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短篇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短篇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看过很多军事历史,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这是“画凌烟”写的,人物张凡崇祯身上充满魅力,叫人喜欢,小说精彩内容概括:盘剥。所以啊,弹劾李邦华的奏疏暴风雨一样冲进了内阁。孙承宗都提了反驳建议,但出于这事得让皇帝知道,于是奏疏都送到皇帝那里。崇祯当然是,全部反驳。接下来的形势就很紧张了,京卫的大佬,英国公张维贤亲自跑到皇宫里哭诉。并且还在朝堂上公开弹劾李邦华玩弄权势,不分青红皂白诬陷忠良。并且还将京卫所有军官联名函呈报给......

主角:张凡崇祯   更新:2024-03-23 18:5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凡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短篇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看过很多军事历史,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这是“画凌烟”写的,人物张凡崇祯身上充满魅力,叫人喜欢,小说精彩内容概括:盘剥。所以啊,弹劾李邦华的奏疏暴风雨一样冲进了内阁。孙承宗都提了反驳建议,但出于这事得让皇帝知道,于是奏疏都送到皇帝那里。崇祯当然是,全部反驳。接下来的形势就很紧张了,京卫的大佬,英国公张维贤亲自跑到皇宫里哭诉。并且还在朝堂上公开弹劾李邦华玩弄权势,不分青红皂白诬陷忠良。并且还将京卫所有军官联名函呈报给......

《短篇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彩片段


福王搞定了,崇祯觉得自己发财了。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就像山西案,把罪名定了,也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清点家产,数钱,查人,都是巨大的工程,这里面稍微执行不好,就有大把银子被偷走。

而福王的资产,比山西案加起来还要多。

简直是吓人。

崇祯户部派人去统计,又让大理寺的人前去洛阳清点,还把魏忠贤也留在那里,让魏忠贤也参与清点。

这下户部、大理寺就痛苦了,双方相互盯着,谁也不敢乱拿钱。

这事在顺利的进行着。

眼下,马上就进入四月了。

彩票局也在天津卫准备开始,雅兰堂的生意也是越来越火爆。

但这些崇祯现在都不想过细去管了,既然已经开出来了,自然让它自己去生长就是了。

眼下孙传庭已经来了两个月,每天都在不停招募兵马。

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两千人。

这两千每天有板有眼训练着,丝毫不懈怠,崇祯没事就会来逛一逛。

但是李邦华的进度却进展非常不顺利,李邦华才来了一个月,就有不少大臣开始弹劾他。

原因很简单,李邦华现在做的是军事改制。

他要动刀子的是京卫,京卫是什么概念?

那都是皇城根儿下的兵,兵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

李邦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兵额全部仔细盘查一遍。

盘查了一个月,一份汇报给了崇祯皇帝:京卫十三万名额,实则一万三!

也就是说,京卫每次领工资是按照十三万的名额来领的,但其实际人数只有一万三千人。

按照李邦华的这份调查,很多人早就死了,或者退休了,有的人甚至可以追溯到万历初年,张居正还在的年代。

李邦华是愤怒地写下了这些东西,他觉得这个现象非常严重,正在拖垮大明。

这就触犯到了谁的利益?

军官!

例如之前崇祯微服私访看到的修房子的顾千户,向他这种千户军官,就喜欢虚报名额,把钱自己拿着。

这样一层一层的,银子也一层一层盘剥。

所以啊,弹劾李邦华的奏疏暴风雨一样冲进了内阁。

孙承宗都提了反驳建议,但出于这事得让皇帝知道,于是奏疏都送到皇帝那里。

崇祯当然是,全部反驳。

接下来的形势就很紧张了,京卫的大佬,英国公张维贤亲自跑到皇宫里哭诉。

并且还在朝堂上公开弹劾李邦华玩弄权势,不分青红皂白诬陷忠良。

并且还将京卫所有军官联名函呈报给了皇帝。

在四月初十的这一天晚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李邦华回家的路上,冲出来几十个持刀的人,追着他砍。

