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苏茉陆长征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完结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由网络作家“言蹊云浅”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是作者“言蹊云浅”写的小说,主角是苏茉陆长征。本书精彩片段:拴自家的钥匙圈上,不然这次还真不好搞。院子不大,估计十来二十平左右,平房目测也就三四间房的样子。陆长征打开平房的门,让苏茉在厅里坐着,自己去了房里换衣服。因为陆长征才收拾过,所以屋子里面挺干净的。苏茉看了下周围的环境,发现这个地方要是能当个落脚点,似乎也挺合适的。这个地方在应该是在某个工厂的后面,看着进进出出的人挺多,但真正在这一块的......
《全文完结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精彩片段
可看他媳妇这个样子,很有可能他归队后,她自己就会偷偷去。
与其等她自己去摸索,还不如现在他带她去,让她知道其中的危险。
“行。不过你得答应我,你自己的时候不能去,要想去,得等我回来。有什么想要的,就写信或拍电报给我,我给你弄来。”陆长征表情严肃。
“好。”苏茉答应的毫无诚意。
陆长征叹气,“媳妇,我是说认真的。这里的自由市场不比海市成熟,管理很混乱,危险程度远远不是海市能比的。”
越是大的城市,黑市就越多,竞争就越大,里面的管理就越成熟,风险也就越小。因为选择多,大城市的黑市反而更讲究信誉。
不像这里,就只有一个黑市,基本是垄断的存在。买方只有一个选择,卖方自然就嚣张了。
苏茉沉默了。
“我现在带你去,你看了就知道了。”陆长征很无奈。
他忽然很想归队的时候,就把媳妇带过去随军,放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
陆长征骑车带着苏茉,七拐八拐的,来到一个小平房的院子前。
苏茉:????
难道这就是黑市?看着不像啊。
原主一家三口工作都不差,又有大把侨汇券补充,票券很充足,根本就不需要去黑市。
所以苏茉对黑市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陆长征看出了苏茉的疑惑,解释道:“这是我高中同学兼战友的家,他父母前两年都过世了。我这次回来,他托我过来看看房子。”
“你在卫生院那两天,我过来收拾过。发现里面有他的旧衣服,过来换个衣服再去。”
说完,从口袋里掏出一串钥匙,打开院子的大门。
幸好他把钥匙拴自家的钥匙圈上,不然这次还真不好搞。
院子不大,估计十来二十平左右,平房目测也就三四间房的样子。
陆长征打开平房的门,让苏茉在厅里坐着,自己去了房里换衣服。因为陆长征才收拾过,所以屋子里面挺干净的。
苏茉看了下周围的环境,发现这个地方要是能当个落脚点,似乎也挺合适的。
这个地方在应该是在某个工厂的后面,看着进进出出的人挺多,但真正在这一块的人,倒是很少。她刚才观察,貌似这周遭,只有三四家人,而且都离得挺远。
陆长征换衣服出来,又骑车带着苏茉到了另一条街,一路四处观察,然后在一个门开着的小院子前停了下来。
苏茉看过去,发现一位老大爷正在院子里编竹筐。
“大爷,劳驾问一下,旁边的王大爷家搬哪去了?”
大爷打量了一下两人,发现都是生面孔,便问:“你们是他哪里的亲戚啊?找他什么事?”
“我们是红星公社的,过几天准备结婚,请王大爷去吃席。”
老大爷一听就明白了,原来是要结婚了,来买东西的,便说了个街口的名字。
“他要问你是谁告诉你的,你就说陈大爷。”
“行,我知道了,谢谢大爷。”
陆长征说完,又骑车带着苏茉往那条街去。
苏茉看的一头雾水,“你这是在干什么?”搞得跟特务接头似的。
“黑市经常换地点,我这是在问现在黑市在哪里。”
“你怎么知道他知道?是一直固定在这家人这里问?”这不怕被抓吗?
“当然不是。黑市的问路人经常更换的,基本上人多的街道都会有一个,一般门口有个奇怪标志,或黑色东西的,就是。”
“这样明显,他们不怕被抓吗?”
