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完整作品

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完整作品

发飙的芭蕉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最具实力派作家“发飙的芭蕉”又一新作《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徐大民徐二龙,小说简介:黄小刚紧紧端着碗,连连点头,心中发誓,以后,一定要跟着二哥混。徐二龙可没想到,自己就这么随手的帮个忙,就能收获一个绝对忠诚的小跟班。吃过饭,张金芳和小玲收拾碗筷。喻平喝得脸红,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火气正旺,光着膀子,嚷嚷着,要睡到屋后的那条大青石上歇凉。那大青石,长两米,宽一米,当初开公社食堂,一众人搬来当案板的,现在搁在那儿,给大家坐......

主角:徐大民徐二龙   更新:2024-03-25 19:4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徐大民徐二龙的现代都市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完整作品》,由网络作家“发飙的芭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实力派作家“发飙的芭蕉”又一新作《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徐大民徐二龙,小说简介:黄小刚紧紧端着碗,连连点头,心中发誓,以后,一定要跟着二哥混。徐二龙可没想到,自己就这么随手的帮个忙,就能收获一个绝对忠诚的小跟班。吃过饭,张金芳和小玲收拾碗筷。喻平喝得脸红,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火气正旺,光着膀子,嚷嚷着,要睡到屋后的那条大青石上歇凉。那大青石,长两米,宽一米,当初开公社食堂,一众人搬来当案板的,现在搁在那儿,给大家坐......

《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完整作品》精彩片段

精选一篇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都市、重生、种田、佚名都市、重生、种田、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送给各位书友,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佚名,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小说作者是发飙的芭蕉,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目前已写1587303字,小说最新章节第780章 家具厂究竟是谁的,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连载中小说的书虫们快入啦~

书友评论

第579,580章出现了好几次“第温叶版”。作者写可以检查一下吗?

重生年代文里面你这个是最爽的

700章后还写歌,哎你一个农民有那个水平么,前面还挺讲究,爽文又不爽。

章节推荐

第169章 有件事想请你帮帮忙

第170章 张华盗窃被抓了

第171章 男色误人啊

第172章 准备挑日子搬家

第173章 有人检举你们

作品阅读


“小玲,这会儿,火小一点,省得炒焦了。”他叮嘱着小玲。

小玲将柴灶里的柴抽掉两根,剩下一点小火,细细烧着。

随着各种调料下锅,香气又传出来了。

“好香。”喻平和缺牙齿都走了进来,一进门,就嚷嚷着。

缺牙齿也是他从小的伙伴,因为跟人打架,打掉了两颗牙,两颗牙一直没补,一说话,两颗缺牙在明晃晃的,久而久之,本名没人知晓,缺牙齿这外号,倒是人所皆知。

“你们真来得真快,谁去打酒?”徐二龙问,从口袋中,掏出两块钱:“给,钱拿去打酒。”

这两个半大小子,见得徐二龙这么爽快的掏出两块钱,皆是吃惊:“二龙,你哪来的钱?”

“晚点跟你们讲,现在我在忙。”徐二龙支开两人。

等缺牙齿去打酒,徐二龙这边,也把肥肠搁入锅内翻炒均匀。

然后,他拿起木制大锅盖,盖在锅上,细火慢煨。

木板搭就成简易桌子,喻平回家搬来几张凳子,简单的桌席就摆开了。

锅里的肥肠,冒着滋滋热气,特有的肥肠香气在蔓延。

徐小玲不由自主咽了咽口水。

真香。

徐二龙再撒了一把香葱下去,让小玲熄了火,他把肥肠盛进大铁盆中,端上桌子。

有这么大一盆肥肠做主菜,别的,也不在乎了。

“喻平,给你家端一碗过去。”徐二龙拿碗,盛了一碗给喻平。

这几天,她们什么也没有,喻平家多番照应,现在有点吃的,自然互相关照一下。

喻平没客气,端着一碗肥肠回去,把碗腾空,又端了回来。

随即,几人坐着喝酒吃肥肠。

软糯的肥肠,让人胃口大开。

缺牙齿笑着露出他的缺的口的牙:“这东西,太好吃了,妈的,就是洗的时候,看着恶心,全他妈的是屎。”

