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全文+后续
现代都市连载
长篇军事历史《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男女主角赵桓郭京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东一方”所著,主要讲述的是:赵桓穿越大宋,成了末代皇帝宋钦宗。眼看着金国大军杀来,赵桓拿起天子剑,杀神棍郭京,诛软骨头李邦彦,提拔岳飞,组建一支无敌之师,从东京城开始北伐雪耻。重生一世,朕绝不为奴,誓要让金太宗肉袒牵羊。...
主角:赵桓郭京 更新:2025-06-16 03:19: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桓郭京的现代都市小说《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全文+后续》,由网络作家“东一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长篇军事历史《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男女主角赵桓郭京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东一方”所著,主要讲述的是:赵桓穿越大宋,成了末代皇帝宋钦宗。眼看着金国大军杀来,赵桓拿起天子剑,杀神棍郭京,诛软骨头李邦彦,提拔岳飞,组建一支无敌之师,从东京城开始北伐雪耻。重生一世,朕绝不为奴,誓要让金太宗肉袒牵羊。...
哗!!
大殿中,又是一片震惊声。
张邦昌更是刹那间抬起头,死死盯着赵桓,心中转过无数的念头。
不好,被算计了。
张邦昌忽然发现,皇帝杀李邦彦不是为了抄家,或者说抄家只是附带的,真正的谋划是给李纲腾位子。
皇帝心机太深沉了。
这是他认识的,那个软弱摇摆、迟疑不定的皇帝吗?
张邦昌打心底不愿意李纲拜相,反驳道:“李纲被官家提拔为尚书右丞,已经是滔天之幸,现在又直接提拔为太宰兼门下侍郎,臣认为不妥。”
赵桓淡淡道:“你张邦昌出使高丽,无功而返。出使金营,丧尽国体。你没有寸功于朝廷,却担任少宰,为什么李纲不能担任太宰呢?”
张邦昌脸上火辣辣的,劝道:“官家......”
赵桓打断道:“你能替朕抵挡金国的大军,朕让你兼任太宰都没问题。”
“臣无能!”
张邦昌无奈摇头。
金国军队所向披靡,大宋根本挡不住。
就算皇帝旗帜鲜明的要和金国交战,张邦昌也认为迟早会落败。等到皇帝落败后,就知道李纲和种师道靠不住,会想到他们这些人了。
要求和,要称臣,要赔款,要安抚金人,还得靠他们。
李纲、种师道等人,是死鸭子嘴硬。
张邦昌退回去,却朝耿南仲点了点头。
这也是投降派,更是赵桓东宫的老人,深得赵桓的信任。
历史上,李纲取得了第一次东京之战,耿南仲借着东宫旧人的身份,不断蛊惑宋钦宗,让宋钦宗排挤李纲,一心一起求和。
耿南仲现在担任签枢密院事,官职低于同知枢密院事,在枢密院也颇有分量。
他一向深得赵桓的器重,从容道:“官家,臣有本奏。”
赵桓问道:“耿卿有什么要说?”
耿南仲掷地有声道:“启奏官家,李纲立下功勋,按理说应该嘉奖,不嘉奖难以服众。”
“可是,李纲性情刚直,做事情也勇猛。让他担任宰相,恐怕无法团结大多数人,反而弄得人人怨怼。”
“这是不利于官家,更不利于李纲本身的。”
“从长远考虑,臣认为不必急着为李纲升官,先和大金作战。一旦打赢了下次的战事,再来提拔,就算李纲锋芒毕露,也没人敢质疑。”
“请官家明鉴。”
此话一出,白时中及其他人纷纷站出来附和,都不希望李纲拜相。
赵桓沉声道:“要抵挡金人,必须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则政令难以贯彻,就无法凝聚力量。反过来说,等金人再次南下,李纲挡不住,朕自会罢免他。”
耿南仲顿时没话说了,只能怏怏回到位置。
白时中等人也退回去。
赵桓的目光落在李纲身上,微笑道:“李卿,还不接旨?”
