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嬴政陈凡的现代都市小说《带着记忆穿大秦,我和祖龙一统天下精品》,由网络作家“山南有情”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带着记忆穿大秦,我和祖龙一统天下》是网络作者“山南有情”创作的军事历史,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嬴政陈凡,详情概述:头小心翼翼地挑出炭灰里的番薯。“嘶——烫烫烫烫烫……”头头忍着烫,将番薯递到仆固战面前。“大王您尝尝呗。”看着这黑不溜秋的烤红薯,仆固战是一万个不乐意吃。可是听着自家小弟期待的声音,他心软了。算了算了,为了照顾智障小弟的自尊心,我这个做大王的牺牲一下自己吧。仆固战接过烤红薯,随后闭上眼,皮都没有剥去便一......
《带着记忆穿大秦,我和祖龙一统天下精品》精彩片段
之前他吩咐几人,无论打不打听到消息,都要在四日内回来。看看现在,都过了多少天了。
头头挠了挠头发,不好意思的说:“大王,我们被抓到秦军的军营了。”
“军营?”
仆固战将头头拽到身边,仔细查看他露在外面的皮肤。
一番检查过后,仆固战满脸不信,这群小子莫不是在大秦玩疯了吧。你这一个窃取情报的细作进到秦军的军营,还能完好无缺的回来?
“你这小子老老实实告诉本王,你是不是吃错药了?”
听着仆固战不信任的语气,头头心中有些无语,但看在对方是自家大王份上,他又郑重地重复了一遍:“大王,我们真的是到秦军的军营里去了。”
说完,他指了指地上的几个麻袋,“您看,那些都是大秦公子送的礼物。”
完了完了,他这下属不会是烧傻了吧。
仆固战又将头头拽到身边,接着伸手探了探头头的额头,轻声嘟囔道:“也没发烧啊,这小子咋尽说胡话。”
……
头头已经不想再解释了,他指了指正在搬东西的几个小弟,“告诉大王,这些东西是不是大秦公子送的礼物。”
几人听到头头的话,抬起头,乐呵呵地说道:“是啊,大王,这真的是大秦公子送的。”
礼物?
大秦公子?
送的?
听到这话,仆固战感觉自己被雷劈了一样。
秦人给他们送东西?他宁愿相信太阳从西方升起,都不相信秦人会给他们送东西。
仆固战的视线转移到那几包东西上,满脸狐疑。
“这都是什么东西?”
头头见仆固战终于相信他的话了,开心地跟他解释:“这里头都是好吃的。有番薯,土豆,番茄……”当然,还有他最爱的石榴。
“番茄,土豆,番薯?这都是什么鬼东西?”
仆固战走过去,随手打开一个袋子。
他从里面翻出一根番薯,细细察看,接着说道:“这玩意不就是在秦人屋里找到的土吗?这玩意能吃?”
他觉得自家小弟真的是没救了。他这个当老大的这么聪明绝顶,他这群小弟怎么会被秦人忽悠得傻兮兮的。
听着仆固战的语气,头头知道他又不相信了。
事实胜于雄辩,头头觉得自己不能再用嘴跟自家大王解释了,他要用在大秦学到的厨艺征服大王的胃。
“大王您看好了,属下给您露一手。”
头头找来些许木炭,点着火,然后将番薯放进去。他小心翼翼地捣鼓着炭灰里面的番薯。
仆固战慈祥地看着自家小弟,心里头还是觉得自家小弟的脑袋里头多少有点毛病。他这个做大王的,还是要多多关爱智障的小弟。
片刻后,番薯终于烤熟了。
头头小心翼翼地挑出炭灰里的番薯。
“嘶——烫烫烫烫烫……”
头头忍着烫,将番薯递到仆固战面前。
“大王您尝尝呗。”
看着这黑不溜秋的烤红薯,仆固战是一万个不乐意吃。可是听着自家小弟期待的声音,他心软了。
算了算了,为了照顾智障小弟的自尊心,我这个做大王的牺牲一下自己吧。
仆固战接过烤红薯,随后闭上眼,皮都没有剥去便一口闷下去。
他咀嚼了几下。
咦,这东西还挺甜的,软软糯糯的,还挺好吃的,就是这炭灰有点苦。
暴殄天物!
真是暴殄天物!
头头看着自家大王囫囵吞枣的吃法,气得心脏病都要出来了。
他拿起另外一根烤红薯,无语道:“大王!您要先把这层皮剥了。”
“哎,大娃。”
这时,栓子插进一句话。
“像俺这个年纪还能去学堂不。”
栓子抓了抓头发,扭扭捏捏地问道。
他自幼父母双亡,小时候全靠村里好心的大爷大娘给口吃的,这才磕磕绊绊的长大成人。
小时候看到去学堂读书识字的伙伴,心中难免有所羡慕。
方义礼转过身看向栓子。
“县令大人说了,只要想学都能上。但是,你这个年纪不能跟娃娃一块上了。”
方义礼看着年近二十五的栓子,接着道:“你可以去报农学班。有夫子教大家种各种新鲜玩意。”
“栓子这个年纪也能去?”方书义不可置信的问道。
“是的,父亲。无论年纪大小,只要去报名,人人都能免费上学。”
“这……这便是孔圣人笔下的有教无类的太平盛世吧!”
