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必读文

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必读文

东一方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桓郭京,作者“东一方”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赵桓穿越大宋,成了末代皇帝宋钦宗。眼看着金国大军杀来,赵桓拿起天子剑,杀神棍郭京,诛软骨头李邦彦,提拔岳飞,组建一支无敌之师,从东京城开始北伐雪耻。重生一世,朕绝不为奴,誓要让金太宗肉袒牵羊。...

主角:赵桓郭京   更新:2025-06-07 04:0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桓郭京的现代都市小说《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必读文》,由网络作家“东一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桓郭京,作者“东一方”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赵桓穿越大宋,成了末代皇帝宋钦宗。眼看着金国大军杀来,赵桓拿起天子剑,杀神棍郭京,诛软骨头李邦彦,提拔岳飞,组建一支无敌之师,从东京城开始北伐雪耻。重生一世,朕绝不为奴,誓要让金太宗肉袒牵羊。...

《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必读文》精彩片段

黄经是伺候赵桓的贴身太监,看到郭京被杀,也是眉头一跳
官家不是很信任这些身怀道术的人吗?
怎么直接杀了?
黄经没有询问缘由,皇帝杀人不需要理由,只看皇帝的心情。
他低着头吩咐人拖走郭京的尸体,清理干净地上的血迹,就老老实实站在一旁伺候着。
赵桓重新坐下,延续着先前的思路思考。他需要旗帜鲜明的表态,更需要一个敢于战斗的人。
李纲是唯一的人选。
这是坚定的主战派。
有了李纲,再自上往下的一点点调整,才有机会打赢五个月后的第二次东京保卫战。
打不赢,一切皆休!
打赢才有未来。
赵桓没有再考虑太多,因为想得越多,面临的情况越复杂,就会有太多的顾虑。
现在的情况太烂,皇室内部是烂泥,官员内部也是一滩烂泥,军队战斗力也不强,再加上财政、民心等问题,那就是千疮百孔了。
如今局势下,只能一步步的往前走,逢山开山遇路开路,日拱一卒的坚持。
总有一日,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赵桓不再迟疑,吩咐道:“传旨,召李纲觐见。”
黄经安排人去传旨。
赵桓翻看着手中的资料,看到目前国库缺钱,眉宇间更是杀伐凌厉。但凡王朝末年,都会遇到国库缺钱,百官都说自己很穷。
实际上是国库穷。
是百姓穷!
当官的人富得流油,土豪劣绅积攒无数的土地和粮食,这些人全都抠抠搜搜的藏着。
等到金军攻破东京城,所有的一切都会被带走,连太庙梁柱上的金粉都被全部刮走。
赵桓思考着搞钱的事情。
没过多久,有太监急匆匆的返回,在黄经的耳旁低声说了一番话。
黄经面色微变,连忙走到赵桓的身边,禀报道:“官家,李大人不在府中。”
赵桓问道:“去哪儿了?”
黄经迟疑瞬间,解释道:“李大人挂印辞官,回乡去了。”
赵桓眉头深深皱起。
李纲是大宋的架海紫金梁,是中流柱石。如果李纲都跑了,没了扛旗的人,没了为战斗冲锋陷阵的人,还怎么抵挡金国的进攻。
