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成了大明长孙后,他被迫继承皇位全集小说推荐

成了大明长孙后,他被迫继承皇位全集小说推荐

情绪的面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成了大明长孙后,他被迫继承皇位》目前已经迎来尾声,本文是作者“情绪的面具”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朱烨朱元璋的人设十分讨喜,主要内容讲述的是:是皇上知道了,责怪爷爷和刘大人可就不好了。”朱烨苦笑,暗道自己爷爷真是没有分寸,竟然私下妄论朝堂国事,要被其他人知道了恐拿他问罪。“无碍,这里没有外人,你说便是,我们也只是听听。”朱元璋双眼闪烁着光芒,重新燃起希望,看着朱烨开口说道。“对对,老夫以性命起誓,绝对不会泄露出去的,你尽管说便是。”刘三吾知道朱烨这是有了答案......

主角:朱烨朱元璋   更新:2024-01-25 20:0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烨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成了大明长孙后,他被迫继承皇位全集小说推荐》,由网络作家“情绪的面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成了大明长孙后,他被迫继承皇位》目前已经迎来尾声,本文是作者“情绪的面具”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朱烨朱元璋的人设十分讨喜,主要内容讲述的是:是皇上知道了,责怪爷爷和刘大人可就不好了。”朱烨苦笑,暗道自己爷爷真是没有分寸,竟然私下妄论朝堂国事,要被其他人知道了恐拿他问罪。“无碍,这里没有外人,你说便是,我们也只是听听。”朱元璋双眼闪烁着光芒,重新燃起希望,看着朱烨开口说道。“对对,老夫以性命起誓,绝对不会泄露出去的,你尽管说便是。”刘三吾知道朱烨这是有了答案......

《成了大明长孙后,他被迫继承皇位全集小说推荐》精彩片段


“若是皇上知道了,责怪爷爷和刘大人可就不好了。”

朱烨苦笑,暗道自己爷爷真是没有分寸,竟然私下妄论朝堂国事,要被其他人知道了恐拿他问罪。

“无碍,这里没有外人,你说便是,我们也只是听听。”

朱元璋双眼闪烁着光芒,重新燃起希望,看着朱烨开口说道。

“对对,老夫以性命起誓,绝对不会泄露出去的,你尽管说便是。”

刘三吾知道朱烨这是有了答案,也兴奋不已的看向朱烨,等待着朱烨的回答。

“那我说说,要是哪里说的不对,你们别怪罪我就好。”

朱烨沉默些许,理了理脑海中的内容,这才缓缓开口。

将关于明代初治理农田,丈量土地,整理赋税的问题一一分析给刘三吾和朱元璋。

朱烨的一番解释令朱元璋和刘三吾不由得嗔目结舌。

这般见地,是他们两个人加一起都不能赶超的。

就像朱烨所说重新丈量土地,制作鱼鳞黄册这种事情,他们想都没想过。

不过朱元璋和刘三吾两人也也知道朱烨说的是实话,只有从新丈量编辑入册,才能实现去全方位的税收。

“如果真的按照朝中大臣的提议,只是一味的增加赋税,那么治标不治本。

“虽能解一时之困,但是时间久了,民不聊生,反而会使百姓奋起反之。”

“如此一来,得不偿失。咱皇上他老人家,不会同意这般提议的。”

朱烨的话音刚落,刘三吾便看向朱元璋忍不住缩了缩脑袋。

“哦?为何皇上不会同意采纳?”朱元璋来了兴趣,盎然的看向朱烨问起来。

“咱皇上本来就是农民出身,又岂会用这种压榨农民百姓的方法去填充国库。”

“这法子,一听就是那些没吃过苦的人提出来的。没种过土地的人,又怎么会体会到农民的辛苦。”

“如今税收已经高到四成了,再加的话,一年种下的粮食,交完赋税,所剩无几,人家辛苦一年,最后躺在床上喝西北风,要你你干吗!”

朱烨说到这里,有些愤怒,自己当初弃农从商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农税赋收太高。

“国库不足,不是因为税收量少,而是因为税收不全面。”

“底下的乡绅佃户,想尽了办法逃避赋税,哪怕将税收提高到百分之百,国库收到的银子,也只能是现在税收的钱数,不会增多,甚至可能更少。”

“所以,要想真正的实现赋税征收,只能从根本治理,丈量土地,编写鱼鳞皇册,降低农税,加高商税。”

朱烨继续分析道。

“为何加高商税,就算编写鱼鳞皇册,重新丈量土地,实施税收,又跟商人有什么关系。”

“商贾之辈还能和农耕创收相提并论?”

