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周杨林秋的其他类型小说《重生:不做他人影子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迷失的彼岸1995”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三十岁时,我躺在病床上,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如果能重来一次…”这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愿望。奇迹发生了,我回到了高三开学的第一天。这一次,我拿起相机,追逐自己的梦想。“你疯了吗?放弃A大去学什么摄影?”周杨不可思议地问。“不是所有人都以你的标准定义成功。”我坚定地说。命运的齿轮转动,当初那个被万众瞩目的校草,如今只能在我的摄影展当一名普通保安。人生的光芒,从来不是活在他人影子里。01绝望中的重生病榻上,林秋虚弱地睁开眼睛。阳光透过病房窗帘的缝隙洒落,照在她枯瘦的手背上。“林医生,考虑到你的职业背景,我想你已经明白自己的状况。”主治医生的声音很轻,但每个字都像重锤敲在她心上。“顶多还有三天时间。”林秋点点头,嘴角挤出一丝苦笑。三十岁就要...
《重生:不做他人影子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三十岁时,我躺在病床上,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如果能重来一次…”这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愿望。
奇迹发生了,我回到了高三开学的第一天。
这一次,我拿起相机,追逐自己的梦想。
“你疯了吗?
放弃A大去学什么摄影?”
周杨不可思议地问。
“不是所有人都以你的标准定义成功。”
我坚定地说。
命运的齿轮转动,当初那个被万众瞩目的校草,如今只能在我的摄影展当一名普通保安。
人生的光芒,从来不是活在他人影子里。
01绝望中的重生病榻上,林秋虚弱地睁开眼睛。
阳光透过病房窗帘的缝隙洒落,照在她枯瘦的手背上。
“林医生,考虑到你的职业背景,我想你已经明白自己的状况。”
主治医生的声音很轻,但每个字都像重锤敲在她心上。
“顶多还有三天时间。”
林秋点点头,嘴角挤出一丝苦笑。
三十岁就要结束生命,这是她从未预想过的结局。
病房安静下来后,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十年前,为了暗恋的校草周杨,她付出了一切。
帮他完成作业,替他保管秘密,甚至放弃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医学院保送资格。
而他最终却选择了家世显赫的陈雅,离开前丢下一句“你真是个好朋友”。
“如果能重来一次…”林秋闭上眼睛,心中满是悔恨。
她想起妈妈曾说过的话:“别人的生活再精彩,也终究是别人的故事。”
可惜,她明白得太晚了。
心电监护仪发出规律的“滴滴”声,像是生命的倒计时。
林秋的意识渐渐模糊。
“林秋!
林秋!
你再不起床要迟到了!”
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林秋猛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一张粉色的单人床上。
房间里挂着高考倒计时日历——2013年9月1日,高三开学第一天。
“怎么可能…”她慌忙起身,冲到梳妆台前。
镜中是十八岁的自己,乌黑的长发,清澈的眼睛,没有岁月留下的痕迹。
林秋伸手触碰自己的脸颊,温热的触感让她确信这不是梦境。
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
她颤抖着拿起床头的手机——那款早已停产的诺基亚,屏幕上显示着周杨发来的短信:“我在你家楼下等你。”
重生了。
她真的重生了!
林秋深吸一口气,擦干眼泪。
这一
“太不可思议了,林秋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她不是一直只会埋头学习吗?”
“看周杨的表情,笑死我了!”
下课铃响,周杨走到林秋桌前。
“林秋,中午帮我看下这套题?”
他递过一本习题册,语气中带着惯常的理所当然。
林秋合上书本,抬头直视他的眼睛:“抱歉,我下午有辩论社面试。”
“辩论社?
你?”
周杨忍不住笑出声,“你不是最怕公开发言吗?”