说起来,这也是原主造成的。
刚挡住金国的进攻,就纵容东宫的老人耿南仲排挤李纲,使得李纲心灰意冷,连上十几道奏折辞官,却被原主扣留不许。
原主既要打压李纲等主战派,又要李纲留下来,脑子简直是被驴踢了。
赵桓强迫自己冷静,思考一番后问道:“李纲走了多长时间?”
黄经禀报道:“走了约莫一个时辰。”
赵桓眼前一亮。
还有机会!
才走一个时辰,只要是他的速度快,肯定能追得上。
赵桓吩咐道:“备马,朕要出城。”
黄经道:“官家,这......”
赵桓的目光瞬间看过来,那冰冷的眼神,不容置疑的神色,让黄经冷不丁的打了个寒颤,行了一礼就匆匆去安排。
......
官道上,一辆马车缓缓行驶,距离东京城越来越远。
马车中,李纲一身普通衣裳,却是满脸萧瑟。
他已经四十多岁,都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到了他这个年纪,却还满是困惑,想不明白为金国都摆明了要灭掉大宋,为什么满朝公卿却想着求和。
尤其是金国的条件无比苛刻,要大宋割让太原等重镇,还要五百万两金子、五千万两白银、牛马万匹、衣缎百万匹。
这样苛刻的条件,皇帝和满朝的宰相们竟然答应。
简直荒唐!
明明可以站着求生,为什么还要跪着呢?
明明大宋的百姓,可以过着安稳些的日子,为什么一定要割地赔款压榨自己的百姓呢?
不应该这样!
“天下万民在官家,天下的战事也在官家。好战必亡,可是忘战必危啊。官家一心求和,唉......”
“横渠先生啊,您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何其难也。”
“连抵御金贼都做不到,谈什么继绝学开太平呢?”
李纲喃喃自语着。
那双深邃的眸子,充斥着无尽的疲倦、颓废和悲哀。
金人南下,李纲判断金国要覆灭大宋,这是无数人都看得到的,因为辽国都被灭了,辽国的天祚皇帝都被押解到了金国上京。
李纲知道宋徽宗昏聩,也清楚宋徽宗不愿意当亡国之君,才借着这个机会,和吴敏等人运作了宋徽宗禅位,让赵桓登基的事情。
没想到新皇也一样软弱,才打赢了东京的守卫战,才取得一点点的胜利,就排挤他打压他。
心,太冷了!
冷到绝望!
“老爷,我们已经到了开封边界。如今暮色四合,却有圆月升空,我们是连夜赶路,还是找一处地方歇脚休息呢?”
驾车的马夫开口说话。
李纲吩咐道:“停一下。”
马夫挥舞手中的马鞭,勒紧了马缰,马车随之停下。
李纲撩起车帘,下了马车后,看着东京城的方向沉默良久,撩起衣袍跪在地上,以头叩地道:“皇天后土,庇佑多灾多难的大宋吧。”
“皇天后土,庇佑这些艰难困苦,却还在抗争的百姓吧。”
“李纲无能,愧对诸君,惟愿留下奋斗的诸君顺遂安康,匡扶社稷。”
言语中有着无尽的遗憾。
更有不舍。
他不想离开东京城,不希望放弃抵抗金国的大事。然而皇帝不信任,任由耿南仲和李邦彦等人攻讦,无数人说他恋栈权位、居功自傲,各种污蔑都有。
仅是抨击和污蔑,李纲不惧。
连皇帝都不支持,他怎么坚持下去呢?
李纲三叩首后站起身,头也不回的往马车走去,登上马车后,吩咐道:“走吧,继续赶路。”
“哒!哒!!”
恰在此时,急促的马蹄声从后方传来了。
马夫没有急着赶路,仔细的听了听,提醒道:“老爷,后方有马蹄声传来。”
李纲嘱咐道:“我们走我们的,和后方的人没关系。”
马夫继续说道:“老爷,后方有人喊您,喊的伯纪公。”
李纲也仔细的听了听,觉得喊他的声音很熟悉,下意识认为是故友来了,连忙从马车中下来观看。
昏暗的暮色下,李纲一时间没有看清楚来人的相貌。
“哒!哒!!”
赵桓策马赶来,靠近后勒住马缰停下,脸上一抹笑容绽放,微笑道:“伯纪公!”
李纲刹那间看清楚来人,浑身一颤。


