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大明:最末皇子,立志成帝

大明:最末皇子,立志成帝

朱楩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很多朋友很喜欢《大明:最末皇子,立志成帝》这部小说推荐风格作品,它其实是“朱楩”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大明:最末皇子,立志成帝》内容概括:你已激活王朝系统,去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霸业吧。要怎么从老十八的出身,坐上那唯一的王位宝座?“狼居胥山是吧?”......

主角:朱楩朱标   更新:2023-12-12 08:0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楩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最末皇子,立志成帝》,由网络作家“朱楩”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朋友很喜欢《大明:最末皇子,立志成帝》这部小说推荐风格作品,它其实是“朱楩”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大明:最末皇子,立志成帝》内容概括:你已激活王朝系统,去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霸业吧。要怎么从老十八的出身,坐上那唯一的王位宝座?“狼居胥山是吧?”......

《大明:最末皇子,立志成帝》精彩片段


虽然朱楩终于来到了云地,但是沐王府显然不可能在芸南边境,更不可能是靠着中原方向的边境。

这一进来就是西平侯府可还行?

而且现在还不能称作沐王府,毕竟沐英还没被封王呢。

哪怕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而且深受朱元璋的喜爱、信任和重用,沐英也不能成为异姓王。

除非沐英死了得到追封,可以给他王号。

说到底他不是姓朱的。

老朱有的时候还是很吝啬的,连徐达常遇春那些老兄弟,甚至是汤和,也都是在死后追封的。

还是那句话,只有死去的异姓王,才是好的异姓王啊。

一路上朱楩一边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边跟随着沐春的带路,在进入云地以后,路程就短了。

不到三天,在进入云地后的第二天傍晚,部队就已经来到了坤明城下。

自从洪武十四年,也就是十年前,由傅友德统帅大军,再由蓝玉、沐英为副将,三路大军把元末代芸南梁王‘孛儿只斤把匝剌瓦尔密’打败之后,沐英就被朱元璋命令留在云地镇守芸南了。

而沐英就在坤明建立了西平侯府,以及作为统管云地的政治中心与军事基地。

朱楩的护卫部队怎么说也有一万人,不可能全都跟着进城。

于是就在坤明城外的一片空地处,部队开始准备休息,是挖坑埋锅造饭,还是驻扎临时营地,这就不是朱楩这位王爷该去操心的事了。

“小王叔,请跟我入城吧,”沐春来到车辕附近,恭敬的请朱楩下车。

甚至在朱楩要下车时,沐春还亲自端上马扎,就是一阵小凳子。

朱楩年纪太小了,不踩着凳子不容易上去,总不能让他堂堂一位亲王爬上去吧?

那也太难看了。

但是沐春作为西平侯世子,却能屈尊做这种事,也未尝不是在表达着诚意与诚心。

朱楩打开车门,等沐春做完这些才装模作样的说道:“哎呀呀,大侄子你这是做什么,让手下的人做就好了嘛。”

沐春干笑一声,心说你不早说,这都给你做完了不是吗。

“毕竟我得喊您一声王叔,作为晚辈,这是理所当然的,”沐春对答如流的答应着。

朱楩这才满意的迈步走了下来。

驱赶马车的士兵早早的拴住了缰绳,可不敢让马儿乱动,万一摔坏了他们家王爷,作为王驾护卫可太失职了。

王福此时也来到了边上,身后还跟随着一百来号人。

虽然沐春也有随行的护卫,也不是不放心沐英,他们还不敢威胁到朱楩,更不可能出现鸿门宴,或者摔杯为号,藏着五百刀斧手什么的。

以上剧情必不可能出现,还是那句话,朱元璋可还活着呢。

但是随行护卫也是必要的。

沐春当然也是毫无意见。

“参见王爷。”

王福还引荐了六个人到朱楩面前。

朱楩抬起头看去,他现在的个子也就一米五左右,连一米六都没有,而他手下的这些军人就算再不济,也得有个一米七的个头吧。

堂堂王爷却要仰视别人?

