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精选小说三国:天下英豪,唯我独尊!

精选小说三国:天下英豪,唯我独尊!

一叶遮目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叫做《三国:天下英豪,唯我独尊!》的小说,是一本新鲜出炉的军事历史,作者“一叶遮目”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李元童渊,剧情主要讲述的是:说也是归何进管,日后何进要对付他还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李元摇了摇头,“我并不是担心何进会对付我,我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什么事情?”李元没有回答蔡邕的问题,反而问道:“蔡大人,对于现今的汉朝你是怎么看的?”蔡邕愣了一下,不知李元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回答道:“身为大汉臣子,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今天子被宦官摆布,我等应当尽力铲除贼党,整......

主角:李元童渊   更新:2024-05-19 11:5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元童渊的现代都市小说《精选小说三国:天下英豪,唯我独尊!》,由网络作家“一叶遮目”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叫做《三国:天下英豪,唯我独尊!》的小说,是一本新鲜出炉的军事历史,作者“一叶遮目”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李元童渊,剧情主要讲述的是:说也是归何进管,日后何进要对付他还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李元摇了摇头,“我并不是担心何进会对付我,我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什么事情?”李元没有回答蔡邕的问题,反而问道:“蔡大人,对于现今的汉朝你是怎么看的?”蔡邕愣了一下,不知李元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回答道:“身为大汉臣子,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今天子被宦官摆布,我等应当尽力铲除贼党,整......

《精选小说三国:天下英豪,唯我独尊!》精彩片段


散朝后,李元和蔡邕一起返回府邸,回到府邸后蔡邕对李元赞不绝口:“哈哈哈哈,文忠,你果然不负我们所望,为我狠狠地争了一口气,看看大将军那不自然的脸色我就觉得好笑。”

蔡琰听闻蔡邕回来便拿着心汤进来,蔡邕上了年纪,身体已经大不如前,所以蔡琰每天都会亲自熬心汤给蔡邕,进来的时候看到蔡邕笑逐颜开,不禁问道:“爹爹,什么事情让你这么高兴?”

“文姬,文忠大胜归来,天子封他为偏将军,我们应当为他好好庆贺一下。”蔡邕把今天早朝发生的事地说了一遍。

蔡琰得知李元打了胜仗,走到他身边祝贺道:“恭喜李公子剿灭反贼有功,晋升为偏将军。”

“蔡小姐客气了,如若不是蔡大人的举荐,我又怎么会有如此机会表现呢?”李元倒没有多少自得,而且脸上还有一丝忧虑。

蔡邕看见李元的脸色不太对劲,问道:“文忠,你打胜仗归来本该是喜事,为何愁眉苦脸的?莫非你担心何进会对付你吗?”

何进身居大将军一职,现在李元晋升为偏将军,按理说也是归何进管,日后何进要对付他还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李元摇了摇头,“我并不是担心何进会对付我,我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什么事情?”

李元没有回答蔡邕的问题,反而问道:“蔡大人,对于现今的汉朝你是怎么看的?”

蔡邕愣了一下,不知李元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回答道:“身为大汉臣子,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今天子被宦官摆布,我等应当尽力铲除贼党,整治朝纲。”

“蔡大人,还请你说出心中之话,你觉得现今这汉朝还能拯救吗?”李元一脸的严肃,用满是质疑的语气询问蔡邕。

蔡邕身体颤抖了一下,脸色微变,斥责道:“文忠!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说什么蔡大人应当比我清楚,大人你为官多年,应该早已看透朝上之事,既然你不愿意说,那就让我来说句不敬的话吧,”李元走到蔡邕身前,丝毫不畏惧,“当今天子不喜贤臣,独宠宦官,朝上之臣皆报喜不报忧,殊不知洛阳之外的百姓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蔡邕厉声说道:“文忠,你别妄论天子,张让等宦官花言巧语欺骗,这并不是天子的错,而是张让实在狡诈!”

