄,皮肤洁白如玉,国色朝酣,玉体从容而定。
他在崇祯传中看过记载,这位周皇后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先崇祯一步吊死。
死前说:“我服侍陛下十八年了,可陛下从来不肯听我一句劝,以致有今日,我能够以身殉国,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生前深明大义,勤于治家,国家危急之时,又以身相殉,悲壮凄美。
现在他来了,这种悲剧自然不会发生了。
“凤儿,陪朕用膳!”
或许是因为早上的事情,膳食都比较清淡,吃完饭与周皇后聊了几句后,王承恩就进来了,说方正化已经在东暖阁外候着了。
崇祯一听,立刻就站了起来,极力压抑着激动,朝着东暖阁走去。
“奴婢方正化参见陛下!”
崇祯一进东暖阁,一名太监立刻跪了下去。
“起来说话,抬起头来!”
崇祯打量着站起来的方正化,心中也是感叹,此刻的方正化身材高大,面容坚毅,双眼炯亮,裸露在外的手背上青筋突出,丝毫看不出来是一名太监。
方正化见崇祯紧紧的盯着自己,心中暗自打鼓。
过了好一会儿,崇祯淡淡道:“方正化,朕听闻你武艺高强,数十人都近不了身,是不是?”
崇祯的话虽平淡,但听在方正化耳中如同惊雷,吓得一下子就跪了下去:“奴婢该死,陛下恕罪!”
“起来说话!”
崇祯心中有些无奈:“朕想亲眼看看,若是传言属实,朕给你一些差事,你可敢一试?”
方正化可是一位传奇人物,现在在哪里任职他不清楚,但后来做到了司礼太监。
崇祯十五年,总管保定的军务,有保城的功劳,崇祯十七年二月出任地方长官,后城破,斩杀数十人后,被贼人砍死。
南渡以后,进入旌忠祠,对崇祯、大明可谓是忠心耿耿,死而后已。
被敌人包围了,还能斩杀数十人,足可见其武功高强,要知道那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了,算算时间,现在也才不过三十来岁,正值巅峰状态。
据说后世小说中的东方不败的原型就是这位太监。
“奴婢遵旨!”
方正化松了口气,论武功,在这宫中他还真不怕谁。
半个时辰后,崇祯一行数百人就到了京卫大营,站岗的军士懒散、巡逻的军士脚步虚浮、操练的军士动作敷衍。
崇祯眼中闪过一丝愤怒,随即又隐藏了起来。
已经得到消息的京营总督英国公张维贤带着一大群匆匆赶过来的勋贵们立刻行礼。
“臣京营总督张维贤参见陛下,陛下圣安!”
“英国公免礼!”
崇祯很是平淡:“从五军营调一个百户所的军士来,朕有用,王承恩,你跟着一起去!”
“臣遵旨!”
英国公张维贤立刻回应,然后让儿子张之极去调人,王承恩也跟了上去。
崇祯站在演武场的高台上,看着远方,也不说话,张维贤等一众将领也不敢出声。
张维贤内心暗自嘀咕着,早上从内廷传出说陛下累了,要休息一日,怎么这会就跑到京营来了。
到底是心血来潮巡视一下,还是对自己不满想来敲打一下自己?
另一边去调人的张之极摸出一袋银子朝着王承恩递去:“王中官,陛下调人做什么?”
王承恩瞟了一眼钱袋子,也没有伸手,淡淡的道:“小公爷,咱们还是快些吧,陛下等急了可不好!”
“是、是!”
张之极点了点头,虽然有些恼恨王承恩的不识抬举,但这种场合他可不敢动怒。
只是盏茶的功夫,一队百十来人的军士就到了演武场。
崇祯朝着王承恩点了点头,王承恩就开始宣布演武规则,并且说了,只要胜利了就赏银百,谁‘斩杀’方正化,将晋升为百户。
台下百十来人一阵欢呼,而方正化则是异常淡定。
“方正化,去吧!”
场中人影翻飞,方正化游走在军士之间,每递出一刀,都有一人退出比斗。
场面让崇祯大呼过瘾,这也让他认识到了古代真的有功夫,后世的那些武打明星能在方正化手上撑过一招都算他牛逼。
你说什么是功夫?特么的原地跳出两米来高算不算?借力踩在十数柄长枪上算不算?
不到一刻钟的功夫,结果就出来了,崇祯眼中喜色一闪而过,随即脸色沉了下来。
英国公等一众京营的将领脸色难看之极。
只因为,百户所的一百一十二名军士中,有六十三人因为演武规则‘阵亡’了。
“英国公,京营还得练呀!”
“臣死罪,请陛下治罪!”
