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由网络作家“山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
《精品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精彩片段
“恩师,散朝了,陛下与太子都走了....”
见李善长依旧将脸埋在地板上,始终跪在原地没有回应。
胡惟庸弯腰将李善长搀扶了起来。
可看到李善长的瞬间,胡惟庸不由为之一愣。
饶是他也没想到。
向来沉稳老成的李善长,此刻眼角竟然带有几分湿润。
“恩师,您....”
“无妨!”
李善长深吸口气,整理好情绪后,看向胡惟庸轻声说道:
“惟庸啊,陪为师走走?”
“是。”
庭院内,走了半晌,李善长在一处石椅上落座。
而胡惟庸则是恭敬的站在李善长身旁。
“恩师,学生有一事不解。”
“你是想问,为何我突然请辞?”
“正是,先前恩师从未提及辞官之事,怎的今日竟如此突然?”
面对胡惟庸的疑惑。
李善长看了他一眼,玩笑说道:
“若是老夫不让位,这左丞相之位安能轮的到你啊。 ”
“恩师!”
胡惟庸朗声开口,当即便跪在了李善长跟前。
“若是左丞相是恩师,学生一辈子不敢奢望这个位置。”
“哈哈哈,老夫只是说笑。”
让胡惟庸起身后,李善长表情严肃,缓缓说道:
“你有所不知,老夫请辞,也是太子催促。”
“太子催促?”
“正是。”
李善长轻叹一声,看向胡惟庸沉声问道:
“你以为我朝太子如何?”
“嗯......”胡惟庸沉吟片刻,方才出声道:“谦逊有礼,宽厚仁慈。”
“对,也不全对。”
李善长脸上升起一抹冷色,死死盯着胡惟庸说道:
“咱们这位太子看起来温文敦厚,待人温和、仁慈。”
“可骨子里的刚毅,果决,甚至残暴,都和陛下一般无二。”
“加上太子性子沉稳,手段高明,比之陛下都不遑多让。”
“如此之人,将来定能成就一代千古明君!”
说出最后几个字时,李善长眼神严肃,没有半点欢喜之意。
相反,那近乎咬牙切齿的样子,似乎对朱标有不少的敌意。
“恩....恩师,太子能成为明君,不是好事吗?”
“对大明,对百姓来说,是好事。”
“可对你来说,是好事吗?”
被李善长这么一说,胡惟庸眼神躲闪,不敢回答。
见他如此,李善长也没有把话说透。
起身眺望院中景致的同时,幽幽说道:
“就拿此次太子让老夫辞官一事。”
“从始至终,我都未曾发现太子对我展露过半点敌意。”
“而且交谈之时,太子对老夫非但没有半分厌恶,反而始终都是尊敬有加。”
“可就是在这春风化雨之中,太子达成所愿。”
“纵然老夫有万般不舍,也不得不辞官还乡。”
“惟庸啊,你且问问自己,你能做到像太子这样吗?”
听李善长说完。
胡惟庸僵在原地半晌没有回话。
若换做是他,他还真做不到朱标这样。
面对对手,亦或要达成所愿。
不只他胡惟庸,任何人都不可能始终摆出是一副轻描淡写的姿态。
特别是面对政敌之时。
胡惟庸恨不得抛开国法,当场将其诛杀殆尽。
扪心自问,他当真做不到像朱标这般沉稳。
“可是恩师,既然您不愿请辞,当时在大殿太子问时,您大可以装糊涂啊....”
“装糊涂?”李善长白了胡惟庸一眼,没好气道:“若是老夫装糊涂,那便是连最后一点体面都不要了。”
“刘伯温还朝,你以为老夫想在这时候辞官还乡?”
“老夫是没办法!不管我想出什么办法,可面对咱们那位太子,就好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一般,根本无从使劲。”
“装糊涂?他是太子,是朱重八的骨血!”
“若是我敢装糊涂拖延不走,不出三月,灭门抄家的圣旨定然送到老夫府上。”
“胡惟庸,凭你现在,能和太子斗吗!”
胡惟庸闻言一时惊骇,失神之下默默摇了摇头。
可下一秒。
胡惟庸连忙否认道:“恩师,学生可从未想过与太子争斗。”
“别以为老夫什么都不知道,左丞相的位置根本满足不了你。”
“你想要的,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白了胡惟庸一眼,见他还不愿承认。
李善长默默叹了口气,继而严肃说道:
“看在师生一场的份上,老夫给你提个醒。”
“不动则已,动则如山崩!”
“不动则已.....”
“动则如山崩......”