那六个人都诚惶诚恐的就要跪下。

“唉,不用多礼。话说你们是谁啊?”朱楩随手一挥,免去了他们的行礼。

只是他的话,让周围的人都眼角一阵抽抽。

王福更是捂着额头叹了口气的说道:“我的王爷啊,这可是您的护卫,而且他们也是卑职的副官。这两位是李贵与张寿,皆是指挥同知。这四位则是指挥佥事的吴勇,王达,李昊和张三。”

朱楩也有些尴尬。

他这一路上基本上都是宅在马车里的,还真不太了解这些人的身份与姓名。

其实朱楩已经很不称职了,他只认识王福,可实际上这六个人才是王福的手脚,很多指挥命令都是通过他们来传达的。

明朝的军队编制称之为卫所,一卫的正常编制为五千六百人,由王福这种指挥使所统管,下面一般配备两到三位指挥同知作为副将,也可以称作为千户。

不过朱元璋因为朱楩年幼,加上是给自己儿子配保镖,自然就不在乎什么编制问题了。

只是朱楩就连自己手下的几个副将都不认识,就有点离谱了。

王福也是有了先见之明,赶紧先给他介绍一下,不然等见到西平侯时,免不了一番尴尬。

“话说李贵和张寿?”朱楩为了缓解尴尬,岔开话题,看向两位指挥同知。

正当两位千户有些惶恐不安时。

朱楩则说道:“王福李贵张寿吗?福禄寿三兄弟?可惜你叫李贵不叫李禄啊。”

场面顿时有些尴尬。

这要是在后代,大家都懂这是冷笑话。

可现在的人却没有这份觉悟,都傻傻的看着这位年纪不大却喜欢说冷笑话的王爷,啥意思?

李贵更是惶恐的问道:“王爷,是我的名字不好吗?”

“呃,”朱楩沉吟片刻,叹息道:“还是不要了吧,当我没说。”

他本来还想等着有人吐槽自己的,现在才想起来,在古代封建社会,谁敢吐槽王爷啊。

哪怕在现代,就算只是一家公司的小主管,有的时候都能展现出高高在上的莫名的自信。

即使是再冷的冷笑话,那也得赔笑啊。

朱楩一时之间没了兴趣,也不想再折腾他们,说道:“走吧,入城去见我那位素未谋面的义兄去。”

连一旁的沐春都暗暗抹了把冷汗,赶紧从善如流的说道:“小王叔先请。”

于是朱楩就在沐春与王福等人,还有双方加起来足有两百多号人马的簇拥和保护下,迈步来到了城门前。

也因为朱楩没有骑马,其他将军们当然也得下马步行跟着。

这么一支大部队,早就引起城门守卫的注意了。

不过他们也早就看到了自家的小侯爷(世子)了,才没有引起慌乱。

等到沐春上前亲自为朱楩引路,周围的人都看傻眼了。

这个年纪不大,也就十二三岁的孩子是谁啊?这么臭屁?

“王驾出行,闲人退散,”沐春还高喝一声,既表明了朱楩的亲王身份,也震慑了宵小,免得发生乱子。

其实就算他不嚷嚷这一嗓子,就两百多号全副武装的护卫跟随周围,也没人能靠近得了朱楩了。

小说《大明:最末皇子,立志成帝》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参见殿下。”

李叔然进来后,先是撩开官袍,对着朱楩跪了下去。

“哎呀,这里就咱们两个,何必这么麻烦呢,”朱楩抬手虚托了一下,口中则是在吐槽古代这些繁文缛节。

不过这也就是仗着他自己是王爷,要是两人换一个身份,他就没资格也不敢这么说话了。

李叔然是个耿直的倔老头儿,对于这一点,朱楩早上就已经有所领教了。

所以哪怕朱楩这么说,李叔然还是跪地请安了一番之后,才站起身来。

接着李叔然转过头,对王福说道:“王指挥使,请把东西送进来吧。”

东西?什么东西?

朱楩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紧跟着,就看到王福进来了,但是他不是一个人进来的,身后还跟着两个人,而且包括王福在内的三个人手中,竟然都托着一摞的奏折。

一摞啊,奏折是那种小本本,然后叠起来有整整三摞?

