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选篇章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选篇章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叫做《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是“画凌烟”的小说。内容精选:稳定了陕西,北直隶,天子脚下,竟然还有这样的事。崇祯道:“把这几个官差给朕绑起来,咱们去常山县走一趟,看看是哪个狗官敢这么不要命的!”张之极立刻就冲出来,带着人把这几个官差给绑了。“这位军爷,你要干什么!这事可是真定府的知府衙门下放下来的事,你若是要强出头,怕是要吃亏!”崇祯杀气森森道:“很好嘛,真定府也参与进来了!”......

主角:张凡崇祯   更新:2024-01-09 03:5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凡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选篇章》,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是“画凌烟”的小说。内容精选:稳定了陕西,北直隶,天子脚下,竟然还有这样的事。崇祯道:“把这几个官差给朕绑起来,咱们去常山县走一趟,看看是哪个狗官敢这么不要命的!”张之极立刻就冲出来,带着人把这几个官差给绑了。“这位军爷,你要干什么!这事可是真定府的知府衙门下放下来的事,你若是要强出头,怕是要吃亏!”崇祯杀气森森道:“很好嘛,真定府也参与进来了!”......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选篇章》精彩片段


“我记得,当今天子去年的时候就下令,朝廷永不加赋,哪里来的加赋之说!”


那官差被抽了一下,也有些怕了:“县太爷说要加的,咱们只是奉命行事!”

另一个官差道:“这位军爷,咱们也是朝廷的官差,也是为天子办事,您这样阻止我们,还殴打我们,说不过去吧!”

崇祯当即就气乐了,奶奶个腿的,你们他娘的是不是干坏事的时候,就拿朕的名头来压人了!

崇祯又是一鞭子抽过去,抽得那官差闭了嘴:“先别上你的嘴,待会再收拾你们!”

官差们一见威吓都不好使了,连忙闭了嘴。

崇祯问那老汉道:“老汉,听你刚才说,有亲戚从山西大同那边来,是怎么回事?”

“军爷,是这么回事,我那亲戚说大同那边正在打仗,他家已经被毁了。”

崇祯心头一沉,追问道:“大同镇何处?”

“威远城那头。”

崇祯心中更是沉得不见底了,威远城是边塞之地,看来林丹汗那条老狗还是没有忍住。

也不知道刘乔现在是否平安。

刘乔是崇祯安插到关外的人。

这两个月崇祯都在陕西,怕是关外的情报送到京师,也没能找到他的人。

崇祯又道:“您刚才说的地主加租又是怎么回事?”

那老汉哭着道:“地主王太爷说今年收成好,要加一成租金。”

“胡扯!”崇祯忍不住道,今年哪里收成好了,陕西大旱,北直隶这边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些地主为了压榨百姓,是什么不要脸的理由都想得出来啊!

而且更加操蛋的是,地主加了租,给朝廷交的税没有增加,这部分钱全部拿在自己手里了。

最后让老百姓破产,民不聊生,恨的是当今天子。

你就看刚才那几个官差不是说了么,他们是为天子办事。

既不把钱上缴给崇祯,还拿他的名头来讹钱,简直就是该死!

此时已经是北直隶,离京师不是不远了,尚且如此,那其他地方呢?

难怪李小哥一呼而百应,难怪内乱不止!

朕看着远远不仅仅是陕西旱灾的原因,而是大明朝这些狗官不停吸大明的血,导致民生崩溃,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稳定了陕西,北直隶,天子脚下,竟然还有这样的事。

崇祯道:“把这几个官差给朕绑起来,咱们去常山县走一趟,看看是哪个狗官敢这么不要命的!”

张之极立刻就冲出来,带着人把这几个官差给绑了。

“这位军爷,你要干什么!这事可是真定府的知府衙门下放下来的事,你若是要强出头,怕是要吃亏!”

崇祯杀气森森道:“很好嘛,真定府也参与进来了!”

说完,就绑着几个官差,一路向常山县而去。

常山县门口的侍卫一看大批大批的军队来了,连忙上前行礼:“拜见长官!不知是哪位大人驾到?小人立刻去通报。”

“不必了。”崇祯带着人匆匆进了城,路边的老百姓都让开一条道,惊奇地看着这一幕。

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军队,今日为什么会进了这小小的常山县城?

崇祯来的飞快,很快就到了县衙门,将那几个官差都扔在门口。

县衙门门口的侍卫一看,顿时道:“参见军爷,不知是哪位大人驾到?”

崇祯让人拖着那几个官差,却是不理会门口的人,径直就往里面走,锦衣卫和御林军都簇拥在皇帝周围。

衙门的人无人敢拦。

县令张福昌听到外面的动静,不悦地怒吼道:“外面是何人在喧哗!”



这大明朝的官场,上上下下都要打点,我赚钱,一不谋害人性命,二不祸乱朝纲啊!

您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给我扣了这么大一顶帽子,这朝臣现在都人人自危,不干活了,对您皇帝也是有影响的吧!

崇祯盯着周延儒不说话,有意思,这家伙还会拿张居正出来做挡箭牌。

但你今天就算拿天王老子出来都不好使,谁让你丫的搞了这么多钱,谁让朕缺钱!

不拿你开刀,朕怎么对得起你这些年努力捞的钱呢!

见皇帝不说话,周延儒继续壮着胆子道:“陛下,您真的要做大清洗?现在的大明弊端,是百年的积累,您真的觉得可以改变它?”

