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樉徐妙云的现代都市小说《人在大明当皇子,开局劝太子篡位完整文集阅读》,由网络作家“两广总督”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经典力作《人在大明当皇子,开局劝太子篡位》,目前爆火中!主要人物有朱樉徐妙云,由作者“两广总督”独家倾力创作,故事简介如下:为暗处,让它成为一个纯粹的情报组织。”“然后,你再从禁军抽人当中成立一个部门,负责抓人、审讯。”“权力要分开才行。”“怎么样?”朱樉得意的看着朱标。“你这是,把父皇也算计进去了啊!”朱标无奈的说道。“放心,就算老头子知道,他也肯定会乐呵呵的去做。”朱樉道。以老朱对朱标的宠爱,只要是为朱标......
《人在大明当皇子,开局劝太子篡位完整文集阅读》精彩片段
乾清宫,偏殿。
自从朱樉将传国玉玺找回来之后,老朱每天都要捧着看一会儿。
要知道,这可是传国玉玺,代表着正统的。
这个时候,朱樉和朱标走了进来,后者轻轻挥了挥手,太监宫女就全部离开了。
他是知晓自家老二的,免得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话被他们听到,遭受无妄之灾。
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朱标的仁慈。
“标儿来了啊!”看到朱标,老朱的脸上就露出了笑容。
但一看到朱标身后跟着的朱樉,笑容瞬间消失。
朱樉也不在意,他和老朱不对付,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因为他不喜欢老朱蛮横霸道的性格。
朱标在一旁有些尴尬,但他也只能当两人的调和剂。
于是他就将刚刚和朱樉说的一些猜测说了出来。
老朱听完,觉得有些道理,便看向了朱樉。
“老二,你打算怎么做?”
“我打算成立一个新的部门,监察百官。”
“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锦衣卫。”
“锦衣卫为天子亲军,只听从天子的命令。”
“独立于六部之外。”
朱樉往旁边一坐,开口说道。
“这样一来,锦衣卫就成了百官头上的一把刀,时时刻刻的盯着他们,可以让他们在贪污的时候有所顾虑。”
老朱听完,心里很高兴。
这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老朱是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不允许出现超脱他掌控的事。
同时,他也是极为痛恨贪官污吏的,因为他小时候就是因为贪官污吏贪污了赈灾的钱粮,导致他亲眼看着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饿死在他眼前。
而这锦衣卫,可以充当他的眼睛,让他时时刻刻知道他想知道的事,让那些贪贪官污吏知道害怕。
“好,咱同意成立这个锦衣卫。”
“嗯,那就裁撤亲军都尉府跟仪鸾司吧,改置锦衣卫。”
“这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就由我来担任。”
朱樉点点头,说道。
“咋还要裁撤亲军都尉府跟仪鸾司啊?”老朱道。
“不然那哪来的人?”朱樉翻了个白眼。
“再说了,让我的人给你当锦衣卫,你晚上睡得着吗?”
“这有啥睡不着的,你是咱儿子,咱还能怕你害咱不成?”
“别,我的人都是跟我从战场上下来的,是精锐中的精锐,给了你,不得亏死我啊!”
“老头子你就别打我的主意了,一句话,你给不给人?”
“给,给,咱给还不成吗?”老朱没好气的说道。
占便宜没占成,反而还被朱樉给气到了。
随后,朱樉就将关于锦衣卫的具体内容说了出来,包括主要职能,军事编制,官职等级和制服配制。
锦衣卫有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三人,正四品;镇抚使二人,从四品;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试百户,从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下属有将军、校尉、力士,对外有参某某事、校令。
制服为飞鱼服,专用武器绣春刀。
听完之后,老朱不由暗自点头,咱儿子思虑周全啊!
“既然如此,那明日早朝咱就宣布成立锦衣卫,老二你来担任这第一任指挥使。”老朱说道。
“早朝你记得来。”
“知道了。”朱樉道。
明日锦衣卫成立,他这个指挥使怎么能缺席呢?
“老头子,把二虎借我用用,我想让他带人查查,这个陈琦,最近都接触过什么人。”
“没问题。”
“那行,我跟老大就先走了。”
朱樉起身,拉着全程没说几句话的朱标就离开了。
老朱看着兄弟二人的背影,倍感欣慰。
在两人离开后,老朱让人把他的亲卫统领二虎叫了过来。
“陛下!”二虎恭敬的行礼。
“二虎啊!你给咱查查这个陈琦,他弹劾咱儿子到底是何居心?”
