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长篇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长篇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军事历史,代表人物分别是张凡崇祯,作者“画凌烟”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至于徐光启,那更是直接就睡在现在的工部了。上一次搞的水泥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这些天他一直在忙着这件事。至于火药局,最近也在风风火火搞火药。崇祯大笔一挥,直接拨款一百万两银子。搞!给朕把火炮再改进!崇祯挥了两笔,四百万两银子就这样出去了。还剩二百五十万两,可能崇祯是觉得这个数字不是很吉利,再大笔一挥,......

主角:张凡崇祯   更新:2024-01-10 21:1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凡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长篇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军事历史,代表人物分别是张凡崇祯,作者“画凌烟”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至于徐光启,那更是直接就睡在现在的工部了。上一次搞的水泥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这些天他一直在忙着这件事。至于火药局,最近也在风风火火搞火药。崇祯大笔一挥,直接拨款一百万两银子。搞!给朕把火炮再改进!崇祯挥了两笔,四百万两银子就这样出去了。还剩二百五十万两,可能崇祯是觉得这个数字不是很吉利,再大笔一挥,......

《长篇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彩片段


过了几天,毕自严终于将山西案抄出来的银子全部统计完了。

竟然到了五百三十六万两!

朕的大明一年税收上来的银子也就才不到四百万两

这群蛀虫啊!

这还不是最夸张的。

据户部和礼部叫上来的福王初步统计的良田达六万顷,他后面兼并三万顷。

福王所有的财产加起来,有近三千万两!

这是大明近八年的税收!

仅仅是他的福王府,当年修建就花了八百万两!

后来不停往里面增添奇珍异宝。

扬州到安徽的杂税,四川的盐税,这几十年,都给了福王。

这些都是台面上的钱,温体仁已经去查私下的钱了。

估计一个月是查不完的,温体仁只需要抓住福王的劣迹就可以了。

至于福王的劣迹,那就真的是太好抓了,随便一伸手,就一抓一大把。

得知这位福王比自己要富有太多,崇祯感觉自己这个皇帝做的真实太特么的委屈了。

必须查,查到底!

先拿福王开刀!

一个个查,大明的宗室,没有一个是冤枉的!

全都给朕去死!

至于山西案查抄出来的五百三十六万两,现在已经着手在运往京师。

加上这段时间,彩票局和雅兰堂赚的钱三十万两。

加上之前抄了几个大臣家的几十万两。

崇祯的国库里现在已经有六百五十万两银子。

崇祯大笔一挥,施凤来你不是找朕要两百万两银子么?朕给你三百万两!

随后,崇祯给施凤来写手谕,又是大白话:三百万两,给!两个月时间快到了,因为之前钱速度慢,朕不怪你,再给你延长两个月,办不好就等着去菜市口!

这手谕八百里加急被送到西安,施凤来看后全身冒冷汗。

陕西的灾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了呢?

历史记载,崇祯年代的陕西,是人吃人的陕西。

易子而食只是一个成语,形容五胡乱华时代的惨剧,但在明末却是真实上演的。

不仅仅吃人,连树根、草、泥土都吃。

没有办法了,实在没有吃的了。

人在无穷无尽的饥饿中,退回了最原始的动物状态。

但是,大明的这几个地方却富得流油!

一个是东南,一个是宗室封地,一个是朝廷官员!

崇祯先砸了三百万两银子,然后迅速让吏部安排了一部分底层的后补官员去陕西。

这部分后补官员都是刚入官场不久,还很年轻。

去陕西做什么?

去查账。

谁要是查出贪官了,谁就接替那个贪官的位置。

后世的雍正就是这么玩的,这种玩法非常狠。

贪官一查一个准。

所以雍正是杀得人头滚滚,才给乾隆留下了一个大好的江山。

现在,崇祯也用这个方法。

他最不怕的就是杀人,改制之前,不先杀一批人来祭旗,怎么会有成效呢!

如果杀一人不行,就杀一百人,一百人还是不行就杀一万人,十万人!

直到所有人都知道,贪钱,就得死!

反正陕西现在已经够乱了,这就是死马当活马医。

而且朕在陕西一次投进去三百万两,那些狗日的吸血官员一涌上来,朕好不容易搞来的钱白白浪费了!