火光映照在周延儒憔悴的脸上,像是戴了一张浮肿的面具一样。

在大明这个名利场混了十五年了,周延儒深深体会到官场的规则,即便是皇帝也要遵守。

他不认为当今这位少年天子真的有扭转乾坤,再造大明的气魄。

至少靠杀贪官,是绝对不行的。

“周延儒,朕不想再跟你讨论这些,朕今日来不是来跟你辩论的。”

周延儒绝望地把头埋下来,他知道皇帝今天是来杀自己的,自己刚才说的那一套,皇帝连半个字都没有听进去。

皇帝能在大殿上撞死钱谦益,杀自己也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但崇祯的下一句话就让周延儒一震。

“你有一个活命的机会。”

周延儒突然抬起头,兴奋地看着皇帝,随即又低下头,激动得喉咙有些发干,赶紧道:“为陛下分忧,是臣分内之事。”

从绝望到希望,竟然只是一刹那。

周延儒自己都有些不相信,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市舶司已经荒废很久了,朕需要一个能担当大任的人去广州。”

周延儒内心一震,皇帝居然要开海?

“市舶司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重新建立起来的,你先去,朕给你一年时间先搭建一个框架,一年后给朕一个完整的计划。”

“办好了,朕以后让你回京师,入主中枢机要。”

这下完全出乎周延儒的意料,他以为少年天子凭意气办事,血气方刚,眼里容不得沙子,所以对贪官污吏非常痛恨。

但没想到皇帝居然给了自己一个机会。

周延儒激动道:“臣定不负皇恩!”

“周延儒,希望你说到做到,不要辜负了朕对你的期望。”

“陛下放心,就算臣死在那里,也要给陛下一个交代。”

若是换做之前的周延儒,必然会反对皇帝贸然开海禁。

嘉靖年间,倭寇横行。

太祖禁海的目的是为了海防,大明上上下下的大臣们都不太愿意去惹麻烦,开海也非常浪费钱。

当初的成祖就对大海很着迷,忙于去炫耀国威,以致国库空虚。

当然,也有人怀疑成祖此举是去海外寻找建文帝。

总体来说,大明朝的官员们不像之前的大宋,他们对大海没有什么好感。

周延儒也是。

但他现在必须接下来,因为这是他唯一活命的机会。

要知道,这一年的周延儒才三十五岁,是整个朝堂最年轻的侍郎。

侍郎是什么级别?

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废唐宋以来的最高行政机构三省,废了宰相,皇帝直接面对六部。

六部官员第一次完完全全直接向皇帝汇报,而侍郎就相当于尚书的副职,正三品大员,这可是部院重臣。

周延儒二十岁的时候就中了状元,在读书人中是顶级天才,在当官这条路上也是少有的能人,要不然怎么会三十五岁就成了礼部右侍郎?

在历史上,周延儒是个被后世评为奸臣的。

但你若说他手里不干净就成了奸臣,那这大明的所有官员都是奸臣了。

这货之所以被评为奸臣,就是给崇祯背锅的。

话说回来,他对生的欲望是满满的。

崇祯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他如何会不珍惜?

崇祯起身离开,依然道:“周侍郎,朕知道你们这些大明的天之骄子们天天都在干什么,看朕的脸色,猜朕的心情,准备随时发动对异己者的弹劾,抱着一种大家都烂、都贪的心态,认为朕不敢乱动。”

“朕既然给了你一个活命的机会,就再给你一个忠告,不要再随便猜测朕的心思,不然哪一天你的脑袋挂在城门口,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周延儒全身一震,匍匐在地上道:“臣铭记陛下教诲,恭送陛下。”

“记得把朕交代的事情办好,朕很好说话,事情办好了什么都可以谈,事情办不好,什么都别跟朕谈!”

说着,崇祯的身影已经到了门口。

这些,许显纯也听在耳朵里,记在心头。

作为锦衣卫的老大,更是要看皇帝脸色办事,许显纯算是稍微了解这位皇爷的脾气了。

周延儒的家是被抄完了。

当然,崇祯还给他留了一万两,毕竟这大明朝做官的规则比较特殊,没有钱,在官场是寸步难行的。

眼下周延儒被释放出来,定了被贬的罪名。

收拾了剩余的家当,便一路南下。

此时的周延儒,不但对崇祯没有记恨之心,还充满了感激。

周延儒这才知道自己猜错了,皇帝虽然年少,但绝不是非黑即白。

周延儒内心欲哭无泪,他可能是真的缺钱才对自己动手了!

一时间,周延儒也没有心思再去猜度崇祯的心思。

能保住命,先去广州待一段时间再说。

对于崇祯来说,这就是驾驭下属的手段之一,先表现出对左都御史曹思诚的失望,然后再怂恿曹思诚狠狠攻击周延儒,让锦衣卫拿人办案。

先让周延儒知道自己死定了。

最后在绝望的时候给希望,抄了他的家,还留给他一万两,让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崇祯感慨道:这么好的皇帝哪里去找啊!

既把钱给赚了,又在朝堂上立了标杆,还顺利让周延儒从心里接受了市舶司这种大家都不相干的工作。

最最重要的是,崇祯从周延儒这里弄来了三十万两。

之前查抄的钱谦益、黄立极,和薛凤翔,这三人的家产加起来一共也有六十来万两。

如此,崇祯便从大臣这里已经搞到了九十万两了。

但他心中依然没底。

崇祯元年,辽东就有将士因为欠缺饷银哗变。

捞钱这事得加快啊!

也不知道田尔耕去山西查八大蝗商查得怎么样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