看着呢喃低语,沉思的胡惟庸。
李善长抚了抚秀袍,起身便朝前方走去。
直到他走出十数步。
胡惟庸这才回过神来,忙冲李善长高声喊道:“多谢恩师,惟庸谨记。”
另一边。
刚一散朝,老朱便狠狠瞪了朱标一眼。
“你小子不用给咱提醒。”
“咱知道现在朝堂上,那些文官大臣们迫于胡惟庸的威势不敢开口。”
“你小子不就是想告诉咱,咱大明朝堂上没有敢说真话的人吗!”
看着一脸不满的朱元璋。
朱标浅笑一声,出言恭维道:
“父皇明察秋毫,纵然百官迫于威慑不敢开口,可父皇也不会冤枉刘伯温的。”
从朱标嘴里听到吹捧,老朱心头阴郁瞬间一扫而空。
不过很快他便继续说道:
“刘伯温不是进宫了吗?”
“你把他藏哪儿了?”
“儿子让他先到东宫静候。”朱标浅笑一声,继续道:“方才的朝会,他不是主角,自然不能让他抢了风头。”
明白朱标说的是让李善长辞官还乡这事儿。
朱元璋眉头微皱,盯着朱标沉声问道:
“所以,你让李善长在此时辞官,是为了将左丞相的位置腾给刘伯温?”
“不对啊,你小子不是赞同咱裁撤丞相吗?”
朱标这番操作,饶是老朱也有些看不懂了。
在裁撤丞相这件事上,他们父子也算达成了共识。
既然要裁撤传承千年的丞相制度,那下一任丞相就只能为丞相制殉葬。
可是以朱标对刘伯温的器重。
朱标是不可能让刘伯温成为新制度的垫脚石才对。
“标儿,你是如何想的?”
“儿子的打算,还要看刘伯温什么态度才能决定。”
“臭小子,故弄玄虚!”
白了朱标一眼,老朱大踏步朝坤宁宫的方向走去。
“父皇,您不同我一起接见刘伯温?”
“刘伯温没那么大面子。”朱元璋冷哼一声,继续道:“你娘还等着咱的白粥呢!”
“父皇息怒,儿子方才说.....”
“什么都不必说了!”
“子不知父,纵然大明坐拥万里河山又有何意!”
“你小子不是也觉得咱会屠戮功臣吗?”
“你就跟那个臭腐儒睁大眼睛好好看看,看看咱会不会屠戮功臣!”
也不给朱标解释的机会。
老朱说完便朝门外走去。
若只是寻常小错,朱元璋自然会抄起个什么物件,了不起把朱标胖揍一顿。
可这一次,朱标的话着实让他失望透顶。
他本不是什么缺乏认同感的人,也从未奢望过全天下的人都理解他。
可纵然千夫所指,万民唾弃,老朱绝不允许两个人对他有半分误解。
其一是坤宁宫的马皇后。
其二便是眼前的太子朱标。
所以当听到朱标竟然跟刘伯温一样误解他。
也认为他会屠戮功臣。
老朱虽然震怒,可更多的则是心寒。
他怎么也没想到。
自己悉心培养多年,视为下一任接班人的朱标,竟然会如此看他。
走到门口,老朱背对着朱标沉声说道:
“既然你不明白咱,那从今日起,你便不需理政了。”
“留在宫里仔细想想,想想你老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明白老朱正在气头上,不管自己说什么他都不会听。
朱标也不再解释,而是冲着朱元璋的背影冷声问道:
“父皇这是要废了儿臣的太子之位?”
“咱没说过!”
听到这话,老朱当即转过身子,怒声吼道。
“你别拿这事儿要挟咱,咱不废你太子之位,咱就是让你在宫里好好想想!”
“既然如此,那还请父皇准我返回凤阳祖地吧!”
见朱标竟要返回凤阳祖地。
老朱怒火上涌之下,竟抄起手边茶盏直接朝朱标砸去。
可刚一出手他便开始后悔。
看着茶盏直直冲朱标飞去,老朱甚至想要冲上去阻拦。
“砰~”
茶盏直接砸在朱标头上,顿时之间血流如注。
见此情形,饶是老朱一时也有些慌神。
不过他还是继续朝门外走去。
“咱不废你的太子之位,可你也要想明白,你老子到底是不是屠戮功臣的人。”
语罢,老朱强忍心疼,大步朝门外走去。
当看到站在门口战战兢兢的常氏后,老朱轻叹一声连忙说道:
“丫头,快去请御医来给老大包扎。”
“是....”
等老朱一走,常氏连忙跑到朱标跟前。
用丝帕捂住朱标额上的伤口后,满眼心疼道:
“兄长,方才你为何不与父皇说清楚啊。”
“你明明都是为了父皇,为何不与父皇解释...”
