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大明锦绣畅销小说

大明锦绣畅销小说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出自军事历史《大明锦绣》,作者“岁月神偷”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主要讲述的是:“还有......"朱允熥犹豫下,放下筷子,”还有,挨饿!“......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01-10 03:2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绣畅销小说》,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朱允熥朱元璋出自军事历史《大明锦绣》,作者“岁月神偷”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主要讲述的是:“还有......"朱允熥犹豫下,放下筷子,”还有,挨饿!“......

《大明锦绣畅销小说》精彩片段


“为大明开疆拓土的将士们,千岁千岁千岁!”

朱允熥还没回宫,他一天的行程和说过的话,就已经传递到了朱元璋的手边。

不是不信任孙子,而是朱元璋这个爷爷想知道,他这个嫡孙一天都做了什么。

”臭小子!“龙椅上,朱元璋咧嘴大笑,”真敢说呀!“

地上跪着的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悄悄抬头,看到了皇帝那张大笑的脸。心中对吴王的分量,更看重几分。

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军,他这个指挥使不同于别的大臣,更像是皇帝的仆人。而他的身后,也只能有皇帝这么一个主人。

”咱孙儿这么喊,将士们怎么回的?“朱元璋笑问。

蒋瓛朗声道,”三军振奋,山呼海啸!“说着,又补充一句,”只怕当时,吴王殿下让他们去死,他们都会去!“

”嗯!“朱元璋点点头,”咱这个孙子,比咱会说话,也比他老子会说话!“

当皇帝,说话是一种艺术。

有时候,皇帝说的话,就是人心。

朱元璋继续往下看,又马上笑了起来。

”出来一趟给家里买点东西!呵呵,咱都这个岁数了,还给咱买糖?“

他摇摇头,但是脸上带着祖父那种得到孙儿孝顺,骄傲且满意的微笑。

可随即,笑容凝固了。

”安置了一老一少两个乞丐在楚国公家?“

蒋瓛犹豫下,开口说道,”吴王殿下见乞丐可怜,动了恻隐之心!“

龙椅上的朱元璋沉思着,脸色有些阴沉,”京城的乞丐多吗?“

”回陛下。“蒋瓛琢磨着措辞,“这些日子,比以前多了些!”说着,继续道,“臣,这就去查,这些乞丐是哪来的?”

作为皇帝的心腹,他当然知道皇帝的关心点在哪里。

天下不可能没有乞丐,但是皇帝要知道的是,造成乞丐的原因是什么。皇帝要知道,这些乞丐身上发生了什么。

果然,朱元璋点点头。

但马上朱元璋又恼怒起来,“传旨给应天府,问问他们干什么吃的?城里乞丐多了都不知道?有了乞丐,为什么不妥善安置?为什么不给他们一口饭吃?”

“这事咱知道了,咱要是不知道呢?是不是咱不知道,他们就等于看不到?问问他们,这官怎么当的,是不是天天坐在衙门里,想着怎么升官发财?”

“告诉他们,他们是官儿,不是牛。干活还要咱用鞭子抽吗?当官的眼睛要看,耳朵要听,见到事要管!”

朱元璋越说越气愤,“让他们当官,一个个兴高采烈。让他们做事,一个个尸位素餐!一个个张口闭口,全是他娘的天下天下。可是呢,连要饭的都没安置好,还他娘的说什么天下?”

古往今来,朱元璋应该是仅有的,会为了乞丐而大发雷霆的皇帝。

无论后世多诟病他,无论多少人议论他,诽谤他。但是有一点,朱元璋从不是民贼。

很多皇帝,既是独夫,又是民贼。

哪怕那些皇帝被什么学者专家称呼为大帝,但也是残民的贼。

他出身苦,见过百姓的苦,了解百姓的苦。

他是历史上第一位把关爱贫苦百姓落实到地方衙门的皇帝,曾经下旨给各地官府,六十以上年老多病者,年少无依无靠者,伤残不能理事者,每年官府要给多少粮食,多少布多少肉油。

跟随他征战天下的老兵,在这个基础上,赏赐更加丰厚。每年除了以上这些,官府还要给银钱多少,给酒多少。

大明刚刚统一天下之时,河南发生旱灾,听闻当地百姓卖儿卖女,朱元璋这位性情皇帝做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举动。

官府赈灾的同时,也要出钱把百姓卖掉的孩子买回来,交给穷苦百姓让他们团聚。

骂得有些累了,朱元璋叹息一声,自言自语,”天下,何时才能真正人人都有饭吃!“

说着,看看手里记录朱允熥言行的条陈,苦笑下,”咱这个孙子,跟咱一样,见不得穷人!“

不过马上,朱元璋的表情又变了,看着蒋瓛,”查,查查这么多乞丐到底咋回事?查查,是有无良的乡绅,还是有无良的官儿!“

"臣,遵旨!”

