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牌位上那粗糙的刻痕。
这是忆织术的第一步——“触灵”,试图通过物件上残留的微弱生物信息素和精神印记,与逝者的意识碎片建立初步的感应。
她需要静心,将自己沉入一种近乎冥想的状态,屏蔽外界一切干扰,去捕捉那些比尘埃更细微、比风声更飘渺的记忆残响。
空气中,艾草的清苦与数据稳定液的微甜交织,形成一种独特的催化氛围。
渐渐地,林瑶的呼吸变得悠长而平缓,她的意识仿佛化作一缕轻烟,循着牌位上那微弱的能量波动,向着遥远的过去延伸。
与此同时,她另一只手在光感操作板上轻点,调取着龙鳞集团提供的“钱秉文”公共数据。
屏幕上,一位面容和蔼、目光睿智的老者形象浮现,背景是阳光明媚的庭院,孩童嬉笑环绕。
履历完美无瑕:勤劳致富的典范,乐善好施的乡绅,慈爱和睦的大家长。
每一段生平事迹都配有温馨的影像片段和充满正能量的语音记录,仿佛一部精心编排的模范人物纪录片。
然而,当林瑶的指尖在牌位上游走,试图从更深层次感知钱秉文的情感印记时,一种微妙的断裂感开始浮现。
牌位上传来的,并非全然是龙鳞数据所呈现的那般和谐圆满。
她能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忧虑,一种不易察觉的孤独,甚至还有一丝……懊悔?
这些情绪如同水墨画中被刻意淡化的背景,模糊不清,却又真实存在。
她睁开眼,眉头微蹙。
忆织术的核心在于捕捉和重构“情感记忆图谱”,而不仅仅是事件的罗列。
龙鳞集团的数据,太过干净,干净得像一幅被过度PS的照片,失去了真实的纹理和瑕疵。
“小爱,交叉比对。”
林瑶轻声对工坊的智能助手说。
小爱是她亲手编写的人工智能,擅长在海量数据中进行深度挖掘和关联分析。
“正在比对‘钱秉文’先生龙鳞公共档案与历史公开信息、社区匿名评价及忆织术初步感知数据……”小爱柔和的电子音响起,一道道数据流在林瑶面前的虚拟屏幕上飞速闪过。
几分钟后,小爱给出了初步结论:“龙鳞档案中,关于钱秉文先生中年时期(新元历35年至45年)的商业活动记录存在多处模糊化处理,同时期社区匿名评价中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