种师道听着皇帝掷地有声的话,没有立刻回答,反而迟疑。
担任枢密使,答应很容易,等到在朝中宣布,面对满朝百官的哗然,所有文官的抵制,皇帝能抗住吗?
大宋一朝,重文轻武,始终在抑制武将。
文官也没把泥腿子武将放在心上,哪个武将要冒头,就群起而攻之。
前任的枢密使狄青,就是功勋卓著,却落得个抑郁而终的下场。
尤其皇帝软弱,现在嘴上抗金,万一在大殿上临阵反悔,又倒向投降派呢?
可是振兴大宋,是他毕生所愿,纵然只有一丝的希望,种师道也愿意如飞蛾扑火。
虽死,亦无憾!
种师道深吸口气,咬牙道:“官家,我愿意。”
赵桓的脸上露出笑容,他清楚迫使种师道冒天下之大不韪同意的,不是他的人格魅力,原主有个屁的人格魅力,只知道求和。
种师道是为了天下万民。
为了大宋江山。
这是北宋近两百年治国的结果,让天下百姓都温顺下来,皇权也恢复了神圣,不再是五代十国那样天子者兵强马壮为之的情况。
北宋刚建立时,底层的士兵嗜杀,将领也没把皇帝当回事儿,是铁打的士兵流水的皇帝。
恰是如此,赵匡胤要抑制武将,要杯酒释兵权。
可是赵家人却忘了,政策是一时的,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的应对。
在赵匡胤和赵光义时期,底层士兵见过皇帝不如狗的情况,中层将领见过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情况。
必须打掉这样的想法,恢复皇权神圣。
当时的策略不能说错了,可是一代两代后,曾经见过乱杀场面的人逝去,就必须调整策略,要提拔武将,文武并用,改变重文轻武的瘸子情况。
历史的惯性下,没有人敢去改变,能去改变,始终提防着武将,造成怂宋的诞生。
这是根子上的基因传承,从开国之初就防备着武将。
恰是如此,汉以强亡、唐以盛衰,而怂宋却始终面临着外患。
实际上,在皇权神圣的理念下,如今理学盛行,天子者兵强马壮为之的理念早已经消散。
君不见水泊梁山的宋江,都想着招安吗?
武将的野心早就被关押起来,需要的仅仅是皇帝的支持。
五代十国那样重武轻文的情况,也不是立刻出现的,是从安史之乱一步步演化,才彻底有了天子者兵强马壮为之的情况。
那是上百年的演变。
赵桓从后世穿越来的,知道历史的惯性,更知道武将的诉求,恰是如此,愿意放权给武将。
看着迟疑又坚定的种师道,赵桓道:“种公,日久见人心,且行且看。”
种师道微微躬身,说道:“臣相信官家。”
赵桓起身道:“时间不早了,种公早些休息。明天上午的朝会,拭目以待吧。”
种师道心中仍然激荡,亲自送赵桓出府。
望着赵桓马车离去的背影,他看向旁边跟上来的孙子种彦崇,问道:“乖孙,官家似乎变了,真的吗?”
种彦崇开口道:“祖父,这可能......”
“啊......”
惨叫声忽然从种彦崇的口中传出。
他瞪大了眼睛,忿忿盯着种师道,咬牙道:“祖父,您掐我干啥嘞?”
“老夫看是不是真的。”
种师道咧嘴一笑,老顽童般露出灿烂的笑容,欢喜道:“应该是真的。”
种彦崇嘴角抽了抽,却是望着天空中的一轮圆月,暗暗祈祷这一切能顺利。
赵桓乘坐马车返回,拖着倦怠的身躯回到垂拱殿坐下。
黄经在一旁伺候,问道:“官家,今天去哪位娘娘的寝宫呢?”
“都不去!”
赵桓果断回答。
黄经不再多言,吩咐人打来热水给赵桓泡脚,又伺候赵桓洗漱更衣,最后才给赵桓大腿内侧的伤口敷药。
一切忙完,已经很晚。
赵桓直接睡下,第二天大清早,赵桓戴上长翅帽,穿着绯色朝服,驾临了朝会的紫宸殿。
大殿中,满朝百官已经到了,各自站位。
待赵桓落座,文武百官手持笏板作揖,高呼‘官家圣恭万福’,没有皇帝万万岁之类的话,更没有动辄在地上下跪的官员。
北宋动辄下跪,属于失礼行为。跪拜君王只有在大型的正式场合,或者特殊时候才会下跪。
不像后世的辫子戏,乌泱泱的大片下跪,不跪不舒服。
不称‘奴才’,都觉得自己的身份不够高。
赵桓落座后,目光扫过去,站在最前面的是政事堂宰相和枢密院官员,是东西二府的掌权者。
后面才是文武百官。
目前的宰相有五个,李邦彦、张邦昌、吴敏、徐处仁和白时中。
枢密院没有人担任枢密使,这是武将才能担任的。
整个大宋一朝,只有狄青担任过枢密使,却晚景凄凉。大多数时候,是宰相兼管枢密院,称为知枢密院事。
这是一个兼任官。
知枢密院事的副职,是同知枢密院事,也是文官来兼任的。
目前枢密院有三个同知枢密院事,户部尚书李梲兼任同知枢密院事,兵部尚书孙傅兼任同知枢密院事,中大夫许翰兼任同知枢密院事。
整个枢密院,全是文官。
一个武将都没有。
赵桓看在眼中,心中很不满,一群文官能知道怎么打仗吗?
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不解决这些问题,枢密院就永远不知兵事,都是一群搞党争,拍脑袋就打仗的人。
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赵桓往后面看去,看到了李纲和种师道等人。他收回目光,面色转为沉静,沉声道:“卿等可有本奏?”
“官家,臣杨时有本奏。”
右谏议大夫杨时站出来,躬身向赵桓行礼。
历史上,杨时是真正的理学家,师从程颢和程颐,被后世尊为闽学鼻祖。
程门立雪就是讲杨时的。
杨时年轻时,在地方担任过县丞、知县、军判官和府学教授等,政绩卓著,履历丰富。
要学问有学问,有能力有能力,要经验有经验。
这是个大才。
可惜到现在七十多岁,也没有得到重用。
杨时更是不惧权势敢于谏言,在童贯和蔡京权势滔天的时候,杨时上书劝谏皇帝,历数童贯和蔡京的罪过。
后来李纲遭到罢免,杨时上书反对,是坚定的主战派。
赵桓看着白发苍苍的杨时,也坐直身体,正色道:“杨卿要上奏什么?”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