徐二龙笑着,桌下蹬了他一腿:“不会说话就别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几人笑。

“我让你们过来喝酒,另外还有一点事,要让你们做。”徐二龙说着他的打算。

“你们每天没事的时候,就去捉黄鳝,有多少,算多少。我按一毛一斤的价格收购。”

这七八月份,正是黄鳝最鲜美肥嫩的季节,等过了这一段时间,就渐渐少了活动踪迹。

他得趁这一段时间,多囤一点作准备,仅仅让黄小刚一人捉,忙不过来。

“你拿这么多做什么?”喻平问。

“去城里卖。”徐二龙道:“你们也看见了,我这分家出来,一穷二白,什么也没有,只能捣腾点这东西,挣两个钱。”

“我也听说,别的村,有人偷偷弄黄鳝鱼鳅去卖。”喻平说。

“嗯,所以,我才打算这段时间,多弄点。”徐二龙说。

“妈,这段时间,你就在村里,收购黄鳝。”徐二龙交待着张金芳:“按着一毛钱一斤收,有多少,收多少。”

张金芳有些担忧:“这会不会有风险啊?我可不想你出事。”

“别担心,没事,这东西,我已经找好了下家,你只管收就是了。”

徐二龙又叮嘱徐小玲:“你帮着妈妈一块儿收购黄鳝,盯着一点,别搞错了,如果钱不够,就暂时记着帐,过几天给钱。”

“哦。”徐小玲乖乖点头,她读完小学,记个帐没问题。

几人在这儿吃饭喝酒,黄小刚在远处徘徊。

“那不是黄小刚?”缺牙齿微眯着眼。

徐二龙向着黄小刚招招手,黄小刚走过来,身上脸上全是泥,看样子,在田间才折腾回来。

“二哥,我就是想问,黄鳝这会儿给你送过来吗?”黄小刚问。

他的视线,却是落在几人面前吃的肥肠上,眼视直勾勾的,挪不过眼。

徐二龙笑了,起身,拿了一个碗,从盆子中,舀了一碗肥肠给他。

“今天我去晚了,菜市场已经没有肉了。”他解释一句:“就吃肥肠吧,这也好吃。”

幸好,烧肥肠的时候,他还放了半截冬瓜下去,否则,就这几斤肥肠,还不够这么多人分。

“我这儿没多的碗筷,不留你在这儿吃饭了。这碗你端好,回去跟你妹妹一起吃。”徐二龙叮嘱一句。

黄小刚紧紧端着碗,连连点头,心中发誓,以后,一定要跟着二哥混。

徐二龙可没想到,自己就这么随手的帮个忙,就能收获一个绝对忠诚的小跟班。

吃过饭,张金芳和小玲收拾碗筷。

喻平喝得脸红,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火气正旺,光着膀子,嚷嚷着,要睡到屋后的那条大青石上歇凉。

