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大明锦绣全文版

大明锦绣全文版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大明锦绣》中的人物朱允熥朱元璋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军事历史,“岁月神偷”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大明锦绣》内容概括:尽管他心中有着诸多算计,可对于这个对他关爱有加的老人,心中始终存着真情实意,也真的把他当成自己的长辈。“皇爷爷!”朱允熥惊呼,冲进朱元璋的寝宫。龙床上,高大的老人不住咳嗽,嘴里吐出粘痰。而且,因为咳嗽,明显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传太医,快!”朱允熥吩咐一声,不住的拍打朱元璋的后背。“呃呃~~~呃呃~~~~”朱元璋的手抓住了朱允熥的手,不......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08-23 04:3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绣全文版》,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锦绣》中的人物朱允熥朱元璋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军事历史,“岁月神偷”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大明锦绣》内容概括:尽管他心中有着诸多算计,可对于这个对他关爱有加的老人,心中始终存着真情实意,也真的把他当成自己的长辈。“皇爷爷!”朱允熥惊呼,冲进朱元璋的寝宫。龙床上,高大的老人不住咳嗽,嘴里吐出粘痰。而且,因为咳嗽,明显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传太医,快!”朱允熥吩咐一声,不住的拍打朱元璋的后背。“呃呃~~~呃呃~~~~”朱元璋的手抓住了朱允熥的手,不......

《大明锦绣全文版》精彩片段


明亮的宫灯,照亮脚下的石板,照亮路边的宫墙。


宫人们小心的,无声的走在两边。朱允熥扶着朱元璋,慢慢朝奉天殿走去。

可能是劳作了一天,年老的皇帝有些累了,一路上也不说话,只是朱允熥说话的时候,满脸慈祥的笑容,偶尔有些轻咳。

毕竟是老人了,这个时代的人六十岁就算是长寿。早年间,朱元璋征战四方一身都是旧伤,现在人老了,多少有些心肺功能不足。

“皇爷爷慢点!”上台阶的时候,朱允熥小声提醒。

“嗨,你爷爷又没七老八十眼花耳聋,你搀啥!”朱元璋笑道,“咱是马上的天子,一辈子打仗打出来的汉子,走路还让你扶,成啥了?”

人老心不老,老也不服老。

朱允熥笑道,”孙儿这不是孝敬您老吗?“

”真孝顺就好好读书,好好练武,给爷爷,给你爹争气!“朱元璋踩着台阶笑道。

”孙儿记住啦!“朱允熥笑道,”皇爷爷也要爱惜身体,别总觉得自己行,再行您也六十多了。“

要是别人这么说,朱元璋早就大怒让人宰了。可是自己孙子嘴里说出来,既暖心又妥帖,更有种孩子长大了,知道照顾老人的欣慰。

”放心吧,你爷爷硬朗着呢!“进寝宫的那一刻,朱元璋咧嘴笑道,”咱虽然老了,可是咱还舍不得死呢,咱还等着再看一代人,看你们这些臭小子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呐!“

”孙儿呀,给您老生一百个重孙子!“

朱允熥笑道,随后对朱元璋身边的宫人吩咐,”晚上都好好伺候,皇爷爷今天累了!“

”奴婢们明白!“宫人们在太监黄狗儿的带领下,齐声答应。

”皇爷爷,孙儿告退了!“

”走吧,回去早点睡,晚上别看书,对眼睛不好!“

看着朱元璋慢慢进去,直到没了身影,朱允熥慢慢转身。

但就在他转身的一刻,忽然听到里面传出剧烈的咳嗽,还有太监的惊呼。

”陛下!陛下!“

”咳!咳!“

当下,朱允熥毫不犹豫直接转身冲了进去。

来这个世界之后,尽管他心中有着诸多算计,可对于这个对他关爱有加的老人,心中始终存着真情实意,也真的把他当成自己的长辈。

“皇爷爷!”朱允熥惊呼,冲进朱元璋的寝宫。

龙床上,高大的老人不住咳嗽,嘴里吐出粘痰。而且,因为咳嗽,明显有些上气不接下气。

“传太医,快!”朱允熥吩咐一声,不住的拍打朱元璋的后背。

“呃呃~~~呃呃~~~~”朱元璋的手抓住了朱允熥的手,不住的咳嗽,想说什么却始终说不出来。

“皇爷爷,没事的,没事的,孙儿在,孙儿在!”