苏茉抿唇笑了笑,没有说话。
穿书她都经历了,提个亲而已,没啥好紧张的。
婶子们刚离了知青点,便都八卦的围着李月娥问:“支书家的,你这是给了多少彩礼,这么厚一封。”
李月娥伸出四个手指头。
“四十?”看着不像啊,“难道是四百?”
李月娥点头。
众婶子都倒抽一口凉气,就是陆桂兰也不意外。
400块啊!
许多人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啊!
于是,继陆长征向苏茉提亲后,陆家给了400块天价彩礼的事,又席卷了陆家村大队。
李翠花听到消息的时候,脸瞬间就绿了。
难道是她想岔了?这个苏知青有什么了不得的背景?
不然李月娥那婆娘,怎么舍得给这么高的彩礼。
当初她老儿子娶媳妇时,她家也不过给了200块的彩礼,这都已经算高了,她老儿媳还是个领工资的工人呢。
李翠花越想越不对,整个人都焦躁的不行,花生也不摘了,在晒谷坪那里走来走去。
“翠花,你干啥呢?晃得我眼晕。”一个婶子有些不满。
“没事,中午吃撑了,消消食。”李翠花随意摆摆手。
众婶子面面相觑,这年头人都吃不饱,竟然还要消食。扯蛋也扯个真一点的。
有个跟李翠花不对付的婶子笑道:“别是看人家李月娥给了高价彩礼,心里惶惶觉得又要被压一头吧?”
李翠花正要开骂,忽然一顿。
对啊!说不定这就是李月娥的诡计,故意传出来给她听的。
那钱红封封着,还不是她说多少就是多少。就算没那么多,苏知青一个外地人,总不敢说出来公然打她婆婆的脸。
说不定就是觉得比不过她老儿媳,故意说出来膈应她的。
她老儿媳领着工资,苏知青在乡下种地,这是明摆着的事实,怎么看都是她老儿媳优秀。
那苏知青就算家里好一点,一年两年的,还能顾着闺女,三年四年的,时间长了,谁还记得有个闺女在乡下。指不定一辈子就窝乡下了。
想通了,李翠花瞬间又开心了。
“有啥好惶惶的,她给高彩礼是她的事。我家可不这样,我都是一碗水端平的,就一个给那么多,其他儿媳心里能得劲?这不是给自家找事嘛。”
李翠花说着,心里乐开了花。最好都闹起来,打起来,让李月娥没个安生日子过。
听到消息心里不得劲的,除了李翠花,还有陆桂花的亲娘赵九香。
亲家母这心怕不是偏到天边去了,她女儿那时,可才给了50块的彩礼。来提亲的时候,也才带了一小袋的白面。
说白了,就是看不起他们家。这些年,对他们家也是不冷不热的。
她闺女,可是给他们家生了两个大胖小子的功臣啊。
真是越想越气人。
赵九香花生也不拔了,跟小队长说要去放水,偷偷跑到陆桂花干活的地方,扯住她就问。
“你婆婆真给那苏知青400块彩礼了?”
陆桂花正为这事不高兴呢,之前明明说给200的,怎么又成400了。
“我也不知道,这种事,她怎么会跟我一个做儿媳的说。大家都这么传,那就是真的了。”
赵九香看着闺女这个样子,真是怒其不争。
“你说说你,怎么啥啥都不知道,你可是生了两个小子的,将来陆家有什么东西,也得是你占大头。这钱要都给出去了,你们以后分家还能分到多少?你给我支棱起来,回去就给我闹,听到了没?”
晚上,陆卫国睡觉前,跟自家媳妇说起这事。
陆二嫂陆桂花,听到后直接坐了起来,“你说什么?”
“他三叔不去跟文工团的女兵相看了?要娶苏知青?”
陆卫国吓了一跳,“你小点声。”
陆桂花撇了撇嘴,“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为什么要小声。”
然后又一脸八卦的凑近去问:“那你娘能同意?”