李纲更是热泪盈眶。
不是因为自己成了宰相,是因为皇帝真正变了,彻底和投降派划清界限了。
李纲上前一步,作揖道:“臣李纲,领旨谢恩。”
赵桓点了点头,勉励了李纲几句话,就让李纲回到座位上。
旋即,赵桓的目光又落在张邦昌的身上,笑着问道:“张卿,捐钱的事情还没处理完,你是朝中的宰相,此番募捐抗金,你表个态,捐多少钱?”
张邦昌心头一跳。
李邦彦因为这事儿被杀,尸体都还没冷。
换做以往,张邦昌绝对不同意。或者是太平时的大宋,张邦昌也敢给皇帝顶回去。
现在不一样。
金人南下,这是目前最大的问题,一切都围绕金人南下来的。尤其太上皇都带着一部分官员跑了,整个东京城都处于大变之际。
最重要的一点,皇帝上位后,让王宗濋控制了殿前司,现在和皇帝对着干,极可能又被抄家灭族。
皇帝不要脸,那就是无解的。
张邦昌的心在滴血,试探着道:“官家,臣捐赠五千两银子。”
“嗯......”
赵桓的声音拉长,却透着冷意,目光似乎又看向王宗濋的方向,也看了眼殿外李邦彦尸体的方向。
张邦昌心头一突,连忙改口道:“官家,臣捐赠一万两白银。”
“好!”
赵桓微微颔首,赞许道:“张相公捐赠一万两白银,急公好义,堪为人臣表率,朕甚是欣慰。”
张邦昌酸溜溜道:“官家过奖,这是臣该做的。”
赵桓目光又落在白时中的身上,问道:“白相公,张相公捐赠一万两白银,你呢?”
白时中心中骂娘了。
张邦昌你个狗杂种,皇帝稍稍压迫,你怎么就扛不住呢?
你抗住了,老夫就不需要大出血。
白时中抿着嘴思考一会儿,无奈道:“官家,臣也捐赠一万两白银。”
赵桓笑着一一往下问。
政事堂的宰相,每个都捐赠了一万两白银,当然李纲除外,因为他没什么钱。即便如此,李纲说了倾尽家资,态度没得说。
后续官员依次降低。
赵桓全部问完,看向一旁的黄经,问道:“捐赠的额度,记下了吗?”
黄经弓着背,恭敬道:“请官家放心,奴婢全部记下。所有的钱财合计,有四十八万六千五百两白银。”
赵桓眼前一亮。
近五十万两白银,加上李家抄没的钱财,就有了启动的资金。
有了钱,才能装备军队。
这一回杀了李邦彦,加上百官慷慨解囊,一波暴富了。
赵桓心中也是微微激动,吩咐道:“你安排人,在三天内登门收钱。既然允诺了,就必须做到。做不到,就是欺君之罪。”
黄经说道:“奴婢领命。”
满朝百官心中酸溜溜的。
皇帝不要脸,皇帝与民争利,简直不当为人子。
偏偏皇帝找了个冠冕堂皇的抗金理由,又有李邦彦欺君的前车之鉴,没有人敢顶回去。否则自家被殿前司的人搜查一番,正经官员谁经得起查呢?
又不是李纲那样的憨憨,为了抗金不惜死不惜财。
赵桓定下李纲拜相,又募集了足够的钱,却没有半点的放松,接下来要安排种师道担任枢密使的事情。
这才是大问题。
李纲拜相是文官的事情,张邦昌、白时中等人虽然抵触反对,也只是少部分人,许多忠君爱国的人不会反对。
种师道担任枢密使,却是再次打破大宋的惯例,再次提升武人的地位,不仅文官反对,连皇室宗亲都可能反对。
连李纲都可能站出来。
因为李纲也是文官。
赵桓却必须这么做,大宋的根子,就是文官管得太多,导致武将不振。
要纠正文官领军的错误制度,必须是武将担任枢密使。文官可以参与对外战争的大方向决策,却不能去干涉具体的战事。
赵桓要立规矩,借着金人南下的机会把文武分开,避免文官乱插手武将的事情。
恰是如此,种师道担任枢密使很重要。
赵桓目光扫过所有人,正色道:“朕登基已有数月,常言道国无储君,朝廷不稳,天下不安。朕决定立皇长子赵谌为太子,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诸卿可有异议?”