李元被气乐了,以蔡邕的才智肯定知道是灵帝的错,但因为传统的观念让他不能责怪所谓的天子,所以把所有责任都推卸给张让等人。

李元冷哼一声:“蔡大人实在是自欺欺人。”

“我怎么自欺欺人了?”蔡邕也来脾气了。

“我大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作为一国之君,可以不懂统筹兵马,冲锋陷阵,可以不会筹集粮草,出谋划策,但是不能不识人用人,如果天子连贤臣和奸臣都分不清,又如何整治国家,救百姓于危难之中?”

李元引经据典,一番话把蔡邕说得哑口无言,蔡邕虽然有心反驳,维护天子权威,但李元说的都是事实,现今灵帝宠信张让,疏远贤臣,大汉朝真的是一天不如一天。

蔡琰听完这一翻话对李元的多了几分佩服,这些事情或许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没人敢说出来,唯独李元有这个胆识。

蔡邕直直地站在那里,嘴巴张开半天却说不出一句话,李元继续说道:“蔡大人,张角黄巾起义后,虽然被迅速平叛,但是各地的百姓的生活不仅没有变好,反而越来越差,起义军也越来越多,就像我刚剿灭的李木一样,今天出了个李木,第二天又出个王木,这贼军犹如野草一般,火烧不进,越打越多,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蔡邕还真是无法回答,一直以来他们只想着如何剿灭起义军,却从来没想过为什么会有起义军,而且还越打越多,仿佛永远无法消灭一般。

“这些起义军也不过是由百姓组建而来,百姓是一国之根本,无论哪个朝代都离不开百姓,百姓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若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试问又有谁愿意去当强盗,去做叛军,做反叛朝廷之事?”

在李元看来汉朝的百姓都是非常善良的,只要满足他们的温饱,他们就不会轻易反叛的,然而现在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做到,可见灵帝是多么的无能,大汉唯一的繁荣,恐怕只剩下洛阳最后一块遮羞布了。

“百姓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蔡邕口中不断重复这句话,脑中似乎明悟了某些东西,他抬头看向李元,“文忠,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如若是你,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才能拯救这汉朝?”

“唉,”李元叹了一口气,“蔡大人,你为官多年,懂的道理肯定比我多,其实你应该早已发现,只是你不愿意这样想而已,就让我说一句忤逆的话吧,现在这汉朝已经是病入膏肓,日落西山,气数将尽!”

“气数将尽……文忠你……”蔡邕看着李元久久不能言语,其实李元说的他都懂,而且他也曾经想过,但就是不敢细想,甚至连提都没有提过,因为他已经为汉朝尽忠数十年,又怎么愿意看着汉朝的江山逐渐没落。

“洛阳乃是天下中心,也是是非之地,不久之后将会多灾多难,现在的繁荣不过是虚像,我敢保证两年之内,这天要变了!”李元用手向上指了指,他清楚地记得,不久之后宦官张让将会设计杀害何进,袁绍等人斩杀张让和一众宦官为何进报仇,接接着就是汉朝黑暗的开始——董卓入京!

听到天要变这一句的时候,蔡邕身体不禁踉跄一下,差点跌倒在地,扶着一旁的桌子才稳住,然而他已经顾不得这么多,连忙开口问道:“天要变了?文忠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你是指?”

“蔡大人,汉朝很快就是名存实亡,我奉劝你一句,如若想保住一家人的性命,还是尽早找借口离开洛阳吧。”李元摇了摇头,没有回答蔡邕的问题,而是劝说他离开洛阳。

“这不可能,”蔡邕脸色坚定道,“我身为大汉臣子,岂能轻易离开!”

“蔡大人,你不要只为自己考虑,还要为你家人考虑一下。”李元看了一眼一旁的蔡琰,他这一句话正中蔡邕的软肋,蔡邕现在除了蔡琰外就再无其他亲人,蔡琰是他的掌上明珠,把她看得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

“文姬。”蔡邕把目光看向蔡琰,坚定的脸色逐渐缓和。

“我要说的就这么多了,明天我就会带着许诸和王武离开,你自己好好考虑吧。”李元摇摇头,又叹了一口气走出大厅。

晚上,蔡邕独自在书房,桌上点了一根蜡烛,柔和的烛光照在他脸上,满是皱纹的面孔出现了一丝疲倦,虽然手上拿着一卷书,但心中却是不断回想着李元说的话,情不自禁地自问一句:“莫非我大汉真的没救了?”