当初她要嫁给陆卫国,李月娥可是不同意的。要不是她和陆卫国生米煮成熟饭,这亲事恐怕都成不了。
这几年,她伏低做小,又给他们家生了两个大孙子,这才勉强入了她婆婆的眼。
陆长征可是她婆婆最出息的儿子,对他的婚事,可是很看重的。
那个文工团的女兵,托人找上门来的时候,她婆婆面上虽不显,但内心还是很高兴的、很满意的。
如今,换成一个下乡的知青,她婆婆能同意?
“没说不同意。还主动说了席面和彩礼的事,那应该就是同意的。”陆卫国道。
“那苏知青,人长的很漂亮,听说来的时候,带了两个大皮箱。穿的衣服,那料子我们都是没见过的。肯定家里条件好,不然你娘不能同意。”
“你说,你弟运气还真是好。当年参军吧,那么多人去都没选上,偏他选上了,还当了大军官。如今回乡下娶媳妇,偏又让他娶到个顶漂亮还家庭条件好的。”
“真这么漂亮?”陆卫国不免有些好奇。
陆卫国在公社木材加工厂上班,每天早出晚归的,根本没见过苏茉。
陆桂花白了他一眼。“咋地?再漂亮,也是你弟媳了。”
陆卫国也是无语,“说什么鬼话。是你自己说她漂亮的,我这不就顺口一问。”
陆桂花长得也不差,不然当年陆卫国也不会非她不娶,甚至先偷尝禁果来逼家里同意。
“你娘有说给多少彩礼不?”
“我娘说给二百。”
陆桂花撇撇嘴,看吧,这就是差距,她跟大嫂,可是只给了五十。
不过,这也不能比,小叔子这些年寄回了多少钱,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给二百,也说的过去。
“那三转一响呢?有说吗?”陆桂花又问。
“只说给买一辆自行车,其他的就没有了。”陆卫国答。
“那你爹娘还算一碗水端平。”
“那是,我爹娘做事,那还用说。”陆卫国很是骄傲,“不过,老三摆酒,要请整个大队,估计少说也得20桌吧。”
“什么?”陆桂花又蹦了起来,“那得费多少粮食和钱票?老三好歹是个军官,席面总不能太差吧,按一桌10块钱算,少说也得200块钱。”
“倒也不用这么多。吃席不得包礼金嘛,减掉礼金,估计也就出个几十块吧。”陆卫国不太在意。
反正都说了肉老三自己解决,家里不过出点粮食和青菜,人多就多熬点大碴子粥呗。
“你以为,现在吃席,包两角钱的,大有人在。”陆桂花无语。
“那也不用你操心,反正老三说了,肉他自己会解决,家里出粮食和青菜就行。”
“那还好。”陆桂花瞬间松了口气,“不过就算是粮食,也要出不少的。别到时候摆完席,明年家里的粮不够吃。”
“要你操心,不够吃,娘不会队里买。”
“哎,不是说了,等老三成了家,就分家吗?爹娘有没有说?还是现在又不分了?”