朱楩整个人都不好了,目瞪口呆的看着真实发生在自己眼前的这一切。

‘嘭’的一声,王福领着人,把三摞奏折直接放在了朱楩的案子上。

实际上,这个案子本就是干这个用的,这可不是给朱楩当趴着睡觉用的床。

只是这样一来,朱楩整个人都被埋起来了,被三摞奏折挡住了,就好像被淹没了一样。

朱楩不得不歪着上半身,探出脑袋,冷冷看着李叔然,问道:“几个意思?你千万别告诉我一个大里城,一天之内就有这么多公文批阅。”

他可不信。

李叔然捋着胡子,笑呵呵的说道:“因为岷王懒惰贪玩,所以老臣也只能出此下策。而且这也确实不是一天内的公务,而是自从靖江王道周王前后积攒下来的许多政务,需要您批阅一番。至少也得看看嘛。”

朱楩气得咬牙切齿。

可他又偏偏说不出来什么。

连普通知府乃至知县上任以后,都会把历任所做的公务看一下,勤奋的甚至会看到前五任留下的县志。

何况朱楩还是藩王。

“殿下,您毕竟已经是云南之王,哪怕现在还有西平侯为您分担解忧,可迟早有一天,您才是这云地之王啊。可如果您来自己治下有多少子民都不知道,有多少亩田地,又有多少城池呢?若是连这些都不知道,岂不让人笑话?”李叔然谆谆劝导。

朱楩知道他说的没错,可是也不至于让他把这么多奏折全都批阅一番吧?

“就算我爹管理整个国家,恐怕也批阅不了这么多吧?”朱楩甚至不惜提到了洪武大帝。

结果李叔然却摇摇头说道:“陛下每天日理万机,更是革除了宰相制度,高度集中皇权,以一己之力统管天下。殿下想要和陛下相比,还尚早的很呢。”

没想到这个李叔然还很推崇朱元璋?

朱楩有些感到意外。

尤其是对这些文官来说,成为宰相不是他们的期望吗?

搞不懂,真是搞不懂这个老头儿。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李叔然已经给朱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个可以把大里城打理的井井有条的能臣,他有本事,可以治理一方。

但是这个家伙又倔得跟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完全不畏朱楩作为王爷的强权与身份,甚至之前还想以死直谏来着。

朱楩不由得叹了口气,只能放缓语气,颇有些服软的说道:“不管怎么说这也太多了吧?而且有你们这些文臣武将的辅佐,我一个堂堂藩王也不用事无巨细的全都掌握清楚。所以说,你先把不重要的折子先拿下去,其余的等我明天抽空再看。”

李叔然可不会被他糊弄过去,笑呵呵的说道:“王爷请放心,这些都是您得看的,老臣已经筛选过了。至于抽空什么的,我觉得现在时间尚早,反正也睡不着觉,您不如读读书消遣消遣?”

朱楩暗暗捏着拳头忍着怒气,他但凡是个昏庸一点的藩王,这李叔然都不能活着出去。

可现在怎么办?这家伙真不怕死,你不杀他,他自己都想着时刻要撞死在你面前以死直谏呢。

无奈的朱楩啊,堂堂一位藩王,最后竟然被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可能都年过半百的老头儿文臣,给硬生生逼得不得不拿起面前的奏折批阅起来。

实际上这些奏折已经是李叔然处理完的,只有少数几个需要朱楩看一眼,得让他知道有这么一件事,然后他盖上自己的章,或是写上自己的大名,承认这是他认可的,他知道有这件事。

否则真出了差错怎么办?

