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其他类型 > 大明第一县令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第一县令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大江大河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福州的官道上。胡雄等人在茶棚处歇脚。刚坐下来,就有属下问胡雄。“大人,皇上为什么让咱们来福州查虾仁?”“福州这种穷乡僻壤,再贪还能贪到几个钱!”这话说到了其他人的心坎里。胡雄也是这么想的。但他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暗中观察。面有菜色的百姓,光秃秃的农田,给他的第一感觉就是穷。这时,官道传来动静。“大伙儿加快速度,还有好几里路就到了。”胡雄等人闻讯看了过去。一看却惊呆了。前面过来一队长长的商队,前行的方向正是福州。很快胡雄就打消了顾虑。福州或许一年到头,也就有几次这样规模的商队。不足为奇。他们继续喝茶休息。却没想到。一盏茶的时间。官道上的商队就没有中断过。很快。茶棚里休息的人多了起来。胡雄等人起身离开。可通往福州路上,随处可见都是商队。哪...

主角:虾仁朱元璋   更新:2025-06-18 09:4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虾仁朱元璋的其他类型小说《大明第一县令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由网络作家“大江大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福州的官道上。胡雄等人在茶棚处歇脚。刚坐下来,就有属下问胡雄。“大人,皇上为什么让咱们来福州查虾仁?”“福州这种穷乡僻壤,再贪还能贪到几个钱!”这话说到了其他人的心坎里。胡雄也是这么想的。但他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暗中观察。面有菜色的百姓,光秃秃的农田,给他的第一感觉就是穷。这时,官道传来动静。“大伙儿加快速度,还有好几里路就到了。”胡雄等人闻讯看了过去。一看却惊呆了。前面过来一队长长的商队,前行的方向正是福州。很快胡雄就打消了顾虑。福州或许一年到头,也就有几次这样规模的商队。不足为奇。他们继续喝茶休息。却没想到。一盏茶的时间。官道上的商队就没有中断过。很快。茶棚里休息的人多了起来。胡雄等人起身离开。可通往福州路上,随处可见都是商队。哪...

《大明第一县令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精彩片段


福州的官道上。

胡雄等人在茶棚处歇脚。

刚坐下来,就有属下问胡雄。

“大人,皇上为什么让咱们来福州查虾仁?”

“福州这种穷乡僻壤,再贪还能贪到几个钱!”

这话说到了其他人的心坎里。

胡雄也是这么想的。

但他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暗中观察。

面有菜色的百姓,光秃秃的农田,给他的第一感觉就是穷。

这时,官道传来动静。

“大伙儿加快速度,还有好几里路就到了。”

胡雄等人闻讯看了过去。

一看却惊呆了。

前面过来一队长长的商队,前行的方向正是福州。

很快胡雄就打消了顾虑。

福州或许一年到头,也就有几次这样规模的商队。

不足为奇。

他们继续喝茶休息。

却没想到。

一盏茶的时间。

官道上的商队就没有中断过。

很快。

茶棚里休息的人多了起来。

胡雄等人起身离开。

可通往福州路上,随处可见都是商队。

哪有原以为的萧条景象

反而尽显繁华之色。

胡雄等人都傻眼了。

“大人,您不是说过福州很穷?”

“这也不像穷地方呀!”

胡雄神色尴尬,有些不悦,“去看看什么情况。”

众人还没到城门口,远远的看到许多人排队等着进城。

井然有序的排成了四个纵队。

每个纵队的最前面都有人坐着,正在登记着什么。

胡雄等人走到前面去查看。

“官爷,我祖先出过状元郎,曾经在福州也是大户人家,只是现在落魄,沦为寒门。”

这人说着,一旁的人进行登记。

“有何证明?”

那人立马拿出他们家族是寒门的证明材料。

登记完后放行。

“下一个。”

胡雄没看明白这是干什么?

