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山里面会做的人少。
他们那儿没有几个会做的,也没有人舍得做。
这边队上也没看见有人会。
但是她去赶集的时候在镇上注意到了有一家卖这个的店,生意还挺好的。
她想试试看。
碎米泡的有点早了,夏天这会儿泡三个多钟头就差不多了,手一掐就碎。
但是洗了的面浆要放在那里沉淀下来,还要一段时间。
但是花溪也不着急,做这个不能着急,尤其是她这种脑子觉得会手上没完完全全的整过的,得一步一步慢慢的来,这样才能减少失败的几率,不至于浪费东西。
面水在那沉淀的时候,她就把家里的蒸笼拿了出来。
蒸笼还是崭新的,毕竟这东西一年到头也就天凉的时候才会用一下,尤其是过年的时候。
是分家之后高明川找人新做的。
一共有五层,但平时能用的上的最多就三层。
包子馒头跟面皮不一样,对蒸笼里面的水平要求没有那么高。
但是面皮不行,得里面足够平整浆泼上去才足够的均匀,出来的面皮薄厚才能一致。
火候也得掌握好。
花溪忙叨叨的先把碎米捞起来沥水,泡米的水也没舍得糟蹋,等会儿上磨磨浆的时候还需要添水,用这个就刚好合适。
用泡米水跟清水出来是两样的。
到底有什么不同她也不懂,只能按她娘说的一步一步的来。
磨浆的时候也得有耐心才行。
每一次都得尽量少添一点米,这样磨出来的米浆才会细一些,出渣出的少。
花溪没有实际的经验,所以每一步都做的小心翼翼。
磨台下放着洗好的盆接浆,上面还放着箩筛,滴下来的浆直接过滤一遍,最后残留在上面的渣再回一次,
磨的时候泡米水也不敢加太多。
两碗碎米里面要加多少水她心里也没有谱。
但是这东西既然是做实验那就宁愿让它稠一些,也不能稀了。
稠了可以添水,稀了那可就真的不好整了。
好像也能往里面加面粉。
但是她之所以分开弄,就是想自己试一下看看哪个更合适一些,口感更好一些。
因为过去的时间长了她也记不清楚了。本就不是常吃的东西,做出来的时候就觉得特别好吃,哪还会挑剔哪样好哪样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