真情流露之下,朱允熥的泪水决堤而出。

现在是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不会这么早死,可是看着老人被疾病折磨的模样,他还是心中很疼。

在朱允熥的拍打之下,朱元璋咳嗽声慢慢小了起来。

这时,外面一阵嘈杂的脚步响起。

宫中常备的御医满头大汗的进来,几个人慌的手中的药匣子都拿不稳当。

“慌什么?”朱允熥怒斥,“你们是救人的,你们心慌了,能救好吗?”

“臣等该死!”几个御医满头冷汗。

御医看着威风,其实稍有不慎就要掉脑袋。这位洪武皇帝又是个极爱迁怒于人的,当年太医院许多御医因为没治好他的外甥李文忠,都被砍了脑袋。

现在,给年老的皇帝看病,还没看他们就已经先慌了,先怕了。

“皇爷爷只是小病,可能受了风寒才咳嗽,你们不必惊慌。”朱允熥继续说道,“赶紧!”

“臣斗胆,给陛下请脉!”一个御医战战兢兢的手指搭上朱元璋的手腕。

“呃!”朱元璋长出一口气,躺在床上,嘴里喃喃,“老了,老了!”

这时,外面又是一阵脚步声。

侍卫来报,内阁中留守的大臣纷纷到了殿外。中书舍人刘三吾带头的几个中枢大臣,还有紫禁城侍卫统领,禁军指挥使李景隆等武将。

“来这么快?”

朱允熥心中瞬间警觉,皇帝生病了,这些人是必须到场的,但是他们怎么来的这么快,而且和御医脚前脚后。

看看殿外等着的大臣们,个个神色匆匆衣冠不整,似乎刚被人从值班房里喊出来。



“娘要在佛前为皇帝诵经祈福!”吕氏笑笑,“你这个长孙,也要尽到孝道!”


朱允炆把心一横,“娘你说吧,让儿子怎么做?”

“和娘在佛前抄写孝经!”吕氏咬牙笑笑,“用血写!即便是皇帝心里恼了你娘,看在你诚孝的份上,也会高看你一眼!”