那大青石,长两米,宽一米,当初开公社食堂,一众人搬来当案板的,现在搁在那儿,给大家坐着歇脚。

“别睡上面。”徐二龙笑着阻止。

当初年少不懂事,不知道厉害,这喻平夏天贪凉,经常睡在这儿,后来有了严重的风湿病。

“以后,别睡这上面,以后风湿痛死你。”徐二龙郑重提醒。

他让喻平回家,搬来凉竹席,三人嘻嘻哈哈躺在上面。

仰着头,双臂枕在头下,徐二龙望着头顶夜幕中的星空。

没有污染的夏夜,群星闪烁,能望向遥远的银河,如一条发光的带子。

不时有萤火虫一闪一闪的飞过。

这是无数人回忆的童年时光,而他,现在伸手可碰。

那些记忆深处的遗憾,他有机会慢慢弥补。

****

天边露出鱼肚白,徐二龙慢慢睁开眼。

晨风吹过,又是美好的一天。

他端了搪瓷缸子,在石缸前,勺了水,漱着口。

黄小刚打着哈欠过来。

“吃了早饭没?”徐二龙问。

“吃过了。”黄小刚说。

“胡说八道。”徐二龙不留情面拆穿他。

黄小刚讪讪,这不就是一句客套话嘛。

徐二龙漱了口,又捧起水,浇在脸上,算是洗过脸。

黄小刚帮着,把黄鳝称好称,分装在几个鱼篓中,方便徐二龙挑着进城。

张金芳听着动静,跟着起床,看着徐二龙和黄小刚就着晨光在收拾那些黄鳝。

“二龙,灶膛里煨着两个红苕,你揣着,半路饿着的时候,可以充充饥。”张金芳叮嘱。

“行。”徐二龙转身,从柴灶膛里,扒拉出那两个烤红苕。

这是昨晚煮饭时,徐二龙埋进去的,这烤出来的红苕,软糯香甜。

只可惜,这会儿,冷冷的,味道打了折扣。

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当徐冬生抬起手,想教训徐二龙时,徐二龙已经抢先一步,紧紧扼住他的手腕。

“你个混……”

不等徐冬生开口,徐二龙凑到他的耳边,压着嗓门:“如果,你还想要点脸面,就趁早给我住手。”

“你个混账东西,老子的脸,已经被你丢光了。”徐冬生气得脸红筋涨。

他发现,徐二龙真的长大了,手劲十足,扼住他的手腕,竟令他半边胳膊又酸又麻,动弹不得。

“是吗?”徐二龙在他耳边冷笑:“看样子,你是不在意,再丢一点脸?”

“如果,我告诉大家,徐大民,才是你的儿子,你说,大家会怎么看你?”

徐冬生如遭雷劈,怔在那儿。

他缓缓扭头,看向徐二龙,声音在发颤:“你……你说什么?”

“我说什么?”徐二龙脸上,浮着冷意:“我不过,就是提一提徐大民真正的身世罢了。”

“他可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啊,如果让人知道,他的亲生父亲,是另有其人,你说,以后,他怎么在村子里抬头?”

“如果,这事传到他的大学去,他以后,是不是一辈子夹着尾巴做人?”

徐冬生越听越心惊,这天气热的夏天,半截身子却仿佛浸在雪地中。

这事,他自以为,一直瞒得极好,甚至,连徐老太这个当老娘的,都没看出端倪。

可现在,徐二龙居然说出这么一桩天大的秘密。

“你,你胡说八道什么。”半晌,徐冬生才憋出一句。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徐二龙凑在他耳边,继续低声耳语道:

“原本,我也没想说这事,可你如是非要紧逼,那大家,就一拍两散好。”

徐冬生看着他。

这个儿子,越看越陌生,他真的不认识他了。

“我现在,没有多的要求,我只想带着我妈和妹妹,分家出来单过,只要你们别来找我的麻烦,我也睁只眼闭只眼。”徐二龙缓缓松开徐冬生的手腕。

现在,如何选择,就看徐冬生了。

徐冬生沉默着,最终,对徐二龙道:“好,你最好守口如瓶,别把这事四处宣扬,否则,我决不饶你。”

徐二龙冷笑:“放心,家丑不可外扬,你不来逼我,我还真不想对人说出这一桩丑事。”

徐冬生胸膛一起一伏,显然是强压怒气。

最终,他一咬牙,转身,拨开人群,挤了出去。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刚才徐二龙跟徐冬生耳语了什么,竟令震怒中的徐冬生冷静下来,扭头就走。

“哎,冬生,冬生,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徐老太看着大儿子走了,连声叫他。

徐冬生转身,拉着她道:“妈,走,我们回去,别在这儿闹事。”

“啊,不行……”徐老太挣扎。

她们是要来找张金芳闹事,是要质问张金芳的。

甚至,还要强行把张金芳拉回去。

可徐冬生根本不给她反对的理由,强行拉她走:“妈,别闹了。跟她没关系。”

周凤茹见风使舵,讪讪笑道:“那个……你们慢慢聊,大家都是一家人,一点误会,没什么,我先走了。”

“慢着。”徐二龙阻止道:“就这么走?”

徐冬生瞪着他:“你还想怎么样?”

“道歉,给我妈道歉。”徐二龙狠声道:“你们无凭无据,就随便欺负我妈,这怎么行?”

