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优秀文集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
现代都市连载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内容精彩,“文盲写小说”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崇祯王承恩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内容概括:“襄城伯不要自责,京营的弊病非你之过,朕不会治你的罪。”崇祯说的是实话,也是真心话。李国帧是崇祯十六年八月十号当上的京营总督,他的前任是成国公朱纯臣。京营的锅在朱纯臣身上,不在李国帧身上。见崇祯没有治罪的意思,李国帧松了口气,“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所为何事?”“襄城伯乃大明砥柱,朕打算让你前往南京辅佐太子......
主角:崇祯王承恩 更新:2024-05-07 21:21: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王承恩的现代都市小说《优秀文集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内容精彩,“文盲写小说”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崇祯王承恩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内容概括:“襄城伯不要自责,京营的弊病非你之过,朕不会治你的罪。”崇祯说的是实话,也是真心话。李国帧是崇祯十六年八月十号当上的京营总督,他的前任是成国公朱纯臣。京营的锅在朱纯臣身上,不在李国帧身上。见崇祯没有治罪的意思,李国帧松了口气,“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所为何事?”“襄城伯乃大明砥柱,朕打算让你前往南京辅佐太子......
“朕的将士不是死在敌人手上,而是死在你这个户部侍郎手上!”
“来人,将王正治验明正身,斩首示众,诛三族,抄没的家产送往顺天府衙助京师百姓治理鼠疫。”
王正治听罢直接昏死过去。
得到皇帝的命令后,刽子手立刻行刑。
顷刻间,整个法场鲜血四溅,尸体遍地。
附近的官员纷纷捂住口鼻,看不出脸色到底是厌恶还是恐惧。
周围的百姓已经沸腾了。
“陛下圣明!”
“杀得好!这些贪官污吏全都该死!”
“杀得好!杀得好!杀得好!”
百姓们纷纷伸出右手,紧握着拳头在头顶上挥舞。
那一刻,响彻云霄!
负责警戒的士卒纷纷变色,面对如此数量的百姓,他们感受到了恐惧。
恐惧像是会传染,随着百姓声音越来越大,他们拿武器的手开始颤抖,身体也随之晃动。
崇祯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无语。
这些兵卒的气势竟然被百姓压了一头,战力可见一斑!
他伸出双手示意众人噤声,整个西四牌楼瞬间安静下来。
崇祯隔空指向台下的百姓,朗声说道:“朕自登基以来灭阉党,守辽东,抗天灾,伐流贼。不求有功,但求无愧于大明子民和这江山社稷!”
“现流贼势大,直奔京师而来,京师告急!”
“朝廷为何把他们称为贼?”
“嘴里喊着善待百姓,冲锋时却让百姓在前,逃跑时让百姓殿后。”
“所到之处,一片狼藉。他们举着均田免粮的旗,逼良为匪,屠戮孩童,乃至奸淫掳掠,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你们愿意当流贼吗?”
围观的百姓们先是一愣,不知道该不该回答皇上的话。
崇祯继续说道:“朕本可以迁往南京一走了之,但放不下这京师百万黎民。所以朕决定固守京师,等待勤王之师。”
“流贼虽巨,但朕的背后有千千万万的大明子民,敌人纵有百万雄师,朕也毫不畏惧。”
“他们若敢战,那京师城下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朕以天子之名昭告京师,即日起募兵备战,抵御流贼!”
...
崇祯慷慨激昂的说完这番话后,整个西四牌楼先是短暂的安静了片刻,随后响起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百姓们无比激动,纷纷用怒吼和夸张的动作发泄心中的情绪。
这一刻,他们等太久了。
在此之前他们是迷茫的,不知道该为谁而战。
甚至觉得流贼来是一件好事,帮着他们把那些贪官污吏全都杀死。
在他们心中,皇上是好的,也该效忠皇上。
但朝堂上这伙人是坏的,他们欺负平民,压榨百姓,贪赃枉法无恶不作。
皇上看不到吗?看到了为什么不管?管了为什么没效果?
百姓们迷茫了。
今天崇祯的一番话,将他们内心的血性重新点燃。
“募兵备战,抵御流贼!”
“募兵备战,抵御流贼!”
百姓们疯狂的挥拳,肆意的怒吼,宣泄着压在心底的血性。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吩咐王承恩留下来摆摊,自己则回宫休息。
皇帝的御驾刚刚离开,太监宫女们便扯开嗓子喊道:“来瞧一瞧看一看,皇家御用之物便宜卖了啊!”
