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全新
现代都市连载
网文大咖“东一方”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军事历史,赵桓郭京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赵桓穿越大宋,成了末代皇帝宋钦宗。眼看着金国大军杀来,赵桓拿起天子剑,杀神棍郭京,诛软骨头李邦彦,提拔岳飞,组建一支无敌之师,从东京城开始北伐雪耻。重生一世,朕绝不为奴,誓要让金太宗肉袒牵羊。...
主角:赵桓郭京 更新:2025-07-03 04:33: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桓郭京的现代都市小说《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全新》,由网络作家“东一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网文大咖“东一方”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军事历史,赵桓郭京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赵桓穿越大宋,成了末代皇帝宋钦宗。眼看着金国大军杀来,赵桓拿起天子剑,杀神棍郭京,诛软骨头李邦彦,提拔岳飞,组建一支无敌之师,从东京城开始北伐雪耻。重生一世,朕绝不为奴,誓要让金太宗肉袒牵羊。...
李纲怎么都没想到,是赵桓追了上来。
他挂印离开东京,想过可能是自己离开的消息传出去,故友来送别。也想过可能官场上同进退的同僚,舍不得他离开来挽回。
万万没想到是皇帝。
李纲对皇帝很失望。
太上皇宠奸佞、修垦岳、崇道教、玩异石,奢靡无度,已经没有盼头。
没想到,自己拥立的皇帝还是一个鸟样,虽然不玩弄字画、女色和石头,却是软弱废物,摇摆不定。
如今他要离开,皇帝却不辞辛劳追来,导致李纲的心情沮丧又复杂。
终究是他效忠的皇帝。
李纲深吸口气,拱手行礼道:“臣李纲,拜见官家。”
赵桓看到停下的李纲,长长的松了口气。
终于追上了。
因为长时间的奔跑,使得他的大腿酥麻疼痛,大腿内侧早已经磨破了皮。
这是原主太废物。
换做后世的身体素质,别说骑马跑一两个时辰,更长的时间也能轻松坚持。
赵桓翻身下马,刚落地的瞬间,腿上酥麻乏力,脚一软就倒在地上。
李纲连忙上前搀扶,关切道:“官家怎么样?”
赵桓借着李纲的搀扶缠着,摆手道:“伯纪公,朕没事儿。”
“官家,等等奴婢......”
黄经等随行的太监,以及随行的禁军护卫跟了上来。
一众人气喘吁吁,累得跟狗似的。
李纲看到这一幕,瞬间判断所有人都是高强度的赶路,才会出现下马时双腿颤颤的情况。
皇帝追来,不是作秀,是拼尽了全力。
一时间,李纲又有些感动,叹息道:“臣垂垂老矣,不值官家这般付出。”
赵桓的大腿还有些疼,却已经站稳,拉着李纲的手说道:“伯纪公才四十出头,正值壮年,哪里老了?朕,不许你走。”
李纲摇头道:“臣在东京,只会让官家为难。”
“官家驳回臣辞官的奏折,是担心被人诟病,怕人议论官家卸磨杀驴吗?”
“其实大可不必。”
“请官家放心,臣绝无此心,也不会有人这么想。如今朝廷稳定,也不需要臣,官家请回吧。”
言语中,仍有着疏离。
赵桓强硬道:“朕连夜追赶伯纪公,不是为了名声,更不是惺惺作态,请伯纪公以大宋的江山社稷为重,随我再战金人,重整山河。”
李纲愣了瞬间,脸上满是不可置信,似乎看到天方夜谭的事情。
再战金人?
重整山河?
自家这位皇帝,从小不受太上皇的宠爱,当了十年的憋屈太子,一直谨小慎微。
就算当皇帝,也不情不愿。
皇帝没有坚韧的斗志,没有求战的心思,想着像历代大怂皇帝一样求和,用岁币稳住金国。乃至于割让太原、中山等地,甚至送人质去称臣都乐意。
怎么要抗金了?
莫非有什么阴谋吗?
李纲思来想去,都不明白原因,问道:“官家,难道金国的大军又南下了吗?”
“没有!”
赵桓摇头回答。
李纲皱起眉头,继续道:“莫非去了江南的太上皇,要回东京夺权吗?”