“你们记住,只要我徐二龙有一口气在,我绝不允许任何人,能随便欺负我妈。”

说这话时,他气场全开,带着一脸的决绝。

没有任何人会怀疑,要是有人再胆敢欺负他妈,会血溅五步。

徐冬生脸上肌肉扭曲。

他没想到,徐二龙居然要求他道歉,向张金芳道歉。

徐老太更不可能道歉。

她跳起来,还想骂两句,还是徐冬生眼疾手快,捂住她的嘴。

他别着脸,低声道:“这事,是我们错了。”

说完这话,他强行拉着徐老太快步离开。

张金芳捂着嘴,在那一瞬间,几乎是泣不成声。

她苦了一辈子,逆来顺受一辈子,从来没有想过,徐冬生有向她道歉认错的一刻。

她清楚的认识到,她的儿子长大了,能强势的护住她这个妈。

四周的人,看着这一幕,也不由心生感概。

这徐二龙,真的长成男子汉了。

以后谁再敢欺负张金芳,得掂掂份量。

喻平凑到徐二龙面前,冲着他比比大拇指:“二龙,你刚才看着好厉害,居然敢跟你老子对抗。”

徐二龙叹气,如果有选择,谁愿意一点家庭纠纷,闹得全村人来看热闹。

“今晚我家做肥肠,你等会儿叫上缺牙齿,过来吃饭,大家喝一杯。”徐二龙扭转话题。

“好啊。”喻平应了一声,去找缺牙齿。

徐二龙扶着张金芳,让她坐在一边,又让小玲打了一盆水过来,让张金芳洗洗脸。

“妈,你洗洗脸。”徐二龙把毛巾递给她。

“我真的没有偷存什么私房钱。”张金芳委屈巴巴的,继续申辩。

“嗯,我知道,他们已经认错了,以后,他们不会来闹事了。”徐二龙镇定安慰张金芳。

张金芳拿着毛巾,捂着脸,两个肩膀一抽一抽,泣不成声。

以往,她被冤枉被委屈的地方多了,都只能默默忍受,可现在,她猛然发现,她的儿子真的长大了,她有了依靠。

“小玲,让妈在这儿休息一下,你去烧火,我来煮晚饭。”徐二龙叫上小玲,跟着他一块儿去了灶房。

肥肠半路上,已经洗干净,现在,只需要切成段,先焯一道水。

随着肥肠下锅,那股子属于肥肠的独有味道,弥漫整个灶房。

小玲捂着鼻子:“哥,这也太臭了,大家都不怎么吃这个。”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处理好。”徐二龙回答。

他撒了一把盐下去,再从后门口,扯了一把葱子进来,连同白酒、生姜丢下锅,一块儿焯水。

等着焯水的功夫,他又跑去喻平家,从泡菜坛子中,抓了一大把的泡姜泡海椒过来。

将泡姜泡海椒细细切碎,又把自制的豆瓣酱剁碎,配上花椒等。

锅里的肥肠,已经焯好水,用竹编的筲箕盛起来,放在一边,晾干水气。

接下来,就是炒制作料。


这一言不合动手打架,在乡下是常事。

哪一个男孩子,不是从小打到大?

一个个皮粗肉糙,非常耐揍。

你一拳我一脚,看着拳拳到肉,但只要不动锄头、铁锹之类的,要不了命。

村长黄正农赶了过来,大家七手八脚,才将两方人手给拉开。

每个人身上,都挂了彩。

杨利民一脸的鼻血,这边喻平的脖子也被抓伤,那边杨三脸肿了,这边缺牙齿的嘴角也打流血了……

“打什么打。”黄正农没好气的训着众人:“这是吃饱了撑的?”

杨利民捂着鼻子:“是徐二龙先动手打人。”

众目睽睽之下,徐二龙也不否认:“对,是我先动手,谁让你要骂人?嘴欠就该收拾。你要是再敢逼逼,老子还要收拾你。”

杨三的岁数,跟徐二龙差不多大,年轻气盛,对徐二龙吼道:“徐二龙,你别得意,

徐二龙拍了拍手:“老子得意啥了?难不成,还得由你们在这儿横行无忌?”