这时又听到一旁的人说道,“官爷,我们是木匠,上一任知府家里的家具都是我爷爷做的。”

胡雄似乎明白了。

寒门那人排的是士农工商里的士。

木匠这一队应该就是工。

其他两队过去一打听。

果然,正是农和商。

胡雄看到登记的百姓脸上都带笑,三五成群离开。

他好奇的拦住一人问,“为什么要对进城的百姓进行登记。”

那人上下打量了他几眼,“你不是本地人吧?”

“看看墙上告示,上面是新上任知府的命令。”

胡雄追问,“这样做不嫌麻烦吗?”

那人一听,笑道:“知府大人会给登记在册的人安排工作,自然没有人会嫌麻烦了。”

胡雄惊讶极了,不可思议的问,“安排工作?这……可能吗?”

同行的其他人也觉得太不可思议。

“真稀奇,官府竟然会给百姓派活?”

“难道官府说什么你们都信吗?”

那人肯定的回答,“怎么不信,官府都贴出告示了,怎会是假的。”

胡雄哼了一声:“你们还不知道吧!”

“这个新上任的知府是个大贪官,他不从你们刮点钱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还给你们安排工作。”

这话说的。

那人脸都黑了。

“你这人怎么回事,一来就说知府的坏话。”

一旁百姓闻言,也附和,“没错,我们也听说知府大人是贪官。”

“但他却是信守承诺的人。”

“对,我们都知道知府大人的为人。”

胡雄更加奇怪。

“你们怎么知道他是好人?”

有人说道,“半个月前,一群人斗殴,把一家馄饨铺子都给砸了,混沌全都给糟蹋了。”

“结果闹事者全跑了。”

“店家报官后,知府大人让所有参与斗殴的人,每人赔十五两银子给店家。”

“这钱相当于店家半年的收入。”

“店家高兴坏了。”


胡雄连忙双手奉上名册。

朱元璋看得仔细。

一看。

福州大小官员竟然有九成都在名册里。

朱元璋胸口沉闷,怒火直往上冒。

福州官员令他失望透顶。

在青楼的花费还如此巨大。

最低也都有上千两银子。

朱元璋越看火越大。

想知道是哪个官员花在青楼的银子最多。

一看却愣住了。

竟然是林芳栋!

朱元璋惊呼,“怎么会是林芳栋?!”

马皇后同样愣住,“怎么是他?”

朱元璋脸色铁青。

他对林芳栋印象深刻。

林芳栋是前朝官员。

朱元璋登基后,欣赏他的廉政,让他在都察院留用。

官职不高,负责徐州一带的事。

后来不知何故跟胡惟庸结仇。

被胡惟庸贬到贫困的福州。

等于变相流放。

没想到在虾仁手下,日子反而过得越发滋润。

朱元璋印象里,林芳栋是好官。

怎么反而是逛青楼官员里,花费最高的?

青楼开张以来,花费直逼十万两白银。

这么高的数目,惊得朱元璋目瞪口呆。

白花花十万两银子啊!

朱元璋暴跳如雷。

胡雄身体也抖得跪不稳。

他心里明白,事情还没有结束。

果不其然。

朱元璋被林芳栋气得发抖,看到更多官员名字。

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这是要反了天吗?”

朱元璋狂吼。

名册上不但有福州官员,周边军队统领也在其中!

卫兵更不用说了,几乎全是青楼常客。

城卫统领王文,赫然排在第二名!

底下几十号卫兵,都逛过青楼。

太不像话!

第三名竟然还不是福州官员。

而是驻守在福州城外的福建卫所!

刚结束福建之战,受地方军队管辖。

朱元璋气得七窍生烟。

手上名册被他大力揉成一团,甩在地上。

“这是要逼朕将福州大小官员全斩了吗?”

胡雄见朱元璋满脸杀气,吓得伏在地上不敢动弹。

害怕朱元璋第一个拿自己开刀。

这次朱元璋动怒,还是因为官员行径太过恶劣。

那么多官员,都是青楼里的熟客。

“连军人都逛青楼,他们还知道自己是军人吗?”