见朱标看着朱元璋离去的方向愣愣出神,也不言语。
常氏当即便要追赶老朱,给他解释清楚。
可不等她走出两步,朱标却突然开口说道:
“算了,父皇正在气头上,说什么都不会听的。”
“可是....”
“无妨,父皇想废了我的太子之位,我还想外出当个藩王呢。”
听到朱标这话,常氏心中也是一阵无奈。
朱标、朱元璋这对父子当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两人的执拗,骨子里的倨傲简直是如出一辙。
坤宁宫。
当看到朱元璋满脸怒气坐在位置上,盛怒之下,胸膛也跟着剧烈起伏。
马皇后见状忙上前询问。
“怎么?你都给老大赔不是了,这小子还不识趣?”
“不是!”
朱元璋喘着粗气的同时,将方才一切尽数告知给了马皇后。
“重八,你这是要废太子啊。”
“咱没有!”
“咱何时说过要废太子了!”
马皇后狠狠瞪了朱元璋一眼,纵然知道此时老朱正在气头上,却依旧没好气道:
“洪武二年起老大便帮你处理朝政。”
“如今你突然停了老大监国理政之权,你让百官怎么看!”
被马皇后这么一说。
朱元璋似乎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可他当真是被朱标的那番话气到不行。
特别是想到朱标最后竟请命,返回凤阳祖地。
老朱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可是这小子竟然和刘伯温一样,都觉得咱是会屠戮功臣的无情帝王!”
没有理会震怒之下的朱元璋。
马皇后转身便朝门外走去。
“妹子,你不准去!咱就是要管教管教这小子!”
“你管教太子,我心疼我儿子,咱俩谁都不管谁!”
“妹子!”
见马皇后执意离开,朱元璋忙起身挡在马皇后跟前。
“咱是生老大的气,可老大不该像刘伯温那样想咱!”
“咱是打算裁撤丞相制度,可咱当真没想过杀了那帮跟咱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们。”
“妹子,老大不懂, 你还能不懂吗!”
看着已经贵为一国之君的朱元璋,在自己面前还渴望能被理解,马皇后心中也是倍感心疼。
只不过她还是看向老朱说道:
“重八,你什么心思,我自然明白,可我觉得老大也应该明白。”
“那我不去找老大,你让人把常家丫头叫来。”
“你总要把事情问清楚之后再发火吧!”
“咱不叫,咱现在叫常氏过来,不就是明摆着服软了吗?咱不叫!”
看着面前固执的跟个孩子一样的朱元璋,马皇后苦笑一声,随即便命人传召太子妃常氏。
不多时。
当常氏走进坤宁宫。
老朱当即背过身子,压根不去看她。
“臣妾拜见父皇、母后。”
“好孩子快起来。”
马皇后拉着常氏的手坐下,关切问道:
“老大头上的伤如何?”
闻言,老朱虽然依旧不去看常氏,可两个耳朵去立时支棱了起来。
“回母后,太医来包扎了,只是皮外伤。”
“嗯,老大为何会觉得你父皇可能屠戮功臣。”
听到马皇后这话,常氏看向旁边背着身子的朱元璋。
随即默然起身,走到朱元璋跟前竟直接跪了下来。
“父皇.....”
见常氏跪下,老朱当即将头转过来,很是疼爱说道:
“快起来,老大那小子混蛋,和你有什么关系?”
“都是一家人,不必行礼!”
对待常氏,朱元璋的态度自然不同。
一方面是爱屋及乌。
朱标是他最器重的太子,常氏身为朱标的发妻,而且他们夫妻恩爱,大有他与马皇后的伉俪情深,所以朱元璋对常氏的态度自然有所不同。
再者。
常氏还是朱元璋已故兄弟,大明战神常遇春的长女。
与徐达、汤和不同。
常遇春打仗勇猛异常,但因为性子直,经常惹出祸端,加上他是四人中年纪最小,老朱也始终将常遇春当做不懂事的弟弟看待。
如今常遇春薨逝,老朱对他的长女常氏自然关照有加。
见常氏还跪在地上,老朱冲马皇后微微示意。
马皇后也跟着说道:
“你父皇说的没错,老大惹怒了你父皇,和你没关系,快起来。”
“是。”
常氏微微躬身后便站起身子。
只不过看着面前怒气未消的朱元璋,常氏贝齿轻咬,最终还是开口说道:
“父皇,兄长并非将您视为屠戮功臣的无义帝王。”
“兄长是认为,那些勋贵武将多有不法,逼得您不得不去严惩他们!”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