去年底,赵佶匆匆禅位给赵桓,压根儿没有通知赵桓,就急不可耐的去了江南逃难。
童贯、王黼、高裘、蔡京等六贼,乃至于朝中三四成的官员,都跟着赵佶跑了。
东京朝廷中很多的官职空缺。
人都找不到。
赵佶到了江南也没闲着,继续享乐,压榨百姓,还截断江南向东京送来的公文,禁止江南官兵来勤王,甚至截留送来驰援的粮草物资,是退而不休。
现在金国退兵,赵佶回来夺权也可能。
赵桓再度道:“父皇没有回来夺权,现在请他回来,他都不愿意回来,生怕我要囚禁他。”
李纲彻底纳闷儿了。
金人没有南下,太上皇也没想着回来夺权,赵桓为什么要追他回去死战?
赵桓把一切看在眼中,心中叹息。
都是原主软弱废物的锅,让李纲都处处怀疑。
自古以来,没有求和得来的和平,大国的尊严与和平,只在剑锋之上。
以斗争求和平,才有真正的和平。
赵桓郑重道:“伯纪公,朕之所以连夜追你,不为其他,只为大宋的江山不再沦陷。”
“都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是覆舟水是苍生泪,朕不希望苍生流泪,更不希望百姓蒙难。”
“江山,不该这样沦陷。”
“百姓,更不该遭受了一重一重的苦难后,还要陷入万丈深渊。是时候作出改变了,再不改就晚了。”
李纲仔细看着赵桓,将信将疑,却有些意动。
他也想再战!
凭什么一直是金人攻打大宋,就不能大宋去攻打金人呢?
他能力有限,或许无法反击,可是守住了国土,五年乃至于十年后,难道没有更强的人出现吗?
赵桓趁热打铁道:“朕读过一本杂书,说自盘古开天,三皇定国,五帝开疆,凡国遇大事,男必在祀与戎,泯躯祭国!”
“纵燹骨成丘,溢血成河,亦不可辱国之土,丧国之疆!”
“朕愿死战金贼,请伯纪公助我!”
话音落下,赵桓双手合拢,郑重向李纲行礼。
李纲瞪大眼睛,脑中回想着刚才赵桓的话,一时间热血沸腾起来。
纵燹骨成丘,溢血成河,亦不可辱国之土,丧国之疆
这是他的毕生诉求啊!
李纲嘴巴蠕动几下,扑通跪在地上,老泪横流道:“臣李纲,愿随官家回朝。纵然前方是刀山火海,在所不惜。纵然粉身碎骨,也甘之如饴。”
赵桓松了口气,搀扶起李纲道:“朕在,伯纪公在。公如青山,朕如松柏,永不相负。”
李纲止不住的泪流满面。
这样推心置腹的圣君,在梦里遇到过无数次,每次醒来都是冰冷的枕头。
如今,出现了!
李纲几次深呼吸调整情绪,郑重道:“臣相信官家。”
赵桓说道:“走吧,我们回去。”
“臣领命!”
李纲毫不犹豫回答。
赵桓登上李纲的马车,忍着腿上的痛苦艰难坐下,李纲也坐在赵桓的对面。
君臣相对而坐。
李纲问道:“官家要再战金贼,老种相公怎么安排?他提出的建议是否执行呢?”
老种相公名叫种师道,已经七十五岁。
这是沙场名将,人称老种。
金人南下,种师道不顾年老体衰,来到东京协助防守,鼓励了人心,更指挥了战事。
金军撤离,种师道提议加固太原、真定等河北防线,加大对黄河沿岸的军队驻军,防止金人再次渡过黄河,却被解除了兵权。
朝野上下,更有无数的主和派弹劾,说种师道凶残好战。
历史上种师道被免职后,时隔五个月,金国的大军再度南下,眼看着局势无力回天,最后悲愤而死。
这样的人不该死!
也不该是这样的结局。
赵桓眼神笃定,毫不犹豫道:“伯纪公随朕返回东京,你且先休息。朕亲自去种家,请老种相公出山,如何?”
“官家圣明!”
