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景李长江的现代都市小说《热门小说出身农户,他要靠科举上朝为官》,由网络作家“三层肚腩”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是李景李长江的精选军事历史《出身农户,他要靠科举上朝为官》,小说作者是“三层肚腩”,书中精彩内容是:碾谷机倒是好用,对百姓有大用啊”李师爷看着孟县令兴高采烈的,故作神秘道:“大人,这碾谷机还有别的用处”......
《热门小说出身农户,他要靠科举上朝为官》精彩片段
李师爷:“你放心,衙门不会亏待你的,待县令看了碾谷机征用后,老夫给县令进言,给你赏赐银钱”
李意卿挑了挑眉,意外之喜啊。
“不过,这铁片的事你得跟着去县衙”
一伙人除了走到晒谷厂把碾谷机装上,因为马车装不下,李意卿的大伯公,也就是小叔公的大哥李胜拿了牛车装了碾谷机,大伯公乃是大瑞村的村长,一听要用牛车,连忙把牛车拉过来,连一会儿要去拉割好的稻子都不管了。
李意卿看着他爹跟着坐上马车就回去了,因为碾谷机被拉走,他大伯简直丧心病狂,还想要他去帮忙打稻谷,李意卿趁机就跑了。
刚出路口没多久碰到从县城回来的李长哲,大家商量了一下小叔公家的牛车给李胜回去拉稻谷,李长哲拉着碾谷机的牛车到县城,因为有牛车慢了点,到县城的时候已是一个时辰后,李长哲跟着马夫从侧门把碾谷机拉进衙门,这会儿县衙主事的人都下班了,就值班的衙役在。
车夫和李长哲把牛车上的碾谷机搬了下来,闲聊没多久,李长哲打算先把牛车拉回去了,毕竟晚点他爹和长江可是有马车回去的,地里还有很多活,今天已经耽误了不少。
碾谷机一放好李师爷就迫不及待地叫衙役去县衙的后院把还在午歇的县令叫醒,孟县令到的时候还一直打呵欠。
孟县令看着李师爷几人围着一个大木头,打着呵欠,泪眼迷离道:“呵啊,秋民啊,你这堆木头是什么?还特地叫醒本官”
小叔公和李长江看见县令,弯身作揖,“在下(草民)见过县令”
大兴朝的百姓除了犯罪或者在公堂上对朝廷命官行跪拜礼,一般时候是不需要行跪拜大礼的,大瑞村的村民跪拜李师爷是天生对官员的畏惧,一听是县衙的师爷就要下跪,不过这些小叔公是知道的,李长江是看见小叔公作揖也跟着行礼。
孟县令摆手,“不必多礼”
孟县令本就不是什么摆架子的官员,说完接着拿袖口擦了擦眼泪,啊,真是困,李秋民这厮,不知道打扰人清梦天打雷劈吗?何况他昨天通宵刚用完膳躺下,要命了,他最好是有重要的事,不然过两天的粮税事务,就多干点活了。
李秋民不知道县令想什么,不然他可以等铁片打好再叫县令的,“大人,这是大瑞村的童生,名李生,乃是下官当年读书的同窗,这是李长江,这李长江制作了一种碾谷机,只要把稻谷放进去就可以把稻谷打好”
孟县令霎时间就清醒了,呵欠也不打了,看向旁边的木头,“这就是碾谷机吗?”
“是的,大人,这就是碾谷机”
孟县令叫了个机灵的衙役去拿点稻谷过来,现在本来就是秋收时节,不到一刻钟衙役就拿了一小捆稻谷回来。
李长江早就把碾谷机装好了,抓了一把稻谷给孟县令示意一番,“大人,只要把稻谷放进去,然后一直踩下面的脚踏就可以了”
李长江看着孟县令来了兴趣,闪到一旁,给孟县令让位置,孟县令踩着忍不住一直打稻谷,没一会儿就把稻谷打完了,看着大斗里面的谷子,兴奋道:“这碾谷机倒是好用,对百姓有大用啊”
李师爷看着孟县令兴高采烈的,故作神秘道:“大人,这碾谷机还有别的用处”
等李景全家搬进新房的时候已十月,天气渐凉,吴氏早早就给李景穿了厚厚的衣裳,尽管看着有些瘦弱,不过今年李景没有生过病,不知是不是李景平时到处跑有了效果。
李长江最近也没有什么短工打,今年盖房把银钱都花完了,钱罐里就剩那五十文,这个冬天可不好过,打算去山上割点葛藤回来做点衣服,虽然不怎么御寒,但有总比没有的好背着箩筐就打算走。
这可是个挖葛根的好机会,得想个法子。
“爹你去山上摘葛藤吗?”李景明知故问。
“是啊”
李长江看着儿子,挑了挑眉,儿子那眼睛到处转,不知道又在想什么主意。
李景嘿嘿一笑“爹,你可以帮我挖底下的根吗?”