刘三吾显然不认同朱烨的说法,只当朱烨年少轻狂,所言不过如此。

本是被朱烨才学所征服,但是此时听到朱烨的治国之论,并不敢苟同。

刘三吾身为文臣儒生,从年少便是苦读圣人诗书,最看不上的便是从商之人。


皇上,竟然……将吴王的名讳赐予了这个叫朱烨的人。

朱烨?这人……是谁?自己为何这般耳熟。

想来最近皇上时不时与蒋瓛的聊天,好像都带着这个名为朱烨的人,黄狗儿心中震惊。

这朱烨,好似就是宫外那个引得皇上频频出宫的郎君。

回过神来的黄狗儿,赶紧将那圣旨捡起来放回原处,还不忘小心翼翼的整理位置,免得被回来的朱元璋发现。

压住心中的震惊,一直等到伺候朱元璋入寝了之后,黄狗儿才找到机会跑来了东宫。

他知道此事兹大,不放心书信通传,只能冒着风险,亲自来找朱允炆和吕氏母子。

“黄公公?这么晚了,所来何事?”吕氏见黄狗儿满面愁容,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今日皇上下旨,封朱烨为吴王。想必,圣旨不日便会下来了,太子妃还请做好万全的准备。”

“话已带到,奴婢不便久留,先行告退。”

黄狗儿将事情告知了吕氏,便匆匆离开。

“母亲……”

朱允炆和吕氏听到黄狗儿的话,脸色变得苍白。

此时朱允炆双手紧握,脸上青红交加,唇色惨白。

吕氏更为震惊,他知道吴字对于朱元璋的意义,就连太子朱标都没有得到的称号。

朱元璋竟然如此轻率就将这个称号赐给了一个宫外不知哪来的身份不明的野种。

她不甘,她更不认。

她战战兢兢陪在朱标的身边,贤良淑德,为了自己孩子的地位委屈隐忍。

她不能允许朱元璋就这样否认她的一切努力,去无视朱允炆,将这般名贵的称号赐给那个名为朱烨的野种。

不管朱烨,到底是不是朱雄英。

就算朱烨真的是朱雄英,她也不会让朱元璋有机会,把这道圣旨颁发出去。

“对,只要圣旨没有颁发,咱们就还有机会。”吕氏搂着朱允炆,眼中的狠厉之光,闪烁绽放……

朱元璋一夜好眠,第二日一醒来便觉得神清气爽,精神倍儿棒。

心血来潮,朱元璋唤来黄狗儿,找出治理黄河水患的奏折,让蒋瓛誊抄了下来。

带着誊抄好的奏折,朱元璋便带着朱烨来到了盐矿山。

四下寻找之后,才知道朱烨回了家中,并不在盐矿山。

辗转一番,朱元璋与蒋瓛两人才来到了朱烨的院落之中。

此时的朱烨,正忙碌着制作精盐。

安置流民的开销很大,他身上的银子已经所剩无几。

只能重新投入到制盐的工程之中,多换些银子傍身。

所幸有了曾家兄弟的帮忙,此时制盐的进度大大提升。

朱元璋来的时候,正巧赶上朱烨将现有的精盐清点完,已经派了曾家兄弟去盐使司换钱。

“爷爷,您回来了。”

朱烨拍了拍手上沾染的细盐,丝毫没有注意到身后的曾家两兄弟听到他对朱元璋的称呼后,瞪得如同铜铃般的双眼。

我滴个乖乖,这朱郎君牛逼呀,管皇上叫爷爷。

难怪皇上竟然让自己两人来看护朱烨,能管皇上叫爷爷的人,能让自己二人前来看护,实在是抬举呀。

“见过大爷。”蒋瓛恭敬的拱手说道。

此时虽然震惊,但是曾毅心中已经有所猜测。

毕竟第一眼看见朱烨的时候,曾毅便对他那酷似太子朱标的相貌而产生了猜疑。


朱元璋从来到便觉得哪里不对,进了屋才发现朱烨将里里外外的门都关了个严实。

莫不是这孩子有了相好的,偷偷摸摸儿女情长怕被人看见?

朱元璋想到这里,还好奇的朝着关着门的里屋瞟了瞟,好奇自己大孙看上的女人得是哪般模样。

朱烨见朱元璋好奇,也不藏着掖着。

“爷爷,带你看看我的宝贝!”朱烨笑眯眯的打开里屋的门,示意朱元璋进屋。

朱元璋老脸一红,心想自己这老骨头进去见孙媳妇,也不太好吧。

不过自己这孙儿真是不害臊,自己都没管马皇后叫过宝贝,这孙儿还没成亲就管人家叫宝贝了。

果然还是年轻人会玩。

没等朱元璋拒绝,朱烨已经拉着朱元璋进了屋。

进了屋的朱元璋还在心里琢磨怎么开口打招呼才能不吓着自己的孙媳妇。

结果进了屋,只见了床上一片白花花的……

“嗯?这是啥?”朱元璋进门就傻了眼,床边地上摆的满满当当的工具。

有些他认识,有些他看着眼熟,但是不知道是啥的。

“这不是锄地的锄头吗?还有这……”

朱元璋有点蒙,几日不见,难道自己的孙儿打算开地种田吗?

怎么弄着这么多工具?还有桌子上放的瓶瓶罐罐,又是干啥用的?