“查到的情报,先交给秦王。”
“遵旨。”二虎退了下去。
接着,老朱便安排人去准备锦衣卫成立事宜。
另一边。
朱樉跟朱标向着东宫走去。
“其实这锦衣卫并没有想象的这么完美,他们不受百官节制,权力来自于皇帝,为了邀功请赏什么事都做的出来。”
“老二,既然你知道锦衣卫的弊端,为什么还要提出来?”朱标不解的问道。
“还不是为了你。”朱樉看着朱标说道。
“为了我?”
“没错。”
“等你坐稳皇位,那个时候百官对锦衣卫肯定是怨声载道。”
“届时你再下旨裁撤锦衣卫,百官心里肯定对你充满感激。”
“而锦衣卫这个时候就可以从明处转为暗处,让它成为一个纯粹的情报组织。”
“然后,你再从禁军抽人当中成立一个部门,负责抓人、审讯。”
“权力要分开才行。”
“怎么样?”
朱樉得意的看着朱标。
“你这是,把父皇也算计进去了啊!”朱标无奈的说道。
“放心,就算老头子知道,他也肯定会乐呵呵的去做。”朱樉道。
以老朱对朱标的宠爱,只要是为朱标铺路,他肯定会这么做。
朱标苦笑着摇摇头,但心里一阵感动。
同时也决定,等他继位之后,就按照老二说的做。
“老二,辛苦你了。”
“别说这些,你就准备好随时登基就行了。”
“等我准备好之后,就送你坐上皇位。”
“老二,你要做什么?”朱标吓了一跳。
“放心吧,到时候老头子会乐呵呵的退位的。”
——
在东宫吃了午饭,朱樉就回了王府。
王府总管太监刘宝告诉他魏国公府送来了一封信。
朱樉打开,是徐妙云的书信。
这段时间,他们二人都是通过书信交流的,感情也是逐步升温。
这也让朱樉体验了一把“异地恋”。
他和朱棡、朱棣的婚事都在年后,三兄弟在同一天。
这样一来,也能省下一笔钱。
国朝初立,用钱的地方太多了,能省下一点是一点。
看完徐妙云的书信,朱樉也回了一封,让人送到魏国公府。
前世的那些土味情话就是这个时候拿来用的。
同时再抄几首诗,把徐妙云拿捏的死死的。
……
……
早朝结束后,乾清宫。
老朱手里拿着奏折,不过却怎么也看不下去。
他抬头看向门口的老太监,开口道:“太子还没有醒来吗?”
“回陛下,东宫那边传来消息,还没有。”老太监回答道。
“等太子醒来,让他来见咱。”
“是。”
今日早朝,太子竟然没来上朝,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啊!
这可让满朝文武思绪纷纷。
得知真相的老朱差点没在奉天殿破口大骂。
这个混账老二,竟然拉着太子喝酒喝到半夜。
半个多时辰后,朱标匆匆赶来,老太监注意到后,轻声说道:“陛下,太子来了。”
“让他进来。”老朱说道。
“儿臣参见父皇。”朱标恭敬行礼。
“起来吧!”老朱淡淡道。
“谢父皇。”
“说说吧,昨晚是怎么回事?”
朱标今早醒过来之后,意识到自己错过了早朝,也是懊悔昨晚不该喝那么多的。
只是朱樉给他画的饼让他有些上头了。
缔造盛世大明,哪个君主会拒绝呢?
尽管他现在只是一个储君,但那也是君啊!
他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是有着清醒的认知的,当个守成之君,绰绰有余,但是开疆拓土之君,就有些不足了。
好在他还有二弟。
“回父皇,二弟凯旋回京,儿臣想着为二弟接风洗尘,一高兴就喝多了。”
“嗯,以后老二会是你的左膀右臂,怎么相处你自己看。”老朱并没有责怪朱标,这倒是让后者松了一口气。
不过这也能看出老朱对朱标的宠爱。
“老二早就到了成亲的年龄了,拖了这么多年,也该成亲了,你觉得谁家的闺女合适?”老朱又问。
“徐叔叔家的长女,今年也有十七了吧?”朱标想了想,说道。(年龄剧情需要)
“而且,妙云妹子,在这京城之中也是有不小的名气,不少先生都夸赞她聪慧,另外,听说魏国公府的事物都是由她把持,她与二弟,可谓是天作之和!”
