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潘文方悦的其他类型小说《假如你也在巴黎潘文方悦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南风辞晚归”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她走到校门口。那天傍晚有点风,天还没黑,门卫大爷正擦着椅子,她背着包站在门口,看着他往回走。他走了十几步,忽然又回头,小声问:“你想不想我多留几分钟?”她一愣,然后笑着摇头:“你再不回去就赶不上车了。”但她没动,一直看着他背影,直到他下地铁台阶、钻进拥挤的人流里。—那个暑假,他们在上海周边兜兜转转,没去很远的地方,却每一处都记得清清楚楚。夜晚分别前,她总说:“早点到家,记得洗澡。”他回:“我已经洗完了,干干净净的,才敢见你。”她听完就笑了,隔着手机键盘回一句:“你真是个好男朋友。”他也笑,说:“我不想当‘好男朋友’,我想当你以后唯一的男朋友。”她盯着那条消息屏住呼吸,看了很久,没回。不是不想回,而是心跳太快,指尖有些发抖。—暑假很快...
《假如你也在巴黎潘文方悦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她走到校门口。
那天傍晚有点风,天还没黑,门卫大爷正擦着椅子,她背着包站在门口,看着他往回走。
他走了十几步,忽然又回头,小声问:“你想不想我多留几分钟?”
她一愣,然后笑着摇头:“你再不回去就赶不上车了。”
但她没动,一直看着他背影,直到他下地铁台阶、钻进拥挤的人流里。
—那个暑假,他们在上海周边兜兜转转,没去很远的地方,却每一处都记得清清楚楚。
夜晚分别前,她总说:“早点到家,记得洗澡。”
他回:“我已经洗完了,干干净净的,才敢见你。”
她听完就笑了,隔着手机键盘回一句:“你真是个好男朋友。”
他也笑,说:“我不想当‘好男朋友’,我想当你以后唯一的男朋友。”
她盯着那条消息屏住呼吸,看了很久,没回。
不是不想回,而是心跳太快,指尖有些发抖。
—暑假很快结束。
开学前,他们见了一次。
还是在那个熟悉的外滩边,他说:“你再过两年大三了吧?”
她点头:“是啊,我要开始申请一些项目。”
他低头想了会儿,说:“你会不会走很远?”
她没直接回答,只是抬头看他:“你会来找我吗?”
他没正面回答,只是握紧她的手:“我会尽量跟上。”
—他们从不说永远,但那天她心里真的生出过一点幻想——如果他能跟上,她就不走那么快; 如果他愿意陪,她就不一个人飞。
5 梦醒时分后来我们都没能留在那个梦里暑假结束后,两人都回到了各自的校园。
从上海到江苏,隔着的并不是多远的距离。
高铁只要一个多小时,周末见面也依然可以计划得上。
只是班级不同、节奏不同、心境不同,一切都开始变得不那么容易同步。
方悦的大二课表排得很满,有些课程一上就是四个小时,还开始接触了学校组织的海外交流项目。
她从来不是什么“远方理想主义者”,但机会摆在面前,总要先试着争取。
她没有把这个“出国交流”的事告诉潘文。
不是有意隐瞒,而是她还在犹豫,还在等。
她其实更希望他能来上海——不是陪她,而是为了他自己的人生,也能更努力一点。
“你有没有认真考虑一下专升本?”
她问过。
“嗯,有在想。”
他回
1 漂流瓶里的夏天在河北省一个不靠海的小村庄里,方悦第一次看见了“大海”——不是地图上那块蓝色,而是QQ里,那一片漂流瓶组成的海。
那年她小学四年级,姐姐留下的旧步步高手机成了她的小小世界。
村子太小,出去疯跑总会被奶奶说“整天不着家”,她干脆窝在家,靠一台老电脑和那部发热的手机度过一个个无聊的暑假午后。
QQ,是她那年最大的“发现”。
漂流瓶,是这个发现里最神秘的存在。
她每天都捞几个瓶子。
有的内容怪里怪气,有些是复制粘贴的问候,还有些连标点符号都没有。
但她仍旧认真地点开,又一个个扔回海里。
直到那天下午,窗外蝉鸣声盖过了电视里重复的天气预报,她点开一个瓶子,看见里面只有短短一句话:“你们那儿现在几度?