杨利民气得胸脯一起一伏,转头跟黄正农告状:“队长,你也听见了,徐二龙有多狂。他现在打了我,我还受伤了,这事,你总得给我主持公道。”

“你受伤了,难道我们这边没受伤?”徐二龙拉过喻平和缺牙齿:“他们只是在一边劝架,你们就还打伤人,是不是也得讨个公道。”

这看上去,是双方都受了伤。

“他们不是劝架……”

“他们就是劝架。”徐二龙理直气壮回答:“他们就是拉架,大家都看着的,是你们一家人,这么多人上前来围殴我,他们只是怕出事,出面来劝架的。”

杨利民被徐二龙这强词夺理的说法,给气得无语。

谁不知道这喻平和缺牙齿,唯徐二龙马首是瞻啊,都是听徐二龙的。

这什么来拉架?就是帮着徐二龙一起打架的。

可偏偏,徐二龙就不承认。

杨利民咬牙切齿道:“徐二龙,你有种,这事,我跟你没完。”

“行,我奉陪到底。你尽管放马过来。”徐二龙剑眉一挑,带着几许王霸之气。

本来这事,最初的争端,并不是什么大事,是杨利民他一步一步激化矛盾。

自己不惹事,但事情来到头上,也不怕事。

“我们走。”杨利民一招手,叫上自己的两个兄弟。

杨三、杨四转回身,提了地上装黄鳝的麻布口袋,挤出人群。

今天这事,他们非要想办法,出一口恶气不可。

几兄弟,骂骂咧咧的往回走。

手上沉甸甸的,黄鳝不时在麻布口袋中摆动。

这些黄鳝怎么办?

这是摆在眼前的问题。

他们就是听说徐二龙在收黄鳝,顾不上收拾庄稼地,忙着抓黄鳝挣现钱。

可现在,跟徐二龙彻底撕破脸,估计以后,徐二龙也不会再收他们的黄鳝。

这么多黄鳝留在手中怎么办?

这东西,早就吃腻了。

“徐二龙收这么多黄鳝,是拉去城里卖,不如,我们也拿去城里卖好了。”杨三提议道。

杨利民一听:“好,明天我们也拿去城里卖,老子不肯信,徐二龙能卖掉,老子就卖不掉。”

****

打发走了杨家几兄弟,徐二龙重新有条不紊的开始收购黄鳝。

有了刚才拿杨利民扬刀立威的一幕,大家也就遵守规矩多了,打消了往这里面多掺水的想法,也不敢再胡搅蛮缠。

“大家排着队,一个一个来,别挤啊。”徐二龙招呼大家。

他帮着称称,让大家自己看好数量,再让小玲记下数目,大家确认后,就签字画押,等过两天他付款。


他走过去,对着两人道:“同志,前面有人搞投机倒把,拉了许多黄鳝在那儿卖。”

这82年,一切还处于混沌状态,市场经济并没有彻底喊响,这投机倒把的罪名,依旧还在。

只不过相对以前,也放得挺松了。

基本上就是处于民不告官不究的地步。

平时睁只眼闭只眼就够了。

这有人主动跑来举报投机倒把,这就没办法睁只眼闭只眼处理了,还得管管。

“人在哪儿?”两个红袖章对望一眼。

“就在粮站那边,你们不信去看。”蒋军说,然后,缩了缩肩:“可你们不能说是我检举的。”

“行。”那两人,看了看蒋军,挥手道:“你走吧,我们不说。”

蒋军拉着他的板车,悄悄尾随在那两个红袖笼的后面。

看着他们走向杨利民几兄弟,蒋军心中,总算大仇得报。

看着杨利民跟着红袖章起了争执,甚至推搡起来,蒋军想笑。

不是仗着人多要欺负自己吗?

现在,我倒要看看,你们有能耐在这儿横着走不?