“万岁爷用过的痰盂,写字的毛笔,还有吃饭的筷子,只要价格合适就能带回家。”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购买金额前十的人可以免费获得参观皇城的资格!”
“没获得资格的人也别着急,一千两,每人只要一千两银子就能进入皇城游览半日。皇室出品必是精品,老少皆宜童叟无欺!”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于是自金朝起便在此设立关津,
说是一座关隘,不如说是一座城池。
城墙由土坯垒成,东、西、南、北各有城门,城门嵌满铁钉,故称之为铁门关。
入夜之后,受夜禁(同宵禁)影响,整座城池陷入了安静。
城中的一个房间内摆着一张方桌,桌子旁边坐着两个人。
为首的正是大明太子朱慈烺,左都督刘文耀坐在下首位置。
吱--
一个太监走进房间,打破了安静:“太子殿下,关辽登津水师总兵黄蜚求见。”
“让他进来吧。”朱慈烺用略带稚嫩的嗓音说道。
片刻后,一个身穿戎装的魁梧汉子走了进来。
只见他头戴明盔,身穿大明制式棉甲,黝黑的国字脸上五官棱角分明。
“臣黄蜚叩见太子殿下!属下参见左都督!”黄蜚单膝下跪施礼。
“黄总兵免礼平身,大伴给黄总兵赐座。”
第一次面见太子竟然就被赐座,黄蜚有些受宠若惊。
他刚要推脱,被朱慈烺伸手制止:“黄总兵勿要推脱。”
“臣,遵命。”
落座后,朱慈烺示意其他人离开,房间内再次恢复安静。
刘文耀盯着黄蜚的脸看了一会,面无表情的说道:“黄总兵麾下有多少人?战船又有多少?”
黄蜚恭敬的回答:“水师共有兵士两万一千二百八十六人,现有双甲板福船两艘,大福船近百艘,哨船,冬船,鸟船和快船各有百余艘不等。”
刘文耀看向朱慈烺,朱慈烺点点头,给他一个肯定的信号。
得到信号后,刘文耀站起身,从袖口里拿出一个卷轴托在上手,“黄总兵,我这里有一份中旨,你接不接?”
中旨?
黄蜚听到这两个字后微微一怔。
按照朝廷律例,圣旨必须接,中旨可以接也可以选择不接。
皇上这是怎么了?先是给他下旨来铁门关迎接太子,随后又给他一份中旨。
有事不能在圣旨上说吗?
还是说...朝堂已经失控了?
想到这黄蜚不再犹豫,他站起身单膝下跪:“臣黄蜚领旨。”
刘文耀松了口气,紧绷了一路的神经也终于放松下来。如果黄蜚不配合,仅凭他们这些人是无法杀死刘泽清的。
他缓缓打开卷轴,一句一顿的念道:
“今流贼犯境,非天下全力剿之不可。朕已调天下之师进京勤王,唯山东总兵刘泽清谎称坠马受伤,拒不奉诏,此罪一也!”
“内阁令他赴保定剿贼,抗命不遵,此罪二也!”
“刘泽清纵兵在临清城内劫掠,百姓见之如见流贼,败坏官军名声,此罪三也!”
“如此欺君之人,不忠不义之人,抗命不遵之人,罪恶滔天!”
“现锦衣卫查明,刘泽清欲借护送之名,挟持太子控制南京。”
“为保太子安危,佑大明未来,朕命关辽登津水师总兵黄蜚设计斩杀刘泽清,护送太子去往南京。”
“钦此。”
“臣黄蜚,领旨。”
接过中旨后,黄蜚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确保无误后将中旨收了起来。
“不知太子殿下需要臣做什么?”
朱慈烺不说话,实际他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从出京以来他都是懵的,脱离父皇的羽翼后,他发现自己是那么的弱小可怜。
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想哭,想到他是太子不能当着人哭。想笑,父皇抱着必死的决心守卫京师,无论如何他也笑不出来。
各种情绪在他心中慢慢积累,施压。
如果没有太子光环的加持,他早已经崩溃了!
见太子一脸懵逼,黄蜚看向刘文耀。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等李若琏射击产生的硝烟散去后,王承恩再次将木桩扛了回来。
这一次,效果十分明显!
鸟铳的铅丸虽然将第一本书射穿,但无法穿透第二本书。
李邦华和范景文顿时惊呆了,他们诧异的看向崇祯,心中巨震!
皇上懂得太多了,好像有种无所不知的感觉!