赵桓笑眯眯道:“你是太上皇的人,怎么不去太上皇的身边伺候呢?朕让你担任龙德宫使,你却拒不奉命。”
李邦彦愈发慌了,求饶道:“臣知错了,愿意倾尽家资支持官家抗金。从今天起,臣和大金势不两立。”
“不,不,不!”
赵桓摇头道:“朕是皇帝,也要守规矩,等王宗濋调查清楚后,以结果说话。”
李邦彦彻底瘫倒在地上,知道求皇帝没用,因为皇帝要清算他。
可是,李邦彦却不甘心。
不想被抄家。
不想被流放。
他想继续当大宋的宰执,想留在中枢继续呼风唤雨。
就算给金人当狗,他在大宋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算盘剥天下百姓,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可是这些和他有什么关系呢?
他只管自己,管不了其他人的死活。
李邦彦忽然看向张邦昌,开口道:“张相公,今天我被处置,明天就轮到你了,你真的袖手旁观吗?”
张邦昌不愿意介入。
李邦彦没了,政事堂少了一个宰相,他的权势也更大。何必为了李邦彦得罪皇帝,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不划算!
张邦昌沉声道:“李邦彦,我和你没什么关系,你欺君罔上,我却忠于官家。官家让我往东,我绝对不会往西。”
“小人,奸臣!”
李邦彦厉声呵斥,又看向白时中,恳切道:“白相公,我被处置了,你也难以立足,难道真的看着我被处置吗?”
白时中淡淡道:“李相公自作孽,怪得了谁呢?”
李邦彦求了一圈,无人帮忙,连投降派的人都作壁上观。
这一刻,李邦彦绝望了,觉得自己肯定要被流放到偏远之地了。
这是大宋朝的惯例,
不会赶尽杀绝。
就算犯了大错,顶多是贬黜到偏远之地去任职,再严重点就是流放。
之前死去的童贯,先是被贬为左卫上将军,再降为昭化军节度副使,最后又流放英州。
再比如之前的朱勔,直接削去官职流放,没有立刻被处死。
顶多是贬官后,看皇帝再怎么处置,是否在流放途中死了,那就看情况。
李邦彦内心存着侥幸。
皇帝不要他,等被免官流放,他买通押解他的人,直接去投奔太上皇,让太上皇在南方自立。
到时候看皇帝怎么后悔?
对,就这样。
李邦彦有了想法,心中就不再慌乱,眼中也多了光芒,静静等待着。
两刻钟后,王宗濋飞快跑回大殿,行礼道:“启禀官家,李家已经查封,李家的所有人也全部羁押。”
“李家的钱财,大致清点完毕。”
“目前统计的,有五万两黄金、一百万两白银,都是一箱一箱装好,才能迅速统计。”
“其他的珍宝玉石、瓷器古玩、字画古籍,以及其他的宅子地契,更是多不胜数,也还在统计中。”
轰!!
大殿中一片哗然。
一个个官员看向倒在地上的李邦彦,眼中露出惊诧神色。
区区李家,竟然搜出了五万两黄金、一百万两白银,再加上其他的古玩字画,以及宅子地契,那是一笔大钱。
赵桓心中却欢喜。
果然,杀猪才是爆金币的合理方式。
赵桓目光冷冷的审视着李邦彦,问道:“李邦彦,你还有什么要说的,这就是你的两袖清风?这就是你的一身正气吗?”
李邦彦知道辩解没用,高声道:“臣知罪,甘愿受罚。”
“罚?”
赵桓冷笑道:“仅仅是罚,还不够。”
“父皇在位时,你阿谀奉承,谄媚君主,毫无臣子底线,毫无宰相气度,浪荡轻佻。”
“朕继位后,你欺君罔上,是不忠于朕。”
“李家不是官宦世家,你的父辈却也忠君爱国,自小就教你忠君爱国。你却卖国求荣,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顾父辈教诲,不孝于父。”
“朝中忠臣,遭到你的嫉妒弹劾,迫害同僚,害死无数百姓,不仁不义。”
“你这样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有什么面目苟活于世?”
“给朕拖下去斩立决,悬尸于朱雀门外。”
轰!!
李邦彦瞪大眼睛,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震惊道:“官家,你要杀臣?”
赵桓道:“你不能杀?”