“陛下!”这时,黄狗儿轻轻上前,“吴王殿下回来了,在殿外求见!”

“你还杵着干啥?传进来!”朱元璋骂道。

~~~~~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随着黄狗儿一道退下。

同时,几个小太监,开始为皇帝布置晚饭。

外面的天有些暗了,斜阳的光落在金色的琉璃瓦上,全是五彩的光彩。

朱允熥拿着一包糖,笑着进来。

“孙儿参见皇爷爷!”

“起来,起来!”朱元璋放下手里的东西,从龙椅上下来,“坐,吃饭!”

“皇爷爷,孙儿在城里逛了逛,路过个卖糖的铺子,给您称了点糖!“朱允熥献宝似的,放在饭桌上。

”咱多大岁数了,还吃糖?“朱元璋笑道。

”这是广州的椰蓉糖,卖糖的说呀,没那么甜,入口即化!“

”咱可不吃,咱不爱吃甜的!“朱元璋笑道,”咱呀,就爱吃肉。“

”您尝一个,尝一个!“朱允熥摸出一块,送到朱元璋嘴边,”就吃一块!“

”呵呵!“被孙儿撒娇似的弄得呵呵笑的朱元璋,张开嘴,糖一入口,顿时笑道,”哎呀,还是太甜!“说着,又笑笑,”这玩意不抗饿,没啥吃头!“

老头就是嘴硬!

朱允熥心里好笑。

饭菜上来,都是家常便饭。朱允熥让太监下去,亲自给爷爷装饭。

然后,把炖肉的汤汁倒在自己的碗里,大口的吃了起来。

”逛了一天,饿了!“朱允熥边吃边笑道。

”饿了就多吃,吃肉!“朱元璋给他夹一块炖的稀烂的肥肉,”想长寿,吃肥肉!“

朱允熥笑着点头,大口的吃着,格外香甜。

”孙儿,今天在城里都看到了啥?“吃了一会,朱元璋笑问。

朱允熥顿了顿,“盛世!”

“嗯?”朱元璋一愣,“啥?”

“孙儿看到了,咱们大明百姓富足祥和悠闲的盛世!”

“还有吗?”朱元璋知道这是马屁,淡淡的一笑。

“还有......"朱允熥犹豫下,放下筷子,”还有,挨饿!“


朱元璋圣旨一下,奉安殿中,无论是奴仆还是侍卫,还是为朱标守孝之人,都是倒吸一口冷气。

吴,乃是大明建国之前的国号。

而这位受封的朱允熥,又是大明洪武皇帝的嫡孙。

许多人看着朱允熥的眼神,顿时变得更加敬畏起来。

吕氏几乎咬破了嘴唇,那可是吴王!

当日她初为东宫继妃的时候,曾试探过自己的丈夫,太子朱标。

朱允炆既为东宫长子,可否冠为吴王。

结果被朱标训斥一番。

吴,乃是皇帝之前的 王号,吴地又是大明的财源之地,又靠近京畿,不可能封赏。

结果,现在居然落到了朱允熥的身上?

而朱允炆似乎也有些傻了,呆呆的看了朱允熥半晌,然后慢慢低下头。

只是谁也没看到,他低头的时候,眼里闪过一丝愤恨。

他虽是庶子,可长幼有序,他年龄在朱允熥之上。

现在万岁居然跳过了他这个名义上的 长子,册封了弟弟朱允熥为吴王。

他心中不甘。

论读书,他甩出朱允熥十条街。

论长相,他的母亲是美人,他面容俊美,也比朱允熥强。

论性格,他行事稳重不张扬,低调谦虚,深得朝中大臣称赞。

但是现在,得到吴王封号的,居然是朱允熥!

难道,一个嫡字,就那么重要?

朱元璋下旨之后,并未立刻就走,环视一周,众人的神色收于眼底,最后落在朱允炆身上。

苍老的脸上,神色更加柔和一些。

如果说今天的朱允熥给他的是惊喜,那么朱允炆这个孙子,一直以来都深受他的喜爱。

虽然是庶出,可是从小读书好,为人谦逊有礼翩翩君子。

皇明朱家起于草莽,朱标那一辈的兄弟都是在军营之中长大。长大后又策马扬刀征战四方,让他们读书那是一个个叫苦连天,让他们打仗,那是一个个欢欣鼓舞。

大多数第三代的皇孙也是那个德行。就知道舞刀弄枪,天天想着什么远征漠北。要么就是只知道吃喝玩乐,喜欢酒色。

在朱家第三代人中,朱允炆算得上出类拔萃。

朱元璋是武力打天下,他自认是个武人,但是他不希望他的子孙也都变成武人。他希望他的子孙,不但要有才学,还要有良好的道德。

朱允炆的谦逊是德,在父亲床前侍奉是孝。

尽管此时对吕氏,朱元璋的心中有些不满,但是对这个孙子,他实在是爱。

“皇长孙朱允炆!”

朱元璋的声音中,朱允炆惊喜的抬头。大悲之下的大喜,让他眼里有了泪花。

“朕之长孙,聪敏好学,谦逊有德,待亲诚孝,待臣宽和!”朱元璋一字一句道,“封,朱允炆为淮王!”

朱允炆大喜,“臣,谢主隆恩!”

说完,意味深长的看了朱允熥一眼。

而边上的 吕氏,也喜极而泣。

“臣妾谢陛下隆恩!”

可是她不开口还好,一开口,朱元璋脸色顿变。

自己好好的嫡孙,被这个女人吓得连连装傻!这个妒妇!

若不是在朱标的灵前,朱元璋怕是马上就要发作。

朱元璋这人就是这样,一旦看谁不顺眼,心中的恶感就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冷笑一声,拂袖而去。

淮王!

朱允熥心中暗自思量。

朱家就是淮人,朱家的祖籍在沛地,和汉高祖刘邦是老乡。

朱家后来扎根在淮西,繁衍生息。

淮,又是朱元璋起家的地方。

大明所有的开国勋贵,都是淮人。

朱允炆头上这个淮字,也是意味深长。

想到此处,朱允熥迎上朱允炆的目光。

但是你的淮,终究是没有我的吴尊贵。

在竞争皇位的路上,我既然领先一步,就不会输给你!

朱元璋走后,朱允熥再次回到奉安殿中,跪在朱标的灵前。

棺椁中的那个男人,是他名义上的父亲。

他本是大明皇位,无可动摇的继承人。

但是他现在去了,大明的皇储之位出现空缺。

他一去,他那些从小在金戈铁马中成长起来的兄弟们,也都有了不安分的心。

一阵冷风吹过,朱允熥的视线飘向殿外。

除了朱允炆,自己最大的对手,还有那个武功浩大,在历朝历代中功绩不输汉武帝的永乐大帝,现在的燕王,朱棣。

大明王朝在朱棣的带领下,横扫漠北,将黄金家族杀得丢盔卸甲,让统一的蒙古高原,再度变成了散落的部族。

同时他又征伐安南,把南越变成了大明的领土。

赫赫武功,成就了大明盛世。

在历史长河中,朱棣最耀眼的,不是他的武功,而是他的勇气。

他不是汉武帝那样坐镇京城靠着手下将领,横扫匈奴的功绩。

他是身先士卒,率领大明将士,开疆拓土的猛士。

既是猛士,又是皇帝。

尽管他身上有着一言难尽地的点,让后人拿来说事,但是谁都不能否认。

他是一位好皇帝。

真是一位好将军。

他,是朱允熥最大的敌人。