他们急忙躬身施礼:“陛下聪明绝顶,远胜常人!”
“别拍马屁了,快将消息散播出去,让没有铠甲的士兵照此方法制作铠甲,用绳子将书册穿好,挂在身上即可。”
“遵旨,臣等告退。”
等李邦华和范景文离开,崇祯再次给李若琏布置了任务。
这一次,他要对这些内斗的文臣赶尽杀绝!
......
次日清晨,崇祯还没走出皇城便得到了消息,流贼已经在城外扎营。
他问王承恩:“文武百官都到齐了吗?”
“皇爷,有七八个大臣染了风寒卧床不起,告归在家养病。”
“风寒?”崇祯淡淡一笑,“王之心?”
“臣在!”
“去,让东厂的番子们去那些大臣府上探探虚实,记住,他们都病了。”
“遵旨!”王之心兴高采烈的去安排人。
皇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敛财的机会来了!
“李若琏,等东厂的人出发一刻钟后,派锦衣卫去那些大臣府上查看虚实。记住,他们都病了。”
李若琏眨了眨眼睛,明白了崇祯的意思,“臣遵旨。”
“王承恩,等锦衣卫的人出发一刻钟后,安排宫里的御医去那些大臣府上给他们瞧病。”
“记住,那些人都病了。收的银子一半上交给你,剩下的一半留给他们自己花。”
“遵旨。”
文武大臣已经皇城外等候多时,由于提前打了招呼,文官们穿着清一色的棉甲。
甚至有人套了两层!
寒风吹过,脖子处散发出阵阵白气。
看到崇祯驾临,官员们纷纷跪地施礼。
“诸位都有甲胄在身,今天的礼就免了。知道朕为什么让你们登上城楼吗?”
“臣等不知,请陛下示下。”
“朕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让你们看一看流贼到底长得什么样子,感受一下城墙上凛冽的寒风!”
众多文臣虽不情愿,但皇上带头,他们也不好说些什么。
在勇卫营和锦衣卫的护送下,一行人朝阜成门方向行去。
虽然京师戒严,但路上的百姓一点也不少。三大营,五城兵马司,巡捕营,锦衣卫,东厂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城墙上,城内基本没人管了。
听闻流贼在京师西南方向扎营,百姓们一遍往西边城墙的方向移动,一边大喊:“流贼来了,去瞅瞅去。看看这些抢光杀光的畜生到底是什么样子!”
“有什么好瞅的,都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不如趁这会赶快做书甲,听说这玩意比三大营的棉甲还管用。”
“今儿个他们只要敢攻城,我第一个冲上去杀人!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百姓们情绪高涨,心中虽然还有恐惧,但热血已经开始沸腾。
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型,谈不上为国效力,只想保护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
钱,粮食,亲人,房子!
钱有自己攒的也有朝廷给的,手里有钱心里就不慌!粮食在家里屯着,吃了就不会饿!亲人有父母妻儿,一家老小欢聚一堂!房子虽然不大,住在里面却很温暖。
这些最珍贵的东西,他们誓死也要守护!
一行人很快穿过街道,登上了阜成门!
守城的武将是五军营的李副将,他亲手将千里眼(望远镜)递到崇祯手里,指着西南方向说道:“陛下请看,流贼正在西南方向扎营结寨,据此约有四里(明代一里576米)。”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除了东林党这十几个人,再无其他人求情。
见崇祯不说话,他目光看向内阁首辅李邦华。
李邦华虽然属于东林党,但从不参与党争,除非有东林党人受到迫害他才会出来求情。
“李阁老,属下冤枉啊!”
李邦华看着手中的信件缓缓摇头:“海柯,不是我不帮你,是证据摆在这没办法帮。这样,你去镇抚司把事情说清楚,讲明白,他们不会为难你。”
“是吧李指挥使?”
李若琏表情极其严肃:“李阁老放心,镇抚司从不冤枉好人。”
沈维炳倒退半步,跌坐在地上。
党崇雅看着沈维炳慌乱的模样很是嫌弃,他目光扫视朝堂,最后落到刑部左侍郎张忻身上。
他与张凤翔私交甚好,张凤翔是齐党前党魁,张忻是齐党新任党魁。于情于理,都得帮他一把。
得到党崇雅的信号后,张忻想了想。
片刻后拱手出班:“陛下不妥!既然事关重大,且是陛下亲自交办的案件,应由三法司会同锦衣卫共同审理。”
明律有规定,遇到重大案件,应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法司会审;遇有特大案件,应由三法司会同各部尚书、通政使进行“圆审”;陛下亲自交办的案件,应由三法司会同锦衣卫审理。
这件事属于最后一种,按照规定必须三司和锦衣卫共同审理。
此言一出,党崇雅瞬间对张忻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就叫专业!