“爹,爹?”门外响起了温柔的呼喊。

蔡邕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放下书走去开门,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他心中最为重要的女儿蔡琰。


此次战斗一共斩杀敌兵三百多人,伤敌八百多人,其余皆降,而李元军只有两百多人受了轻伤,没有战死者,这场守卫战可谓大胜,其中功劳最大的莫过戏志才,如果不是戏志才识破敌军计谋,恐怕汝南已经被攻下。

功劳第二的则是黄忠,黄忠奋力擒下刘辟和袭都,这份勇武已经让所有士兵佩服,许诸甚至已经想要和黄忠切磋,对于像他那样沉醉武学的人只有黄忠这种高手才能引起他的兴趣。

李元也说话算数,回城后当即奖赏黄忠一千金,虽然黄忠回绝了,但李元还是让他收下。其余等人,陈群和许诸皆有奖赏,李元虽然很想提升他们的官位,但他自己也只是个偏将军兼任汝南太守,而且这汝南太守还没给朝廷报上去,所以官职只能日后提升,战斗结束后他第一时间让人将战报传给孔伷,并且派人到城外接张机等人回来。

太守府内,李元麾下的重要人物均已到齐,许诸,黄忠和王武站在右手边,戏志才和陈群站在左手边,下面跪着的是刘辟和袭都二人。

李元看着垂头丧气的二人开口说道:“你二人都是黄巾头领吧?报上名来。”

刘辟冷哼道:“我乃黄巾大头领刘辟,你就是那李元吗?”

“斗胆,我家主公名字岂容你直呼!”王武站出来大喝道。

“不要紧,”李元摆了摆手,看向另一人,“没错,我正是李元,另一人叫什么名字?”

“我乃二头领袭都。”袭都用一种非常意外的目光看向李元,因为他没想到李元竟然这么年轻,看起来最多只有十七,八岁而已。

得知眼前二人是刘辟和袭都,李元倒不想为难他们,而且还想收下他们,原因无他,皆因这二人在历史上都是非常忠心的武将。

刘辟出身黄巾军,在黄巾之乱后盘踞汝南,后来欲要追随刘备,将汝南让给刘备,随后在和曹操部将高览交战的时候,刘辟因保护刘备而战死。

袭都同为黄巾将领,后来成为刘备部将,对刘备忠诚至极,虽然无勇无谋空有一腔热血,但是他的忠诚却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刘辟,袭都,此番袭击汝南乃是你等之错,现在败于我手上可服?”

“我等使用调虎离山之计设计你们,为何你们能够识穿?难道李将军你离开汝南,还有大军前往平舆县都只是为了给我们造成假象让我们攻城而已?”直到现在袭都依然没法想明白个中原因。

李元笑道:“其实你的调虎离山之计用得非常不错,我离开汝南前往南阳是真的,但为因事情过于顺利所以提前回来,至于大军前往平舆县引诱你们那的确是我军师戏志才的计谋,他早已看穿你们的调虎离山之计,所以他干脆来个将计就计。”

听完李元的话袭都总算明白他们输在哪里,叹息道:“唉,是我等本事不够,既然已被你擒下就由你处置吧,我袭都毫无怨言。”

“我刘辟技不如人败在你手上无话可说,要杀要剐由得你,但我那些手下皆是贫穷百姓,只因走投无路才跟随我做些无本买卖,还望你能够网开一面饶恕他们,让他们回家耕田即可。”

刘辟知道今天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也没想太多,只希望能够放过他的手下,他的这一番话让众人对他产生了一丝好感,临死前还能想到自己的手下,这份态度不是谁都能拥有的。