甘肃好热啊。”
她笑了,指尖在键盘上敲字:“不知道多少度,但我觉得我家门口的地上能煎鸡蛋。”
几分钟后,瓶子回来了:“哈哈哈,我妈真试过,没熟,白浪费一颗。”
屏幕的亮光在她脸上晃着,她忍不住又敲了一行字。
那天,他们聊了很久,从天气聊到暑假作业,从家乡聊到零食,话题像被打开的水龙头,一发不可收拾。
他叫潘文,比她小一岁,住在甘肃定西一个小县城。
他说他也不怎么出门,也常坐在家里玩漂流瓶,因为“有意思,还不费流量。”
他们就在QQ上加了好友。
从那以后,QQ列表上多了一个每天亮着的小绿点。
他们开始频繁地聊天:今天吃了什么,爸妈吵架了没,老师有没有拖堂,隔壁同桌是不是又抢了自己最喜欢的糖。
她说他是“世界上最懂聊天的人”,他说她是“唯一没把他删掉的漂流瓶。”
有一回她调皮地扔瓶子问:“你吃饭了吗?”
他回:“你都不知道我几点吃的,还问?”
她敲字:“我就是想听你说话。”
对面沉默了一会儿,传来一句:“我也是。”
后来,他们聊起过许多事。
聊未来想去哪所中学,聊动画片里谁最帅,聊考试前的紧张和考砸后的沮丧。
甚至还聊过一个天真的问题——“你以后谈恋爱的话,会想找什么样的?”
潘文说:“我想找个不烦我的。”
方悦笑
怎么没上线。”
她迟疑了一下,打字:“我有点难过。”
他问她:“发生什么了?”
她沉默了很久,然后打出一串长长的话。
——不是要找人解决什么问题,只是想让世界上有一个人知道,这些事,她藏不住了。
潘文没有说教,没有打感叹号,也没有“你别怕”。
他只是回了几个字:“你跟我说,我听着。”
她在深夜说着那些家人不让她听见的声音,而他,是那个始终听见她的人。
——他们谁也不是谁的恋人,甚至还没到懂爱情的年纪。
但在那个连大人都忽视她情绪的年纪,是潘文,用一个个文字陪她走过很多个夜晚。
有时候,他会忽然冒出一句:“你以后会是个特别厉害的人。”
她回:“希望你也是。”
她常常想,那段时间他们不是在谈什么感情,而是在互相拼命守住那一点点没被世界磨掉的温柔和干净。
那个时候,蝉鸣声总是在深夜响起,而她的电脑总亮着一个小绿点。
那年,她觉得,他不是喜欢的人,但可能是这世上最会听她说话的人。
3 那个夏天,我们终于靠近了彼此2016年夏天,方悦高考结束,拿到了一张不错的成绩单——顺利被上海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她不是什么天赋型选手,但她拼命努力,做题到凌晨,省着生活费补课,只为了能去到一座大城市,离家近一点,离未来也近一点。
而潘文,因为英语偏科,整张高考卷子被拉了后腿。
他听从老师和家里人的建议,选择走了提前批,去了江苏一所三本院校。
得知他决定的时候,她有些发懵。
不是因为他读三本,而是因为他连试都没试。
“你真的不再拼一下了吗?”