“没说,应该会分的吧。”陆卫国道,眼皮逐渐沉重,很快就睡着了。
陆桂花看着睡着的陆卫国,心里嘀咕,可别又不分了。
她男人每月可28块钱工资呢,现在每月交给家里20元,他们小家才得8元。除掉陆卫国的人情往来,以及夏天不能带饭的伙食费,他们小家也攒不下多少钱。
要是分了家,那这28块钱工资,可就全归他们小家了。
虽然靠她一人挣工分,粮食肯定不够吃,但在队里买粮也费不了多少钱,他们肯定能攒下不少。
陆桂花瞬间觉得日子有了奔头,巴不得陆长征明天就结婚,后天就分家,也不心疼粮食了。
另一头。
陆大哥陆行军跟陆大嫂刘玉枝也说了同样的话,刘玉枝只是静静听了,没说什么。
“爹妈都安排好了,我们照做就是。”刘玉枝道,“不过,当初说好了,老三成家后就分家的,这点你可得提。”
“自从老二去木材厂上班后,老二家的就时常阴阳怪气的,好像我们家占了他们多大的便宜,我真是受够了。”
“爹娘说了会分家,那自然就会分的。”陆行军道。
其实,陆行军心里也不得劲,也想分家。
兄妹四人,老二木材厂,老三是军官,妹妹在供销社,个个都有工资。就他一个人在乡下,虽然当了大队会计,但却只有工分补助,并没有工资。
而且因为没有分家,年底大队的分红都是在李月娥手里,她也只是每年给各房点零花。
之前老二跟他一样的时候,还不觉得有什么,等老二也领了工资,那对比就出来了。
他如今也29了,也想过过手中有钱,当家做主的日子。
大房有三个孩子,头两个是丫头,第三个才是小子。大丫头今年9岁,二丫头7岁,三小子4岁。
二房两个孩子,两个都是儿子。大儿子7岁,二儿子5岁。
在儿子出生前,刘玉枝过得其实挺憋屈。
家里但凡有好吃的,陆桂花都抢着给她儿子,说大孙子就该多吃。她家大丫二丫就要去打猪草赚工分,二房的两个,就整个村子跑着玩。
在陆卫国没去木材厂之前,二房两个人,一个挣八公分,一个挣六公分。
她男人是大队会计,工分是按队里最多者同等结算的。就连她自己,也是七八个工分的挣,孩子们也还打猪草赚着工分。
之前二房占他们大房便宜的时候,就绝口不提。
自从老二两年前考进了木材厂,领了工资后,陆桂花可就翻天了。时不时挤兑她,家里的活也总是推给她多干,说她家占了便宜。
日久天长的,大房二房的矛盾,就深了。
李月娥说了几次,说的时候陆桂花会收敛几天,过几天又恢复原样。
她也深知树大分枝的道理,所以夫妻二人一合计,干脆等老三成家后就分家。
到时候大家各过各的,还更清净。
反正三个儿子,一人都是三间房,也没什么好说的。
陆长征的手表看着有些旧了,而且也不是什么好牌子,她准备给他买个海市牌的。
“行,那去呗。”
【科普:70年代,物资匮乏,上海作为我国轻工业最发达的地方,生产出来的东西如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还有其他所有的日常用品,不仅经久耐用,还外观精美。
那个时候,上海货就是一块“金字招牌”,钻石牌、宝石花牌手表,永久牌、凤凰牌自行车,上海牌、蜜蜂牌、标准牌、蝴蝶牌缝纫机,红灯牌收音机……无一不是那个时代的骄傲。
上海货,在那时就是时尚和品牌的象征。一个人,要是有一件“上海牌”的东西,那是很得意的事。】
新晋夫妻二人组,蹬上自行车,又风风火火的往县城去了。
一到县城,两人直奔照相馆,准备再照几张照。
照相馆的师傅一见到两人,便道:“照片还没洗好,明天下午再来。”
难得有这么登对的一对,摄影师傅还是挺有印象。
“师傅,我们不是来拿照片的,是来照相的。”陆长征道。
“啊?还照?”摄影师傅有些错愕,什么家庭,把照相当家常便饭。
不过他们长得好看,照出来也上相,多照几张也还成。要是长得丑的,他可就劝对方别浪费钱了。
“对,还按上次那样来一套。”
摄影师按上次那样,给两人拍了两张合照,给苏茉单独拍了一张。
不过在苏茉的要求下,陆长征这次也单独拍了一张。
一共拍了4张照片,又加洗了4张,合照的2张同样放大,一共花了四块九毛二。
拍完照,两人又去供销社。
两人一进供销社,上次招呼苏茉的那大姐就发现他们了,立刻笑着大声招呼:“大妹子,又来买东西啊?”
“是啊,大姐。”苏茉笑着,往大姐所在的柜台走去。
“一回生二回熟,我姓刘,妹子怎么称呼?”刘大姐笑着问。
“我姓苏。”
“苏妹子,这次想买什么东西?”