好在李邦华的马跑得飞快,他躲进了一个非常隐蔽的角落,勉强逃过一劫。

但是他肯定是回不了家了,于是骑着马又向皇宫跑去。

于是出现了这样神奇的一幕,朝廷兵部右侍郎,在大半夜,被一群人追着砍,而且还中了一箭。

最后,李邦华忍痛进入了紫禁城,那些追杀他的人,看见紫禁城的护卫,才退下去。

大半夜的,已经入睡的崇祯被王承恩叫醒了,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

御医连夜进宫,给李邦华疗伤。

而崇祯,此事阴沉着脸,在御书房里。

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改制的阻力。

尤其是军事改制,京卫糜烂已久,李邦华动的是那些人的钱财,自然有人想要致李邦华死地。

此事的严重性,已经超出预期。

并且,崇祯敏锐察觉到了锦衣卫指挥使许显纯与这件事有着间接的关系。

就说大半夜,朝廷兵部右侍郎,被人追砍,锦衣卫居然没有动静。

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于是,崇祯深更半夜把许显纯召进宫,臭骂了一顿。

“要是李邦华之后有任何闪失,朕就夷你三族!”

许显纯心惊胆颤匍匐在地上:“臣知罪,臣一定不会让李侍郎有任何差池!”

“滚!”

因为这件事,崇祯不得不把还在洛阳的骆养性调回来。

骆养性与许显纯是不对付的。

接到命令后的骆养性日夜兼程往北京赶,几天后,连夜进宫面圣。

崇祯只有一句话:“把当晚的所有人给朕揪出来,一个不许抓错!”

“是!”

这件事并没有闹大,崇祯算是将此事压着,让锦衣卫来查办。

然而,崇祯也感受到了京卫的棘手。

他需要御林卫快速成长起来,成为自己手里的军事力量。

四月中旬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立刻解了崇祯的燃眉之急。

什么大事?

秦良玉率领白杆兵入京了!

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人比崇祯更高兴了。

秦良玉,女人。

明朝最能打的女人!

白杆兵,明朝最能打的精锐!

白杆兵是野战部队,却可以硬刚建奴。

崇祯刚穿越回来的时候,就下了圣旨让秦良玉带白杆兵进京。

现在,她终于来了!

秦良玉对大明的忠贞,白杆兵对大明的忠贞,那是历史上闪耀着谁都抹不去的光辉的。

朝堂上,大臣们站在两边,秦良玉走了进来:“臣参见陛下!”

“秦爱卿免礼!”崇祯颇为兴奋。

而一边英国公张维贤眼中却闪过了一丝惊慌。

“陛下,奉陛下谕旨,五千儿郎已经全部抵达京师,请陛下随时检阅!”

“好!”

崇祯说完,一边的王承恩就拿出圣旨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秦良玉忠君爱国,乃大明栋梁,赐护国夫人,钦此!”

“谢陛下!”


天很冷,今年格外冷。

山西太原,最大的青楼昭红楼,几个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走了进去。

老鸨连忙上来招呼道:“几位官爷,快快这边请。”

为首的是锦衣卫左都督田尔耕,旁边的一个手下给了老鸨一包钱,田尔耕道:“王涌在哪个房间?”

“王公子啊,在一号房。”

几个锦衣卫立刻上楼,一号房内传来了男女的惊呼声。

王涌大骂道:“你们要干什么,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他搂着的女子没穿衣服,但锦衣卫却不管这么多,一把将王涌从床上拖下来。

田尔耕冷着脸,低声道:“让王公子把衣服穿好。”

王涌心中已经开始害怕了,他好歹也是山西王家的大少爷,没吃过猪肉也是见过猪跑的。

这群人穿着飞鱼服,分明就是天子亲军,锦衣卫!

王涌颤颤惊惊把衣服穿好了,道:“我爹是王大宇!”

