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品文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品文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张凡崇祯是作者“画凌烟”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情,就在京城的一小撮贵族女性圈子里传开了。于是,尚书家的夫人,国公家的小姐就开始打听香皂这东西。可打听来打听去,也不知道从哪里弄的。但几天之内,却总有人能弄一两块来。那些少部分使用过的人则表示非常好用,这事越传越开。尤其是英国公的女儿张婉君,她是京城名媛圈里出了名的交际花,她一张嘴出来,什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

主角:张凡崇祯   更新:2024-03-05 21:1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凡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品文》,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张凡崇祯是作者“画凌烟”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情,就在京城的一小撮贵族女性圈子里传开了。于是,尚书家的夫人,国公家的小姐就开始打听香皂这东西。可打听来打听去,也不知道从哪里弄的。但几天之内,却总有人能弄一两块来。那些少部分使用过的人则表示非常好用,这事越传越开。尤其是英国公的女儿张婉君,她是京城名媛圈里出了名的交际花,她一张嘴出来,什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品文》精彩片段


香皂开始批量生产。

崇祯是不是该把香皂拿到街头去卖呢?

当然不是。

这种新鲜东西,拿出去卖,也没有几个人敢尝鲜。

女人和男人是不一样的,女人因为生理结构限制,导致天生就很敏感、防备心理很强。

而男人则是一种比较浪的生物,对新鲜的东西都非常热诚,尤其是新鲜女人。

香皂是做女人的生意,哪个女人敢随便把来历不明的东西往自己身上抹?

这不是找死么?

所以,香皂的生意,它得玩格调和饥饿营销。

什么是格调?

就是这玩意儿一定是有钱人才用的,这就是品牌定位。

至于饥饿营销,就是这玩意儿不是你想要就能要的。

怎么玩这个营销崇祯也已经想好了,就让周皇后先来用,通过皇后传播到王公贵族的夫人们那里,在权贵的小圈子里先流传开。

权贵圈子就是最爱攀比的一群人,等消息传开了,崇祯就可以坐等收钱了。

果然,过了几天,皇后使用香皂的事情,就在京城的一小撮贵族女性圈子里传开了。

于是,尚书家的夫人,国公家的小姐就开始打听香皂这东西。

可打听来打听去,也不知道从哪里弄的。

但几天之内,却总有人能弄一两块来。

那些少部分使用过的人则表示非常好用,这事越传越开。

尤其是英国公的女儿张婉君,她是京城名媛圈里出了名的交际花,她一张嘴出来,什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的女人、夫人们,各个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

听说皇后娘娘正在使用,那更是恨不得马上挖地三尺也要买一个回来。

但是,没货啊!

京城的贵夫人们恨不得把大街跑烂,恨不得把街道翻个底朝天,就是没有看到。

这些天的动态,崇祯都看在眼里,每天都有锦衣卫向他汇报。

我们的崇祯也不着急,让那些人先干着急一段时间。

又过了几天,京城里又陆陆续续有一些人在使用了。

结果出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呢?

贵妇人们一起出来郊游的时候,居然以此作为攀比和显摆。

等到正月二十日,京城里的这把火也燃烧得差不多了。

京城又开始流传一件事,五天后,在东华门外,有一家店叫雅兰堂开业,卖香皂。

这是立刻在名媛圈子里传开了。

五天后,也就是正月二十五日,雅兰堂开业了。

开业的第一天,爆满。

一千块香皂被一抢而空。

每一块香皂卖多少钱?

五两银子!

明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后世的650块钱,五两银子相当于多少钱?

相当于3250元。

也就是说,崇祯的一块香皂,卖3250元。

一千块香皂,卖了5000两。

按照崇祯这个定价,香皂的净利润达到了80%。

也就是说,他一天净赚了4000两。

比彩票局还赚钱!

这还是第一天。

这简直让崇祯想起了后世的苹果手机。

有逼格,就是牛逼!

第二天,五千块香皂被搬运过去,一样,一扫而空。

一块香皂大约用一个月,很多人看着香皂小,就一口气买十几块。

英国公张维贤的女儿直接买了五十块带回去屯着。

这事传到徐光启的耳朵里,把这位老人差点震惊得下巴都掉下来了。

徐光启立刻就跑到皇帝那里。

“陛下,老臣觉得这个香皂,可以多出几个品类,例如兰花香、菊花香、桂花香……”

徐光启一口气说了十几种花的名字,越说越兴奋。

毕竟是给朝廷赚钱的事,身为工部尚书也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可是崇祯却摇了摇头啊。

徐老爷砸,你不能新鲜玩意儿一出来,就把它搞死啊!