这段时间,吏部的工作量突然暴涨。

房壮丽实在扛不住了,便向崇祯提出请辞,其实是故意用这种办法来抗议。

朝堂上也出现了反对的声音,表示皇帝用这种方法必然会导致陕西大乱。

于是,吏部好几个官员都提出请辞。

崇祯大笔一挥:同意!

不干都滚蛋!

第二天,崇祯就把王永光那个老狐狸给抓上来了,让他来做吏部尚书。

王永光说:陛下,臣体弱多病。

崇祯说:体弱多病还当什么官,回家种田吧!

王永光又说:臣虽然体弱多病,但陛下交代的事情,一定能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就算是累死,也要完成!

就这样,大明朝第一老狐狸王永光顺利登上了吏部尚书的宝座。

接下来,王永光的生活明显就只有三种状态:上班、吃饭、睡觉。

每天天没有亮,王永光就到吏部了,每天半夜,才回去。

真是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

这老狐狸是绝对不愿意这么玩的,但没办法啊,皇帝每天都会把他叫来喝茶,一喝茶就谈论官员各种事情。

起初王永光还打算糊弄,结果被崇祯当场不着痕迹揭穿。

崇祯也很给他面子,你丫下次再这样就是欺君,信不信朕把你送到菜市口去?

同样忙的还有孙承宗,简直恨不得把被子搬到文华殿去。

辽东的军饷要发,京畿的皇家庄园要去看,去年税收要核对,江南那边弹劾魏忠贤的奏疏要看。

总之,孙承宗也累得跟狗一样。

至于徐光启,那更是直接就睡在现在的工部了。

上一次搞的水泥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这些天他一直在忙着这件事。

至于火药局,最近也在风风火火搞火药。

崇祯大笔一挥,直接拨款一百万两银子。

搞!给朕把火炮再改进!

崇祯挥了两笔,四百万两银子就这样出去了。

还剩二百五十万两,可能崇祯是觉得这个数字不是很吉利,再大笔一挥,辽东先给一百五十万两。

最后还剩一百万两。

崇祯心里舒服多了。

用钱能摆平的事,就应该狠狠砸钱。

花钱买完舒坦后,崇祯就带着一票人,跑去自己的皇家农田去溜达了。

那些被从宫里开除的宫女、太监,有一部分被调到这里。

去之前,崇祯还特意交代了,让宋应星过来见朕就行,其他人不要惊动。

等崇祯带着人一路向自己的良田本来,宋应星带着几个核心成员,早就在这里恭候多时。

“臣参见吾皇,万岁!”

“宋爱卿免礼。”崇祯翻身下马。

少年天子一身青色斗篷,穿着清淡素雅。

宋应星领着崇祯参观了这里。


且不说他是不是东林党,要尽量压制党争,首先皇帝在做决策的时候,就不能随便给标签。

虽然明末的东林党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这朝堂上哪个又是好东西呢?

崇祯生气的是,监生议论朝政。

《王学质疑》提要说:“夫明之亡,亡于门户;门户始于朋党;朋党始于讲学。

这讲学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一些只看到世界冰山一角却以为掌握真理的热血学生。

这些学生又对自己的老师唯命是从,被人卖了还帮忙数钱。

这个口子一旦打开,那些个学生就会觉得这个国家要完了,他们就会站出来,以自己以为的真理去四处叫喊,甚至可能上街游行。

崇祯站起来,走了两转,怒道:“传朕旨意,将这个监生打入天牢,以后凡有学生议政者,朝廷永不录用!”

崇祯此言一出,大臣们都一惊。

这一下子就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

例如刚刚被召回来的刘宗周。

这个人是东林党,而且是山阴县人。

皇帝这一举动摆明是要压江南士人。

刘宗周心思一动,准备出列说情,但立刻又想到了昨日的钱谦益。

他和钱谦益在先帝朝被魏忠贤罢官,几乎是同时回京师的,钱谦益比他的地位要高,现在都已经抄家,他自认为自己上前说清无异于自找苦吃。

看来这事还得从长计议。

朝堂上的一帮东林党人心中都默契地想着。

而阉党们就不这么认为了,例如魏忠贤。

他出列道:“陛下,学生妄议朝政的确危害无穷,奴婢听闻江南仕子们经常汇聚常州府东林书院,书院门口写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仕人在江南议论朝廷,多有抨击、指责之意。”

魏忠贤这话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万历、天启朝的党争到了崇祯年间没有丝毫缓和,东林党被打压的时候,在江南东林书院开坛讲学,指责朝廷和官府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