李邦彦颤颤巍巍站起身,愤怒道:“大宋开国以来,鲜有这样的杀戮。官家今日杀臣,莫非明天就要杀满朝的诸公了吗?”
张邦昌彻底坐不住了,表态道:“官家,李邦彦有罪,可以罢免流放,还是不应该滥杀。”
白时中站出来道:“请官家明鉴。”
一批一批的官员请求罢免李邦彦,却不应该杀,官员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因为开启了皇帝随意杀大臣的先例,意味着皇帝随意杀人。
这是不允许的。
就连李纲和种师道都劝说可以流放,不能乱杀。
赵桓看到满朝百官的反对,没有任何退让,掷地有声道:“满朝百官反对,是要逼宫吗?”
“一个弃国欺君的奸佞,却是一群人保护,简直是荒唐。”
“朕今日,非要杀李邦彦不可。”
“朕今日立下规矩,凡是卖国欺君、奸佞作恶之辈,当杀。”
“王宗濋,把李邦彦拖下去,斩立决。”
王宗濋心中有刹那的迟疑,却更清楚今天反驳了皇帝,导致皇帝失势,他这个皇帝的舅舅也一样什么都没了。
他的身份,注定了只能跟着皇帝一条道走到黑。
皇帝说杀,那就杀。
王宗濋手一招,立刻有士兵押解着李邦彦往外走,李邦彦挣扎着,口中也咆哮道:“狗皇帝、昏君,你迟早会亡国的。”
“你滥杀无辜,恣意妄为,一定会遭到报应的。”
“昏君,昏君......”
“啊......”
一声惨叫从殿外传来,片刻后王宗濋进来,行礼道:“官家,罪人李邦彦已经伏诛。”
赵桓点头道:“李家抄家,所有李家的人流放,查抄的钱财物资入库。”
“臣领命。”
王宗濋应下后转身去安排。
赵桓看着一群反对的官员,走到张邦昌面前,心中瞬间升起杀意。
张邦昌在历史上,也是坚定的投降派,不仅投降过金人,还被金人扶持起来当皇帝,宁愿给金人当狗也不愿意当人。
是该杀的肥猪。
不过,还要再养一养,下一波爆金币,就该杀张邦昌了。
赵桓眼神冰冷,反问道:“张相公之所以反对李邦彦,难道你也欺君,才提前反对,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吗?”
张邦昌恭敬道:“臣不敢欺君,必定忠于官家。”
赵桓问道:“既然忠君,还反对什么。”
张邦昌讪讪一笑,直接先怂了,老老实实站回位置,不再反对杀人。
赵桓目光又扫过白时中、吴敏和徐处仁,问道:“你们也是和张邦昌一样,要给自己找退路吗?”
一个个又摇头退回去。
人都死了,还怎么和皇帝争,已经没意义,尤其李邦彦是真正的奸臣,要借此反对皇帝很难。
李纲、杨时和种师道等人也全部返回。
赵桓逼退百官,重新回到龙椅坐下,缓缓道:“李邦彦身死,政事堂少了一个宰相,朕打算让李纲,担任太宰兼门下侍郎,诸卿意下如何?”
李邦彦听到赵桓的话,再听到周围的议论,更是一脸不忿,高声道:“官家要羞辱臣,臣该受着。”
“可臣还是要说,明明打不赢,却执意要耗费国帑,葬送儿郎性命,更置官家的生死不顾,这是绝不可取的。”
“官家被李纲蛊惑,一心一意听从李纲的,殊不知,这是他们的阴谋啊,他们是为了掌权才这样......”
啪!!
响亮的一耳光传出。
李邦彦应声倒在地上,嘴角都沁出一丝鲜血,脸上流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皇帝竟然打他了。
怎么可能?
皇帝怎么敢?
李邦彦爬起来,重新拿好笏板,郑重道:“我大宋开国以来,与士大夫共天下。官家身为君上,应该虚心纳谏,应该大度不发怒。”
“现在动辄羞辱臣下,实在不应该。”
“满朝诸公,难道看着我李邦彦受辱吗?今日我李邦彦受辱,明日焉知不是你们受辱呢?”