李纲彻底激动起来。
有种师道这样久经沙场的人坐镇,李刚就有了更大的底气。
赵桓看着李纲激动的模样,心中也升起无穷斗志。
一步步去做,必定会一点点改变。
君臣二人商谈着接下来的安排,乘坐马车返回。
返回的速度慢了许多,过了凌晨,马车才回到东京城。
赵桓把李纲送回家,嘱咐道:“伯纪公,好好休息,明天上午的朝会,朕会安排好一切,伯纪公拭目以待。”
李纲一揖到底道:“官家慢行!”
赵桓点了点头,乘坐李纲的马车往种家去。当马车来到了种家大门外,黄经下马去叩响门环。
嘎吱!
房门打开了。
门房揉着惺忪睡眼出来,刚要骂人问话,黄经率先道:“官家驾到,通知老种相公接驾。”
门房瞬间就清醒,转身飞快往府内跑去,来到种师道的房间外哐当哐当的敲响了房门。
种师道睡得浅,听到敲门声就醒了,问道:“谁啊,大半夜的?”
门房急切道:“老爷,官家,官家来了。”
种师道浑浊的眼中,瞬间迸射出一抹亮光,不顾年迈的病体,一个翻身起来,光着脚就跑去开门道:“你说清楚,谁来了?”
立太子是国本。
赵桓的便宜大儿子赵谌已经九岁,聪明伶俐,册立为太子,是众望所归的事情。
连带着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让人有些意外,也不是不可以。
太子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只是遥领,挂一个名头,不会涉及具体的事情,就算有事情,也是天下兵马副元帅的差事。
李纲作为新任的太宰兼门下侍郎,是皇帝的铁杆支持者,率先表态道:“官家册立太子,利国利民。”
张邦昌恭敬道:“臣也同意。”
政事堂的宰相纷纷站出来表态,全部都同意,其他文武百官都没有异议,直接定下赵谌当太子的事。
新君登基,又有皇子,立太子本就顺理成章。
赵桓见百官同意,心中松了口气,又继续道:“太子定下,且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必须有副元帅协助辅佐。朕安排种师道担任,如何?”
天下兵马副元帅,是个临时性的官职。
李纲也希望种师道这样的人得到重用,才有人能扛起抗金的大旗,率先表态道:“臣同意。”
张邦昌道:“臣无异议。”
徐处仁、吴敏和白时中三个宰相再度表态同意。
种师道手持笏板上前,恭敬道:“臣种师道,定不负官家厚望,定会全力抗击金国。”
赵桓没有接话,一副思考神情。
大殿中忽然就安静了,气氛更是肉眼可见的凝固,情况很不对劲。
皇帝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殿中的官员都接触过皇帝,知道皇帝是什么样的性格。
曾经太上皇禅位,这位皇帝死活不愿意登基,希望跟着太上皇南下逃走。
当时,郓王赵楷曾带着人闯宫,想要争夺皇位,却被王宗濋带着人硬生生拦住,才有了太上皇传位。
一直以来,皇帝的存在感不强。
今天搞了太多事情,杀李邦彦、讹诈钱财,又让李纲拜相,现在册立太子,紧跟着安排种师道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
事情太多了。
不像皇帝的风格,像是有人在皇帝背后操控一样。
皇帝的每一步都让人心惊肉跳,以至于殿内鸦雀无声,只剩下淡淡的呼吸声。
种师道是唯一的知情人。
见识了皇帝杀李邦彦的果决,见识了皇帝募捐的不要脸,对皇帝的手段彻底服气,却仍是有些担心。可惜他使不上力,只能静静的看着。
李纲是最关心皇帝的人,主动问道:“官家陷入沉思,是有什么难题吗?”
赵桓缓缓道:“种师道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单凭天下兵马副元帅,难以协调和安排军务。朕思来想去,唯有让种师道担任枢密使,才能名正言顺。”
轰!!
大殿中刹那间炸了锅,无数人震惊!