魏忠贤这话的意思就是想借现在皇帝对此发怒之机,在东林党添油加火。

如果皇帝真的对仕人们议政有这么大的反应,就仅凭东林书院这一点,魏忠贤觉得今天就可以把东林党的人捶死在这太和殿上。

刘宗周正打算站出来驳斥魏忠贤,崇祯道:“此事暂且不提。”

魏忠贤心中一惊,没想到皇帝居然不想追究。

“陛下……”

崇祯袖口一甩,见皇帝不愿意继续下去,魏忠贤也就识趣地不敢再多说了。

东林党那档子破事,崇祯目前还不打算动,等他把更重要的事情先处理完了,这朝臣不干活的,自然都得换。

崇祯道:“既然诸位爱卿没什么别的事,朕倒是有一事。”

东林党人心头一缓。

大臣们拜道:“请天子明示!”

一边王承恩大声道:“宣孙承宗觐见!”

大臣们心中一惊,温体仁和周延儒互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皇帝这个时候突然召见孙承宗做什么?

而且还是在早朝文武百官都在的时候。

魏忠贤眼珠子转起来,皇帝召见孙承宗做什么?

这孙承宗是天启帝的老师,前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

天启年间,还做过蓟辽督师。

他督师辽东的时候,重振军纪,修整军防,做了不少实事。

正在明末的朝堂是很难得的。

作为穿越者的张凡觉得,北宋末年有种师道那种军中威望极高的老帅,而明末也有孙承宗这种帅才。

孙承宗的军事才能可能不是像岳飞那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的。

但是他能平稳住局面,军中威望很高的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人,曾经都是他的部下。

孙家也是满门的忠烈。

现在崇祯最希望的是什么?

稳住边事。

辽东局势极其复杂,他不想坐在皇宫里去瞎指挥。

而明末战事极多,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一个懂军事的文官入阁做首辅,调动资源先将辽东的局面稳固住。

只有辽东局面稳住了,崇祯才有精力想各种办法搞钱,平国内动乱,发展经济。

孙承宗进殿后,拜道:“老臣参见天子!”

“孙爱卿免礼。”

“多谢天子!”

刘宗周这些个东林党人兴奋起来了,因为孙承宗也算是东林党的。

看来皇帝留着魏忠贤,也没打算要打压东林党!

大臣们都在以党争的角度去思考崇祯的行为,但崇祯现在哪有心情去跟他们扯党争。

如果这朝堂什么事都再扯党争,十七年后,他铁定是要去后面的煤山去挂歪脖子树的。

一边的王承恩取出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昔承宗师先帝,戍辽东,使将帅和,而虏酋惧,功在社稷。朕御极以来,欲肃振朝纲,使天下安定,孙承宗入阁,赐内阁首辅。”

孙承宗连忙跪拜:“臣拜谢天恩!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臣们连忙高呼:“天子圣明!”

大臣们口中高呼天子圣明,心中却是各有各的小九九了。

孙承宗之前被罢了官,怎么突然之间就被赐内阁了?

而且还是内阁首辅!

最近似乎也没有人在皇帝面前吹嘘孙承宗啊?

皇帝以前做信王的时候与孙承宗几乎没有来往。

大臣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皇帝会让孙承宗入阁做首辅。

要知道,孙承宗当年督师辽东的时候,可是得罪了不少人,这朝堂上下还有很多人不喜欢他。

崇祯大声道:“孙爱卿,免礼!”

孙承宗退到一边站立。

而目前的阁臣,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等人,崇祯暂时也不准备动,先将人心稳住,毕竟他才登基几个月。


张凡是一个喜欢操盘全局的人,他看待问题,从来喜欢站在一个局外的位置去看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朝的问题一句话可以概括:资源配比严重失衡。

就说紫禁城内这六七万人,要养活他们崇祯也算了一下,不算皇室成员,就普通宫女太监,一个人一个月三两银子。

那一个月的耗费也要二十来万。

一年的耗费二百四十万。

辽东一年的军饷也就才五百万左右。

现在清扫五万多人出去,一个月就能节省十六万两,一年节省一百九十二万两。

距离明年的欠饷哗变还有七个月,如此也能节省出一百一十二万两,基本可能填补锦州那边的军饷了。

其实,宫内这些人窝在紫禁城内不干有价值的事,闲着也是闲着,天天八卦,还惹是生非,让他们去帮宋应星是最好不过的。

现成的劳动力,又便于管理。

王承恩领了命便急着出去,这事因为涉及到客氏,自然就涉及到魏忠贤,还得他亲自跑一趟。

魏忠贤虽然权力大大的被压制了,好歹也是东厂提督,一般人是动不了他的。

但王承恩可以,他是崇祯的贴身太监,他不行还有谁行?