****

八卦是人的天性。

作为农村人,更爱八卦。

每天劳作那么辛苦,又没有别的娱乐消遣方式,那就只有八卦各种家长里短,作为生活的调味品,让日子不那么枯燥乏味。

现在,大家在地里弄着庄稼,八卦的,就是收黄鳝的徐二龙和杨利民。

前阵子,徐二龙一身擦伤回村的时候,大家认为,他搞投机倒把,被打了。

现在,杨家三兄弟,垂头丧气回来,大家敏感的意识到,有问题了。

“杨利民,你们这衣服是怎么了?是摔跤给撕破了?”有些泼辣的媳妇,大声问出口。

众人停下手中的活,直起腰,哄笑。

杨利民阴着脸,快步往家里走。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好端端的,就招惹上事了。

也怪杨四年轻气盛,居然跟两个戴红袖笼的推搡起来。

而人家,转头回去,叫了更多人过来。

他们三兄弟,平时在村里,看着还算人多势众,可在县城,这完全是不够看。

要不是他求爹爹告奶奶,估计今天回不来。

那一千多斤黄鳝,自然是没有了。

“为什么会这样?”杨利民想不明白。

没有人告诉他,市场上会有人来找他们麻烦啊。

他们平时少于进城,以往,也偶尔听说,街上有红袖笼,抓投机倒把之类的。

只怪上一次,太过顺利,很快就卖掉了那一百斤黄鳝,让他们没察觉有什么风险。

也怪徐二龙,天天挑黄鳝出去卖,让他们误以为,可以大张旗鼓挑黄鳝出去卖。

为什么徐二龙天天卖黄鳝出去就没事,而他们,就有事了?

杨利民几人,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可刚进屋,又有村民挑了黄鳝过来,要卖给他。

“杨利民,快来称称,我这儿,差不多有一百斤黄鳝,来过了称,我再去捉。”

“杨利民,我这儿还有,你来称重量。”

一个个叫着他。

在昨天之前,杨利民听着这些声音,会心情极好,感觉像听见钱哗啦啦响。恨不得全村的人,都捉了黄鳝来卖给自己。

可现在,听着别人送黄鳝过来,他头都大了。

“不要了,不要了。”杨利民抱着头,大声嚷嚷。

“怎么就不要了呢?”

“是啊,我们专程送到你这边来,都不卖给徐二龙了。”

“可不是,我已经跟徐二龙放了狠话,以后都不去他家,你这不收,我们怎么办?”

送黄鳝来的一众人,都是不明白,议论纷纷,想讨个说法。

杨四听着大家七嘴八舌说话,火气腾腾而起。

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常寿县城是个比较富裕的地方。

当年三线建设,在这儿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厂矿,化工厂、磷肥厂、水泥厂、包括全国产量第二的染料厂……

每个厂区,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从托儿所、小学、中学、技校、医院等,一应俱全。

其中,以常化厂的规模效益最大,当年工业化生产的氯丁橡胶第一块就在这儿诞生,工人们一个个都是牛气哄哄的存在。

温叶提着甲鱼,凭着记忆,找到常化厂的厂办医院。

“干什么?”厂区值班处一个戴着红袖笼的人拦住他。

温叶提起手中的甲鱼,示意了一下:“我家亲戚生孩子,让我帮着从乡下弄点甲鱼来。”

虽然现在说抓得不紧,但温叶还是选择稳当起见。

“你亲戚叫什么名字?”

“李援朝。”温叶淡定回答。

李是全国大姓,援朝又是时代符号,温叶敢打赌,就这个厂几千工人中,乱蒙也能蒙对几个。

对方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

温叶早前已经从温叶那儿“借用”了一件白衬衣。

现在,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确良白衫衣,下身穿着蓝布裤子,规规矩矩站在那儿,看上去,就是一个淳朴青涩的毛头小伙子,不像坏人。

“进去吧。”对方挥手,示意他进去。

温叶提着甲鱼,转到医院住院部。

住院部新建的三层小楼,温叶提着甲鱼,慢慢从这些病房走过。

这甲鱼,普通老百姓舍不得买,宁愿买猪肉吃。

真正需要营养补助的,就是医院里面这些动了手术或者生了孩子的产妇。

而且,厂区效益好,才有能力消费,否则,普通老百姓,吃点鸡蛋就算顶好的营养品了。

在走廊来来回回走了几趟,温叶圈住四个目标。

“要甲鱼吗?”温叶提着甲鱼,在厕所门口堵住第一个目标人物。

这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看上去,象厂里的技术工人,媳妇才生了孩子,正愁得没奶。

对方抬起头,警惕的看着温叶一眼,退了回去。

快退回病房门口,他才镇定下来,低声问温叶:“你这甲鱼,是卖的?”