殿内,却鸦雀无声。
连张邦昌和白时中都没有表态,一方面是情势不明,另一方面是李邦彦为人恣意,为了权势无所不用其极,曾经得罪了很多人。
李纲、杨时和种师道等人,就更不会帮李邦彦了。
赵桓打了李邦彦,踱步来到李邦彦的面前,居高临下俯瞰着,呵斥道:“你刚才一句话说得对,大宋的确是与士大夫共天下。”
“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
“可是你这样的士大夫,都要割地赔款,不要祖宗打下的江山社稷,朕还怎么和你共天下呢?”
“你要卖国,朕还支持你,岂不是脑子被驴踢了吗?”
“嘴上说打仗耗费国帑,有无数百姓战死,可是割地赔款,被割掉的土地不是钱吗?赔偿的岁币不是钱吗?那些被你卖掉的大宋百姓,就该遭到金人奴役吗?”
掷地有声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无数投降派的官员若有所思。
李纲、杨时和种师道等主战派,却是振奋起来。
皇帝主战!
大宋江山有救了。
李邦彦面色惨然,抿着嘴道:“官家,打不赢才是最重要的。”
赵桓嘲讽道:“你说打不赢,这次完颜宗望杀到东京城,怎么就败给我们了?”
“上一次地方没什么准备,全国军队也没动,尚且能击败金军守住国土,如今难道就不行了吗?”
“你骨子里软弱,不愿意死战,不敢死战,却把所有人都认为是软骨头。”
“我大宋就是不屈服,大宋百姓的骨头就是硬骨头,宁愿站着死,也绝不跪着生。”
“朕,也如此!”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我大宋无数子民,绝不为奴。”
“朕今天,当着满朝诸卿的面,把话撂在这里了,大宋的任何一寸土地都不能丢,不会割让给金人。”
赵桓大袖一拂,断然道:“大宋和金国的交战,时间要打多久,我们不去做决定。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李纲听得热血沸腾,上前一步揖首道:“官家圣明!”
“圣上圣明!”
杨时眼眶微微发酸。
大宋终于出了个挽天倾的人,未来如何他不知道,却不会比现在更坏。
种师道、王宗濋等武将也纷纷表态。
一个个武官激动万分,因为战事来了,意味着武将的地位可能会提升。
满朝的投降派鸦雀无声,没有人再出来反对。
这些人都看出了大势,皇帝一心一意要抗金,那就任由皇帝去打。等金人一来,宋军落败,皇帝自然会主和,还得他们出面。
这是发生过的事情。
李邦彦知道自己输了,捂着红肿的脸,回到自己的位置站好。
赵桓扫了眼李邦彦,眼中冷色不减分毫,继续道:“要和金人决战,就必须修缮城墙、整顿兵马,各项安排都需要大量的钱财。”
“朝廷缺钱,朕一时间没有办法,只想到了募捐的办法。”
“一人钱少,众人钱多。”
“集众人之力,就能重整军备。请诸卿慷慨解囊,等将来击败了金人,朕不吝封赏。”
朝中许多主和派的官员都沉默。
击败金人,难!
皇帝的封赏放得太高,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李纲率先站出来,高声道:“臣李纲,愿意倾尽家资,支持官家整军备战。”
种师道表态道:“臣种师道,也愿倾尽家资支持官家。”
杨时说道:“老臣也愿意捐出钱财,助官家抗金。”
主战派纷纷慷慨解囊,主和派捐钱的人很少。
赵桓没有任何急躁,目光又落在李邦彦身上,笑眯眯道:“李卿,你是当朝的宰相,得带头才行,你捐多少钱?”
李邦彦回答道:“臣一贯两袖清风,家中没有半点浮财。不过官家要抗金,臣也愿意支持,就捐赠一百两银子。”
赵桓问道:“真没钱?”
李邦彦神情肃然,坚定道:“官家,臣真的没钱。”
赵桓问道:“李卿可知欺君之罪?”
李邦彦梗着脖子,强硬道:“臣忠于官家之心,天地可鉴。这些年李家的开销,全靠老家寄来钱财运转,家中真的是没钱。”
赵桓心中冷笑,李邦彦挥金如土,怎么可能缺钱呢?他却是不动声色道:“朕相信你。”
李邦彦心头一喜,嘴上道:“官家圣明。”
他心中不屑。
皇帝的手段太稚嫩了,靠这点手段就想要敛财,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傻子才捐钱。
赵桓直接喊道:“王宗濋,你去抽调三百殿前司的精锐,直接去李家搜查钱财。谁敢阻拦,杀无赦。朕倒要看看,李卿是忠君?还是欺君?”