比如关于对那三千人的土司的处理,也就是攻打云龙县结果被朱楩一网打尽的,如今以改为族长称呼的居里屋为首的那些人。

按照李叔然的处理方法,他把这三千人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送到大里城的四个区域安排了一些住所。

这么做的好处是把他们化整为零,原本的三千人,一下子成了四小队,每一个部分都只有八九百人,其中一大半还是老弱妇孺。

这么一来,就不用担心他们会产生异心,想要造乱了。

朱楩点了点头,拿起王福不知何时悄悄准备好的砚台和毛笔,然后在奏折的最后一角写下一个‘善’字。

“王爷,您该练练字了。”

李叔然踮着脚尖眺望过来,连一旁的王福也是一脸认可的表情。

朱楩恼羞成怒,吗的,前世用的都是钢笔或者油笔油性笔什么的,他从未练过毛笔字,现在能写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何况现在是明朝,用的都是繁体字好不好。

天知道他最初穿越的时候有多痛苦,就连说话都显得格格不入,也导致他一直不敢开口,还一度被误以为是个傻子或者哑巴了。

“吗的,早晚老子要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让你们刮目相看,以及早晚把简体字和钢笔弄出来,到时候看看是谁笑话谁,”朱楩暗暗记下这个过节了,然后继续翻阅那些李叔然准备好的奏章。

忽然朱楩注意到一件事:“咦?这个木氏土司是怎么回事?按照奏章所奏,本来西平侯打算派人开垦鹤庆县附近荒地为田地,却遭到木氏土司干扰乃至就此作罢?”

“难道这个木氏和我那沐英大哥一家还有关系?”

否则沐英竟然会退让?

李叔然深深的看了眼朱楩,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因为现在还需要用到他们啊。”

小说《大明:最末皇子,立志成帝》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其实自古以来,中原为了管理边境地方,总会需要想个办法让这些少数民族安稳下来。

比如汉唐时期的都护府,只不过都护府还是中原派官员前往诸如西域各国,镇守一方。

而到了宋朝时期,实际上就已经出现了土司萌芽,最后在元朝时期被正式确立了下来。

如今到了明朝,最初为了尽快消灭元代余孽,也就是之前的那位梁王‘孛儿只斤把匝剌瓦尔密’,好顺利收服云南。

于是朱元璋对那些土司们进行安抚,只要他们不继续追随元孽,就不会伤害他们的利益,让他们继续当土司。

所以最终只有大理段氏一脉死性不改,跟随着元孽一起消失了。

可是类似木氏土司一族,却完好无损的保留了下来。

如今云南境内总共以三大土司氏族为首。

分别是丽江的木氏土司,南甸宣抚司,以及盈江的刀氏土司。

其中这位南甸宣抚司最为特殊,因为他本是应天生人,也就是南京应天府上元县人,本姓龚。

但是随着其追随朱元璋麾下南征北战屡立建功,加上云南收服不久,于是朱元璋特意赏赐他为南甸宣抚司,并且改为刀姓,称之为刀龚氏。

也就是说,为了节制这些土司,朱元璋特意让一个汉人来当了土司。

而这位南甸宣抚司的位置就在腾冲。

朱楩开始陷入沉思。

盈江刀氏,几乎已经是最边境的县城,距离那缅甸只有一步之遥。

然后就是腾冲的刀龚氏。

所以至少有两大土司氏族是可以不需要管的。

老朱这是以刀龚氏分瓜了土司三大势力之一,然后又以刀龚氏节制那刀氏一族。

现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丽江的木氏距离大理太近了。

而且看奏折里的记载,朱楩冷笑一声:“他该不会是把丽江视为他的地盘了吧?”

竟然连西平侯的面子都不给?

好大的威风啊。

朱楩怒极反笑道:“怕不是连我这个藩王,在他那里也不好使呢。”

毕竟西平侯可是亲手打下的云南,连沐英的面子也不给?这个木氏土司为何如此豪横?

他凭什么?

更何况,开垦田地也是为了造福百姓,让大家有饭吃有地种,有何不妥?