“很好,找的就是你。”

二话不说,王涌就被强行带到了太原城的司狱里。

这事锦衣卫出马了,所以司狱的官员也不敢管。

王涌被绑在木桩上,哭喊着道:“大人,我到底犯了什么事,你们尽管问,我都说。”

但是田尔耕却不问,先一上来就是一顿毒打,打得王涌哭爹喊娘。

然后就往他的指甲里开始插竹签,疼得王涌是撕心裂肺。

折磨完了,田尔耕才问道:“有人举报你爹私通建奴,将大明的粮食和兵器秘密运输出关,我们查到,这事你也参与其中。”

王涌一听,顿时头皮发麻,连忙高呼道:“大人,冤枉啊!”

“打。”

又是一顿毒打,打完后,王涌已经去了半条命,田尔耕道:“只要你如实交代,我保证你平安无事。”

王涌本身就是个软骨头,只要说了就保证平安?你早说啊!你早说我也早说了!

王涌连忙点头。

立刻有人上来拿了笔墨开始记录。

王涌便一五一十的说。

随后,在这个腊月寒冬,一封密报八百里加急送入了京师,进入了紫禁城,摆在了崇祯的手中。

八大蝗商,所有的罪证都摆在了面前。

崇祯仔仔细细看了下来,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仅仅天启六年,就给建奴卖了十万石粮食给建奴!

十万石啊!

明朝的一石等于后世的一百五十斤。

十万石等于一千五百万斤!

每个成年人一天吃一斤粮食,建奴的大约十万军队,也就是说够吃五个月的粮食!

彼其娘之!

朕的辽东都没有那么多粮食,这帮狗汉奸,真是要把大明给掏空啊!

崇祯二年的粮荒,也是迅速蔓延到了山西的。

若是这十万石粮食分配到山西和陕西,灾民不说每日进食一斤,每天进食半斤,可保性命,那也能够二十万人吃五个月了。

不说五个月,吃三个月,可以拯救四十万人!

这还只是去年一年的买卖。

要知道,崇祯元年,仅仅陕西一带,野史就传闻饿死上百万人。

明末人吃人的惨剧在陕西、山东一带上演。

人为什么吃人?

因为饿啊!实在太饿了!

吃死人,吃泥土,吃骨头,甚至吃粪便,只要能入口的!

因为粮食急缺,人们已经饿回了最原始的动物,这是文明的悲哀。

可朝堂的官员们,有几个真正管百姓的死活的?

所以,你崇祯要怪李自成起义吗?键盘侠们要说李自成是民族罪人吗?

你可以说明朝的官员鱼肉百姓,枉为人,你可以说魏忠贤该死一万遍,你甚至可以说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是个独夫,还可以臭骂建奴残暴不仁,毁我华夏千年基业。

但唯独不能怪李自成起义!

作为穿越者,崇祯知道八大蝗商该杀,但当他看到这些数额的时候,依然不可控制地震怒了。

他将御案上的茶杯拿起来狠狠砸在地上,沉声道:“去把杨所修给朕找来!”

大半夜的,又是天寒地冻,这位督察院大佬被叫醒,冒着大雪进宫,心中是苦不堪言。

这皇帝太能搞事情了,大半夜的不让睡觉!

不过杨所修毕竟是副职,按照规矩,他还是派人去曹思诚那里告诉了自己的上司皇帝召自己进宫陛见。

心中抱怨归抱怨,副都御使杨所修不约而同都预感到有大事发生了,接下来督察院估计忙起来了。

“臣参见陛下!”

崇祯坐在御案前,一只手趁着头,另一只手五指敲打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杨所修内心焦虑不安等待皇帝开口。

过了一会儿,皇帝才道:“杨所修,你在这个位子多久了?”

杨所修闻言一怔,连忙道:“臣是天启五年进入督察院,任副都御使。”

他心头一颤,皇帝为何突然问这话。

杨所修是有前科在身的,准确的来说,他之所以做到副都御使的位置,是因为他是阉党,以前巴结魏忠贤。

今年新皇登基,为了和魏忠贤撇清关系,他就弹劾过崔呈秀。

但他依然害怕啊,深怕皇帝要清洗阉党,把账算到自己头上来。

“你这个副都御使干得不错。”

“承蒙陛下夸赞,为陛下分忧,是臣分内之责!”杨所修心头一缓,没想到突然得到了皇帝的夸赞。

“朕这里有个案子,要你来负责,你敢接么?”