闻言,老朱也点了点头,此次北伐,徐达的功劳也不小,但他已经位极人臣,老朱还没想好怎么赏赐,这话倒是给了他灵感。
自古以来,对于徐达这种赏无可赏的人臣,基本上都是与皇家结亲,以示恩宠。
“那就让徐达进宫一趟,问问他的想法。”
——
另一边。
朱樉一醒来就回到了自己的王府,早饭都没有在东宫吃,就怕老朱把他叫过去唠叨。
此时,朱樉坐在书房,想着拿什么赚钱。
盐,糖,酒等等,都是暴利。
不过大明开国以来,粮食短缺,老朱下令禁止用粮食酿酒,所以酒的生意,朱樉暂时不打算做。
当然,暗地里可以,但那样有限制。
思来想去,朱樉还是决定卖盐。
盐,可是关乎着民生的,那些盐商,凭借着粗盐,就赚到盆满钵满,而且价格居高不下,所以这种生意,还是掌握在皇家手中的好。
而盐引,是老朱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颁发的,而每年上缴的盐税,占据的税收的一半,可以说是非常重要。
这项制度用来解燃眉之急是可以的,但作为一项长久的制度是远远不行的。
早期因为老朱严苛的管理制度,盐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可是到了中后期,朝廷对于官员的控制力度变弱,一些腐败的官吏开始插手食盐牟利,官商勾结买卖私盐,从而导致整个盐政都处于一种不良的运转下。
直接影响了整个明朝的财政收入。
而掌握在皇家手中之后,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就会小很多。
朱樉让人把张玉叫了过来。
“王爷!”张玉恭敬行礼。
“本王有事交代你去做。”
“王爷请吩咐。”
“京城附近有盐山,你去都给我买下来。”
“是。”
张玉下去了,他不会去质疑朱樉的话,因为朱樉的话对他来说就是军令。
盐山上的盐是有毒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要之无用,弃之可惜,有人要买,他们也乐得卖,更何况,买的人是秦王呢。
在张玉离开后,朱樉也没有闲着,他将制盐的方法写了下来,等张玉将盐山买下来后,就开始尝试制盐。
——
中午,坤宁宫。
“三弟,快坐快坐。”
老朱看见徐达,开心的连忙让他入座。
“上位,有啥事,你就说吧!”
“不然,咱不敢坐啊!”
看见面前这一桌丰盛的酒菜,徐达顿感不妙。
“也没啥事,今天就是家宴,你嫂子正在给你做烧鹅呢,你先坐下等等。”
老朱笑道。
一听烧鹅,徐达顿时不敢坐下了。
“上位,你这烧鹅,咱吃不起啊。”
“咱记得当年打陈友谅的时候,你们两口子就请咱吃烧鹅,那次咱差点就把命丢了。”
“攻打元大都(北平)的时候,你又请咱吃烧鹅。”
“又是差点丢了命。”
“这次你不说清楚,咱不坐,咱也不吃。”
徐达头摇的像拨浪鼓似的。
恰在此时,马皇后端着烧鹅走了进来。
“天德(徐达.字)啊,来了就坐下。”
“嫂子,你们两口子的烧鹅,咱是真不敢吃。”
“天德你就放心吧,这次真的是好事。”
“真的?”
“当然是真的,嫂子还会骗你不成。”
“咱相信嫂子。”
徐达乖乖坐下。
他心中清楚,这次的确是好事,但他是一个聪明人,不会轻易表露出来。
同时他又非常懂进退,这也使得他成为了开国功臣中能够善终的几人之一。
“咋,你嫂子的话你就信,咱的话你就不信?”听到徐达的话,老朱佯装不满的说道。
“哪儿能呢!”徐达笑道。
“咱就是不信自己婆娘,也不能不信上位啊!”
老朱满意的,不再纠结此话。
马皇后端起酒壶,给老朱倒满酒,然后又给徐达倒酒。
“嫂子,使不得,使不得。”徐达连忙站起来。
“你是重八的兄弟,有什么使不得的。”马皇后说道。
“就是,一家人你说什么两家话啊!多见外!”老朱也说道。
见此情形,徐达感觉自己的猜测又印证了一些。
“嫂子,现在你可以说了吧?”
…………
新人新书,求支持,求催更,求好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