有三法司的存在,锦衣卫就不能对他屈打成招。
“张侍郎所言极是,臣附议。”
“臣也附议。”
有了张忻带头,朝堂上的官员纷纷下跪附议,请求三司和锦衣卫共同审理此案。
就连内阁首辅李邦华也位列其中。
这是朝廷的规矩,他是文臣之首更要起到带头作用。
崇祯淡淡扫视一眼,瞬间猜到了他们的想法。
沈维炳和党崇雅可以死,三司与锦衣卫会审最坏的结果是死他们两个。如果让锦衣卫单独审理,不知道会牵连多少人。
李若琏不愿意了,这可是件天大的功劳,到嘴的功劳能让它飞了?
他急忙说道:“诸位大人,这是锦衣卫查出来的线索,按理说应由锦衣卫办理才是,怎么能中途换人?”
“李指挥别着急,这件事关系到两位三品大员,应该从长计议按照朝廷规矩办事。咱们既不能放过坏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你说锦衣卫冤枉好人?”李若琏怒道。
“我可没说,是指挥使大人自己说的!”
“你们...”李若连是武进士出身,斗嘴可斗不过这帮文人。
他想反驳又不知从何说起,脸被憋得通红。
崇祯见状淡淡一笑:“张忻,当初这件案子是谁推给锦衣卫查办来的?”
张忻愣了。
他猛地回想起昨日与顺天府尹面君时,将灭门一案推给了锦衣卫。
当时没有线索,破不了案,想着把案子推出去甩锅。
前脚刚把案子推出去,后脚有了线索就想把案子拿回来,这能说得过去?
没想到陛下还记着这事。
他脸色涨的比李若琏还红,极不情愿的说道:“陛下,臣请锦衣卫尽快查清此案,还京师一个安宁。”
带头的居然反水了!
其他附议的大臣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这些人缓缓站起身怒视着张忻,恨不得把他的嘴撕z烂。
崇祯继续说道:“八家商号私通建奴流贼,在京师脚下制造灭门惨案,影响极其恶劣。锦衣卫立刻将八家商号家产全部抄没,一半送往户部,一半送往内帑。其余人等,男的凌迟处死,女的送到三大营犒赏三军。”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三大营和五城兵马司的士兵们听到发饷银后,之前的牢骚和不满瞬间烟消云散。
有了钱,他们便没了烦恼。
没钱的时候烦恼只有一个:饿!
有钱后虽然烦恼变多了,但可以用钱解决烦恼。
有钱可以买粮吃饭,养活一家老小;有钱可以买碳取暖,造就一个温暖的家。有钱可以买衣裹身,让家人温暖且体面。
饷银整整发了一夜,午夜时分崇祯便困得不行了,嘱咐一番后独自回到乾清宫倒头便睡。
这是他穿越的第一天。
过得很累,很充实。
幸运的事,他睡得也很香。
皇城外发饷的同时,李若琏也没闲着。
由于巡捕营,锦衣卫和东厂都被调走保护皇城,李若琏一路走来非常顺利。不但没遇到巡夜的兵丁,甚至连锦衣卫的影子都没看到。
他带着百余号死士先是来到前内阁首辅陈演家,借着月色翻墙而入。
见人就杀,逢人便砍,不到两刻钟便将整个府邸血洗。
留下三十人打扫战场,剩下七十多人来到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家。
杀红了眼的士兵们不用吩咐,直接翻墙杀了进去。
杀完人之后一行人以最快的速度收拾财物,随后趁着夜色匆匆离开。
等有人发现异常时,他们早已没了踪影。
清晨,乾清宫。
乾清宫有东和西两个暖阁,分为上下两层。下层设有五间小暖阁,上层有四间小暖阁。
每个小暖阁内都有三张床,总共是二十七张床,皇帝睡觉时可以随意选择。
当皇帝选择了一张床睡觉后,负责伺候的太监会将其他床的幔帐也放下。这样外界的人就不知道皇帝睡在哪张床上,尽可能的避免了晚上被暗杀的问题。
正在东暖阁熟睡的崇祯被一阵很轻的呼声吵醒。
“皇爷...皇爷...内阁首辅,刑部左侍郎还有顺天巡抚急事求见。”
“皇爷,皇爷!”