其实元明时期的云南并不富裕,包括人口数量也只有三十万人,其中至少一半人口还是朱元璋这些年陆续从中原迁徙汉族人口过来的。

哪怕一直到明末,云南人口也只发育到了一百多万。

主要是土司文化与汉家的耕种文化所去甚远。

所以云地大多都是还未开垦的荒地,沐英这十年来带领军队和百姓开垦的田地,是以前云地所有田数的无数倍。

其实以前的土司各大族群,甚至还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就是指男女合作伐木烧畲,播种杂粮,既不施肥也不浇灌,直到土地贫瘠后又转移到别处去,也没个稳定居所。

直到土司制度建立之后,这些氏族才有了个稳定的地方住下。

尤其是土司制度乃是世袭罔替的,类似铁帽子王一样稳固。

所以这些土司才是真正的土皇帝。

为何刀氏阻挠沐英开垦?原因是不想把那块土地让沐英占去,刀氏打算自己开垦,完事后平白获得大量土地不说,还可以让族群内的土民去种植粮食。

土司的权力太大,土民不仅要交纳谷物与实物租税,还要交各种苛捐杂税。

这可都是利益。

“鹤庆县是吧,看来明天我们得走一遭了啊,王福,去做一下准备吧。话说上次赵括不是一直埋怨没带他吗?这次就带上他的兵马好了,”朱楩微眯双眼,眼中闪动着危险的光芒。

王福与李叔然都是一愣。

“王爷,万万不可啊,”李叔然连忙喊道,合着他刚才的话都是白说了?不就是因为那木氏土司还有作用,连西平侯沐英都不得不妥协让步了吗?

好家伙,您这是打算出兵攻打自己的子民不成?

“呵,”朱楩冷笑一声:“怎么?难道本王出去巡视一下自己的领地也不行吗?这些是本王的护卫,随本王出行又有何不可?老李啊,我才是云南王。”

李叔然顿时说不出话来。

毕竟朱楩可是一个字都没提要攻打木氏土司不是吗?

可是他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

连王福都苦口婆心的劝道:“殿下还请稍安勿躁,不如让卑职派人打听一下?”

“屁,连西平侯的面子都不给,凭什么给你一个指挥使的面子?好一个木氏,好一个土司,好大的威风啊。老子才是云南王,我要亲自去看看,看看他们已经嚣张到了什么程度。也去看看,这位土皇帝已经把百姓欺压成什么样子了。”

“老子还没作威作福嚣张跋扈,他凭什么?”

越说到后面,朱楩越是恼火。

自己才是王爷,自己还想嚣张跋扈横行霸道呢。

自己还没享福,他凭什么?

合着你是在意这件事?

李叔然与王福对视了一眼,只能苦笑着叹了口气。

眼看朱楩已经打定主意,劝是劝不动了。

李叔然也有些后悔,他只是想让朱楩了解一下云地的各种情况,尤其是土司制度很是复杂。

现在还是明初,真到了明朝中期,乃至明末时期,这些土司干脆直接发起叛乱,乃至整个云地损失了百万土地。

还是那句话,这些土司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你对他再好也没用,只要中原朝廷势弱,他们就会造反,因为他们从始至终,也没有真正融入到汉家文化,也没有觉得自己已经是明朝子民。

对于土司来说,他们自己就是土皇帝,就好像那些从属国一样,宗主势弱则反叛,宗主强大则朝贡。

可至少现在,云地的平稳还需要这些土司的配合啊,否则云地至少有十几二十几个少数民族,一旦全都闹起来,该怎么收拾?

李叔然现在无比后悔,早知道这位王爷如此暴躁,真不该给他看这些奏章啊。

但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而且在看过关于木氏土司的奏折后,朱楩反而认真起来,迅速查阅着云地和大理的情况。

李叔然也不知该欣慰还是懊悔。

小说《大明:最末皇子,立志成帝》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这次丽江之行,朱楩在木家待了足足十几天。

等他终于舍得回到大理城自己的王府时,李叔然收到消息直接堵上门来了。

“王爷,您还舍得回来?”

朱楩看着李叔然那一副不忿的模样,忍不住笑着说道:“老李啊,你可是知府,而不是泼妇怨妇。”

李叔然这个气,又忍不住低声问道:“您不是要去铲除那木氏土司一族吗?怎么跑到人家那里去做客了?而且我听说您还差点成了那木得的女婿?这又是怎么回事?”