“挖那玩意干嘛,恁大一个”李长江不解。
“爹,你给我挖嘛,前几天我碰到一个上山采药的大夫跟我说葛藤的根可以吃,还跟我说了做法”李景脸上恰好露出一丝嘴馋样,让他爹以为是儿子嘴馋了。
前几年李景病恹恹的,吴氏也不敢给他乱跑,今天他爹摘葛藤李景才想起来葛根粉来,想着看看能不能赚钱。
最后在李景泼皮耍赖外加撒娇下,李长江答应了下来。
李景松了一口气,可不容易,两世加起来三十多岁比他爹现在还大岁数的他撒娇也是豁出去了。
等他爹拉着两块葛根回来的时候李景又拉着他爹给洗刷,现在天气寒凉,吴氏不给儿子碰水,李景只能叫他爹干了。
等李长江洗刷完把葛根砍成一小块,再用石臼捶打。
李景又跑去找吴氏拿了个桶和纱布给他爹,过滤挤干水分,等弄完李长江也气喘吁吁了。
李景又是按摩又捶腿的,可献媚了,李长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儿子的服侍。
院子里的吴氏无奈地看着,当家的老说她过于溺爱孩子,他可没比她做的少。
第二天早上起来,李景又拉着他爹捣鼓,弄好的葛根粉铺平晾晒,还留了一点一会儿拿来冲。
李景端着还没有晒干的葛根粉到厨房。
吴氏在烧水,儿子说要给她弄好吃的早食呢。
“娘,水开了吗?”
吴氏看了看锅“开了”
又看向李景手里的碗“这是你说的好吃的?”
白兮兮的,能好吃吗?
李景把碗里的葛根粉分成四份,小妹九个月虽然可以试着吃一下,但一来这东西家里人没吃过,二来怕小妹还小吃了过敏什么的,虽然可能性很小,但小心为上。
李景用昨天烧的凉开水倒一点点水到四个碗里化开葛根粉,再让吴氏把烧得沸腾的开水倒进碗里,拿勺子快速搅拌。
“哟,这是?可以吃了”吴氏看着被搅拌均匀的葛根粉惊喜道。
“娘,等一下”李景回房间取了桂花罐子又跑到厨房。
“娘,放点桂花进去”
吴氏在四个碗里各放了一点桂花然后搅拌完递了一碗给儿子。
“呐,吃吧”
“娘先吃,我自己拌”说着李景拿勺子端着一碗葛根粉走了。
吴氏看着儿子,欣慰地笑了,也端着一碗跟在后面走到院子里。
院子里的李景拌了一碗桂花葛根粉正在给他爹吃。
李长江吃完看着儿子期待的眼神道:“嗯,还不错,就是有点淡没味道”
“当然清淡了,老大夫可跟我说这东西可好了,可以清腻解热、解酒养胃、美容养颜呢”李景立刻回答,一会儿还要侧面说说卖葛根粉的事。
吴氏一听,吃得更快了,一会儿就吃完了“铁蛋,要不那一小点别晒了,娘再喝一碗”
“娘,这可不行,我想把葛根粉晒了,到时候拿去卖挣钱给你花”李景赶忙说出目的,不然一会儿被吴氏拿来吃了。
小小孩童,竟是想孝顺父母呢。
“好,留着给你去做买卖啊”吴氏笑着打趣。
“娘,葛根又不花钱,你和爹可以挖回来弄好,然后集市的时候到县城里卖啊”李景急了,他爹娘就当他是小孩子过家家呢。
吴氏和李长江四目相对,霎时间反应过来,对啊,这东西山上都是,一根老大一块呢。
“铁蛋,在家看着妹妹啊!娘跟你爹到山上挖葛根”
等李景反应过来他爹娘背着背筐已经出门了,就剩大妹捧着碗在院子里吃葛根粉了,旁边的小妹抓着姐姐的裤脚狂流口水。
夫妻二人每天白天挖葛根晚上捣葛根弄了七天,第一天的葛根粉已经晒好,夫妻俩看着院子里到处都是葛根粉,满脸欣慰。
吴氏决定明天去买几个碗和勺子,只是刚搬家添置了不少东西,钱罐里只剩一百七十文了,那一百七十文她每天都在数,如果葛根粉卖不出去,家里就真的没钱了。
“娘,葛根粉有点淡,你买点红糖回来加进去更好卖”李景在吴氏出门前嘱咐了一下。
吴氏一想也是,背着筐就走了,留父子(女)四人在家。
傍晚吴氏回来,背筐满满当当的,因为葛根粉卖的时候需要烧水,吴氏买了两个提梁壶还叫掌柜的送了三个碗,吴氏又另外买了七个碗和勺子。
碗和勺子都是店里是最便宜的,碗两文勺子一文,买了半斤红糖35文,还有提梁壶,总共花了159文,吴氏捏着家里最后剩的十一文有点慌。
吴氏着急忙慌拿着买回来的东西洗刷,看着旁边的丈夫和儿子“万一挣不了钱怎么办?现在已经慢慢入冬了,今天到镇上街上人很少”
“娘,到时候我们去县城卖,而且我们的葛根粉热乎乎的,最适合冬天喝了”李景看着他娘有点退却,赶紧怂恿道,吴氏东西都买了,按她性格,肯定会干,只是需要家人的支持。
晚上吴氏用凉白开冲了点红糖,准备制作红糖葛根粉,一家人吃的心满意足,吴氏更是信心满满。
“娘,我们要拿去卖总不能叫葛根粉,这样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了,这东西山里都是”差点忘了,这时候和现代不一样,大家都过得艰难,看挣钱了肯定都想去挖葛根。
“是这样,那叫什么”吴氏只取过一个名字,就是铁蛋,李家的孩子都是按辈分排名,然后再去请小叔公取名,所以在村里那么多花儿草儿的,李家人的名字是多么突出,当然,在李家,叫铁蛋也挺突出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