朱允炆看看自己瘦弱的手臂,点头道,”好!“

~~~

皇帝突然病了,今夜注定不会平定。

不是每个人都如朱允熥一般,知道历史的走向。

宫城之外,无数锦衣卫暗中把宫门看死,严加防备。

可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心,人心永远是最难防备的。

就像朱元璋的贴身太监黄狗儿,朱允熥一直以为他只是吕氏母子那一边的人,谁知道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燕王的人。

皇帝最亲近的人都是如此,何况锦衣卫呢?

看似严防死守之中,有人悄悄玩忽职守,一匹快马消失在夜色中,并且从容的出城,直奔远方。

皇帝病了,人心乱了。

这个普通的夜晚,无数火花在暗中交锋。

但是无论何种交锋,朱允熥都不怕,因为他有着父亲和母亲家族留下人脉。

京畿附近的驻军营地中,主帅的大帐都是灯火通明。

顶盔带甲的将军们,带着精锐的心腹坐在帐篷中,看着宫城的方向,等待着那里的命令。

除了朱允熥的舅舅们,还有他外家的姻亲们。

大明开国之后,为何只要朱元璋一杀人,就是成百上千的杀,是因为在二十几年的征战中,淮西的功臣们因为相互联姻,根本就分不开。

这些人一旦可用,是一股顺手的力量。

但是一旦这些人不能所用,就是一股威胁。

而对于朱允熥来说,现在他是这些人未来的升官发财的希望,这些人自然为他效命。

当然,这其中也有许多干脆就是脑子里只认太子嫡子的莽夫。他们没想过朱允炆母子会如何,他们只是单纯的以为,太子没了,绝对是太子的嫡子上位。

因为当初太子,也是老皇爷的嫡子。

不知过了多久,夜风渐停,天快亮了。



“皇爷爷,您还没用膳,孙儿特意让人煮了碗热汤面!”

朱允熥小心的捧着热汤面,慢慢来到朱元璋面前。

烛火下,后者把脸隐藏在黑暗中,用带着老人斑苍老的大手,抹了两下。

“你咋知道咱没吃饭?”朱元璋看着这碗面,幽幽道。

“孙儿想,今天您肯定吃不下!”

朱允熥用筷子翻了下面条,热气香气顿时扑鼻,“早上您来了一回,又要回去处理政事,咱们大明从蒙元手里接下的烂摊子,都压在皇爷爷身上。”说着,朱允熥推了下碗,“父亲在世时,每晚都会叹息,说皇爷爷太辛苦了!”

朱元璋眼睛一酸,差点再次落泪。

好孩子!真是好孩子!自己这些孙子中,还没有个这么心思通透的孩子!

今儿这日子,自己能吃下去啥?

大明百废待兴,自己敢有一丝懈怠?

想到此处,朱元璋露出些笑容,“端下去吧,咱不饿!”

“不饿也吃些!”朱允熥看着朱元璋,真诚地说道,“上午,您和孙儿说,要爱惜自己好好活着,才是真的孝顺!您爱惜身体,好好活着,也是对我们儿孙,最大的宠爱!”

说着,朱允熥又拿出一双筷子,哽咽道,“父亲的灵柩在这里,他英灵尚在,看见咱们爷俩能吃能喝的,想必也会欣慰!”

“熥儿!”朱元璋动容道,“你真是长大了!”

说着,撸起袖子,强笑了下,“中,咱爷俩一块吃了这碗面,咱们都爱惜自己身体,好好活着!”

这碗面还真是朱允熥让人做的,朱元璋出身贫寒,吃饭喜欢吃姜蒜这样有味道的东西,说是下饭。

热汤面的热气,笼罩住爷孙两人的脸。

吃着吃着,两人都感觉眼睛有些发热,不住的擦拭眼眶。

故去的人走了,可是活着的人还要活着。悲伤只能让天上的灵魂走得不安稳,礼节是给活人看,但是真诚和心意,是给故去的人看。

一碗面吃完,朱允熥端起碗,大口大口的把热汤喝掉,随后用筷子拨几下,把里面姜蒜的渣儿,也送到口中。

“怎么把渣儿都吃了?”朱元璋随意用袖子擦下嘴,说道,“没吃饱吗?没吃饱下去吃饭!”

朱允熥放下碗,学着祖父的样子,也用袖子擦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着,开始收拾碗筷,“父亲以前总教导孙儿,天下百姓奉养我们不易,要爱惜粮食珍惜民力。”