杨所修顿时一激动,连忙道:“请陛下吩咐,臣万死不辞!”

王承恩将王涌的招供书递给杨所修一看,这位副都御使大人当场怔住了。

他的手心开始冒冷汗。

“你记住了,这八个人,朕要将他们凌迟,千刀万剐!朕还要诛他们九族!”皇帝的声音很轻,但每一个字都仿佛重若千钧。


眼下虽然已经开春了,但不同于南方,顺天府依然还很冷。

至少湖水还结着冰,地上还随处可见积雪。

这个环境下农作物是很难生长出来。

不过,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崇祯到田里一看,竟然已经搭起了“大棚”。

这大棚是用帛做成的,在帛的表面刷了一层油,防止透气,效果非常不错。

眼看那红薯和已经种了几十亩下去了,崇祯不得不佩服宋应星办事效率之高。

这要是搁在朝廷里那些大臣,没有个一两年,他们是弄不出来的。

而宋应星,两个月,就已经行动到这个地步了,不得不说他的执行力是非常强的。

将百姓吃饭的事情交给这样的人来办,崇祯感觉放心。

“还需要人的话就跟朕说。”

“多谢陛下。”

“记住,这里你说得算,其他人都做不得主,还有,朝廷里谁都不要信。”

宋应星微微一怔,听出皇帝的弦外之音了。

朝廷里谁都不可信,除了朕以外。

却说宋应星的田种得也还算顺利,二月种下去了种子,大概四月五月份,红薯就有收成了。

这一段时间,崇祯没有干预,以后也不会干预宋应星种田。

毕竟崇祯也不会种田,这种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好了。

时间飞逝,一个月过去了,这国库里只有一百万两银子了,崇祯由最开始的淡定,变得后来的焦虑。

而温体仁也回来了。

温体仁回来,就代表福王已经差不多了。

毕竟如果不查出什么东西来,温体仁也就不用回来了。

想要弄死福王,普通的罪名肯定是不行的,毕竟是皇帝的叔叔。

什么罪最有效呢?

谋反。

谋反的罪,就是最大的罪。

可是人家福王长得又胖又乖,没有谋反怎么办?

没有谋反也可以制造出谋反嘛。

反正大理寺、刑部和督察院都管不了这事。

唯一能管这件事的就是礼部。

宗室给礼部管。

皇帝要礼部逼福王死,你说这题目简不简单?

温体仁就把这道题做的炉火纯青。

他去洛阳去做了什么?

只不过安排了一些情节而已,像古时代很多谋反必须出现的情节。

例如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河里的鱼就闲得没事干,非要跑到岸上来跟人说,你快把我的肚子划开,我肚子里有东西。

结果那哥们儿一刀切下去,咦?鱼肚子里还真有东西啊:大楚兴,陈胜王!

结果温体仁跑去洛阳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他跑到洛河边,就是华夏传说中的圣人显化的地方。

一个闲得蛋疼的渔夫去打鱼,另一只闲得蛋疼的乌龟飘上来了。

渔夫就把乌龟捞上来,乌龟的龟甲上写着:福王当御极天下。

哦豁!

这事刚好被碰巧路过的温体仁发现了,于是温体仁又碰巧把这乌龟和渔夫给带回了京师。

于是接下来,督察院、刑部、大理寺、礼部,各方大佬全体出动。

对一个渔夫和一只乌龟进行了空前的审讯。

在崇祯元年三月五日这一天的御前听政上,礼部尚书温体仁出列,弹劾福王朱常洵。

罪名三条:

一、横征暴敛,欺压百姓。

二、草菅人命,坑杀女子。

三、谋反!