“人总是会变的。”
林秋平静地收拾书包,转身离开。
辩论社教室里挤满了前来面试的学生,大多是校内有名的“口才派”。
“下一位,林秋同学。”
林秋站到讲台前,抽到的即兴演讲题目是“成长的本质是抛弃过去的束缚”。
她没有犹豫,开口便抓住了所有人的心:“十八岁之前,我们活在父母的影子里;十八岁之后,许多人选择活在爱人、朋友甚至社会期望的影子里。
成长,就是有勇气走出这些影子,站在阳光下,成为自己。”
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她的话震撼。
“当我们不再为他人的目光而活,不再被过去的自己限制,才算真正长大。”
掌声如雷,辩论社社长第一个站起来鼓掌:“林秋同学,欢迎加入辩论社!”
周末,林秋拿出积攒的零花钱,来到相机店。
“这款二手尼康D90,性价比最高。”
店主递给她一台相机。
林秋小心翼翼地接过,熟练地调整参数,仿佛与它相识已久。
“你以前用过相机?”
店主惊讶地问。
“没有,但我研究过很久。”
林秋付完钱,珍惜地将相机放入包中。
校园里,林秋穿梭于各个角落,捕捉被人忽略的美丽瞬间——晨曦中打扫卫生的老校工,雨后操场上的彩虹,图书馆窗前认真阅读的侧脸。
“林秋,你什么时候对摄影这么感兴趣了?”
班长看着她不停按动快门。
“这是我十年前就该坚持的梦想。”
“十年前?
你才几岁啊,神神叨叨的。”
班长摇头笑道。
晚上回到家,父母正在厨房准备晚餐。
“爸,妈。”
林秋走进厨房,主动接过妈妈手中的菜刀,“我来切菜吧。”
父母对视一眼,满脸诧异。
“秋秋,你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妈妈试探着问。
“没有,只是突然意识到时间有多珍贵
窄化为社会地位的论点。
“如果我们都按照别人的期待生活,这个世界会失去多少色彩?”
全场起立鼓掌,就连对方辩手也不禁点头。
辩论赛结束后,林秋收获了一大批新粉丝。
周杨站在人群外围,目光复杂地注视着被同学们围住的林秋。
周五傍晚,图书馆里人不多。
林秋正专注地翻阅一本摄影集,没注意到身旁的座位被人占了。
“这张构图很特别。”
周杨的声音突然响起。
林秋抬头,平静地合上书本。
“你最近很不一样,”周杨注视着她,“我很好奇这个新的林秋。”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照亮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你对我的好奇,只是因为我不再围着你转。”
林秋淡然回答。
周杨愣住了,似乎没料到如此直接的回应。
“我一直以为我了解你。”
他低声说。
林秋收拾好书本站起身:“人总是会变的,这不是你说过的吗?”
她转身离开,留下周杨独自坐在原地。
美术教室里,王老师正认真查看林秋提交的摄影作品集。
“这组《光影之间》的作品很有感染力。”
王老师指着其中一张,“你捕捉到了人物情绪的微妙变化。”
林秋站在一旁,静静聆听。
“市里下个月有个青年摄影比赛,我推荐你参加。”
王老师合上作品集,“你像是突然觉醒了艺术天赋。”
林秋微笑不语。
“谢谢老师信任,我会认真准备。”
周六午后,林秋带着相机来到校园后山拍摄。
秋风送爽,树叶泛黄,光线柔和,是拍照的好时机。
她正专注调整焦距,拍摄一株从岩石缝隙中生长出来的小花,没注意到身后走来一位中年男子。
“这个角度很特别。”
男子说道。
林秋转身,看到一位面带儒雅微笑的人。
“您是?”
“孙明,艺术学院摄影系教授,来学校讲座的。”
他指了指林秋的相机,“很少见到高中生用这种角度拍摄。”
两人聊起摄影理念,从光影处理到构图技巧,再到摄影背后的哲学思考。
孙教授越听越吃惊:“你的思考深度超越了同龄人。
这不仅仅是技术,而是对生活的感悟。”
“因为我相信,摄影不只是记录现实,更是在捕捉被忽视的美。”
林秋说。
“就像人生,真正的价值往往隐藏在看似平凡的角落。”
孙教
了自己。”
“你知道吗,我每天都在后悔。”
周杨低着头,“看着你在媒体上的照片,再看看镜子里的自己…人生不是用后悔来衡量的。”
林秋打断他,“而是珍惜当下每一刻。”
周杨抬头,眼中带着复杂的情绪:“我能不能…林老师,《告别影子》那幅作品收藏家出了天价想购买!”