“有海市牌的手表吗?男款的。”
“哎呦,苏妹子你这真是太赶巧了。这海市牌的东西,可是不常有的,今天刚到了两块,正好男女款各一块。你要是昨天来,都只有前进牌的。”刘大姐也是一愣,这可真是太赶巧了。
“你要真要,就得赶紧下手,不然过几天可能就没了。”
这海市来的东西,那可是稀缺货。本来是有三块的,他们供销社内部就有人要了一块。
“那行,我要一块男款的。”
陆长征听苏茉说要买男款的手表,就知道是给自己买的,不过也没拒绝。他的手表上次出任务的时候摔坏了,修了后感觉走的不太准了,他正准备换一块。
正好这里还有一只女款的,那就一起买下来,两人凑一对。
“女款的也要。”陆长征出声。
“是给我买的吗?”苏茉问。
“嗯!”陆长征点头。
“我有手表,不用买。”苏茉露出手腕,给他看自己的手表。
这手表是原主去年才买的,还很新。
原主原本是有一块劳力士的,但上班带着太高调了,这才重新换了个上海牌的。
不过苏茉在原主的行李里并没有发现那块劳力士,估计还在海市的家中,也不知道被人拿走了没。当时买的时候,可是花了500多块呢。
“不行。现在结婚都兴三大件,别人有的你也要有。”
苏茉被陆长征的直男想法逗笑了,嗔了他一眼,“我都跟你领证了,还在乎这些东西?我既然都有手表了,那就不用买了,别费事花这个钱。”
小说《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本来就没什么好吃的,再煮的跟猪食一样,谁下得了口。
苏茉他们刚来的时候,大队借了他们一人10斤玉米面,20斤玉米碴子,30斤番薯。他们每天吃的,都是这些东西和青菜,只偶尔会有一顿鸡蛋炒青椒,还是青椒多鸡蛋少的那种。
苏茉昨晚做的那顿,是他们下乡来吃的最好的一次了。
苏茉先把玉米大碴子粥熬上,还在里面切了几块红薯,又从空间拿了些她当种子的红芸豆出来,抓了两把进去。
这些东西,等她异能升级后,随时都可以催生,倒也不心疼。
然后又去菜园子摘了几条茄子和一些豆角,再拔了几颗白菜,准备弄个豆角烩茄子,炒个白菜。
******
再说另一边,李月娥跟陆小兰从公社办公楼出来后,又一起去了供销社。
她中午买东西的时候,见还有些去肉后剩下的大骨头,不要票全部才5毛钱,她便买了先放供销社。等办完事后再去拿了回家炖白菜和土豆去。
虽然没什么肉,但也有个肉味不是。
这种东西,平时一般都是他们供销社内部消化了,她也是闺女在那里上班,跟他们相熟,人这才卖她。
母女两个回到供销社后,见其他售货员都凑在一起,似乎在聊着什么。
“呦,你们这是有什么新鲜事呢?也说来我们听听。”陆小兰笑着道。
“说你家的事呢。”那个之前带陆长征他们去集体作坊的大姐道。她说的可是好话,不怕她们知道。
“哦?说我家什么事?”陆小兰笑容有些牵强了。
红旗公社就这么点大,她三哥要相看的事,不仅陆家村大队的人知道,她供销社的同事也有些是知情的。
“说你哥的对象不仅人长得标致,出手还大方。28块钱,说掏就掏了。”那大姐道。当时她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听了一耳朵才走的。
大姐姓黄,公爹是另一个大队的支书。去年供销社有个售货员生孩子,她托了关系进来,然后就一直做到现在。
不过她只是临时工,工资每月只有14块钱。28块钱,可相当于她两个月的工资了。
“啥?”陆小兰不懂。
黄大姐把苏茉定做被褥的事情又说了一遍,然后扯着李月娥的手笑道:“婶子,真有福气。我看你这未来儿媳妇,样貌穿着气度都是一等一,肯定城里好人家的,你儿子眼光真好。”
她就说,明明听说是要相个文工团女兵的,怎么忽然换了个知青,原来是有更好的。
这陆家村大队支书一家,真是鬼精鬼精的,啥好事都让他们占了。
这么一个条件好的知青,怎么就没分到他们大队?