朱元璋怒吼。

心里无比失望。

“这些官员就知道贪和逛青楼,留着有何用?”

“这些人不但贪,而且还不办事朕要他们有何用!”

朱元璋怒不可遏。

胡雄感觉接下来,朱元璋就会下令严惩这些官员。

朱元璋动怒时,也只有马皇后敢对他谏言。

“皇上息怒。”

“这事或许另有隐情。”

相较马皇后的沉着。

朱元璋显然被怒火烧昏了头脑。

怒吼道,“还能有什么隐情?”

“官员集体逛青楼,难道他们的差事是在青楼里吗?”

马皇后摇头。

“皇上别忘了徐州囤粮一事,当时也差点斩了徐州所有官员。”

“最后事实的真相,却并非皇上想的那样。”

“这次福州官员逛青楼一事,不妨再细查。”

马皇后举的例子。

也是朱元璋把好官当贪官抓了。

差点造成冤假错案。

这次。

福州官员集体逛青楼一事。

听着很荒唐。

可有了徐州囤粮一案的警示。

朱元璋渐渐地平复了怒气。

思忖了片刻才开口,“朕就给虾仁一个解释的机会。”

马皇后松了口气,“皇上所言极是。”

直到这时,胡雄才敢喘气。

好在皇上消气了,不然今天他就要交代在这里。

朱元璋吩咐他去备马车。

他连滚带爬的去准备。

朱元璋没想到自己到了虾仁府邸前,会被拦下。

“找虾大人做生意一千五百两银子,办事儿二千五百两银子。”


虾仁的话,让朱元璋慢慢冷静下来。

登基以来,手下那么多大臣都没人像虾仁一样,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贪官的利弊。

他也由此对贪官有了新层面的认知。

纵然依旧痛恨贪官,可这段时间在沛县的所见所闻。

朱元璋脑海里出现最多的,还是挂满了笑容的百姓。

沛县在虾仁的治理下,真的很好。

甚至他还想。

当年,他如果生活在沛县这样的地方,根本不可能起义。

毕竟他想法很简单,有饱饭吃,能娶上媳妇,如父亲一样当一辈子农民。

只要能不饿肚子。

谁又会去造反呢?

朱元璋心想,那他也会如此时沛县百姓拥护虾仁一样吧!

不但不会造反,甚至还会保家卫国。

熟知朱元璋的马皇后,一眼就猜到他此刻在想什么。

当即踏前一步,转移了众人的注意力。

“好了,不说这些国家大事了,就是皇上知道了,也需要点时间消化。”

“我们商人在意的还是如何赚钱!”

马皇后若有所指的看了朱元璋一眼,旋即笑了笑。

“虾大人,我们还是聊聊生意吧,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合作的。”

终于将话题回到生意上了。

虾仁点头。

他早就奇怪,明明生意人,却聊了那么多国事。

虾仁忍不住吐槽,“你们若不是马皇后族人,就老爷子这态度,本县令早就把你们打出去了。”

“不过,我大人有大量,不跟你们计较。”

朱元璋闻言,脸色又难看了。

你一个小小的县令也敢在咱面前显摆官威?

“你们来的很巧。”

“本县令手中恰好有一门生意,正在寻找合作方。”

聊到生意,虾仁笑容都热情了一些。

毕竟,他可以狠狠地宰这些大冤种一刀。

“这门生意正适合皇商,我保证发财。”

虾仁眯了眯眼笑道。

朱元璋来了兴趣,“什么生意?”

这次出来修建祖坟,他带了五十万两银子。

当本钱足够了。

虾仁看出朱元璋心动,伸手一指面前一件晶莹剔透的器具。

造型如游龙,往里倒入液体,顿时闪闪发光,犹如盛的是琼浆玉露。

“你们有兴趣做代售吗?”