朱楩直接扭头看向王福。

“不是我啊,我还没那么大嘴巴。而且我是一直跟随着殿下您的,哪里有机会去传谣。何况本来也不是谣言呢,”王福说到最后小声嘟囔了一句。

朱楩没好气的说道:“你们这些大嘴巴,早晚把你们的嘴缝起来。”

他已经看出那是美人计了,还会中计?

“不过老李啊,看你的意思,好像巴不得我把那木氏一族给灭了?”朱楩又转过身,看向面前的李叔然。

难道他们有什么过节?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么多年以来,我可不止一次听说,那些该死的蛮子烧杀掳掠我们刚刚迁徙过来的汉家百姓。”

“多少人家跨越千山万水,还未来得及喘口气,甚至还没找到庇护所,就被夺去了生命,男子连妻儿都无法保护,如果是女人,下场会更加可悲。”

“虽然我没有亲眼所见,但是就在这大理城内,就有那些侥幸逃过一劫,或者遭受过摧残,已经家破人亡的可怜人。”

“殿下您说,我还能对他们有所好感不成?”李叔然越说越是激动。

常言道,鸟饿了就去啄食,野兽饿了就去掠夺。

所以这些土司,与草原上的鞑子,本没什么区别。

在过去的这里,讲究的一直都是丛林法则,优胜劣汰,自然法则。

即使在土司之间,那也一直是矛盾不断冲突不断。

何况朱楩之前不是还亲自去援助了云龙县,否则云龙县又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他不也是亲眼所见?

朱楩陷入沉思。

他知道,李叔然针对的未必就是木氏土司,而且类似这种大土司都有自己的土地与自治权,至少在明初,他们可不敢造乱。

所以都是那些小土司小部落,因为没有自己的地盘,所以会铤而走险。

说白了就是排外,也可以说出了自己的部落族群,他们不会把其他任何人当做是自己人。

朱楩也明白了,为何自己让李叔然安排居里屋那些人时,这个老小子会那么抗拒,简直是三番五次想要推脱。

“老李啊,我知道你爱民如子,也知道你是为了百姓。但是我亲自去过木家土司堡,接触过他们的态度。不论是他们的老土司官木得,还是即将继承位置的木初,都不会也不敢造乱反叛。”

“而且你真以为我傻吗?我可不会让他们一家坐大。说白了,老头子派我来,就是为了让我镇守这些土司,以及镇守边疆戍边守国的。”

“所以我可没有动他们家女儿一根手指头,也不会让他们的势力范围超过丽江周边。不止如此,有机会我还会把包括鹤庆县在内的,暂时由他们代管的地方全都收回来。”

那木得虽然和沐英是私下里商量过,才让沐英的开垦计划暂时搁置的。

却也可以看出,那些土民已经把那些地盘当做他们自己的领地了。

成何体统?

为了区区一个土司的继任仪式,还要担心土司人的情绪波动?

朱楩一脸严肃的对李叔然说道:“虽然我年龄不大,但是我的野心可是不小。现在只不过还有沐英大哥在那里,我没法大展手脚。否则总有一天,我连周围那些什么缅甸之类的国家也给收复了。”

“咳咳咳,”王福一阵咳嗽。

“就算你咳嗽,本王要干也就干了,你有意见?”朱楩斜眼看了过去。

王福叹了口气。

王爷哟,就算你用收复来形容,那也是对外出兵征战,这可不是您这位戍边藩王该做的事,已经僭越了。

再说了,你就这么直言不讳的嫌弃你口中的大哥西平侯沐英了吗?

就不怕被世子沐春听到?

朱楩大手一挥,颇有些不耐烦的说道:“好了,总之这些事我都心中有数。还有老李啊,居里屋那一族人,你可不要苛待。既然我答应了他们,只要他们肯真心实意投降,我就不会亏待他们。其实这些土人之所以反复无常,都是文化差异所造成的。”

“先缓缓吧,等到来年开春,我打算由咱们官服衙门,甚至直接从我的府库出钱修建学堂校府,去教授所有孩子读书写字。哪怕没有多少高级文化,至少先把文盲率给普及一下。”

“等到那些土人的孩子也说汉语,写汉字读汉文。到那时,哪还有什么你我之分。杀是杀不完所有人的,但是可以同化他们,让他们成为我们真正的兄弟姐妹。”

“所以你的任务很重要,不但要保证他们的吃喝用度,更要防止有人趁机寻衅滋事或者报仇雪恨。懂吗?”