死死盯着皇帝。
李纲性格刚直,就算站在皇帝一方,却是立刻站出来,旗帜鲜明的反对道:“官家,种师道担任枢密使不合适。”
“朝廷的惯例,一直是宰相兼管枢密院,兼任知枢密院事,没有枢密使。”
“您要提拔种师道,顶多安排他担任枢密副使,怎么能是枢密使呢?这样的安排,不是重用种师道,反而是害了他,请官家明鉴。”
赵桓看到这一幕,心中却是摇了摇头。
李纲是忠臣不假。
可是,李纲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就是大宋开国的基因导致,李纲这样的文人也忌惮着武人。
始终防止武人坐大。
李纲希望种师道受重用,却不希望种师道担任枢密使。
历史上的第一次东京之战,身为武将的姚平仲担心种师道立下大功,独占功劳,就主动请求去攻打金人。
李纲也忌惮种师道的功劳太大,一改死战防守的策略,转为激进求战,支持姚平仲出兵,却是损失惨重。
这是文人的局限性。
始终防备着武将,始终想要武将做泥腿子,始终想要掌控一切。
赵桓要彻底的扭转这些,就从今天开始改变。
因为有金人入侵的外患,赵桓才有机会,换做太平时期,皇权安稳朝局稳定,文官集团势力太大,要运作非常难。
借着金人南下的契机,定下武将领兵的规矩,减少武将的钳制。
赵桓看着反对的李纲微微一笑,转而看向其他的官员,不急不缓道:“还有谁反对?”
“官家,臣反对!”
白时中旗帜鲜明的站出来。
“官家,臣也反对。”
张邦昌也站出来。
徐处仁、吴敏、耿南仲和杨时,以及所有文官都反对,一个个痛陈种师道担任枢密使的坏处。
“官家,臣弟也反对。”
清亮的声音响起,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站出来,拱手道:“臣弟构,请官家三思。”
反对的人是赵构。
他今年才十九岁,经历了颇多的磨难。
之前和金国和谈,赵构和张邦昌去了金国大营当人质。面对金人的强势,赵构应对得体,沉稳大度,没有丢半点的宗室风度。
反倒是张邦昌整天哭泣,怕死到了极致,丢尽了脸面。
现在的赵构还不是九妹,是英姿勃发的男儿。
赵桓看到赵构反对也不例外,笑说道:“九弟为什么反对呢?朕认为所有人都可以反对,唯独你不应该反对啊。”
赵构郑重道:“官家,我大宋没有这样的惯例。以种师道担任枢密使,不是器重他,而是害了他。天下哗然,舆论声讨,对种师道并不利。”
赵桓笑着问道:“九弟说大宋没有惯例,仁宗皇帝任命狄青担任枢密使,难道是假的?九弟连自己的祖宗,都不认了吗?”
赵构面色微变。
没想到,皇帝的反击如此犀利。
赵构却也不慌,继续道:“彼一时此一时,当时狄相公功勋卓著,出任枢密使理所应当,再说那是特殊情况。”
赵桓沉声道:“狄青功勋卓著,种师道的功劳就少吗?”
“他早年是文官,因为有谋略能治军,才进入军中为将。”
“领兵期间,种师道抵御西夏,北征辽国,如今又抗击金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种师道敢拼敢杀,功勋不输前人,为什么不能担任枢密使?”
“难道先人就一定强,后人就一定弱吗?”
说到这里,赵桓看向种师道,吩咐道:“种公,请你脱下上半身的衣裳,让满朝诸公看看你满身的伤痕。”
黄经听到赵桓的吩咐,立刻道:“官家吩咐,奴婢立刻安排这事儿。”
话锋一转,黄经开口道:“虽然有详细的名字和籍贯,可是人海茫茫,各地烽烟四起,要找人也不容易。”
“关于岳飞和韩世忠,官家有更详细的讯息吗?”
“您提供的信息足够多,足够精确,奴婢就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人。”
赵桓也仔细回忆着。
黄经则是站在一边,静静的等待着。
作为皇帝贴身的太监,正六品的押班,也是有眼力见的。
皇帝一觉醒来后性情大变,愈发的强硬,更是月下追李纲,诛杀李邦彦,立威朝堂,明显是不一样了。
黄经做事情,也愈发的谨慎小心。
押班是宦官在宫中的一个职务,隶属入内内侍省。在诸多内侍中,黄经一直随侍左右,更是东宫的旧人,称得上大押班。
赵桓回忆了片刻,嘱咐道:“韩世忠曾经在河北抵御金人,东京之战时,参与了东京城的守卫,目前应该在河北总管王渊的麾下。”
“相州岳飞,目前应该在河东路平定军,具体情况不知道。只能你安排人去调查,没有更详细的讯息。”
“奴婢领命。”
黄经转身去安排,一切布置妥当才回来候在一旁。
临近中午,黄经说道:“官家,皇后娘娘派人来通知,说中午准备了调养身体的膳食,请官家去用膳,奴婢如何回复?”
