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林风却从中听出了无尽的辛酸和委屈。
原来,当年所谓的“懒政”,所谓的“不作为”,真相竟然是这样!
孙老师并非不想作为。
而是不愿意、不敢去违反规定,去“特事特办”!
他坚守了原则,却因此得罪了上级。
被扣上了莫须有的帽子,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而那个看似“敢作敢为”、“解决问题”的继任者。
以及背后施压的李达康,他们所谓的“魄力”。
难道就是以牺牲国家利益、破坏规矩为代价吗?
“老师,那您觉得。”
“大风服装送给张华强那两百万,会和当年拿地的事情有关吗?”
林风追问道。
孙连城沉吟片刻,摇了摇头。
“这个不好说。”
“按理说,地已经拿到手了,事情过去那么久了,为什么还要送钱?”
“而且是送给远在吕州的张华强?”
“这里面……恐怕还有别的文章。”
他顿了顿,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神微微一凝。
“不过……当年我在处理大风厂用地这件事的时候。”
“吕州方面……好像确实有人跟我打过招呼,希望我能‘行个方便’。”
“具体是谁,时间太久,记不太清了,好像是……市里某个部门的领导吧。”
“当时我没太在意,直接给顶回去了。”
吕州方面有人打招呼?
这又是一个新的线索!
难道张华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比他们想象的更早、更深?
林风感到,围绕着大风厂这块地的谜团,越来越复杂了。
“老师,那您对郑乾这个人,有什么印象吗?”
林风换了个角度问道。
孙连城想了想。
“郑乾……郑西坡的儿子,以前叫郑胜利?”
“印象不深。”
“当年主要是和他爹打交道。”
“不过,听说是接了他爹的班,把大风服装搞得还不错。”
“按理说,有陈老和郑老爷子那样的榜样在前,他……应该不至于走上邪路吧?”
孙连城的语气中也充满了疑惑。
林风沉默了。
从孙老师这里,他证实了当年的用地风波确实存在。
也了解了孙老师因此受到的不公待遇。
但关于那两百万的真相,似乎依然笼罩在迷雾之中。
唯一的收获是,吕州方面可能早期就介入了此事。
看来,要彻底揭开谜底,最终还是要从大风服装和郑乾本人入手。
“老师,谢谢您告诉我这些。”
林风站起身,郑重地向孙连城鞠了一躬。
“您放心,当年的事情,我一定会想办法查清楚,还您一个公道!”
孙连城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释然的笑容。
“公道不公道,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看看星星,挺好。”
“倒是你,小林,汉东这潭水,比你想象的还要深。”
“你自己……要多加小心。”
“我会的,老师。”
告别了孙连城,林风的心情愈发沉重。
林风拿出手机,拨通了李牧的电话。
“李组长,我刚从孙老师那里出来,情况基本证实了。”
“下一步,我建议。”
“对大风服装有限公司,正式展开调查!”
办公室里烟雾弥漫,周海涛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眉头紧锁。
眼神在明灭的烟火中闪烁不定。
李牧副组长此时已经将林风打探到的消息汇报给了周海涛组长。
这个信息太重要,也太敏感了!
它不仅为孙连城当年的“懒政”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解释。
更将矛头隐隐指向了现任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
如果当年真是李达康为了政绩或迎合上意。
强行逼迫孙连城违规批地,并在孙连城拒绝后将其处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