市场都是有规律的,既然现在梅花香的香皂卖得这么好,就多卖一段时间嘛。

等市场疲劳了,再推出新品。

崇祯一副奸商嘴脸道:“不急,等这批香皂卖完,大家用得麻木了再推也不晚。”

徐光启微微一怔,随即立刻明白皇帝的意思了,不由得笑起来:“陛下圣明。”

他没想到这个小皇帝,脑子居然这么好使,这一点他完全没有想到。

有这样的局面,崇祯很开心。

但不开心的人也有,例如杨所修。

山西八大蝗商此时此刻已经被押入京师的牢里,山西那边的刑场已经是血流成河。

两万多人,足够把刽子手都杀怕,足够把刽子手手里的刀都砍出缺口来。

这事起初执行的并不到位,处斩的速度也不快,下面的人总是拖了又拖。

直到这一日,督察院的曹思诚将那十万两贪污的名单给递上去。

崇祯看完大怒,只在奏疏上批复了一句话:全部砍了!

于是京城就有十几个官员两天之后就被拖到菜市口各自挨了一刀。

其中最高关于牵涉到三品大员,就直接被拖出去砍了。

山西那边有二十几个官员也都被打入死牢,等待被押入京师问斩。

这事立刻参与山西案审判的官员们失眠了几天,几天后,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官员突然就变得非常积极起来。

积极到什么程度呢?

经常加班核查,一个个核查。

山西那边更是一天砍一千来个脑袋。

刽子手每一顿都大鱼大肉,深怕没有力气,在刑场上吓晕过去。

在这种情况下,拿了钱的杨所修已经失眠了好多天了。

他已经在家里等待皇帝的圣旨来弄死自己了。

听说曹思诚还专门写了一份奏疏来弹劾他的。

结果杨所修等啊等啊,就是没有等到皇帝要杀自己脑袋的消息。

在家里被吓病了好几天的杨大人,在二月初十的这一天,终于等到了皇帝召见入宫的消息。


就是这些狗官,联合地方的乡绅,把良田全部占了,让无数农民失去田地,沦为佃农。

这就是朝廷税收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官员和乡绅勾结,兼并土地,瞒而不报,上面依然按照以前的土地量找乡绅收税,乡绅可以偷税。

对下面的佃农呢?

压榨!

把田租给他们,往死里压榨。

可谓是上偷税,下压榨,把钱都装到自己口袋里了。

官员和这些乡绅是同流合污。

皇帝话音一落,周围的老百姓都发出欢呼声:“天子万岁!”

你看,老百姓要的其实并不多,只想吃饱饭,不饿肚子,不被狗官欺压,就这么简单。

你说高迎祥罪大恶极,倒也不至于,谁吃饱饭了会去造反?

但高迎祥现在已经造反了,那就必须得抓起来斩首示众,要不然造反不付出代价,那些官员和亲王们跟着学怎么办?

高迎祥那是后话,眼下崇祯一声令下:“斩!”

京卫中的虎贲卫手起刀落,张知县加上秦王府的护卫,加上这安塞县的一些乡绅,一共百来人,全部人头落地。

鲜血喷在地上。

周围的人大声欢呼,都言天子圣明,杀得好!

这杀了人,不能以后就没有知县了对吧。

可这个时候,也不能指望吏部来任命,毕竟吏部在北京。

崇祯便让人选了一个秀才来,这秀才名为杨忠,算是个本分的人,虽说是秀才,却也是个穷酸潦倒的秀才。

今日有机会见圣颜,激动得眼泪汪汪。

崇祯与他聊了几句,觉得人虽说迂腐了些,却还不坏。

迂腐好啊,太会变通的,娘希匹的,就知道拿朕的银子了!

把安塞县暂时扔给了杨忠,崇祯便带着人离开了安塞县。

这安塞县是归延安府管辖的,延安府是此次灾情最严重的地方。

从去年皇帝登基到现在,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硬是没有下一滴雨下来。

崇祯带着七千精锐一路向延安奔去。

路上所见,到处是流民,他们眼神麻木,面黄肌瘦,连走路都走不动了。

有的人肚子很大,要坠下来了,在路边迷茫地坐着,就像行尸走肉一样。

这些人是吃了一种叫“观音土”的泥土,根本无法消化,所以肚子会坠落下来。

崇祯看得揪心,他作为21世纪的人,哪有见过这样的人间惨剧。

连一边的张维贤都看不下去了,在北京城做了大半辈子的太平公爵,没想到这世界上居然还有如此悲惨的地方。

这地方却偏偏就在大明。

秦良玉也低着头,不忍心去看。

张维贤小声抱怨了一句:“什么天朝上国,百姓都饿成这样了!”

崇祯听到后,也不是滋味。

这里离延安不远了,直到身临其境,崇祯才真实感受到情况的严重性。

他整个人瞬间紧绷起来,不行,这是得用雷霆手段来处理,不然陕西暴乱终将不可避免。

他眼中浮现出浓烈的杀机。

崇祯突然道:“张之极。”

小公爷张之极道:“臣在!”