赵桓眉头一挑。
皇后朱琏!
历史上北宋灭亡,朱琏也跟着沦为俘虏。到金国后面临金人羞辱,愤而自尽。
这是这一世的妻子,也是无法避开的。
赵桓没有犹豫,吩咐道:“朕随后就去。”
黄经转身去回复,赵桓继续拿起奏折翻看,主要了解东京城目前的军队,了解王宗濋的殿前司。
任何时候,军队都是压舱石,有军队在才有真正的底气。
目前东京城的亲征行营司和宣抚司,已经交给种师道整编,剩下的就是王宗濋的殿前司。
或许王宗濋能得到所有人拥护,可是殿前司的战斗力却很弱。
吃空饷的人多。
关系户多。
老弱也多。
殿前司的规模看起来很庞大,实际上方方面面都是纰漏,要一一整顿才行。
等岳飞和韩世忠来了,就让两人留在身边,编入殿前司亲军磨砺,历练后再放出去。
临近中午,赵桓放下走着,起身往皇后的寝宫仁明殿去。
宋朝的皇宫不奢华,也不恢宏,规模比较小。当然,除了宋徽宗艺术细胞爆棚外,宋徽宗不仅扩建了宫殿中的亭、台、阁和殿,还浪费无数的钱财修建艮岳。
赵桓刚到仁明殿,朱琏已经领着宫娥在殿门口迎接。
朱琏今年二十四岁,身材修长,眉如远山含黛,目似秋水横波,肌肤胜雪,又艳又媚,两分清纯中,兼有三分出尘,身材火爆,堪称人间尤物。
这个年纪,这样的身材,是最漂亮的。
最是让人心动。
不像某些提及的十多岁,就身材火爆胸前沉甸甸的,十六七岁才发育不久怎么可能呢?而且还是古代。
后世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都有无数为国家节省布料的,在这个物质贫乏的古代,怎么可能每个女子十六七岁,就有容乃大呢?
朱琏注意到皇帝的眼神有些不一样,却没觉得有什么,主动行礼道:“臣妾拜见官家。”
“不必多礼。”
赵桓脑中有朱琏的详细记忆,也没什么拘束的。
他已经取代了原主,汝妻女吾当养之。
照顾皇后理所应当。
朱琏引着赵桓回到殿内,等赵桓坐下,就吩咐宫女送来准备好的酒肉饭菜,又亲自伺候赵桓吃饭。
赵桓见朱琏只是在一旁伺候,招手道:“梓童,坐下一起吃。”
“臣妾伺候陛下。”
朱琏轻笑着摇头,嫣然一笑的风景,让赵桓都愣了下。
这是天然修饰的女子。
一颦一笑都是风景,不像后世,有的人专程去棒子国进修,或者找个野鸡医院调整,一眼就看出不对劲。
亦或者用了魔法化妆术,完全不知道长什么样子。
赵桓主动拉着朱琏的手坐下,嘱咐道:“你我夫妻一体,国难之际,更要夫妻同心,就不要推辞,坐下陪我一起。”
朱琏有些诧异。
皇帝似乎有些变化,没那么讲规矩,这让她反而有些欣喜。
朱琏在赵桓的身边坐下,一边伺候赵桓,一边小口吃饭,时不时说两句话。
没一会儿后,朱琏吃好了,赵桓仍是大口吃肉喝酒,吃得很是欢喜。
朱琏脸上带着笑容,问道:“官家这两天,怎么不来仁明殿呢?”