朱楩语重心长的对李叔然说教着。

李叔然一阵心头恍惚,仿佛眼前站着的不是年仅十二岁的少年,而是一位老成持重的,真正能承担一省之地要务的藩王。

他甚至不由自主的,心生敬意的说道:“是老臣目光短浅了,没想到殿下有如此伟大计划,竟已经有了兵不血刃就能彻底收服所有土人部落的办法。而且殿下竟然不惜自掏腰包,要让云地百姓读书识字。此乃大善。”

要知道,在古代,百姓想要读书写字是很难的,因为送孩子去私塾的费用实在是太昂贵了,普通人家根本承受不起。

不仅如此,许多重要的文献和古书,那都是被承载了许多年的世家牢牢把控的,就算想读都没有机会读到。

这才是关键所在。

为什么古人对说书人叫做先生?就是因为说书人读书识字,有时候还会在说书的时候,为人讲解一下那段文字的意思。

甚至早在宋朝时期,就有说书这个职业了,也开始被称作为先生了。

连南宋时期的朱熹,也就是程朱理学那位‘朱’,也说过‘先生,首生也’。

还有唐代孔颖达提过‘先生,师也’。

所以说,先生的称呼自古就有了。

(这里主要是网上看到有人提到,看古人称呼先生觉得出戏,甚至以为是外国传进来的。所以多说了两句。)

小说《大明:最末皇子,立志成帝》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朱楩没有想到,那李叔然都已经一把年纪,竟然还是个愤青?甚至把‘非我族类’挂在嘴边。

“这老头儿,”朱楩不禁哭笑不得的摇摇头。

就在这时,王福端来一壶茶,还有一个精致的瓷壶放在一旁。

朱楩有些尴尬,那个瓷壶看起来精致美观,可其实那是夜壶来着。

古代建筑不是没有厕所,尤其是朱楩的家还是王府,现在已经改成岷王府了,毕竟他的番号是岷王嘛。

厕所是有的,虽说是最简陋的茅房。

可朱楩是什么身份?怎么可能让他大半夜出去如厕。

连普通百姓人家,也有夜壶马桶可以使用的,尤其是皇宫里面,每个妃子和皇子的宫殿中,都有专门的人负责伺候。

特别是那马桶,虽然不如现代先进,却也差不了许多,只是没有冲水和下水管道。

一张椅子,下面放着桶,连有点钱的人家都可以私人订制一些香木,上面还可以弄个软垫子。

明朝真的有很多黑科技的,以后细说。

此时朱楩之所以有些尴尬,是因为他的夜壶从来不需要自己去倒,或者收拾,乃至连王福都亲自给他送来。

“早知道还不如让木邱跟着来了,”朱楩叹了口气,虽然美人计可以不要,但是弄个侍女什么的,倒也不错。

总不能一直让王福这位堂堂指挥使给自己端尿盆啊。

“王爷,您不是知道那是美人计吗?要是被陛下知道您胡作非为,甚至敢私自与那木氏土司一族联姻,怕不是要把您叫回去训斥一番了,”王福头也不抬的说道,手中倒是不嫌弃的给朱楩把夜壶放到他方便拿到的位置。

朱楩没好气的说道:“还不是你告状他才知道?不然老头子有千里耳啊?”

千里耳?不是千里眼吗?