崇祯不情愿的睁开眼,发现王承恩站在帷幔外不停地呼喊着。
他有些生气的问:“几时了?”
“回皇爷,卯时初。”
明代皇帝凌晨五点左右开始早朝,景阳钟响起的时候,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昨日杀了首辅,抓了勋贵,又安排太子南迁。为了让政令早日下达,崇祯昨日便吩咐今日不早朝,有事呈递内阁即可。
本想睡个好觉却被打扰,有些恼火也很正常。
“让他们去西暖阁候着,过来给朕更衣。”
“遵旨。”
在王承恩的帮助下,崇祯再次穿上了昨天遇刺时的罩甲。
他要穿给所有人看,让他们时刻想着天子遇刺之事。
来到西暖阁,内阁首辅李邦华,刑部左侍郎张忻,顺天府尹王庭梅跪倒施礼。
李邦华双眼通红,满脸憔悴的说道:“陛下,昨夜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前内阁首辅陈演家中遇袭,满门遭屠,家产被洗劫一空。”
崇祯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他满脸震惊的看着李邦华,问道:“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大明京师,天子脚下,竟然发生了灭门惨案,实在让人震惊。”
王庭梅脸色凝重。
京师每天都会死人,死于鼠疫是一回事,死于非命是另外一回事。被灭门的两户人家一户是前内阁首辅,一户是现任朝廷命官。
无论破案与否,他都有责任。
这件事如果被对手抓住把柄,轻则戴罪立功限期破案,重则丢官丢命。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不消片刻,这道口谕便被传到所有人的耳朵里。
勋贵们顿时炸锅了!
“什么?四辆马车!人都坐不开,东西往哪儿放?”
“从通知南迁到现在只有半天时间,府里好多东西都没收拾。陛下说每户只能用四辆马车,这些东西怎么办?”
“不行,绝对不行!”
“我去找陛下理论!”
很快,一众勋贵来到崇祯面前讨要说法。
英国公张世泽站在最面前,其余人分列身后。
五位一等公,能向皇帝求情的只有这位英国公了。
魏国公徐文爵在金陵驻守,黔国公沐天波在云南驻守。定国公徐允祯有刺杀皇帝的嫌疑,去不了南京。成国公朱纯臣被下狱,也去不了南京。
不等他们说话,崇祯率先开口:“诸位,你们此行是逃命不是出游,带这么多家财上路不怕兵士们哗变抢钱吗?”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
崇祯说的不无道理,负责护送的是锦衣卫和东厂厂卫,这些人素来贪婪,谁敢保证他们中途不会哗变?
身怀巨贾本就是让人眼红,搞不好杀人夺财。
“再者,车队臃肿行进缓慢。现流贼已占据河间一带,他们只需派出一队轻骑星夜朝山东进发,若是被他们追上,汝等是何下场还用朕说吗?”崇祯表情严肃的说道。
“太子是大明的未来,朕不能让你们耽误太子行程。”
众人沉默。
嘉定伯周奎上前一步:“陛下,能否通融一下?”
崇祯盯着周奎,心中渐冷。
他的这位老岳父实在可恨,不但极度贪财,而且吝啬至极。
崇祯十六年冬,皇帝号召百官捐款帮助剿贼。既然捐钱就要找个榜样,于是崇祯让太监去找周奎借钱。
结果周奎贪财如命,宁死不捐。
周皇后见事情无法收场,于是将卖首饰的五千两银子交给周奎让他捐出去,以壮皇家脸面。
万万没想到,周奎竟然只捐了三千两。
里外里净赚两千两!
其他勋贵、大臣见状纷纷相仿,最后只募得十几万银子。
李自成进京后周奎被抓,先是杀了他的妻儿,随后又严刑拷打,最后交出了五十二万两白银,其他家产折银数十万,可见一斑!
崇祯在南迁的名单上看到这个名字时本想划掉,但转念一想此举正好引蛇出洞。
他藏银子的地方极其隐秘,一般人根本找不到。
不如趁南迁的机会一网打尽!
“超出数量者留在京师,与朕共御流贼!”崇祯再次声明观点。
勋贵们你看我,我看你,没了主意。
如果留下,一旦京师失守,他们这些勋贵无论投降与否,下场会非常惨。
不死也得扒一层皮。
想走,这些钱就得留下。
要钱还是要命?
周奎第一个说话:“陛下,老臣愿留在京师与陛下共抗流贼!”
