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局胡同在小苏州胡同的西边,两个胡同都位于地安门大街的南边。
刚好与北边的南锣鼓巷隔街相对。
火药局胡同二条中间的陈家院里。
媒人正带着老林和解卫军坐在堂屋里喝茶。
在他们的对面坐着女方的父亲和一位一直低着头的女人。
女人大约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大概是职业是小学老师的因素,所以显得很是清秀。
按说以陈玉华这样的条件和长相是不应该缺追求者的。
可坏就坏在这姑娘在十一年前还在读女中的时候,十四五岁的她身上就多了一纸婚约。
听说未婚夫当年十九岁,在旧Z府里上班,还灵活的在大军围城之前跑去了南方……。
虽然之后官面上没有歧视陈玉华这类人,考公上学依然自由,否则陈玉华也当不上小学老师,但周围知根知底的邻居街坊却没有人愿意娶这么个儿媳妇。
也有不怕这方面的愣头青一直在追陈玉华,就在男方家里即将松口的时候,五九年到了。
灾年的年景,让缺衣少食的男方父母终于松口想让陈玉华嫁过去,但人家看中的是陈玉华的那份工资。
陈玉华也不是傻的,自己父母也没个正式工作,自己要是带着工资嫁过去,那父母岂不是会被饿死?
所以两边不欢而散。
当初给陈玉华介绍林靖远的是小学的一位领导。
领导的丈夫和林靖远是一个部队出来的,算是林靖远的上级。
所以就想撮合一下林靖远和自己老婆看好的陈玉华。
陈玉华的父亲陈保全已在看着林靖远,对于女儿领导介绍的这个对象,他心里还是颇为满意的。
外头的人在听说这件事后都私下劝他千万不要答应,概因林家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而房子又那么小。
陈玉华这样的姑娘嫁过去当后妈,不知要吃多少苦头。
好在人家校领导的爱人私下给陈家透过底。
就拿如今坐在林靖远身边的解卫军来说,今年已经虚岁十八,又没个单位接纳,看似林家最大的包袱。
可背不住解卫军的出身好啊。
虽然三代单传全家剩他一个,可解卫军的爷爷当年是码头工人,老爹是纺织工人——旧社会参加游行被人群踩断腿死的,养父林靖远更是退伍军人加工人,妥妥的根正苗红。
人领导说了,小解和领导家孩子玩得好,只不过领导家孩子才十六,等到明年满了十七虚岁十八,就安排这俩孩子回老部队去当兵。
而林家老二柳茹茵虽然是从大街上捡回来的,可人家成绩相当好,马上就要初中毕业。
玉华的领导说这个闺女是一准能上中专的,住学校拿助学金根本不用家里养。
所以真正需要照顾的是林靖远亲生的那两个。
但这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