拿起碗,朱允熥苦笑下,“可是孙儿顽劣,每顿都要六菜一汤,如此奢靡浪费,孙儿真是朱家第一混蛋!”

“等等!”就在朱允熥转身之时,朱元璋忽然若有所思的叫住他,“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念了一句,朱元璋抬头,“这话,你从哪里学来地?”

此时还没朱子家训?

朱允熥这话,真是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里。

他出生于贫民之家,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可是勤勤恳恳种了一年地,却连顿像样的饱饭都吃不上,若有天灾还要全家忍饥挨饿,出去逃荒受尽白眼。

从农家小子到大明皇帝,百姓艰难朱元璋从未忘记。而身为帝王,礼仪之下免不了铺张浪费,却又无可奈何。

这简单的一句话,道尽了为人君,该有的操守和本份。

朱允熥心思转转,正色道,“孙儿是有感而发!”

“你....过来,到咱身前来!”

听朱元璋如此说,朱允熥放下碗筷,蹲在朱元璋的身前仰望。

“熥儿,你告诉咱,以前那副蠢笨顽劣的样子,是不是装的?”光线微弱的大殿中,朱元璋的眼神亮得吓人,像是看进了朱允熥的心里。

朱允熥低下头,低声道,“是!”

“为啥?”朱元璋忽然加大了声音。

“孙儿!”朱允熥再次抬头,眼中再次泪光闪烁,“孙儿害怕!”

“你怕什么?”朱元璋大声喝问。

随后,不用朱允熥回答,他已经懂了。

能怕啥?藏拙呗!

一个嫡子,一个没了娘的嫡子,在深宫之中没有同胞兄弟,没有母亲呵护,这日子怎么过?

坏就坏在他是个嫡子上,坏就坏在他身份尊贵上,深宫之中不知道多少双眼睛在暗中看着他,在等着算计他,他一个少年如果不小心翼翼的,把所有锋芒都藏起来,势必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他可是太子的嫡子,皇帝的嫡孙!

可是马上,朱元璋心中又生出些许的恼怒。

“你这混小子,该打!”朱元璋巴掌扬起来,又忍住了,指着朱允熥,“你老子是太子,你爷爷是皇帝,你用的着怕谁?有委屈不会找咱说?难道你现在就不怕了?”

“孙儿是该打!”朱允熥忽然给了自己一个巴掌,极其响亮,“孙儿是这天底下,最大的糊涂蛋!孙儿辜负了父亲,也辜负了皇爷爷。身为人子,不能至诚,乃是最大的不孝。身为皇孙臣子,不能为父亲皇祖分忧,乃是不忠!孙儿,为了自己那点可笑的小心思,竟然做了不忠不孝之人!”

见眼前的朱允熥说话条理清晰,引经据典,朱元璋心中的恼怒又化作怜惜,化作悔意。

该早点多看看这孩子,才十四岁呀,就有这样的隐忍,这样的心计。如此博学多才,如此聪慧。他说这些话,就算是饱读诗书的人,也未必能说得出来。

多好的一根苗子!就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话,这孩子就是我朱家的千里驹!

只见朱允熥擦擦眼睛,面容坚决地看着朱元璋,开口道,“皇爷爷,孙儿现在不怕了!

“为何?”朱元璋问道。

“孙儿身后两座山,一座是父亲,一座是您!”朱允熥缓缓道,“父亲走了,只剩下您,孙儿已经辜负了父亲,不能再辜负您!”说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刚毅在他脸上绽放。

刹那间,朱元璋仿佛看到了刚刚登基为皇帝的自己。

“我是您的嫡孙,是大明太子嫡子,若是再浑浑噩噩下去,若是连深宫中这些小伎俩都有所畏惧。若是再做一个顽劣蠢笨的男儿,若是再畏手畏脚,不敢展示自己。”