崇祯瞥了一眼曹化淳,道:“你也去,把该要的钱都要回来,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原则的问题,若是今日客氏从你这里把钱拿回去,明日就有其他人拿回去,当朕的彩票局是做慈善的?”

曹化淳打了个激灵,明显听出来皇帝对他有些不满,连忙道:“是,皇爷放心,奴婢这就去处理此事!”

曹化淳离去了,崇祯心里道:这些刁民!总想着跟朕抢钱,是觉得朕好欺负么!

处理掉了客氏,也可以进一步打压打压魏忠贤的气焰,让他真正清楚自己现在的屁股是坐在哪里的。

实际上,聪明、狡诈的魏忠贤,已经回来了半个月了,他怎么会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

比起发配凤阳,他也完全能接受现在的事实,并且愿意在暗地里给皇帝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就是他存在的价值,也是崇祯还留着他的原因。

皇帝雷厉风行安排了下去之后,便也不再管那些破事,回头直接找王承恩和曹化淳要结果。

“婉言,你看朕给你带了个什么。”崇祯笑着从口袋里拿出一块淡紫色的东西,圆圆的扁扁的。

此时的崇祯,全然不似刚才那般威严,更像一个寻常人家的丈夫。

周婉言一看,顿时好奇起来:“夫君,这是什么?”

“此物名为香皂。”

这是崇祯这半个月绞尽脑汁做出来的,上一世他虽然在科技公司上班,但他爱好一向广泛,涉猎多个领域,虽然都不精通,却也知道一些皮毛。

穿越到这里,心里想着古代洗澡别说沐浴露,连香皂都没有,作为现代人,这哪能忍受啊,于是,便自己躲在皇宫里,让人四处找原材料,竟然搞出了这么一块非常原始的香皂。

这两天他自己也用了,没有任何问题。

也给皇后用用。

等徐光启来了,便让徐光启那种工科人才想办法去搞个厂子,朕的皇家商社,就从卖肥皂开始起家。

想到这里,又一条赚钱的路子出来了,而且还可以拉动一部分人就业,何乐而不为呢!

周婉言接过崇祯手里的香皂,崇祯得意得像个孩子一样,道:“婉言,你闻闻。”

周婉言好奇地闻了一下:“有点水仙花的香味。”

“没错,朕在里面放了一点点水仙花。”

周婉言还是不明白,这么一拖圆圆扁扁的香皂到底是做什么的。

“婉言,这个是沐浴的时候用的,涂抹在身上,可以去除身上的污渍,还留下香味。”

崇祯这么一说,周婉言白皙的脸立刻飞起了两朵红云,她咳嗽了一声,似乎在提示崇祯,懿安皇后还在这里呢,夫君你怎么能说沐浴这么私密的事情呢!

但崇祯是穿越客啊,作为21世纪的青年,平时在公众场合聊洗澡的事也很正常,哪里会在意这些。

崇祯是全然没有听出来周婉言的意思,继续道:“朕这两天用了,效果很不错。”

毕竟是自己第一次在古代做的现代产品,张凡内心激动,感觉非常有成就感,就特别想来和周婉言分享。

其实历史上的崇祯,私下和周婉言的感情也非常朴实、深厚。

“谢谢夫君。”周婉言高兴地笑了笑。

“陛下真是天资聪颖。”张嫣在一边赞叹道,赞叹是真,但内心惊奇也是真。

皇帝居然也喜欢做一些奇怪的东西!

先帝就沉迷于木匠,皇帝该不会也沉迷于这些奇怪的东西吧?

但之前怎么没听说皇帝有这方面的爱好。

“朕也是看了一些西洋书籍,觉得甚是有趣,对生活也有实用,所谓治国,也是要实事求是,做出有用的东西,对老百姓才有帮助。”

张嫣点了点头,崇祯能说出这番话,她顿时对崇祯更是赞叹。

张嫣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开口道:“陛下能否也给我一个?”