赵桓解释道:“这两天忙着调整朝廷人事,有太多事情要处理。”
朱琏嗯了声,话锋一转道:“官家刚登基,怎么突然册立太子了?谌儿的年纪还不大,当太子是否早了些。”
赵桓说道:“太子是国之储君,早早册立,就早些安定国本。你不用担心,按部就班教导就行。”
朱琏道:“臣妾明白。”
前殿朝会的事情,朱琏也听到消息,知道李邦彦被杀,知道李纲拜相,不过这些和她没关系,只问了赵谌的事情。
等赵桓吃完饭,朱琏让人撤了碗筷,和赵桓在仁明殿的后花园闲逛散步。
朱琏柔声道:“官家登基数月,却不曾纳妃,是否选几个秀女充入后宫,充盈后宫嫔妃呢?”
赵桓笑问道:“梓童就这么急着,把朕推到其他女人的怀中?”
朱琏正色道:“为皇室开枝散叶,是臣妾的本分。本朝皇嗣一向不旺盛,开枝散叶是头等大事。”
“不必了!”
赵桓摆手道:“朕有皇后陪着,足矣!”
朱琏的脸上也浮现出一抹娇羞神色,显得更是妩媚动人。
两人聊着聊着,气氛似乎有些旖旎,一路回到了殿内。
朱琏柔声道:“官家日理万机,疲劳无比,不如今天在寝宫小憩一会儿,臣妾替官家按摩一二。”
“也好!”
赵桓笑着躺下。
朱琏坐在一旁,伸出柔软纤细的小手,轻轻为赵桓捏肩捶背。
只是她脸上的神情渐渐古怪,白皙脖子上升起一抹绯红,渐渐蔓延到脸上,乃至于耳垂都染上了绯红色。
不好,前胸阵地要落陷了!
杨时作为谏言的官员,此刻瞪大了眼睛,满是褶子的脸上全是震惊,完全没有想到皇帝会这样说。
皇帝一向是左右摇摆。
在抗金上,一会儿支持主战派,一会儿投降主和。在党争上,也一会儿支持改革,一会儿支持守旧。
竟然有自己的观点。
仔细一琢磨,皇帝提出的观点竟是这样的务实,很符合杨时一贯坚持的学说。
杨时原本旗帜鲜明的要反对王安石,决心把王安石的改革彻底推翻。现在听完赵桓的一番话,已经彻底心悦诚服。
这才是圣君啊。
杨时躬身道:“老臣自今日起,不再弹劾改革派,更不以保守派自居,愿从官家之志,脚踏实地,实干兴邦。”
李纲昨天晚上和赵桓一番长谈,没有谈到党争的事情。
如今听完赵桓的话,也觉得振聋发聩。
最可贵的,是皇帝不再搞党争,不再搞平衡了。
之前两派党争,皇帝从来是和稀泥,或者拉一派打一派。
在这样复杂的前提下,就算守旧派有老成持重的人,说王安石的变法不全都是错的,也没办法去改变。
两派杀红了眼,直接极端化,要彻底把另一方打垮,把另一方的人全部逐出朝廷,流放远处。
皇帝是能控制党争的人。
皇帝定下调子,双方如果继续斗,就会遭到皇帝的打击。
这是不可承受的影响。
只要是两派偃旗息鼓,不再争斗了,渐渐就会得到控制,就算还有矛盾,也不至于党争扩大化。
李纲站出来,旗帜鲜明表态道:“官家的一番话深刻啊,既要解决百姓困苦的问题,又要彻底挡住金贼入侵。如此两手抓,大宋必然振兴。”
吴敏和徐处仁等官员站出来支持。
一方面内治,另一方外战,这是主战派官员的态度。
皇帝的变化太好了。
对主战派来说,这是大大的振奋,一个个主战派官员激动万分,不断高呼官家圣明、圣上圣明,似乎赵桓已经是圣君临朝了。
主战派激动万分,主和派却不乐意了。
一个个愤慨无比。
李邦彦作为投降派扛旗的人,率先站出来,高声道:“官家,臣有异议。”
赵桓眼中掠过一道冷光。
李邦彦是大宋朝有名的奸臣,虽然比不上蔡京、王黼和朱勔等六贼,却是奸臣中的‘后起之秀’。
他之所以得到宋徽宗的倚重,是长得俊美、善于写词、极尽谄媚,而且还擅长蹴鞠。
这些条件,都符合宋徽宗选拔臣子的标准。
尤其在蔡京当权时,李邦彦极尽巴结蔡京,大把撒钱买通宫中的太监,再极尽谄媚宋徽宗,一路升迁到少宰,成了当朝宰相。
李邦彦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只能靠谄媚取得宋徽宗的欢心,被东京城的人称作浪子宰相。
宋徽宗禅位,原主登基,任命李邦彦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再让李邦彦担任龙德宫使,去陪着赵佶。
李邦彦却拒绝受命,始终担任着宰相。
李邦彦更是坚定的投降派。
金人南下,李邦彦没有半点主战的想法,一心一意想割地求和,宁愿割让土地,宁愿答应金人提出的五百万两黄金、五千万两白银的赔偿,也不愿意一战。
历史上,金人来进攻东京城,有霹雳手发炮进攻,李邦彦直接处死炮手,还枭首示众,骨头软到了极点。
实际上,大殿中还有很多的投降派。
赵桓恨不得把所有投降派一锅端,只是突然杀了所有人,会影响到自身,也会遭到全部势力的反扑。
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些投降派也要慢慢的杀。
今天用李邦彦开刀,钝刀子割肉慢慢削弱投降派。
缺钱就找理由杀一个。
赵桓审视了李邦彦一会儿,问道:“李相公有什么异议?”