方书羽眼含热泪,不禁感慨万千。
孔子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奔波,教导出无数流芳百世的弟子。
他曾经提出“有教无类”,即不受贵贱贫富条件的限制,人人都可以受教育。
只是他生活的时代,战火纷飞,这个梦想在他离世时也没有实现。
如今他怎么也没想到,他那个梦幻而美好的梦想会在秦始皇的统治下实现吧。
“可是,种庄稼哪里用学,俺就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
栓子挠了挠头发,疑惑的问道。
不是栓子托大,在这村里他的农活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他五岁就跟着村里的大叔大娘下地,干了将近二十年的农活,什么庄稼不会种,这哪用特意去学。
“不是种庄稼。”
方义礼接着补充道。
“我跟你说吧,咸阳那位仙尊又给了大秦许多新鲜玩意。”
“虽然农学班是教大伙学农的。但是学农之余,还会有夫子教些简单的字。”
“反正你去报班学绝对没坏处。”
听完方义礼的话,栓子挠了挠头。
“行,大娃。俺听你的,等有消息了记得第一个通知俺。”
接着,他看了看外面的天色。
“时候不早了,俺先走了。”
说完,栓子便转身离开。
只是,他临走前还不忘提醒道:“二娃,记得种番薯!”
这话气得方信礼直跳脚。
栓子走后,方书羽看着眼前这个最像自己的大儿子。
他叹了口气,似乎在做什么决定。
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义礼,随我进来。”
方书羽带方义礼走进房间,吩咐道:“义礼,将床榻下的箱子拉出来。”
听到自家老爹的话,方义礼有些疑惑,但还是听话地蹲下身子,将床底下那个灰扑扑的箱子搬了出来。
方书羽看着眼前这个几十年都没有动过的箱子,忽觉眼角流出些许泪水。
“父亲,您怎么了?”
方书羽摇了摇头,没有回答,而是颤颤巍巍地蹲下身子,用手轻轻拂去箱子表面的灰尘。
“咔哒”一声,箱子打开了。
他轻轻搬出箱子里的东西。
方义礼看着自家老爹搬出的东西,那是几捆竹简——很旧很旧的竹简。
“义礼,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方书羽轻轻的将这几捆竹简整理好,放到桌子上,然后问道。
“父亲,这不就是几部书吗?”
方义礼有些许不解,这书家里也不少,为何父亲如此珍视这几套残破不堪的书。
听到方义礼的回答,方书羽也没有生气。
反而,他笑了笑。毕竟,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是这么想的。
“这确实是几套书。”
“但你再仔细看看。”
说罢,方书羽小心的将竹简移到方义礼面前。
方义礼轻轻将竹简展开,第一页上赫然刻这几个大字——论语手记。
看到这几个字,方义礼瞳孔紧缩,颤声问道:“父亲,这是?”
“这是先祖留下来的东西。”
《论语》乃孔子思想之精华,传播范围颇为广泛。
而这《论语手记》亦有“论语”二字,为何却未曾有人听闻。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纷飞。
战乱中,许多有才识的学子在战乱中奔走,跟各国诸侯宣传自家的思想。
但世界之大,人的追求不尽相同。
有积极入世,一展抱负的学子;自然也有许多厌恶战争,想要归隐山林的学子。
这《论语手记》便是孔子的归隐山林的弟子所著出来的。
只可惜年代太过久远,著书之人的确切名字已经不为他人所知了。
方义礼小心翼翼地查阅这部宝贵的典籍,开口问道:“父亲,为何这部书在您这?”
方书羽轻闭双眼,似乎在回忆着当年方家的辉煌。
“当年先祖乃赵国卿大夫,结识名士无数。这《论语手记》乃相识的名士所赠。”
“赵国国君不喜儒学。于是数年来,为父一直在保管着这部经典。为的就是,有一日能有明君慧眼识珠。”
“只可惜,没等到这天,赵国便被秦所灭。于是乎,这本典籍便一直埋没在这床榻之下。”
没有人赏识的书,如被尘土蒙蔽的珍珠。
历史上有多少经典,多少技术,多少人才,都是因为没有人赏识而掩埋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听完方书羽的话,方义礼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虽然他知道祖上的厉害,但没想到,先祖居然留下了如此宝贵的典籍。
“如今,父亲是想孩儿将此书献给陛下?”
“不错。若是当今陛下真的广开学府,招收学子。那这部书献给他,也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了。”
“为父年纪大了,已经不中用了。这书还是要靠你传承下去啊。”
宝刀配英雄,这好书也要找到能赏识它的人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么多年,这本书都未曾被世人所知,此乃天下学子的损失。
看着自家老父亲一脸期待的样子,方义礼坚定的点了点头。
“父亲放心,孩儿一定尽我所能,将此书的思想发扬光大。”
听到方义礼的保证,方书羽欣慰的点了点头。
他守了这部书这么多年,终于能好好歇一歇了。
方义礼小心的将书收好,准备下次见到县令再献上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