前两条,都不足以让一个宗室的亲王倒台。

但第三条,稳了。

这一条,一告一个稳,从来不带走偏的。

这个结果是三司会审加礼部审讯的出来的结果,也是由礼部尚书温部长亲自看到的。

这一日,京师震动,朝野哗然。

于是,朝堂上瞬间吵翻了天了。

有大臣主张严惩,将福王抓回京师,贬为庶民。

有大臣干脆直言福王必然已经私下准备多日,当立刻派兵去围剿,想想当初的汉王朱高煦、宁王朱宸濠。

这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啊。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痛骂,弹劾福王的奏疏,就像夏天的狂风暴雨一样往内阁里送。

孙承宗只在票拟上写同样两个字:附议。

而奏疏到了司礼监,太监们都不敢乱动,留给皇帝亲自查阅。

崇祯则干脆压着。

这在明朝叫留中待发。

意思就是皇帝没有想好,或者不想决定这事。

可是明朝的大臣们各个都是铁脑袋啊,一想到居然有人谋反,真是见了鬼了,必须弄死!不然咱们有朝一日和建文帝的那帮臣子一个下场,岂不是很惨!

福王人在王府里,祸从天上来。

三月十日,早朝。

温体仁出列,突然崩溃地大哭起来,崇祯一脸疑惑问道:“温爱卿为何哭泣?”

“陛下,臣是觉得臣愧对陛下对臣的信任。”

崇祯更是疑惑:“爱卿此话怎讲?”

“宗室有逆贼,而臣身为礼部尚书,却全然没有察觉,察觉之后,却又无能为力,臣真是无用,请陛下让臣罢官回乡。”

温体仁一边哭,一边心里暗骂皇帝不要脸无耻,明明这出戏就是他一手导演策划的,怎么每次都是一脸的疑惑不解的样子!

你这戏演得太过头了吧!

其他大臣一听温体仁说起这件事,也都出列。

礼部右侍郎刘宗周是个典型的东林党人,直脾气,应该说是牛脾气。

他一出来就说:“请陛下立刻处置此事,兹事体大,不可耽搁,按照大明律,谋反者,当处决!”

其他大臣也都道:“请陛下处决福王!”

这帮子大臣难得达成一致。

崇祯痛心疾首道:“福王是朕的叔叔!”

表面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但崇祯心里已经爽飞起来了。

妈的!福王那头猪占了三千万两,给朕去辽东打仗可以打七年!

现在好了,大臣们都要弄死福王了,朕这就放心了。


管家着急啊,团团转。

“大王,世子好像被锦衣卫给抓住了。”

“哼!谅他们也不敢做什么!”福王脸色阴沉,穿着蟒袍,向前面走去。

“去把府里所有人都叫出来去接旨吧。”

“是。”

不一会儿,朱常洵便率领福王府上上下下到了门口。

骆养性骑在马上,手里拿着圣旨,朱由崧在一边。

他见福王出来了,立刻道:“父王,这群人杀我们的护卫,还让我们的粮食被那些刁民抢了!”

福王毕竟活了三十八岁了,虽然对当今天子不满,但还不敢在锦衣卫面前表现出来,他怒斥了自己的儿子,然后笑脸道:“天使见谅,犬子不懂事。”

骆养性面色冷清,打开圣旨,道:“福王朱常洵接旨!”

王府上上下下都跪拜下来。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福王朱常洵深明大义,赐良田三千亩,钦此。”

这大概是明朝最简单的圣旨了,就一句话。

但往往越简单,背后越复杂。

朱常洵微微一惊,不对啊,北京不是都在说本王要谋反么?怎么小皇帝还跟本王赐田了?

福王有些懵逼。

一边的朱由崧一听皇帝又给自己家里赐田了,心里别提多高兴。

骆养性道:“大王接旨吧。”

“臣接旨,谢陛下,万岁!”

朱常洵接过圣旨,道:“天使里边请。”

骆养性便跟着福王一起向王府里走去。

骆养性不由得感慨,福王果然是有钱啊,这豪华程度,都快赶上紫禁城了!

到了客堂,福王命人上了茶。

双方寒暄了一会儿。

骆养性道:“朝中最近有人乱嚼舌头,陛下让我给大王带个话,不要被影响了,陛下是绝对不会听信谗言的。”

福王大为感动,道:“替本王多谢天子。”

突然,一个侍女,托着一个木盘,急匆匆走了进来。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侍女居然能一路畅通无阻走进来,也没有人检查她。

她到了客堂,大家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她突然跪在地上,道:“请大王,不,请陛下更衣。”

福王微微一怔,正准备呵斥这个小人怎么突然闯进来了,一听这话不对头,脸立刻阴沉下来。

其他人也大惊失色,骆养性也沉声道:“你刚才叫他什么?”