“那我,就不配做您的皇明嫡孙,更不配姓这个朱字!”

“好孩子!”朱元璋大手按在朱允熥的肩膀上,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笑容,“好男儿就该意气风发,你现在才像是咱的好孙子!”说着,回头看看静静躺在大殿之中的棺椁,“才是你父亲的好儿子!”

奉安殿外,吕氏焦急地看着里面,却不敢上前。

刚才嬷嬷来报,朱允熥捧着一碗面进去了。

皇帝正是悲伤的时候,不想被人打搅。他进去岂不是自讨没趣?

谁知道,他进去之后就没出来,而大殿里一直隐隐有说话的声音传出。

他和皇帝说了什么?皇帝在和他说什么?他们怎么说了这么久?

吕氏心中仿佛压着一块石头,堵得喘不上气。

“今天皇帝对那小子的爱惜,所有亲王皇子皇孙中的头一份儿。这小子到底怎么了,竟然能让皇帝对他这么好?”

想到此处,吕氏看看身边同样望着大殿里的朱允炆。

“儿,你在想什么?”

朱允炆依旧看着那边,“儿子在想,老三以前是不是装的?”

一语点醒梦中人!吕氏忽然有些觉醒,又马上有些警惕。

老三,以前肯定是装的,不然如何突然变了个人一样!

他为什么要装?

难道,他一直在防范我们?

若真是如此,怕是要在皇帝那里,落下个妒妇的名声!

再想想皇帝的性子,若是真被他认定为妒妇,那儿子的前途?

“儿,你皇祖父在里面待那么久,兴许渴了!”吕氏绷着脸道,“端一盏热茶进去,请您皇祖父暖暖身子!”说着,吕氏靠近了些,压低声音,“进去你就哭......”

她在说,朱允炆在认真听。

但是正说着,朱元璋已在朱允熥的搀扶下,慢慢出来。

“参见陛下!”

“皇祖父!”

殿外众人赶紧行礼,吕氏低头之时看到,朱元璋的脸色竟然悲伤少了许多,而朱允熥则是依旧面无表情,看不出神色。

“嗯!”朱元璋对跪拜的人们点点头,回头对朱允熥说道,“你身子弱,要知道爱惜!为父亲尽孝是好事,但真把自己弄病了,也是不孝!”

“孙儿谨记皇爷爷教诲!”

“忙完丧事,去大学堂读书,咱给你找几个好师傅!”朱元璋板着脸,“严师出高徒,看你以后还装不装!”

“孙儿定不再辜负皇祖父之恩!”

明初大学堂,等于清代的尚书房,是皇子皇孙们读书的地方。

朱元璋虽然出身不高,但极为重视儿孙的教育,当年朱标为太子时,请的就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宋濂等人为师。

“回吧,咱走了!”朱元璋嘱咐一声,大步前行。

不知怎么地,在路过吕氏身侧的时候,吕氏感觉皇帝的目光有些阴冷,顿时心中发寒。

“恭送陛下!”

然而,众人的叩拜中,朱元璋的身影忽然停住。

回头,郑重地看着朱允熥,开口说道,“传旨!”

他话音刚落,皇帝侍从中的贴身书记官,就躬身过来,聆听圣命仔细记载。

“朱允熥,太子嫡子,朕之嫡孙。人品贵重,深肖朕躬,才思敏捷,博学多才,至诚至孝,刚强弘毅。”

说着朱元璋顿了顿,“封,朱允熥为吴王!”

“臣谢主隆恩!”

众人心里暗中惊呼之时,朱允熥已经跪倒,以君臣之礼谢恩。

看着他不卑不亢,成熟稳重的模样,朱元璋再次点点头。

小小年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沉得住气,大有可为!

他是不知道,此刻朱允熥的心里已经沸腾了。

若不是他竭力的控制,身上的肌肉可能都会颤抖起来。

吴,大明洪武皇帝登基之前的国号。对于大明王朝,朱氏家族,有着莫大的含义。

于大明诸王中,最为显贵。

现在,这顶无数人眼馋的王冠,落在了朱允熥的头上。

“吴王,只是个开始!”

朱允熥在心里,对自己说道。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你们当我皇爷爷死了吗?“


