惫。
她握紧了手中那份沉甸甸的证据,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摊牌的路被堵死,而潜伏在身边的毒藤,仍在悄无声息地生长、蔓延。
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但与此同时,一种被逼到绝境后的韧性,也开始在她心底悄然滋生。
既然无法指望别人,那么,就只能靠自己了。
6 第五章:功劳窃取与资源控制画展的日期日益临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绷而亢奋的气氛。
然而,对于林薇来说,这气氛中却夹杂着越来越难以忽视的窒息感。
苏曼琪如同附骨之疽,无声地渗透到她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顾晏辰,则在她通往艺术殿堂的道路上,悄然筑起了一道名为“商业逻辑”的冰冷壁垒。
这天,林薇像往常一样来到画廊,刚走进大厅,目光便被前台最新摆放的一摞艺术杂志吸引住了。
封面上,是顾晏辰意气风发的半身像,背景则是她“瞬息之光”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画作的局部。
而那刺眼的标题,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她的心上——缪斯之手?
林薇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
她快步走上前,拿起一本杂志,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
她快速翻开内页,映入眼帘的是大篇幅对顾晏辰“独具慧眼”、“精心策划”、“商业运作天才”的溢美之词。
报道详细描述了他如何“发掘”了当时尚显稚嫩的林薇,如何“指导”她确立艺术风格,如何“力排众议”将她的作品推向市场,最终成就了“瞬息之光”的辉煌。
至于林薇本人,在这篇长达数页的专访中,仅仅被作为顾晏辰辉煌履历上的一个成功案例,被轻描淡写地提及了几句,仿佛她只是一个被动等待点化的璞玉,一个缺乏自主性的、幸运的“被发掘者”。
她的挣扎、她的探索、她日夜不休的创作,在这篇报道里,都成了顾晏辰“英明指导”下的产物。
林薇拿着杂志,只觉得那铜版纸冰冷而沉重,几乎要灼伤她的手。
一股被全然否定和剥夺的屈辱感,混合着难以置信的荒谬感,在她胸中翻腾。
一周前,画廊会议室。
苏曼琪正站在投影幕前,自信满满地展示着一份精心制作的媒体宣传策略PPT。
PPT的核心思想非常明确: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