“可以啊,原本也是准备给嫂嫂准备一个的,只是没想到今日嫂嫂在坤宁宫,明日我让王承恩给嫂嫂你送过去便是。”

“多谢陛下。”

“嫂嫂不必多礼,我们都是自家人。”

这张嫣也是个可怜女人,丈夫去的早,自己又被客氏害得终生不孕,住在慈庆宫内,宫中的人私下也不少议论她的。

想必她的心理压力也是蛮大的,平日的生活闷闷不乐多余轻松快乐。

“我先回慈庆宫,就不打扰你们了。”

周婉言连忙挽留:“嫂嫂一起吃了饭再走。”

“不了,今日身子有些困乏,早些回去休息。”

这下崇祯与周婉言也没有强留。

待张嫣离开,周婉言不由得感慨:“嫂嫂也是个可怜的女人啊。”

崇祯没羞没臊地抱着周婉言,坏笑道:“娘子,天色不早了,吃了饭早些歇息吧。”

娘子这是民间的称呼,崇祯觉得这个时候用这个称呼明显更加亲切许多。

周婉言俏脸一红,她总感觉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的夫君变了一些。

更加活跃,更加有情趣,对那方面的需求,似乎也更加旺盛了一些了。

并且还能玩出一些新奇的花样来了。


眼下虽然已经开春了,但不同于南方,顺天府依然还很冷。

至少湖水还结着冰,地上还随处可见积雪。

这个环境下农作物是很难生长出来。

不过,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崇祯到田里一看,竟然已经搭起了“大棚”。

这大棚是用帛做成的,在帛的表面刷了一层油,防止透气,效果非常不错。

眼看那红薯和已经种了几十亩下去了,崇祯不得不佩服宋应星办事效率之高。

这要是搁在朝廷里那些大臣,没有个一两年,他们是弄不出来的。

而宋应星,两个月,就已经行动到这个地步了,不得不说他的执行力是非常强的。

将百姓吃饭的事情交给这样的人来办,崇祯感觉放心。

“还需要人的话就跟朕说。”

“多谢陛下。”

“记住,这里你说得算,其他人都做不得主,还有,朝廷里谁都不要信。”

宋应星微微一怔,听出皇帝的弦外之音了。

朝廷里谁都不可信,除了朕以外。

却说宋应星的田种得也还算顺利,二月种下去了种子,大概四月五月份,红薯就有收成了。

这一段时间,崇祯没有干预,以后也不会干预宋应星种田。

毕竟崇祯也不会种田,这种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好了。

时间飞逝,一个月过去了,这国库里只有一百万两银子了,崇祯由最开始的淡定,变得后来的焦虑。

而温体仁也回来了。

温体仁回来,就代表福王已经差不多了。

毕竟如果不查出什么东西来,温体仁也就不用回来了。

想要弄死福王,普通的罪名肯定是不行的,毕竟是皇帝的叔叔。

什么罪最有效呢?

谋反。

谋反的罪,就是最大的罪。

可是人家福王长得又胖又乖,没有谋反怎么办?

没有谋反也可以制造出谋反嘛。

反正大理寺、刑部和督察院都管不了这事。

唯一能管这件事的就是礼部。

宗室给礼部管。

皇帝要礼部逼福王死,你说这题目简不简单?

温体仁就把这道题做的炉火纯青。

他去洛阳去做了什么?

只不过安排了一些情节而已,像古时代很多谋反必须出现的情节。

例如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河里的鱼就闲得没事干,非要跑到岸上来跟人说,你快把我的肚子划开,我肚子里有东西。

结果那哥们儿一刀切下去,咦?鱼肚子里还真有东西啊:大楚兴,陈胜王!

结果温体仁跑去洛阳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他跑到洛河边,就是华夏传说中的圣人显化的地方。

一个闲得蛋疼的渔夫去打鱼,另一只闲得蛋疼的乌龟飘上来了。

渔夫就把乌龟捞上来,乌龟的龟甲上写着:福王当御极天下。

哦豁!

这事刚好被碰巧路过的温体仁发现了,于是温体仁又碰巧把这乌龟和渔夫给带回了京师。

于是接下来,督察院、刑部、大理寺、礼部,各方大佬全体出动。

对一个渔夫和一只乌龟进行了空前的审讯。

在崇祯元年三月五日这一天的御前听政上,礼部尚书温体仁出列,弹劾福王朱常洵。

罪名三条:

一、横征暴敛,欺压百姓。

二、草菅人命,坑杀女子。

三、谋反!