朱元璋等人眼睛早看直了。

“这是琉璃!”

几人惊呼。

虾仁嘿嘿笑了笑,一拍手道:“把宝贝抬上来。”

几个下人立刻抬上几样物件。

一件是表面光滑,折射出五彩光芒的镜子。

另一种是观赏艺术品,做工精致,形状多样,有瑞兽,还有小饰品。

五彩缤纷。

难得的是,没有一丝杂质。

清澈见底、无色透明的装饰品,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看着这些闪闪发亮的东西,朱元璋等人眼睛都直了。

“竟然是上等的琉璃!!”

朱元璋一边摸,一边感叹,“流光溢彩,足够媲美任何玉器。”

马皇后赞同地点头。

常见的装饰物,重量不轻。

虾仁拿出来的这些琉璃饰品,却可以随意拿在手里把玩。

不但轻巧,而且看着贵重。

虾仁看着他们激动的样子,轻咳了一声。

“市面上那些装饰品,在本县令看来,就是不值钱的残次品,没有售卖的价值。”

“摆放在你们眼前的这些,才是珍品。”

“怎么样,有兴趣吗?”

马皇后看着镜子里自己的真容,无比惊叹,“想不到如此清楚。”

比清澈见底的倒影还要清楚,普通的铜镜完全没法比。

马皇后已经看上了这面镜子。

那些晶莹剔透的工艺品,朱标和朱樉也是爱不释手。

看得出来,这些工艺品,他们很有兴趣。

朱元璋丝毫没有掩饰地赞道,“这批货很不错,咱相信一定能大卖!”

此话一出,虾仁就笑道,“只要交十五万两押金,你们就可以带走这十件成品。”

“销路若是不错,再来可以多给你们一些。”

虾仁眯着眼笑着坐等数钱。

啥?

十五万两押金?!

朱元璋立刻拉长脸。

马皇后也感到惊讶,“虾大人,为何要押十五万两才能拿货?”

“如此珍贵的宝物,不值十五万两吗?”

虾仁理所当然地道,他质疑的看着朱元璋,“区区十五万两都拿不出,本县令很怀疑你们是不是皇亲国戚?”

“……”

朱元璋无语。

“何况,如果连十五万两都拿不出来,还做什么生意?”

虾仁摇摇头,一脸的不屑。

看他们都不说话,虾仁又道:“再说了,本县令只负责收押金,至于这些货定价如何,但凭你们自己做主。”

“这十件成品,只是考验一下你们的实力。”

“假若连这些卖不出去,也就没有继续合作的必要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

朱元璋却觉得虾仁把自己当肥羊。

现在他也算是了解了虾仁的为人。

不放过任何贪钱的机会。

虾仁瞄了一眼黑着脸的朱元璋,“不如本县令给你们指个明路。”

“你们不是有马皇后这层关系吗?”

“回去搞个皇家特供的商标,售货渠道不就出来了?”

“应天府里的达官贵族买上一件,你们就稳赚。”

“销路好的话,下次进货本县令再给你们打个打折。”

虾仁使劲画大饼。

反正他只负责供货,收钱。

最终销路如何,那就看他们的能力了。

朱元璋拿货,也就相当于自己的代理。

代理随时都可以更换。

他们若真有马皇后这层关系,也不至于脱不了手。

朱元璋牙都要咬碎了。

“十五万两!!”

还没赚到钱,倒先贴出十五万两。

虾仁简直过分!

可气的是,他还不能拒绝。

这么绝美的琉璃,除了虾仁再无进货渠道。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要是拒绝跟虾仁合作,后面有其他人来了。

自己就再没机会了。

一咬牙,朱元璋取出了十五万两银票。

虾仁不客气接过银票。

眉开眼笑地道:“老爷子,合作愉快。”

朱元璋不禁摇头。

看着虾仁见钱眼开的样子,可气又无奈。

随后,朱元璋带着这批货离开沛县,前往老朱家的祖地。

路上,朱元璋脑子里不时回放着在沛县的经历。

过了这么久,他也基本上消化了虾仁说的那些话。

虾仁辩证的看待贪官,以及他提出的那些治国理念。

朱元璋细细想来,竟然也觉得贪官不足为虑。

要是用得好,也能成为一柄利器!