英国公立刻跪了下去,额头贴着地面。
崇祯扫了一眼,暗骂了一声老狐狸,淡淡道:“英国公言重了,朕还需要你护卫京都安全呢!”
说完就朝着台下走去,王承恩立刻高呼:“起驾、回宫!”
京营一众将领立刻跪了下来,高呼恭送陛下。
看着崇祯的圣驾走出大营后,一众将领一下子围住了英国公张维贤。
不待众人开口,张维贤立刻道:“都给老夫闭嘴,看看你们干的好事,一个百户所对付一个太监,竟然还有了六十多人被踢出战局,
京营的脸都让你们丢完了,晚上到老夫府上议事,现在都去操练起来!”
见张维贤怒了,众将立刻散去,张维贤看着皇宫的方向,眼神有些复杂。
另一边,东暖阁内,崇祯看着方正化:“方正化,你让朕很满意!”
“朕本想让你去做些其他事情,但朕身边可用之人极少,近一段时间你就随朕身边,护卫朕的安全,你可愿意!”
“愿为陛下死而后已!”
方正化立刻拜倒谢恩,随后迟疑了一下:“皇爷,奴婢闲暇的时候调z教过八个徒弟,身手虽然不及臣,
但面对京营的那些军士,以一当二十不是问题,皇爷若是需要,可以调过来!”
“朕需要的是绝对忠于朕的!”
“绝无问题,他们进宫开始都是奴婢精心调z教,灌输忠于陛下、忠于大明的思想,现在即便让他们去死都无二话!”
“方正化,大明聪明人有很多……。”
崇祯虽然高兴,但还是敲打了一下方正化,果然方正化吓的立刻又跪了下去。
虽然板着脸,但内心极为开心,方正化果真没有让他失望。
若是那些大臣们有一半的人有方正化这种觉悟,李自成、张献忠、建奴就是个笑话。
有方正化和他的八名徒弟在,至少不用担心夜里有人闯到到乾清宫将他干掉,也不用担心意外落水了。
“方正化,你可有门路秘密出宫?朕说的是,不被魏忠贤和东林党等一众势力发现。”
方正化思索了一下:“皇爷,一两位问题不大!”
“好!”
崇祯大喜:“方正化,你选两位徒弟,携带圣旨秘密出宫,星夜兼程前往四川忠州,调秦良玉和她的白杆兵进京,朕再赐一柄尚方宝剑,告诉秦良玉,皇权特许,胆敢阻拦者,先斩后奏!”
“奴婢领旨!”
“秦良玉进京之时,就是你执掌御马监之时!”
过了几息之后,崇祯轻声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臣以为孙承宗不可出任……”
“别跟朕说废话,你推选一位再说!”
崇祯打断了内阁辅臣施凤来的话:“其他人也一样,别指责别人不行,要么你们廷推一位,或者毛遂自荐也行,朕只要结果。”
既然皇帝发话了,众大臣也开始讨论了起来。
虽然三边总督这个职位是个烫手的山芋,但那也是位总督,封疆大吏。
赈灾做的好,那将平步青云,直入内阁。
办不好,那就是脑袋搬家,遗臭万年了。
从目前认知看,国库空虚,办砸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
但这是新帝登基的第一件大事,势必会全力支持的,所以,综合来看,好坏各一半。
足足讨论了一刻钟的时间,大臣们从开始的低声细语,到最后激烈争吵了起来,谁都说服不了谁,各方都想争取自己阵营的人。
崇祯听的有些头疼,随即站了起来:“朕有些事情要处理,你们继续廷议,什么时间出结果什么时间退朝,王承恩,你在这里看着,有结果通报。”
说完崇祯下了平台出了皇极殿,回到东暖阁后,看着方正化低声道:“方正化,给朕弄些点心来。”
片刻后,方正华端着几盘糕点放在了崇祯面前,崇祯一口糕点一口茶,吃的那叫一个舒坦。
而皇极殿内,群臣对视了一眼,皆是叹了口气。
皇帝的举动已经很明显了,要么选孙承宗,要么选袁可立,
不是这两个中的一个,你们就老实在皇极殿内待着,饿不饿你们自己看。
施凤来看了看众人:“诸位,选孙承宗的站右边,选袁可立的站左边,有意见的站中间,哪方人数多就选哪方,王中官做个见证,如何?”
“陛下,王中官让奴婢来回话,皇极殿廷议有结果了。”
“一帮滑头!”
一盘糕点还没吃完,一位随侍的小太监就到了东暖阁,崇祯低骂了一声。
“去告诉王承恩,就说朕在忙,让朝臣们等一会儿!”