前两条,都不足以让一个宗室的亲王倒台。

但第三条,稳了。

这一条,一告一个稳,从来不带走偏的。

这个结果是三司会审加礼部审讯的出来的结果,也是由礼部尚书温部长亲自看到的。

这一日,京师震动,朝野哗然。

于是,朝堂上瞬间吵翻了天了。

有大臣主张严惩,将福王抓回京师,贬为庶民。

有大臣干脆直言福王必然已经私下准备多日,当立刻派兵去围剿,想想当初的汉王朱高煦、宁王朱宸濠。

这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啊。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痛骂,弹劾福王的奏疏,就像夏天的狂风暴雨一样往内阁里送。

孙承宗只在票拟上写同样两个字:附议。

而奏疏到了司礼监,太监们都不敢乱动,留给皇帝亲自查阅。

崇祯则干脆压着。

这在明朝叫留中待发。

意思就是皇帝没有想好,或者不想决定这事。

可是明朝的大臣们各个都是铁脑袋啊,一想到居然有人谋反,真是见了鬼了,必须弄死!不然咱们有朝一日和建文帝的那帮臣子一个下场,岂不是很惨!

福王人在王府里,祸从天上来。

三月十日,早朝。

温体仁出列,突然崩溃地大哭起来,崇祯一脸疑惑问道:“温爱卿为何哭泣?”

“陛下,臣是觉得臣愧对陛下对臣的信任。”

崇祯更是疑惑:“爱卿此话怎讲?”

“宗室有逆贼,而臣身为礼部尚书,却全然没有察觉,察觉之后,却又无能为力,臣真是无用,请陛下让臣罢官回乡。”

温体仁一边哭,一边心里暗骂皇帝不要脸无耻,明明这出戏就是他一手导演策划的,怎么每次都是一脸的疑惑不解的样子!

你这戏演得太过头了吧!

其他大臣一听温体仁说起这件事,也都出列。

礼部右侍郎刘宗周是个典型的东林党人,直脾气,应该说是牛脾气。

他一出来就说:“请陛下立刻处置此事,兹事体大,不可耽搁,按照大明律,谋反者,当处决!”

其他大臣也都道:“请陛下处决福王!”

这帮子大臣难得达成一致。

崇祯痛心疾首道:“福王是朕的叔叔!”

表面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但崇祯心里已经爽飞起来了。

妈的!福王那头猪占了三千万两,给朕去辽东打仗可以打七年!

现在好了,大臣们都要弄死福王了,朕这就放心了。


对于崇祯来说,毕自严的这些改革,只能算是部分有成效,想要支撑崇祯的大国梦,依然不够。

在崇祯眼里,徭役是要被废除的,赋以后不是停留在不加的份上,也是要废除的。

土地兼并的问题,是需要杀他个人头滚滚之后,掀起土地改革的。

这样才能充分释放农民的生产力,让农民自己当家做主。

当然,税收的方式也是要彻底改的。

哪有还靠粮食、布匹来抵税的。

你们怎么不直接把你们官府里的那头驴牵到京师来跟朕说,陛下,快看啊,这是税哦!

以后的税,那都是要用钞票来交的。

当然,这是后话。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让毕自严先做一年,将部分问题先缓和缓和。

但回到崇祯提的最根本的问题,如何将崇祯二年的税,收到三千万两白银?

这里面大头,怕是要靠查偷税漏税瞒报的事。

所以这种事啊,就得把孙承宗一起叫来了。

等毕自严今年把土地测量之后,明年就是一个个查,一个个动刀子的一年了。

那该怎么办?

当然是在崇祯元年开始练新军了!

一切反抗在铁血强军面前,那都是渣渣。

杀一个人不能解决收税的问题,那就是杀一千,一万,十万!

直到乖乖的按照规矩交税!

又与毕自严和孙承宗谈了足足半天,从详细方略到治国理念,不知不觉已经天黑,崇祯留两人吃了晚饭,才放人。

两人同时出了紫禁城,此时阁部的大臣们早就下班了。

毕自严道:“孙阁老,下官以后还得多多仰仗您。”

“毕大人客气了,都是为天子分忧,毕大人这肩上的担子,未必比我轻呐!”