御医在忙活,朱允熥擦了擦嘴角,忍下腹中的恶心,对着殿中人大喊。

”皇爷爷一生南征北战,什么样的凶险没见过?只是突发的疾病,呼吸不畅,你们就如此哭天抢地,成何体统?“

”臣等有罪!“臣子们跪在地上,连连叩首。

此刻,在他们眼中,站着的吴王竟然和病床上那个老皇帝的影子重合了,而吴王的话语之中,也全是老皇帝的风范。

”二哥!”朱允熥看着痛哭的朱允炆,二字咬得很重,“现在不是哭的时候,精神起来!咱们朱家的男儿,哭哭啼啼成何样子?”

说完,不理会面色复杂的朱允炆还有愤恨的吕氏,转头去看朱元璋。

御医金针刺穴,人参含入口中。

朱元璋吐出一口浊气,对着朱允熥点点头。

大殿之中,死一样的沉寂,只有老皇帝虚弱的呼吸声。

不知过了多久,皇帝想挣扎着坐起来,在御医和宫人的服侍下,半躺在龙床上。

“皇爷爷如何?”朱允熥对御医问道。

“陛下是急火攻心,痰堵了心窍,暂时没有大碍!”

寝宫中无论是朱允熥还是诸位臣子都长出一口气,然而此刻吕氏等人的脸色却惨白惨白。

急火攻心,朱元璋毕竟是个老人。先是痛失爱子又是每日政务缠身,这么大岁数的人强忍心中的伤痛,不出病才怪。

“皇祖父!”朱允炆只知道哭。

现在朱元璋的呼吸平稳,脸上渐渐有了光泽,眼帘不住的动着。但是他的目光,始终放在朱允熥身上。

“皇爷爷,孙儿找人算过,您老呀长命百岁呢,您刚才不是还和孙儿说,要再看一代人吗?要看看重孙吗?您老现在,就安心养病,万事有孙儿!”

看朱允熥拉住自己的手,朱元璋苍老的脸上露出笑容,微微点头。

“皇爷爷,您现在病了,孙儿代您说几句话成不成?”朱允熥又笑道,“现在呀,可是风口浪尖的时候,不能乱呢!”

朱元璋再次微笑,再次点头,嘴里发出含糊的声音,“吴王监国!”

殿中安静至极,皇帝的话清晰的传到每个人耳中。

臣子们叩首没有异议,而吕氏和朱允炆则是面若死灰。

虽说是监国,可是其中的含义是个人就明白。

吕氏辛苦半生,为儿子铺就的道路戛然而止,朱允熥这个曾经不争气的嫡孙,走在了他们前面。

此时臣子们心中也是惊涛骇浪,皇帝让吴王监国,没有皇储之名,有皇储之实。

“监国我可不敢做,这江山还是您老来掌舵吧!”朱允熥笑道,“政事上,孙儿可是两眼和一抹黑,抓瞎了!过几日您身子好了,有您忙的呢?”

朱元璋又是微笑,捏了捏朱允熥的手指。

他的手,是那么粗糙,全是陈年的老茧。

”皇爷爷,孙儿要说话了。孙儿要是说的对,你就对大臣们点点头!“

得朱元璋的回应之后,朱允熥再次看看殿中人,朗声道,“从现在开始应天府宵禁,落日之后任何人不得私自上街,违者斩立决!”

皇帝病了,帝国中的宵小就会冒出来。

然而,朱允熥却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京营虎贲,虎威,飞豹三营都指挥使,开国公常升。”

“飞熊,振武营都指挥使常森!”

“整顿兵马,没有皇爷爷的皇命旗牌,擅动者杀!”

这两位是朱允熥的舅舅,他们手里的数万人,就是朱允熥现在的依仗。

“应天兵马司指挥使,景川侯曹振!”

“殿前亲军指挥使颍国公傅友德,随时准备陛见!”

“曹国公李景隆!”

朱允熥一声大喝,李景隆赶紧叩拜,“臣在!”

“皇城司都指挥,御林军指挥使是你,你给我看好了,谁有二心,嘿嘿,你明白?”

“臣,明白!”李景隆说道。

“叫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马上入宫并且住在宫里!”

发出一连串的命令后,朱允熥转头对朱元璋笑道,“皇爷爷,孙儿安排的可还妥当!”

后者点头,又捏了下朱允熥的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