~~~~

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太子朱标去世,谥“懿文太子”,葬于明东陵。

大雨过后,阳光普照大地。

春日的阳光明媚温暖,柔和醉人。

但是天地间却没有春日的朝气,大地上行进的送葬队伍哭声一片,车马边都是满身素缟,痛哭流涕的臣子。

巨大的棺椁被白衣侍卫扛着,慢慢前行。

朱元璋下旨,凡文武百官送葬,皆步行,不得骑马坐轿。

朱允炆搀扶着吕氏,朱允熥带着两个小丫头,跟在灵柩边上。

道路边上,几个年幼的孩子不时哭着哭着,跌倒在地。

男孩还好,两个年幼的丫头,小手小脸上都沾满了灰尘,被泪水冲成一道一道的。

“来,三哥抱!”

朱允熥蹲下身子,将两个妹子抱在怀里,缓步前行。

朱允熥这具身体,有些废柴,抱着两个丫头显得有些吃力,脚步有些踉跄。

可是他依旧紧紧的抱着妹妹,一步一个脚印。

这一幕,让送葬的百官看到,无不称颂。

长兄如父,吴王殿下怜爱幼妹,身体力行,堪称佳话。

“太子爷呀!三爷长大啦!”

这一幕,也让朱标生前的东宫属官,和一些亲近朱标的老臣,再次痛哭起来。

送葬队伍中,武将之中蓝玉和常氏兄弟等人,看到这一幕,也都红了眼眶。

蓝玉看看周围,都是他们这些淮西出身的武人,小声说道,“哎,你们谁琢磨琢磨,皇上给三爷这个吴王到底啥意思?”

东莞伯何荣眼珠转转,“俺们这些大老粗上哪琢磨去!封王还不好?还是吴王!咱们皇上以前就是吴王!”

“你他娘地!”蓝玉大怒,摇头道,“跟你们这些人,就说不到真格的!”随后,又看看左右,“去,请詹徽大人过来,俺有话请教!”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