李元双眼紧紧地盯着他们,良久后才放声大笑说:“哈哈哈哈,你这话说得倒是不错,大部分黄巾党皆是走投无路才会做无本买卖,我看你等也不是穷凶极恶之徒,现在给你们两个个选择,第一个,砍头示众,以儆效尤。”

“第二个呢?”刘辟和袭都同时问道。

“第二个,投靠我做我手下,我可以过往不究,但你们必须忠心效力,如若有二心就别怪我心狠手辣。”

当李元说出第二个选择的时候,别说刘辟和袭都二人,连戏志才和许诸等人都觉得意外,因为他们实在想不到李元为什么要收留黄巾贼,要是传到其他人耳中恐怕还会留下不好的名声。

陈群站出来说道:“主公,收留黄巾贼这恐怕不太合适吧。”

李元摆了摆手,说道:“正所谓英雄莫问出处,我李元用人向来不拘一格,只要有才能并且能够忠心耿耿的人我都会收留,更何况他们都是因为形势所逼才做黄巾贼,并且没有做伤害百姓或者罪大恶极之事,所以应当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李元这一翻话让刘辟和袭都颇为感动,他们都是黄巾出身,也曾经有心投靠其他势力,但都因为他们的身份而遭到嫌弃,没想到李元竟然丝毫不嫌弃他们的身份,还在攻打汝南后愿意收留他们,这份胸襟气度足以让他们信服。

刘辟和袭都同时说道:“李将军胸襟乃平生所见,我等愿意投降!”

“好,你们暂且在许诸手下当副将,将来立功后再提升你等官职。”李元非常高兴,让人为刘辟和袭都二人松绑。

其实李元刚才那一翻话不仅是让刘辟和袭都二人信服,像戏志才和黄忠等人也都对李元佩服不已,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绝对会是个明主,众人都为自己能够为李元效力而感到幸运不已。

李元突然想到一事开口问道:“刘辟,这次攻打汝南使用的调虎离山之计应当不是出自你们二人之手吧?”

刘辟和袭都二人互相看了一眼,惊讶道:“主公你是如何知道的?”

“哈哈哈哈,我看你们皆是武将出身,或许武艺还算不错,但论计谋的话你们可能不太擅长,我想这一计应当出自别人之手。”李元其实早就知道刘辟和袭都不会有这等智谋,所以才会如此说道。

听到此话刘辟和袭都都佩服不已,感觉什么事情都瞒不了李元,刘辟回答道:“正如主公所说,我与袭都皆不擅长谋略,此次调虎离山之计乃出自徐先生之手,如若不是他献计我们也不敢轻易攻打汝南。”

“徐先生?是哪位徐先生?”不仅是李元好奇,戏志才和陈群也好奇到底是哪位徐先生有如此谋略,要不是有戏志才在,这次汝南守卫战谁胜谁负还不好说。

刘辟摇了摇头,“我们也不知道他的姓名,他只是说姓徐,我们当初在悬崖边上救了他,他为了报答就献出此计,我们本想把他留下,但他不愿,后来他身上的伤势恢复了就离开山寨前往荆州去了。”

李元听完后皱起眉头思索,脑海里不断回想,在他印象中三国里姓徐的能叫出姓名的只有两人,一个是曹魏的五子良将徐晃,还有一个就是刘备麾下军师徐庶,再联想到刘辟说这徐先生要去荆州,李元几乎可以肯定所谓的徐先生就是徐庶,因为徐庶乃是荆州颍川郡长社县人。

想明白后李元不禁觉得有些可惜,要是徐庶还留在黄巾军中他就能够一起收留,要知道徐庶可是丝毫不输给戏志才的谋士,在刘备招揽诸葛亮之前徐庶就是他手下最为厉害的军师,还曾经在新野帮助刘备大败曹操。

虽然错过了徐庶,但李元这次收获还算不错,招揽了两个忠心耿耿的将领,他们的手下也一起加入,除却战死重伤和想要回家农耕的人,最后一共一千五百名黄巾军愿意归顺李元,再加上原来的两千三百人士兵,还有两百名虎卫营士兵,此时李元麾下兵马已经达到四千人。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