王福愣了下,又赶紧低头做事。

朱楩这些大逆不道的称呼,他可不敢听,也不敢管。

“李大人送回去了?”朱楩岔开话题问道。

“是,”王福刚才出去就是安排手下护送李叔然的,顺便去泡了壶茶。

“行了,你也出去吧,早点休息,”朱楩随口说道。

王福答应一声就离开了。

对于朱楩的关心,一开始王福还受宠若惊,不过在一起相处了这么久之后,他已经习惯了。

朱楩的性格有些跳脱,尤其是在离开皇宫与朱元璋的掌控后,仿佛彻底放飞了自我。

他有时老成持重,有时又天马行空的想一些奇怪的想法,甚至还冷不丁的要做点什么。

对人也是如此,关系好的时候就攀亲戚,到处喊大哥喊大叔的,让人承受不住他的热情。

他可是王爷,是藩王啊。

但是有的时候他又会暴跳如雷,指着别人鼻子破口大骂。

关心你的时候,从不在意身份,还会喊王福早点休息。

王福摇了摇头,实在是搞不懂这位王爷什么时候是晴天,什么时候是阴天。

但好在朱楩不会轻易惩罚别人,王福不禁想到了某位王爷,还是朱楩的哥哥,那真是动辄就抽,心情不好就踹,从来都是随意打骂,乃至专门以折磨人取乐。

简直就是混世魔王。

其实跟许多已经就番的藩王相比,朱楩都属于是佼佼者了。

就算他也暴露了许多本性,至少还没有去祸害别人。

呃,就可着自己祸害了吗?

王福默默叹了口气,出去先安排了一下晚上的府内巡防事务,然后才回去自己的房间准备休息。

再回过头看朱楩这里。

朱楩并未急着准备休息,而是坐在案子前。

他的面前也没有奏折,也没有什么别的东西,他只是闭着双眼,仿佛在等待什么。

原来今天就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在从丽江回来之后,已经不知不觉到了月底了。

也就是说,只要凌晨十二点一过,就算是下个月的月初了。

而按照系统的设定,每个自然月都会获得一次税收。

朱楩一直都没搞明白税收系统到底是干嘛用的,给他钱粮吗?

可问题是,云南经过沐英十年的发展,百姓们拥有了大量土地,只要没有天灾人祸,粮食是不缺的。

包括钱方面,由于这两年云地一直没有再派藩王,等朱楩过来时,发现从李叔然知府府库搬来的钱,足有几十万两白银。

这还只是大理城的税收,而且还一直由沐英征收以后教给朝廷不少。

可想而知整个云地是不穷的。

这么一来,朱楩就有点瞧不上税收系统了。

可是他这个系统有点让人无奈,目前除了个人物理系统和武力值以外,就只有一个税收系统了。

什么开创王朝霸业,就这?怎么开啊?

所以朱楩也很着急,之前不耐烦的劝走李叔然,又赶走王福,就是因为他在等待,他倒要看看,这个系统还能没用到什么程度。

“快了,”朱楩缓缓睁开双眼,虽然没有手机,不过经过他自己的暗暗心算,也差不多该到时间了。

结果他又等了很久,系统也没有动静。

“靠,”本来就有些不太有耐心的朱楩,眼看就要暴跳如雷破口大骂了。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响突然从冥冥中出现在朱楩的脑海。

朱楩也立即心领神会的,连忙心里一动暗暗呼出系统界面。

系统界面上,税收系统果然发生了变化。

在税收系统上显示着,如今属于朱楩的领地一共拥有三十万人口,于是税收为三十万资源。

可朱楩却暗暗皱眉,实际上朱楩有些小瞧云地百姓人口了,最初他以为云地顶天拥有几十万,也就是跟系统显示的人口数量大差不差。

可后来他去丽江转了一圈,发现木氏土司的人口就有十来万,而且木氏也是全民皆兵,平时都是百姓,一旦发生战事,都能立即上马作战。

还有他如今掌握着足足六万大军,沐英的部队数量应该也差不多是这个数目。

这就有二十多万人了。

更别提昆明与大理城的普通百姓了。

所以云地的实际人口,恐怕已经有上百万之多。

“还是说,现在被认为是我的领地的,其实只有这座大理城?而这三十万人口,也只是统计了这座城市而已?”

朱楩喃喃自语道。

如果是这样,就可以理解,也合理了。

小说《大明:最末皇子,立志成帝》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