“你让人一路高呼,就说延安有粮!”

“遵旨!”

张之极立刻派了一些士兵,一路上高呼“延安有粮,延安有粮”。

那些听到声音的流民,都用力站起来,跟着大部队朝前面走去。

张维贤、秦良玉等人心中也稍微安定,延安有粮就太好了。

但他们不知道,崇祯其实是要干一票大的!

骑兵比流民要快,大概下午的时候,崇祯就到了延安城。

前去通告的士兵回来了,得知天子御驾来了,延安巡抚王国瑚差点崩溃。

怎么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听说,若不是传消息来的是锦衣卫,打死他也不相信。

崇祯决定来陕西也是一天之后就出发了,而且带的都是骑兵,风驰电掣,连一个文官都没有带,带的都是武将。

张维贤都不算文官,他是勋贵。

真是来如旋风。

朝廷天子御驾陕西的消息都没能传到陕西,崇祯就先到了。

这是典型的搞突击。

明朝的官员,有几个承受得住皇帝搞突击的?

所以王国瑚差点没有疯掉。

一听说皇帝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就要到了,临时规整一下都来不及了,只要立刻通知他的府衙所有官员,一直到九品芝麻官都通知了。

立刻带着延安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经历、知事、照磨等各级官员全部出延安城准备迎圣驾。

另外还有延安城的知州、同知、判官、吏目。

总之,只要有品阶的官员,全部通知了一遍。

不管你现在是在女人的床上做什么,赶紧给老子把官服穿好了去迎接圣驾!

这些个官员一听说天子来了,吓得都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又恨不得找个洞把自己埋起来。

一般朝廷有钦差到地方上,地方官员都先会接到通知,随后把地方上的面子工程全部规整一边。

例如不允许乞丐到处要饭,要不然钦差觉得咱这里没有治理好岂不是有罪?

再例如,提前做好功课,钦差喜欢什么啊?

是喜欢一千两白银,还是两千两白银啊?什么?两千两啊!那要提前准备啊!

现在皇帝来了,天子喜欢什么啊?

对了,天子喜欢什么?

于是大家都慌了,完全没有时间准备了啊!

而且天子怎么突然就来延安了?来延安做什么?

这事榆林镇那边知不知道,边军是不是也一起来了?朝廷大臣是不是也一起来了?

这延安府最近有些困难啊,天子看到了会不会怪罪啊?

这些都是王国瑚心里焦虑的。

延安府知府张再继跟在王国瑚的后面,道:“王大人,天子真的来了吗?”

“锦衣卫传来的消息,这还有假!”

一众官员都心急如焚,像热锅上的蚂蚁,延安城的太平都没有时间去粉饰了,怎么办啊,好担心哦!

不多时,前面便传来了马蹄声,一群铁骑像洪水一样朝这边奔来,气势浩大。

白杆兵已经将方圆几十里都搜了一遍,基本确定没有危险的叛军。

崇祯一路风驰电掣而来,到了前面才停下。

他被锦衣卫簇拥着,左边是京营的虎贲卫,右边是白杆兵,各个都披着铠甲,陪着刀,神色肃然,刚毅如铁。

锦衣卫副指挥使骆养性道:“天子御驾!”

站在前面的诸位延安府官员皆跪拜:“臣等恭迎圣驾”

崇祯扫了一眼,眯着眼睛随口道:“都起来吧。”

“谢陛下!”


张维贤爵位英国公,最尊爵位。

实际职位,京卫总督,领京师三大营,辖京师二十六卫所。

兵部右侍郎协助管辖。

不过兵部最多也就负责统计人数名额,报给吏部,按时发配军饷,起到的实际作用不大。

而张维贤是名副其实的京卫最高统帅了。

在明初,京卫是全国最精锐的部队。

朱元璋北伐蒙古,朱棣五次征讨草原,都是率领京卫。

不过在朱棣的时候,京卫出征被编制为三营。

不管如何,那都是钢铁雄狮,所过之处,势如破竹。

但是,经历了两百多年,京卫已经彻底堕落。

张维贤拿着这支部队,可以在天启年间让魏忠贤不敢动自己。

但这并不代表在崇祯时代,皇帝要动他,就不能动了。

事实上,如果白杆兵不进京,崇祯还真没有底气动他,要从军事上做改制,若是张维贤硬撑,崇祯也是没有办法的。

但秦良玉来了,孙传庭又在如火如荼练新军,这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而且,闹出了通州卫千户刺杀朝廷部院大臣的丑闻,皇帝更有理由来整顿京卫,已经由不得张维贤再抵抗。

四月下旬的时候,兵部右侍郎李邦华将最新的京卫所情报呈递上来给崇祯。

上面呈现出来的内容并不复杂:京卫十卫九空。

意思就是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还在,其他的都是空额,一共也就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人。

而且一半是靠钱买进来的老弱病残。

平时他们就去帮别人搬搬东西,运运货物。

更夸张的是,三千营的马,朝廷大臣来了,想借走就借走,有的人甚至借走了就不还了。

这是公然占用国家资源啊!