毕自严笑了笑,道:“尽人臣之力。”

这大明朝最头疼的可就是财务了,两人心中都清楚。

做财务的,以后必然会到处得罪人。

第二日,毕自严便开始接手户部之事,先是从山西的案子开始接手起。

结果几天之后,事情居然出乎崇祯的意料。

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然是好事!

户部尚书毕自严和吏部尚书房壮丽,吵起来了!

这一日从御前听宣,朝臣们统一进了太和殿中。

崇祯道:“有事准奏,无事退朝。”

户部尚书毕自严出列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准奏。”

“陛下,臣近日查看山西案抄家账目,却是发现那王家在此次案件中,家产少了五千两,收入来源是布匹生意和粮食生意,这与去年山西商税征收中核对的数额核对不上,臣怀疑是户部有人在这次查抄案中做了假账,私吞了公款,此乃侍郎失职,臣要罢免户部左侍郎李成名,但是吏部房大人却是不肯,还请陛下圣裁。”

吏部尚书房壮丽立刻出列道:“陛下,李侍郎只不过顶了某人一句嘴,就要被勒令罢官,此乃权臣跋扈做派!”

他说的就是毕自严。

毕自严觉得户部左侍郎李成名在这里面必然是拿了钱的,左侍郎啊,三品大员。

而且不仅仅是这五千两,在很多地方,都找到了做账的痕迹。

毕自严道:“户部账目混乱,山西案更是一塌糊涂,中间至少有十万两的空额,这明显是办事不利!”

房壮丽却道:“前后有误差在所难免,某些人这是趁着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这三把火却也不能乱烧,若是诬陷了忠良,岂不是有损陛下圣德。”

这下崇祯立刻就发话了:“房爱卿,朕不是说过么,朕不需要圣德,朕要百姓有饭吃,辽东的将士们也有饭吃。”

“陛下恕罪,臣也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身为吏部尚书,不能眼睁睁看着人胡乱猜忌。”

这吏部尚书是六部当中最特殊的。

为什么说是最特殊的呢?

每一个官员的任免、考核,都是吏部完成的,都需要吏部盖章。

所以,吏部是有相当大的人事权的,这一点,连孙承宗都可能没有办法。

就说要罢免官员,除非是皇帝亲自下旨,你其他部院的老大要罢免人,那也都得经过吏部。

而六部当中,谁第二?

户部!

户部管什么?

税收、漕运、天下户籍和良田。

这都是什么?

这都关系到朝廷的收入。

崇祯没想到,房壮丽和毕自严这么快就吵起来了。

这就是后世大集团公司里的财务老大和人事老大的相争啊。

新来的财务老大,要搞事情,但人事老大却想保人。

崇祯不说话,他朝孙承宗看去。

房壮丽能力一般般,却没有什么污点。

毕自严是心腹大臣,自然是要准了他的提议的。

“孙爱卿,你意下如何?”

孙承宗出列道:“陛下,十万并非小数额,臣以为,立刻立案调查,若是真有官员贪赃枉法,严惩不贷。”

房壮丽却是笑起来:“孙阁老,本官没有记错,天启四年,有人告状你领辽东空饷,后来不了了之,现在是不是也该立案调查。”

“房大人,一码归一码,当初的事是由先帝裁决,本官是清白的,现在我们讨论的是山西案牵扯出来的贪污案,请不要转移话题。”

孙承宗可不是什么善茬,这个人最大的特点:稳!

什么事情,都能端得七平八稳。

就说他跟房壮丽的交锋,对方想把事情扩大到他身上,但孙承宗却不回避,直接先摆了事实,再把话题拉回来。

孙承宗道:“陛下,老臣建议,继续查。”

此时,刘宗周居然也出来了,他道:“陛下,兹事体大,八人卖国求荣,朝臣竟敢私自吞银,臣也以为当彻查。”

刘宗周当然也有自己的目的,眼下阉党其实已经有一批被扫除朝堂了。

很多位置都缺人,东林党不少人都在赴京的路上。

作为一个东林党人,刘宗周肯定是希望自己曾经的战友们能重新回到朝堂上,一起实现共同的抱负。

户部左侍郎李成功连忙出列道:“陛下,臣是冤枉的。”

“冤不冤不是你说得算,给朕把人查清楚了,由督察院来查。”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