温叶左右看看,没人注意,他才低声道:“我这是给我亲戚送来的,结果,他出院了,用不上,这么热的天,我也不想再提回去……”

“那你要多少钱?”对方问。

(81年,我在医院病房门口,亲眼看见别人提着甲鱼卖,30元一只)

“二十。”

对方听着价格,连连摇头:“算了算了,当我没问。”

二十块钱,多买几只鸡吃不好吗?

温叶没再劝,这东西,就得挑客户,他也不想贱卖。

他提着甲鱼往这边楼道口走,碰到一对互相搀扶的老夫妇。

看样子,这老奶奶动了手术,还在恢复期,正在老伴的搀扶下,在走廊慢慢散步。

“我看你在这走廊,转了好几趟,是找人?”老头子问他。

温叶假装尴尬的摸摸后脑:“是啊,我来找我亲戚,看样子,他不在这儿,唉,可惜这只甲鱼,我费了几天功夫,才捉到的……”

老头子看看左右,低声道:“要不,你转让给我,我拿钱你?”

温叶勉为其难答应:“行,看在老婆婆生病的情况下,我转让你吧。”

“多少钱啊?小伙子?”

“二十。”

“啊?这么贵,算了算了,我们不要。”老太婆一听这个价,连连摇头。

她们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四十块钱,一只甲鱼就要二十,这怎么能吃得上。

“这东西好,营养价值高,吃了对身体有好处。”老头子有些心动。

“再好也不行,又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老太婆还是心疼钱:“这开刀住院这么久,哪哪都要花钱。”

“单位要报销医药费。”

“报销医药费也不行……”

老两口絮絮叨叨的,老太婆态度强硬的不许老头子买这只甲鱼。

老年人,艰苦年代过来的,舍不得乱花钱,哪怕有退休工资,能医药报销,依旧舍不得花钱。

温叶不在意,再度各个病房门口晃了一圈,找着他的第二个目标客户,看着挺有派头的一个人,上位者的架式遮挡不住。

他没看错,这人,就是厂区的二把手,叫李永年,他母亲现在得了肿瘤,正在医院开刀住院。

“师傅,你见多识广,帮我看看,这甲鱼如何?”温叶提着甲鱼,在他眼晃了晃。

“不错啊,这是好东西,你从哪儿搞来的?”李永年问。

“我亲戚送我的。”温叶稳健回答。

现在局势不明朗,万一对方作点文章,随便扣个什么投机倒把的罪名,自己也不好说。

“你亲戚还有吗?”

“没有了,如果你想要,我也可以转让给你,不过,这不可能白转让……”温叶说。

“嗯,你说个数。”李永年心知肚明。

母亲得了肿瘤,他也焦头烂额,这钱不钱的不是最关键,他只想母亲能吃好点。

“二十。”温叶张开五指晃了晃。

“有点贵啊。”李永年说。

“不贵,这东西,营养,补人,比吃鸡肉之类的强多了。这一吃,免疫力上升,啥病都抗得住。”温叶介绍。

李永年爽快道:“行,二十就二十吧。”

这点钱,他还是给得起,当二把手就得有点魄力。

他从口袋中,数了两张大团结,递给温叶。

温叶伸手接过钱,爽快的把甲鱼递给对方。

钱货两清,温叶细心将钱收好,转身往回走,在走廊扶手处,刚才遇见的那个老头子,从后面追过来。

当看着温叶两手空空时,他脸上浮现失落:“你的甲鱼……没有了?”

“嗯,没有了。”温叶回答警惕的看着他,不清楚他追上来的目的。

“唉。”老头子叹气:“我还说悄悄来买下呢,居然这么快就没有了。”

温叶笑了起来:“老大爷,刚才问你们,你们说不要。”

老头子苦笑:“我老伴一辈子节约惯了,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我就想背着她,悄悄买下来,再煮给她吃。结果耽误这么一会儿,居然没有了。”

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