李邦华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把京卫目前的状态全部调查清楚了,可谓是执行力爆表。

接下来,他提出了一揽子的改制计划,大致有这样几点:

一、先从整顿空额开始,在兵部,将所有空额全部划掉。

二、从边军中调立过战功的军官回京卫任职军官,原来的军官一律滚蛋回家。

三、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纳入军法之中,全军严格按照训练计划执行,兵部定期检阅,违反者斩!

四、将老弱病残裁掉。

五、卫所定期举办比武大赛。

崇祯看完后点了点头,然后在上面又加了几条:

一、列军歌。

二、废除京卫屯田。

三、制作统一的军旗。

四、成立监察厅,掌宪兵,管军纪,立军事法庭。

五、建立军事学院。

李邦华一看皇帝的回复,顿时大吃了一惊。

这些和传统的兵法似乎不太一样啊!

一时间,他也不知道其中具体如何操作,便硬着头皮进宫去请教皇帝。

什么军歌,什么统一军旗,什么监察厅,还有军事学院,这些以前的书籍上从未记载过。

“军歌可以凝聚人心,振奋人心!”

“军旗是全军的魂!”

“监察厅的宪兵,是管理军队纪律的衙署,士兵和军官犯事后,由监察厅的宪兵审讯,这样能防止武将私有化军队。”

“建立军事学院,就是要为大明培养源源不断的军事人才,人才是需要储备的!”

听完皇帝的一番话,李邦华深感震撼。

没想到皇帝对军队治理的理解,比自己还要深刻多了。

“有士气的军队,有军魂的军队,才能打硬战!”

“忠烈祠朕已经准备好了,凡是为大明牺牲者,皆可进忠烈祠,家属必有抚恤金,把这些写在军规里,让每一个人都知道。”

崇祯侃侃而谈:“越是透明的制度,越能让人安心,越能防止腐化!”

崇祯和孙承宗、阎鸣泰、李邦华三人促膝长谈。

听完后,三人还是有些不习惯。

不习惯没关系,崇祯把这一套已经告诉给孙传庭了。

孙传庭这个以前从来没有带过兵的新军官脑海中没有固化的思维,他倒是一下子就接受了。

崇祯也不着急让李邦华立刻就按照自己的去办。

他第二日,又带着锦衣卫去了御林卫。

御林卫已经扩招到三千人,第一期的目标是六千人,为第一军。

在新军中,崇祯将名称废掉了,例如三营五军中的左哨军,这样太难记,并不利于庞大的组织架构管理。

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记住,越容易记住,就越容易管理。

御林卫的第一军是重步兵,统一着重铠,持有雁翎刀,佩长枪,腰间还有短小的笔刀。

长枪列成枪阵,可以对抗鞑子、建奴骑兵的冲锋。

为什么御林卫的第一军不用火枪?

第一、明代这个时候的火枪技术还不成熟,火铳射程和威力都很一般。

而崇祯现在需要一支见效快的精锐给京卫做示范。

他信任秦良玉,但却不能依赖秦良玉。

毕竟,人一旦到了权力中心的位置,可能会变,如果过分依赖,迟早会出问题。

所以,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军队,是必须尽快出来的。

否则怎么去威慑边军,怎么去重振京卫?

崇祯骑在马上,巡视了一转御林卫。

每一个人都站如松,身姿挺拔,神气昂然,目光坚定。

崇祯翻身下马,在御林卫面前走了两转,神色坚毅,大声吼道:“儿郎们,你们辛苦了!”

御林卫三千人齐呼道:“吾皇万岁!大明万岁!”

孙传庭就在皇帝旁边,他神色肃然。

这种仪式感的东西,也是崇祯告诉他的。

这种看起来不能上阵杀敌,但其实可以振奋人心,可以形成精神力量,且规范所有人的行为。

军队不是一般的地方,军队的三千人,动起来必须得像一个人一样。

这样的军队,在战场上打仗的时候,行动力、执行力、坚韧力才强。

崇祯又道:“朕知道你们很辛苦,朕也很辛苦,朕每天都在操心大明百姓吃饭的问题,操心你们的军粮问题!但朕觉得值得!大明有你们这样的将士,是朕的骄傲!朕以后,就要带着你们,去把建奴和鞑子打得连他妈都不认识!”

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