“臣领命!”
王宗濋担任殿前都指挥使,是赵桓母亲的族弟,算是赵桓的舅父,是赵桓的基本盘。
他的权势都仰赖赵桓,赵桓越强,他的威势越大,所以急吼吼离开了。
李邦彦却浑身冰凉。
忽然间,他彻底明白了,皇帝是要针对他。
一步步到了现在。
李邦彦心中恐慌起来,急切道:“官家,毫无证据就搜查臣子的府邸,于理不合。臣也是有大功于朝廷的人,是太上皇的人,更是忠于官家的啊?不能这么做,不能这样!”
房间中,气氛旖旎。
许久后一切平静。
赵桓恢复正常,朱琏则是粉面含羞,眼神都还有些迷离。
皇帝今天大不一样,似乎更精壮了似的。
夫妻二人温存后,赵桓微笑道:“梓童,朕在朝中统御百官,全力抗金。你在后宫,也要做一些事情,为抵御金国做准备。”
朱琏问道:“臣妾能为官家做什么呢?”
赵桓解释道:“你要做的也简单,隔三岔五就以皇后的名义,召朝中的命妇入宫,阐述抗金的重要性。”
“告诉所有人,打不赢金国,咱们就要亡国,就要当亡国奴。”
“北方的辽国没了,咱们北方没了缓冲,金国南下也不会再真正接受求和,只有和金国死战到底一条路,”
朱琏点头道:“臣妾会竭尽全力的。”
赵桓说道:“朕下午还有事情,你休息休息,朕回去了。”
朱琏仍是亲自送赵桓离开,望着赵桓离去的背影,眼中多了一抹光彩。皇帝似乎不一样了,可是哪里不一样,她也说不上来。
......
河北,真定府。
真定府总管、都统制王渊的军中,韩世忠担任先锋统制。
韩世忠已经三十六岁,十八岁就参军入伍,至今快二十年行伍生涯,却是一腔热血不改,仍有报国之志。
年初的东京之战,韩世忠也参加了,立下战功升任统领。等到金国的大军退走,他才跟着王渊来到真定驻军。
韩世忠最近,却有些沮丧。
东京之战赢了,金国的大军已经退走,朝廷不整军备战,不想着修缮防御工事,反而一心一意要求和。
据说金国方面的条件是割让太原、中山和河间三镇,还要再给金军五百万两金子、五千万两银子、牛马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还要派遣人质。
这样的奇耻大辱,宰相们竟然要同意,让韩世忠实在想不明白。
明明可以一战的。
却要求和。
今日割让三城给金国,明日再割让三城,大宋有多少城池能割让出去呢?
一方越来越弱,一方越来越强,大宋必定会灭亡。
呼!!
营帐的门帘撩起。
一道修长的身影走了进来,来人小麦色肌肤,一双丹凤眼神光灿然,眉眼锐利。
这是韩世忠的妾室梁红玉。
她是将门出身,祖父和父亲都是武将。方腊起事造反,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迎战失利,被问罪杀死,梁红玉也沦为官妓。
韩世忠跟着童贯平定了方腊,班师途中和一众武将在京口召歌妓陪侍,欣赏歌妓的舞蹈。
梁红玉对韩世忠一见倾心,自此追随韩世忠,成了韩世忠的女人。
梁红玉是女子,却天生神力,能挽强弓,能提剑杀敌,还精通琴棋书画,颇有谋略。
恰是如此,韩世忠走到哪里,梁红玉就跟到哪里。
夫妻二人关系非常好。
梁红玉年近三十,却不怎么显老,反而显得干练飒爽。
她走到韩世忠面前,见韩世忠一脸愁容,坐下来问道:“夫君一脸忧愁,想什么呢?”
韩世忠叹息道:“玉儿,你还不知我吗?”
“最近哨探传回了消息,金国一直在抽调粮草,源源不断运送到前线。”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