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司者,转呈之衙也,职在传达,不在评断。
今张紞身居通政使之位,不思恪尽职守,反妄自尊大,擅立等级,评判奏章,实乃僭越之举,藐视朝廷法度……”
洋洋洒洒,引经据典,从三皇五帝说到本朝,王敬初时还想维持声调,但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小,脑袋也有些发懵,仿佛自己在摇晃。
一盏茶的工夫过去了,还未念完。
殿内众臣面面相觑,有的强忍着呵欠,有的低头不语,暗自摇头,有的直冒冷汗。
念到后面,王敬的声音已经细不可闻,额头上的汗珠更是滚滚而下,浸湿了衣领。
“……若不及时纠偏,恐致宗庙失序,社稷动摇,望陛下明察秋毫,以安天下……”
他终于念完了最后一句,声音嘶哑。
“念完了?”
老朱的声音锐利。
王敬咽了口唾沫,双腿发软:
“回…回陛下,念完了。”
老朱缓缓从龙椅上起身,踱了几步:
“王敬,你觉得咱每日坐在奉天殿,是很闲吗?”
“臣…臣不敢…臣绝无此意…”
王敬慌忙跪伏在地,头都不敢抬。
“不敢?”
老朱冷笑一声,
“你这本奏折,通篇几千字,绕来绕去,核心意思不就是告诉咱,通政司不该评级奏章?那你告诉咱,每日如山的奏折,若都如你这般,咱和太子要一份份细看到何时?”
“咱和太子通宵达旦的批阅奏折,你在干什么?”
“是不是在家里搂着你那小妾。”
王敬额头冷汗直流,伏在地上不敢辩驳:
“臣…臣只是……”
“只是什么......!”
老朱怒火中烧,指着王敬,
“咱再问你,陕西布政使司呈上的旱情奏折,足足八千字!
核心内容就三件事:灾情严重、急需调粮、请求赈灾。
难道非要咱看完那八千字的铺陈、典故、感怀,才知道百姓等着救命粮?
等咱看完,百姓都饿死了,你还在那里咬文嚼字,之乎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