崇祯微微一笑:“国丈真乃朝廷的中流砥柱,朕心甚慰。”
英国公张世泽拱手施礼道:“陛下,臣也愿留在京师。”
“好,甚好!”
有了他们两个带头,勋贵和大臣们纷纷表态。
有的宁愿留下家产也要走,有舍不得家产选择留下。
崇祯心中冷笑不止,这些人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留在京师就能保住家产吗?
答案是否定的!
崇祯站在高台之上,看着台下火光闪烁中黑压压的人群,他高声说道:“此行山高路远,诸位要竭尽全力保护太子安全。朕以天子之名向诸位承诺,到达南京后,所有人官升一级,赏三个月的俸银。”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后面的人被挡着看不到,纷纷向前挤。
前面的人被挤得难受,纷纷大喊:“后面的别挤了,前面的都杵墙上了。”
“都杵墙上了还不躲开,挤死你活该。”
“老子的鞋去哪儿了?”
眼看现场越来越乱,旁边一个国子监的监生站了出来。
他转过身高举双手喊道:“各位父老乡亲别挤了,我念给大家听。”
此话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别说那些文邹邹的话,俺们听不懂!”
监生点点头,开口说道:“这是万岁爷的告示。”
“万岁爷的告示岂不是圣旨?”
“哎,不重要,上面没有印章,就当告示看。”监生捋着胡子一脸严肃,“万岁爷说了,朝堂上贪腐之风盛行,导致国库空虚,军队缺饷。”
“昨儿个万岁砍了内阁首辅魏藻德的头,灭了他三族。抓了户部左侍郎王正治,抄了成国公朱纯臣的家。”
周围的老百姓一听,顿时炸锅了。
“内阁首辅让万岁爷砍了?”
“何止砍头,还被灭了三族。我早就说他德不配位,靠一张嘴皮子爬到内阁首辅的位置,现在好了,嘴皮子把脑袋说没了。”
“内阁首辅算个屁,没听说成国公也被抄家了吗!万岁爷动真格得了!”
监生对百姓的反应有些意外,等众人情绪稳定后继续说道:“万岁爷说了,今儿中午和明天还要砍一批大官的脑袋。”
老百姓们先是沉默,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太他妈解气了!贪官污吏都该死,一点也不可怜!”
“中午什么时候砍?在哪砍?我提前去占个地。”
“外地的吧?咱北京城儿砍头除了西四牌楼,还能有哪儿?走啊,别光站着了,瞧热闹去!”
“砍脑袋不都是午时三刻吗?现在去太早了吧?”
“去晚了没地了!”
说着,众人嚷嚷着就要往西四牌楼赶。
监生双手一摆,悠悠说道:“大伙别激动,后面还有呢!”
“还有?”老百姓们顿时停下脚步,纷纷扯着耳朵仔细听。
“万岁爷还说了,砍头抄家的钱凑不够军饷,要把宫里的东西拿出来卖,希望大家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此话一出,众人皆震。
大明朝,什么时候穷到皇帝卖家产了?
在他们的认知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要万岁爷愿意,天下所有人的钱都是他的。
“老先生,你不会是逗我们呢吧?”有人诧异的问。
“黄纸黑字,我敢胡编乱造吗?”监生两眼一瞪。
“在哪卖?什么时候能买?”一个商贾打扮的中年人问,“都是宫里的宝贝,别说买了,看一眼都值!”
“是啊,在哪卖?”
“西四牌楼旁,申时初。”
“走走走,瞧瞧去。”
“对,没钱买瞧一眼也值了。万岁爷卖的东西肯定不贵,去了没准能捡漏。”
众人刚要离开,一队顺天府衙门的差役拿着告示走了过来。
他们两人负责张贴,一人大声朗诵。
“今,京师有瘟疫,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
“经查,此乃鼠疫作乱!”
“上表天子,天子巨震,拨内帑白银数十万以治。”
“鼠疫经跳蚤传播,若想治疫需先治鼠。凡家中有鼠者,不可手足碰之,需用棍棒打死后焚烧。家中粮食不可生吃,大火久烹后方可使用。”
“家中被褥,衣物,需用稻草熏烤;地面墙面用石灰水泼洒;禽畜圈中先用稻草熏烤,再用石灰水泼洒,如此跳蚤可除矣。”
“即日起,凡黄册有登记者,皆可领取半两银子治鼠钱。此钱由保正至顺天府衙统一领取,领取后各户再去保正家中领取。”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