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急。”
他递给我一张纸条,“这是我的联系方式,有空聊。”
回到家,我把那天听到的钢琴曲上传到自己很少人知道的社交账号,配文:“有些旋律,只有懂的人才听得懂。”
这首《记忆中的树影》在国内几乎无人知晓,我本不期待有回应。
十分钟后,一条私信跳出来。
匿名账号发来这首曲子的详细背景:作曲家身患绝症时创作,代表对生命的留恋与不舍。
“第三乐章间奏的转调,是整首曲子的灵魂。”
对方写道。
我手指颤抖——这正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前世除了我,没人会注意这个细节。
“你怎么知道?”
我问。
“因为那段旋律像是在黑暗中找到一丝光明,绝望中诞生希望。”
我盯着屏幕,心跳加速。
这感觉太奇妙了,像是灵魂被人看透。
“我们明天见面谈谈?”
我大胆发问。
“时机还不到。”
对方只留下这句话就下线了。
第二天,学校论坛上突然出现了一篇匿名帖子,标题赫然是《揭秘:某高三保送生的不当行为》。
帖子暗示我靠不正当手段获得好成绩,甚至影射我和某些老师关系暧昧。
我一眼就认出了郑旭的手笔。
陆芷瑜被处分后,他像条困兽般疯狂挣扎。
走廊上,他还假装关心地问我:“怎么了?
看起来不太好。”
眼里全是幸灾乐祸。
我冷笑:“好得很。
不过你最近应该很忙吧?
熬夜写匿名帖子?”
他脸色一变:“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
我转身走开,掏出手机。
昨晚,傅君延发来一条消息:“那些帖子的IP地址我已经追踪到了,都来自网吧,但有监控录像。
要不要反击?”
我回复:“开始吧。”
两天后,学校匿名举报箱里出现了一份材料,包含郑旭多次考试作弊的铁证——他手表里藏的小抄、考场上与人交换试卷的照片,还有他抄袭论文的原文对比。
资料精确到可怕,连时间地点都一清二楚。
同时,我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布了经过公证的成绩单照片,并写道:“有人质疑我的成绩来源,那就看看事实吧。
努力的人不需要解释,成绩会说话。”
校园里的风向迅速转变。
郑旭被叫去教导处,出来时脸色惨白。
他试图辩解,却被更多证据打脸。
他在走廊上看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