小王兴奋地跑过来。
林秋转向周杨:“抱歉,我得回去了。”
“去吧。”
周杨起身,“祝贺你。”
展览持续了两周,成为今年艺术圈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艺术评论》杂志用整版篇幅介绍林秋:“她将平凡生活提升为艺术的高度,每一帧都直击人心。”
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一张高中时期的校园剪影,清晨阳光下,少女的影子渐渐与她分离,取名《告别影子》。
“这是我整个创作生涯的起点。”
林秋在采访中说。
闭幕当天,法国卢浮宫的代表亲自前来,邀请她明年春季赴巴黎举办个人展。
“这是我们首次邀请如此年轻的亚洲艺术家。”
代表热情洋溢地说。
林秋站在聚光灯下,被闪光灯和掌声包围,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
角落里,周杨穿着保安制服,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人群散去后,林秋走向他:“你还好吗?”
“比不上你。”
周杨笑了笑,“但我在努力。”
“重新开始永远不晚。”
“我知道了。”
周杨从口袋掏出一张照片,是林秋高中时拍的他的背影,“这张能给我签个名吗?”
林秋接过照片,写下:“愿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走出展馆,林秋抬头望向星空。
曾经活在他人影子里的少女,如今成了照亮自己人生的光源。
在巴黎的展览邀请函上,她写下新系列的名字:《重生》。
子拉得很长。
“这段时间我才发现,你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
林秋看着他,没有一丝波动。
时光仿佛倒流,这是她曾经日思夜想的告白。
如今,她只感到一种释然。
“可惜你的发现来得太晚了。”
周杨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给我一次机会。”
“原谅我无法回应你的感情,因为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
林秋转身离去,此刻的她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
高考前一周,林秋收到了艺术学院的特招邀请函。
烫金的信封里,清晰的条件: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即可录取。
消息在班级里传开,大家都为她高兴。
只有周杨,在放学后拦住了她。
“林秋,我听说了艺术学院的事。”
他的语气有些急切,“你真的要为一时冲动放弃稳定的未来吗?”
教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来,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
林秋望着窗外,微微一笑。
“不是冲动,而是在命运给我的第二次机会里,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06高考与选择高考前夜,雨滴敲打窗棂。
林秋整理完文具,站在窗前望着被雨水模糊的街灯。
命运的齿轮即将再次转动。
第二天早晨,阳光破云而出。
林秋走进考场,意外发现周杨就坐在她前排。
“好巧。”
周杨转身,露出勉强的微笑。
林秋点头示意,神色平静。
铃声响起,试卷发下。
林秋深呼吸,笔尖流畅地滑过纸面。
每一道题目都像是与过去的自己对话,仿佛在说:看,这次我们走不同的路。
三个小时后,林秋放下笔,环顾四周。
周杨还在奋笔疾书,额头渗出细密汗珠。
交卷时,林秋轻松地走出考场,周杨却步伐沉重,眉头紧锁。
“感觉怎么样?”
同学们围上来。
“还行。”
林秋微笑。
“我觉得自己完了。”
周杨苦笑,眼中满是焦虑,“最近家里的事情太影响状态了。”
林秋看着他,没有说话。
三天的考试如流水般过去。
最后一科结束,同学们欢呼着冲出校门。
周杨拦住准备离开的林秋:“考完了,要不要一起去吃饭?”
“抱歉,我约了辩论社的同学。”
周杨脸上的失落一闪而过:“好吧,那祝你金榜题名。”
“你也是。”
二十天后,高考成绩公布。
林秋的手机屏幕上跳出一个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