崇祯说完,将手中的糕点吃完,然后端起两个装有糕点的盘子塞给了一边候着的方正化。
“你们几个先吃点糕点垫垫肚子,朕睡会儿,晾一晾他们。”
说完便走到一边的软塌上躺了下去。
方正化端着盘子哭笑不得,这会儿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不吃吧,这会儿又好饿,糕点又很香,吃吧,在东暖阁内吃东西,这要是传出去了非得被那帮御史给喷死。
看着几位徒弟的眼神,方正化没好气的瞪了一眼,随即朝着崇祯叩拜了下去,心中满满的感动。
起身到了暖阁外,低声笑骂道:“换班去吃,每人一盏茶的时间。”
东暖阁内,崇祯轻微的鼾声响起。
而皇极殿内的群臣们则心中都在吐槽着崇祯。
神特么的处理正事,满朝的朝臣都在皇极殿,您能处理啥正事?
从早上上朝开始到现在,先是陕西灾情的事情,然后又去国子监忙活了个把时辰,现在又回来商议赈灾的事情,这会儿早就过了午膳的时间了。
别说吃饭了,茶都没来的及喝一口,这会儿又饿又渴,这都好说,可内急这事可没法忍。
“王中官,我们能不能去出恭一下。”
“随便,不过咱家可告诉你,陛下随时可能来,今日陛下……”
下面的话王承恩没有说,那意思很明显,陛下今天杀了不少人,你要是想死你就去。
“粮食的问题先放一边,先解决了民变的问题再说,否则,聚集的民变队伍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席卷整个陕西、河南、山西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没有粮食,你这只能是饮鸩止渴,一旦赈灾的粮食没有了,民变再生,等于做了无用功。”
“还有从边镇调兵,若是被外敌知晓,趁机犯边怎么办?边镇失守你能承担吗?”
“呵呵,刚才成国公说调兵直接杀的时候,你们怎么不问问他们从哪里调兵呢,这会儿倒是质问起我了?”
“我同意施大人的提议,先安抚,不能顿顿吃米饭,喝粥总行吧,这种应该能解决吧?”
“附议,江南调粮是慢了点,但我们可以从陕西当地大士绅家里买一些,如果国库解决不了,那就先借一些,事后再还。”
“朝廷向个人借粮?先不说能不能借到,朝廷的脸还要不要了,皇室的脸还要不要了?”
“造反在任何时候都是诛九族的大罪,即便是朝廷下一道既往不咎的圣旨,他们信不信?会不会认为这是缓兵之计,秋后算账?”
……
争论了足足有半个时辰,两方谁也说服不了谁,皇极殿内乱哄哄的。
“请陛下圣裁!”
突然施凤来高声呼喊了一句,乱哄哄的皇极殿,瞬间安静了下来,随后群众都跪了下来:“请陛下圣裁!”
崇祯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走到平台边缘,盯着朝臣:“理论上来说,朕是同意施爱卿的提议的。”
看着有几位朝臣想站出来询问,崇祯摆了摆手,继续道:“朕刚刚听了众位爱卿的争论,无非是聚焦在从哪里调兵、从哪里调粮、粮食不够再发生民变、民变的百姓们信不信怎么办等这几个问题上。”
“这几个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
崇祯的声音在皇极殿内回荡着。
群臣被崇祯的话给震住了。
内阁、六部九卿这么多的大臣都没方法,这位年少的皇帝能有什么办法?
“请陛下示下!”
回过神的施凤来立刻躬身。
“第一,调兵的事情,就如施爱卿所言,但各只抽调三千精锐,这几大边镇各驻军十万有余,抽调区区三千问题不大吧。
另外,从京营神机营抽调三千精锐前往,在火器的压制下,一万五千精锐再打不过几千的难民,这大明干脆亡了算了。”
“崔呈秀,此事交由你解决!”
等兵部尚书崔呈秀领旨后,崇祯继续道:“第二个问题,从哪里调粮,先开官仓,有多少算多少,
其次,朝廷出钱,在当地士绅手中买粮,
第三步,从江南等地调粮,买粮和调粮,先按一百万石算。”
“郭大人,从国库拨出五十万两,内帑再出五十万两,合计一百万两。”
户部尚书郭允厚眉头皱了一下,最后还是同意了,虽然马上是给九大边军拨年例银的日子了,但以前欠了那么多,也不在乎这一时半会了。
群臣也是有些意外,内帑那可是皇帝的私房钱,这种国家大事应该是从国库调拨的。
换做是崇祯刚穿越来的时候,内帑只有十万余两,就是想调也调不了。
可这大半个月来,将陈德润、客氏两个抄家后,得到白银一百三十余万两,随后是周奎拿出了五十余万两。
那些贿赂周奎的士绅们在崇祯抄家灭族的压力下,竟然也弄出了近百万两。
更让人意外的是后宫的田贵妃、袁贵妃等人的亲属在听闻了周奎的事情后,也主动上交了五十余万两。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