李邦彦手持笏板,昂首挺胸一派名士风度。他虽然没有半点的能力,只知道蝇营狗苟,只知道投降,不过这么衣装得体,看起来也有那么些像个人。
李邦彦为了掌权,不惜当投降派,宁愿给金国人当狗也愿意。
他扫了眼周围的官员,高声道:“官家刚才的一番话,说是否有利于抵抗金国,意思是要全力抗金吗?”
“是!”
赵桓旗帜鲜明回答。
李邦彦追问道:“官家认为,辽国强大吗?”
赵桓直接道:“朕认为辽国很弱,是一滩烂泥。金人南下,辽国无一人敢抵抗,望风投降。我大宋文有李纲、杨时之辈,武有种师道等人,远超辽人。”
李邦彦心头咯噔一下。
不对啊!
皇帝怎么如此善辩?
正常情况下,皇帝应该按照他的思路往下,说辽人强大,他就说辽人再怎么强大也被金人覆灭。
由此,证明金人的强大。
如今,却没了机会。
李邦彦却也能言善辩,反驳道:“官家此言大谬,如果大宋比辽人强,就不会给辽人岁币。”
“辽人之所以覆灭,不在于辽国弱,是童贯误国,执意要和金人夹击辽人。”
“金人覆灭辽人,比辽人更强。”
“我大宋一国实力最弱,根本打不赢。”
“和金国交战,还要调动无数的士兵参战,明明打不赢,却让士兵去送死,这是葬送无数人的性命。”
“打仗费钱费粮,战事一起,无数的粮食和钱财如流水消耗,致使国库空虚。”
“关键是打不赢。”
“既如此,为什么还要打呢?不如早早的割地赔款求和,只要金人的欲望得到满足,就不会再南下。”
李邦彦拱手道:“请官家明鉴。”
张邦昌也站出来,高声道:“官家,臣认为李相公的话有道理。金人太强,我们打不赢。不抓紧时间求和,一旦金人南下,恐怕东京不存,官家危矣!”
一个个投降派站出来表态。
乌泱泱的一大片。
满朝的文武百官,至少六成以上官员同意求和,这就是现在的现状,更是大宋立国一百多年武备孱弱的结果。
所有人早就习惯了给钱息事宁人,遇到事情不敢亮剑。
这是怂宋的基因所致。
赵桓看到这一幕,心中杀意再度攀升。
眼见李纲准备站出来反对,他伸手挥了挥,制止了李纲的举动,直接从龙椅上站起身,踱步来到张邦昌面前,问道:“张相公去金人当人质,受人白眼,卑躬屈膝,心头好受吗?”
张邦昌讪讪一笑,回答道:“不好受。”
赵桓又看向李邦彦,锐利的目光审视下,李邦彦眼神飘忽,不敢直视赵桓的眼神,只能略微低下头。
赵桓伸手拍了拍李邦彦的脸,冷声问道:“李相公,好端端的人不做,为什么非要跪下当狗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