朱烨见朱元璋不像自己猜想的那般高兴,神色不停地变化着,心知躲不过去。

扶着朱元璋坐下,这才扒拉改过来一个小板凳坐在朱元璋的身边,小心翼翼的开口道。

“爷爷,有个事,跟您说一下呗。”

朱烨知道改籍事大,放在这封建落后的时代,一般人接受不了,更不要说爷爷这般年纪思想迂腐的人了。

“啊?”朱元璋看着屋里的工具,还没反应过来,猛地被朱烨一问,有点迟钝。

“爷爷,我想脱了农籍改成商籍。”

脱农改商的事情,爷爷早晚得知道,长痛不如短痛,朱烨咬咬牙,也不再犹豫,脱口说出来自己的想法。

“什么?”

朱元璋没想到朱烨开口所求竟然是要入商籍。

他本来还在诧异朱烨怎么突然想要种地,结果这大孙子上来就给自己一记暴击,地都不种了,竟然跑去从商?

“不可能!你想都不要想。你这个不孝子,农籍怎么了,你竟然自甘堕落要脱去农籍,去入贱籍,疯了不成?”

朱元璋反应过来朱烨的话,顿时暴怒,气的一耳光就抽了过去,正打在了朱烨的脸上。

他实在是恨铁不成钢,原本还指望将大明的江山交给朱烨,结果这孩子竟然这般不成器。

朱元璋这巴掌用了十成的力气,朱烨实打实的挨了一耳光,脸上火辣辣的痛,感觉脑子都是懵的。

看来自己还真是低估了爷爷的反应,从来没对自己动过手的爷爷,竟然打了自己,看来是真的生气了。

看着生气的爷爷,朱烨虽然心中不忿,但是知道自己身为孙子,吃人家的用人家的,挨了一巴掌也不能反抗。

总不能告诉爷爷自己是为了怕蓝玉的事情连累他们爷孙,这才入了商籍,想给自己爷孙留条后路。

这话他说不出口,但是看着朱元璋动怒,朱烨又不得不开口解释。

“爷爷,您说,这世上最重要的是什么。”

朱烨换了个说法,想要说服朱元璋。

“当然是百姓了!咱大明一直重农抑商,为的不就是让咱大明的百姓都有口饭吃。”

“吃饱喝足了,百姓才能建功立业,守护边疆,驱逐鞑靼。”

朱元璋恨铁不成钢的看着朱烨,心想自己孙子竟然一点远大抱负都没有。

“是呀,但是爷爷你有没有想过,农民种地需要什么?”

“只是用粮食就能维持生计了?他们的吃穿用度,仅仅是粮食就能满足了?”

“最后,他们还不是拿粮食去换钱财,维持家庭吃穿用度。”

“你说这些什么意思?”朱元璋不忿,觉得朱烨不过是为自己找借口才扯这些没用的。

“大明虽然重农,但是有的农民一个人可以耕种数十亩田地,而有的农民却只能耕种两三亩田地。”

“一年的产量差距,肉眼可观。”

“爷爷可知道,这其中的差别?”朱烨面色沉重的看向朱元璋。

“这?”朱元璋闻言紧皱双眉,无法回答朱烨的问题。

“是因为工具的使用,正是因为商人的存在,将最便利的工具流通到市场上,卖到了农民的手里,才使得这些农民的效率大大提升。”

虽然脸上疼痛,朱烨还是耐心的跟朱元璋解释着。

一语惊醒梦中人,朱元璋身为农民出身,即使当上了皇帝以后,也是在自己居住的皇宫中专门开辟了蔬菜果园,时不时的打理一番。

朱烨的话,他深有体会,工具的使用,确实是增加的种田的效率,甚至影响了田地的产量。

“如果可以鼓励商人促进市场流通,那么影响的不仅仅是大明的经济,甚至提升了农田耕地的产量。”

“于民是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于国,可充足国库,备足军需。”

“爷爷不要看不起商籍,人无贵贱之分,何况商人的作用举足轻重,又岂能是被户籍所限制……”

看着侃侃而谈的朱烨,朱元璋的心中涌起一股浓浓的歉意。

直到朱烨说完,朱元璋终是没能忍住,朱元璋双目老泪纵横。

见朱元璋竟然如此激动,朱烨还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有点不知所措。

看着朱烨因为自己那一巴掌打的红肿脸,朱元璋张了张嘴:“孙儿,真是好孙儿,能有如此之见解,实属百姓之福。”

“就像你说的,人无贵贱之分,是咱……是咱眼光狭隘了。心之所见,竟不如孙儿。”

“是咱老了……不中用了。孙儿此番见解,咱……实属惭愧。”朱元璋被朱烨的一番说辞所说服。

心中自愧不如,朱元璋看着眼前担心自己的朱烨,又倍感欣慰。

自己是真的没有看错人,朱烨能从自己看不到的角度去体谅民情,的确堪当重任。

“脸还痛吗?”朱元璋看着朱烨红肿的脸,后悔自己冲动,竟然打了自己的宝贝孙儿。

“无碍,爷爷打孙子,也是为了孙儿好。”朱烨轻轻碰了碰自己的脸,疼的龇牙咧嘴,也不敢让朱元璋看见,赶紧低下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