她还有个小叔子没成家呢,这要是能攀上城里的大亲戚,以后得有多少光可沾。
那苏知青,一看家庭就不普通。她可看见了,手上戴的手表还是上海牌的,衣服的料子一看就特别好,还穿着白布鞋。
这白布鞋,供销社可没得卖,怕得是大城市的百货里才有。
看她掏钱的样子,一看就是见惯了钱的。这28块钱在她手里,仿佛就跟2块钱一样。
可惜,这么好的对象,被人先占了……
因为要评先进大队,苏茉落水的事,陆家村的村民们,愣是一点口风都没往外传。所以,那黄大姐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缘由在。
李月娥听完后,内心咆哮,面上却还带着笑道:“哎呦,多谢大妹子。小苏这孩子确实不错,我也是越看越喜欢。”
这俩糟心玩意,也不跟她透个口风,今早还是对象呢,现在都开始做棉被了,她这亲还没提呢。
“缘分这东西,就是难说。我本来还担心我家老三要打光棍了,费心去安排。想不到这刚回来,两人一碰见,就看对眼了,都不用我们这些当爹娘的费什么心,我家老三自己就安排好了。”
“本来之前说要相看的,现在也不用了。这不,刚才我还提着东西去找中间人赔不是,我们乡下人老实,觉得终究是我们不对,心里十分过意不去。”
“但现在都提倡恋爱自由了,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也没办法。”
“怪不得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有时候还是别瞎忙活的好。”
李月娥说的愧疚,她也是有些口才在身上的,平时跟大队上那些碎嘴的婆娘吵架,从来没输过。
“婶子,相看本来就有成有不成的。这没相看成,说明就没缘分呗。你们还提着礼物上门道歉,已经很讲究了。”陆小兰的另一位同事安慰道。
李月娥又跟她们唠了会儿嗑,就拿着她的大骨头,又买了一斤糖,匆匆忙忙的回家去了。
到家后,陆长征果然在家,在陆伯鸣的房间里,跟他爷聊天呢。
“老三,你过来一下。”李月娥在门外喊。
“娘,啥事?”见李月娥脸色不怎么好,陆长征以为是与那柳主任谈的不顺利。
“你怎么回事?不是说过几天再提亲吗?怎么今天都做棉被了?”他们这边都是提了亲后才备嫁妆的。
“她今天是准备去买棉花的,她不知道我们这的行情。你不知道大城市棉花有多缺,不早早准备,到时候都买不到。这不恰好我记得我们公社有作坊嘛,过去一问,能做就现场定了,省的再去一回。”陆长征替自家媳妇美化。
“对了,我们准备早点结婚。娘,你明天叫上几个要好的婶子,一起去知青点提亲。等申请批下来,我们就去领证。”
李月娥气笑了,还真让她说对了,啥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说提亲就提亲,这也就搁现在简单了,这要是以前,准备东西的时间都不够。
“让我明天去提亲,东西你准备好了吗?”
陆长征一愣,“需要什么?我明天一早去买。”
“就走个过场,还是要体面一点?”李月娥问。
“自然是体面一点。”
得,迷得死死的。
“那买2斤蛋糕,2斤水果糖,2斤红枣吧。”
陆长征点头。
“彩礼就按那天说的给?”那天她说给准备二百的。
“我再给你二百,给四百吧。”
“给这么多?”李月娥差点没跳起来。
二百在城里都是很不错的彩礼了,给四百大官嫁闺女只怕都没这么多吧。
忽然,李月娥似乎想到了什么,问:“是不是她家出什么事了,要用钱?”
“娘,你想哪去了。”陆长征无奈。
主要是他娘还没提亲,他也不好说他媳妇了置办了许多嫁妆,免得他娘印象不好。
所以,这就是思想的差异。
在后世年轻人的观念中,年轻人自己谈妥了就可以开始准备了,但在年代,还是得走了程序才行。
“这都要结婚了,你问清楚她家里什么情况没?是不是出事了?会不会影响你?”李月娥还是有些担心。她儿子走到这一步不容易,那一身的伤痕,她想到就心疼。
“没什么大事,影响不到我,人家还有一个大伯在桂省部队当师长呢。”陆长征不准备多说,省的他娘多想。
小说《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