“考不上了,反正也那样,早点定下来早点安心。”
她盯着那句消息发了很久,什么都没回。
他们没有吵架,但从那之后,话题慢慢少了。
她再没问他,“你以后想去哪座城市。”
高中的时候,她从来没认真想过出国的事。
她只是觉得,倘若他也努力一些,两人也许能考去同一座城市,比如杭州,离上海近一点,离彼此也近一点。
但现在——他选择了停下,而她还在拼命地往前走。
那段日子,他们像是慢慢沉入水里的两个人,一个还在拼命划水,另一个却已经
有附带任何文字。
那天晚上,她一个人走在十六区那条她最喜欢的小巷。
黄昏光洒在路面上,砖缝都变得温柔起来。
远处酒馆传来欢笑声,她却忽然觉得格外安静。
她想起灵隐寺的香火,想起西湖的水面,想起他走在她身侧时偶尔低头避让的人群。
想起他们多年前在古镇街头讨论未来住哪座城市——她说上海,他说杭州,然后都笑了。
现在他真的在杭州,而她也真的在巴黎。
他们都兑现了自己的路径,只是不再交集。
她忽然觉得心口有点空。
不是后悔。
只是,如果你也在巴黎就好了。
那样,我会有勇气,再一次握住你的手。
可她知道,他不会来。
他们都已经走上各自的轨道。
就像她现在走过的街道,石砖已经被千万人踩过,不会为了谁重新铺一次。
她把那张合照发到朋友圈,没有配文。
过了很久,有人点了赞。
熟人留言:“巴黎太美了,好想去。”
她看了一眼,没回。
只是悄悄拉到访客记录最下面,看见那个头像停在那里。
她轻轻笑了一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遗憾。
这是一场青春的见证。
但她也相信:每个人,都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8 巴黎没有你我们没有错过彼此,只是错过了结局,人生如常,愿你平安你不是归宿,却是我青春的全程见证
了几秒,窗外的天刚亮,舍友还在熟睡,天光微弱地映在天花板上,她却像一瞬间被扔到了另一个世界。
没有高兴地跳起来,也没有立刻告诉任何人。
不是不激动,而是心里某个地方,忽然静下来——那种“终于等到了,却也真的要走了”的恍惚。
她最先想到的那个人,是潘文。
她本来想告诉他。
她还特意截图了邮件,想配一句“我通过了,谢谢你当初鼓励我勇敢试一下”。
可聊天框打开又关,打字打了一半又删。
不是因为吵架或冷战,而是她忽然意识到——他们之间,好像早就不再是那个可以“并肩期待未来”的关系了。
—她还是说了。
“我可能九月要出国了,法国。”
她以为他会问:“你什么时候走?”
、“我能去送你吗?”
、“你想要什么我提前准备”。
可对面沉默了几秒,回复简短:“是之前那个项目?”
“嗯,批下来了,全奖。”
又是一阵漫长的安静。
她几乎以为他会说:“那挺好的,为你高兴。”
但他打出的却是——“你早就计划好了吧?”
那一刻,她心里咯噔一下。
“我一直告诉你,只是你不问。”
“我以为你不会真的走。”
她笑了一下,鼻尖酸涩:“你说过,会尽量跟上的。”
“我也尽量了。”
他低声说。
她没再说什么。
因为她知道,他没有真的跟上。
—他们没有争吵,却在对话后沉默了很久。
第二天,他们互相删除了QQ好友。
她点下删除那一刻,指尖微微颤抖。
删掉,不是赌气,而是她终于不想再拉着一个一直停留在原地的人,继续往前跑。
—八月末,打包行李时,她拉开抽屉,看到高一那年他寄来的一张贺卡。
字体一笔一划,像他一直以来的人:> “你以后一定会走很远的路。”
她抱着那张卡片,在地板上坐了很久。
—登机那天,她站在浦东机场的候机厅,望着一架架远去的航班。
没有眼泪,也没有朋友圈。
她只是轻轻在心里说了一句:> “再见。”
—到了巴黎,她租了一间小公寓,提前熟悉地铁线路,跑银行开户、超市买锅碗瓢盆,忙得脚不沾地。
但一个星期后,某个深夜,她忽然打开了QQ空间。
点开访客记录那一栏——潘文的头像,安安静静地排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