那侍女认真道:“陛下!”

洛阳立刻站起来,将木盘上的纱巾拉开,里面竟然是龙袍!

这下把福王的下巴都差点惊掉下来。

一边的朱由崧也眼珠子差点瞪出来了。

什么情况这是!

骆养性的脸也阴沉下来:“大王,您这是要登基了么?”

“天使,这是误会,来人啊!把这个贱人拖下去打死!”

“慢着!”骆养性一把将人拉过来,锦衣卫立刻将人保护起来。

“大王,谋反可是大罪啊!”

“天使,本王……”

“来人,将福王抓起来!”

这前前后后来了一百多个锦衣卫,外面的人听一声令下,立刻都拔出刀,似乎之前都商量好了。

朱常洵彻底懵圈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三天后,八百里加急的快报被送到北京。

福王谋反证据确凿,从福王府里搜出龙袍一件,铠甲十副,又从洛阳搜出五十件甲胄。

一时间,朝廷震动。

朝中要弄死福王的呼声再次到了浪尖上去了。

为什么福王一出事,大臣们就争先恐后要弄死他呢?

这事其实也有前因。

福王朱常洵是万历皇帝和他最宠爱的郑贵妃生的,万历对这个儿子非常喜欢,想把皇位给他。

但是这不符合嫡长子继位的传统,大臣们就不干了。

万历年间的大臣都是哪些人呢?

东林党的全部骨干都在万历朝。

于是,这件事大臣们和皇帝争了十几年,最后万历皇帝终于妥协了。

算了,朱常洵同学,你就住洛阳吧,老爸多给你点钱,好好过下半辈子也好。

这就是大明朝著名的国本之争。

有了这个前因,那东林党是一直很讨厌福王的,在他们眼里,郑贵妃是要破坏祖规,福王就是合谋者。

眼下,崇祯的朝堂上,一批东林党人已经回来了。

那他们当然是要抓住这个机会,狠狠扳倒福王,永绝后患。

再加上温体仁温部长在这里添油加醋,京师已经炸了锅了。

于是啊,皇帝在“被迫无奈”之下,拟了一道圣旨。

什么圣旨?

赐福王自尽,凡福王府血脉宗亲一律问斩,且没收福王府全部家产。

崇祯在“悲痛”中拟下了这道圣旨,并且发了一部慰问手谕给其他亲王,意思就是各位叔叔们,你们不要紧张啊,朕刚赐了福王三千顷良田的,朕绝对不是故意针对他,只是他家里都搜出龙袍了,朕也没有办法啊!

这件事到目前为止,办得非常顺利。

福王朱常洵当然不愿意自缢,他奏疏表示自己是冤枉的,但是锦衣卫已经上门开始抄家了,户部的官员已经抵达开始清点家产了。

这一切,好像都是排练好了一样,大家按照流程来走一遍,似乎就结束了。

福王在憔悴中挣扎,不愿意死,他知道,自己不愿意死,谁也不敢动手,因为谁动了这个手,就背上了杀宗室的罪名。

反正福王府有吃的有喝的。

福王以为这样就没事了,但他太低估崇祯的节操了。

崇祯是个有节操的人吗?

没有!

几天后,东厂提督魏公公就到了。

魏公公是个有节操的人吗?

更没有!

魏公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连杀天启帝的儿子这种事他都敢干,你区区一个福王,算老几?

这一天,魏公公带着东厂的狗腿子们,慢条斯理走了进去。

福王一看是魏公公来了,立刻就开始哭诉骆养性的卑劣无耻。

魏公公听完后,也跟着福王一起骂骆养性的卑鄙无耻。

骂着骂着,魏公公突然很温和地说道:“福王,您看这根白绫,够不够弄死您的?”

福王一怔,还没有反应过来。

一群东厂的狗腿子就把白绫缠在了福王的脖子上。

福王就在魏忠贤温和的笑容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