以虾仁的聪明,一点风声他就能判断出能不能出海。

“不准再替虾仁求情。”

见朱元璋还在气头上。

朱标继续道,“父皇,拍卖会上,富商都在抢购福州上好地段的土地。”

“虾仁亲自给我们批了一块好地。”

“由此来看,虾仁不会坑我们。”

“他所说的那些压力,解释的也让人信服。”

“父皇派人一查便知真假。”

朱元璋板着脸不吭声。

稍做思考。

他也知道虾仁没有说谎。

只是。

虾仁这小子,一次又一次的触碰他的逆鳞。

却每回都让他抓不到把柄。

他也要面子的好吗?

想到这里。

朱元璋看到两个儿子紧张的看着他,等他做决定。

忍不住叹了口气,“让锦衣卫派人常驻福州。”

“在福州设一个大本营,你们以皇亲国戚的身份,一边做生意,一边监视虾仁。”

“若有大事发生,必须立刻上报给朕。”

“至于出海,再议。”

此话一出,朱标和朱樉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欢喜。

他们知道。

朱元璋没立刻拒绝,这是变相的让步。

朱元璋此刻却眉头紧锁。

他没有拒绝,还是因为百姓。

身为天子,他无法坐视二年后福州因为物资匮乏而出事。

决定先观察再做决定。

朱元璋传令让出胡雄带一队锦衣卫人马,前往福州。

两个皇子从福州获得的地皮,归锦衣卫使用。

他们利用这块地建一个锦衣卫的大本营。

用于存放情报和锦衣卫在福州的住所。

胡雄和锦衣卫分开潜入福州。

化整为零的监视整个福州的动向。

重点监控虾仁的一举一动。

这些都是朱元璋的安排,他要知道虾仁的所有消息。

……

这天。

胡雄和两名锦衣卫在街上打探消息。

人群里突然传出一阵喧哗声。

连忙过去打听。

“听说了吗,官府开始根据登记的名册进行招工了。”

“真的吗?什么时候开始的?”

“怎么没有看到招工告示?”

“对啊?没有看到哪里招工啊?”

许多人都一脸懵逼。

“这事可不是瞎说,我家里有人在官府任职,消息是从官府里传出来的。”

“那还有什么内部消息吗?”

那人道,“你们知道这次给的工钱有多高吗?”

这人话说一半,一副找打的样子吊着众人胃口。

大家纷纷议论起来。

“能有多高?”

“在福州这个地方,月银能有一两,就比下地种庄稼强了。”

“怎么可能有一两银子,做做梦还行。”

“官府怎么可能会拿出那么多银子给百姓。”

“也不好说!”

“虾大人可是说过,要让百姓狠狠赚上一笔。”

“这么说似乎也有道理。”

人们各种议论,继续问那人。

“你倒是说啊,你家亲戚打听到官府给百姓开多少工钱?”

“别卖关子了!”

一群人大声嚷嚷。

那人嘿嘿一笑,“你们做梦都想不到,这次官府给的工钱,高得出奇。”

“到底是多少啊?”

众人急的快要冒火了。

那人才道,“官府给普通工人的月银是三两银子。”

“不过干的是重活,还是在城外,而且每天需要工作六个时辰。”

众人一听,当即眼前一亮。

嚷得更大声。

“不能吧?每天六个时辰,月银就有三两银,这待遇也太好了吧?”

六个时辰,也就半天时间。

百姓每天起早贪黑就没歇过。

若是早点开工,六个时辰放工,天刚擦黑就能回到家了。

这可强太多了。

自己干活,钱没挣还得起早贪黑。

官府招工的消息,对于百姓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回去跟朱元璋商量,已经是他们最大的让步。

他们自己肯定不会答应此事。

虾仁心想也是这个理,点头的应道。

“行,那本官等你们的好消息。”

朱标也不知道朱元璋会如何看待这事。

只能回去赌一把。

随后。

他们到官府交了钱,拿了地契就回京。

目送着两人离开,虾仁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

朱标和朱樉一回京,直奔皇宫而去。

此刻。

朱元璋正在书房。

听说两人回来了,立刻传他们进来。

“儿臣参见父皇。”

朱元璋开口就问,“你们在福州有什么收获?”

朱标流露出钦佩之色,“儿臣觉得虾仁真是治世的人才。”

朱元璋听了心情大好。

“看来朕把他调任福州,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朱樉也跟着点头,“儿臣的能力,确实是比不上虾仁。”

朱元璋满意的笑了。

两个儿子认可虾仁的才华,想来他在福州的成就一定不小。

朱元璋感兴趣的问“你们给朕说说,虾仁都干了什么?”

朱樉开口,“父皇,我看出来了,这大基建就是官府想办法给百姓银子,然后改造建筑,最后再卖给商人去做生意。”

“三方都得利。”

朱元璋恍然的道,“原来如此,倒也不算多出彩。”

朱标却说道,“回父皇,想要将福州打造成第二个沛县可不是易事。”

“虾仁把所有项目都在展厅里展示出来。”

“还配上投资说明。”

“哪个区域是干什么的?”

“投资的底价是多少?”

“这些都明码标价。”

朱元璋说道,“这么说来商机挺大的。”

朱樉也道,“是啊,父皇,这里面的远不止这些。”

“虾仁还说有大生意,想让我们入伙。”

朱元璋眼睛一亮,“什么生意?”

这时。

两兄弟却沉默了下来。

朱元璋眉头一皱,“怎么,不敢说?”

“该不会是什么祸害百姓的生意吧?”

朱标和朱樉忙摇头,“不是。”

“就是……这笔大生意,虾仁说是要出海。”

“这违反了当朝禁海的国策。”

“什么?”

朱元璋一怔,随即愤怒的看着两人。

“虾仁当真要出海?”

朱标和朱樉心虚的点头。

朱元璋气的吹鼻子瞪眼。

“他这是想反了天吗?”

“当真以为朕不敢砍了他?”

朱元璋气的脸色发青。

他感觉虾仁每次做事,都是在触碰自己的逆鳞。

这次他是真的动了杀念。

朱标见状连忙求情,“父皇息怒啊!”

朱樉也连忙替虾仁求情,“父皇,虾仁说他现在的压力很大,他也是有苦衷的。”

朱元璋瞪大眼睛,不明就里。

“他能有什么压力?”

朱标赶紧把虾仁的顾虑复述给朱元璋。

四处横行的倭寇霸占农田,百姓有钱后的物资危机……

朱元璋耐着性子听完,脸色却难看起来。

朱樉补充道,“父皇,虾仁说了,他这么做是为了让百姓填饱肚子。”

“不然等到整个福州的人都没有粮食。”

“别说是百姓,连他都会饿死。”

“他想到出海也是迫不得已啊!”

“虾仁当时一副痛心疾首的说,他不想饿死。”

“他还说,打着皇家特供的旗号出海做琉璃生意,挣个上千万绝没问题。”

朱元璋抽了抽嘴角。

他怎么觉得虾仁的苦衷,更像在演戏?

在沛县时的人命官司,虾仁就演的一手好戏。

估计虾仁在两个儿子面前,同样也是在演戏。

也就咱两个儿子老实。

这才被虾仁骗的团团转,还着急的替他求情。

一番思忖。

朱元璋恍然大悟。

虾仁这是看他们搞到皇家特供的批文,借出海做生意来衡量皇家的底线。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