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阅读全集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阅读全集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魏忠贤崇祯是军事历史《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画凌烟”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卖3250元。一千块香皂,卖了5000两。按照崇祯这个定价,香皂的净利润达到了80%。也就是说,他一天净赚了4000两。比彩票局还赚钱!这还是第一天。这简直让崇祯想起了后世的苹果手机。有逼格,就是牛逼!第二天,五千块香皂被搬运过去,一样,一扫而空。一块香......

主角:魏忠贤崇祯   更新:2024-05-22 11:4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魏忠贤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阅读全集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魏忠贤崇祯是军事历史《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画凌烟”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卖3250元。一千块香皂,卖了5000两。按照崇祯这个定价,香皂的净利润达到了80%。也就是说,他一天净赚了4000两。比彩票局还赚钱!这还是第一天。这简直让崇祯想起了后世的苹果手机。有逼格,就是牛逼!第二天,五千块香皂被搬运过去,一样,一扫而空。一块香......

《阅读全集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彩片段


香皂开始批量生产。

崇祯是不是该把香皂拿到街头去卖呢?

当然不是。

这种新鲜东西,拿出去卖,也没有几个人敢尝鲜。

女人和男人是不一样的,女人因为生理结构限制,导致天生就很敏感、防备心理很强。

而男人则是一种比较浪的生物,对新鲜的东西都非常热诚,尤其是新鲜女人。

香皂是做女人的生意,哪个女人敢随便把来历不明的东西往自己身上抹?

这不是找死么?

所以,香皂的生意,它得玩格调和饥饿营销。

什么是格调?

就是这玩意儿一定是有钱人才用的,这就是品牌定位。

至于饥饿营销,就是这玩意儿不是你想要就能要的。

怎么玩这个营销崇祯也已经想好了,就让周皇后先来用,通过皇后传播到王公贵族的夫人们那里,在权贵的小圈子里先流传开。

权贵圈子就是最爱攀比的一群人,等消息传开了,崇祯就可以坐等收钱了。

果然,过了几天,皇后使用香皂的事情,就在京城的一小撮贵族女性圈子里传开了。

于是,尚书家的夫人,国公家的小姐就开始打听香皂这东西。

可打听来打听去,也不知道从哪里弄的。

但几天之内,却总有人能弄一两块来。

那些少部分使用过的人则表示非常好用,这事越传越开。

尤其是英国公的女儿张婉君,她是京城名媛圈里出了名的交际花,她一张嘴出来,什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的女人、夫人们,各个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

听说皇后娘娘正在使用,那更是恨不得马上挖地三尺也要买一个回来。

但是,没货啊!

京城的贵夫人们恨不得把大街跑烂,恨不得把街道翻个底朝天,就是没有看到。

这些天的动态,崇祯都看在眼里,每天都有锦衣卫向他汇报。

我们的崇祯也不着急,让那些人先干着急一段时间。

又过了几天,京城里又陆陆续续有一些人在使用了。

结果出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呢?

贵妇人们一起出来郊游的时候,居然以此作为攀比和显摆。

等到正月二十日,京城里的这把火也燃烧得差不多了。

京城又开始流传一件事,五天后,在东华门外,有一家店叫雅兰堂开业,卖香皂。

这是立刻在名媛圈子里传开了。

五天后,也就是正月二十五日,雅兰堂开业了。

开业的第一天,爆满。

一千块香皂被一抢而空。

每一块香皂卖多少钱?

五两银子!

明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后世的650块钱,五两银子相当于多少钱?

相当于3250元。

也就是说,崇祯的一块香皂,卖3250元。

一千块香皂,卖了5000两。

按照崇祯这个定价,香皂的净利润达到了80%。

也就是说,他一天净赚了4000两。

比彩票局还赚钱!

这还是第一天。

这简直让崇祯想起了后世的苹果手机。

有逼格,就是牛逼!

第二天,五千块香皂被搬运过去,一样,一扫而空。

一块香皂大约用一个月,很多人看着香皂小,就一口气买十几块。

英国公张维贤的女儿直接买了五十块带回去屯着。

这事传到徐光启的耳朵里,把这位老人差点震惊得下巴都掉下来了。

徐光启立刻就跑到皇帝那里。

“陛下,老臣觉得这个香皂,可以多出几个品类,例如兰花香、菊花香、桂花香……”

徐光启一口气说了十几种花的名字,越说越兴奋。

毕竟是给朝廷赚钱的事,身为工部尚书也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可是崇祯却摇了摇头啊。

徐老爷砸,你不能新鲜玩意儿一出来,就把它搞死啊!

市场都是有规律的,既然现在梅花香的香皂卖得这么好,就多卖一段时间嘛。

等市场疲劳了,再推出新品。

崇祯一副奸商嘴脸道:“不急,等这批香皂卖完,大家用得麻木了再推也不晚。”

徐光启微微一怔,随即立刻明白皇帝的意思了,不由得笑起来:“陛下圣明。”

他没想到这个小皇帝,脑子居然这么好使,这一点他完全没有想到。

有这样的局面,崇祯很开心。

但不开心的人也有,例如杨所修。

山西八大蝗商此时此刻已经被押入京师的牢里,山西那边的刑场已经是血流成河。

两万多人,足够把刽子手都杀怕,足够把刽子手手里的刀都砍出缺口来。

这事起初执行的并不到位,处斩的速度也不快,下面的人总是拖了又拖。

直到这一日,督察院的曹思诚将那十万两贪污的名单给递上去。

崇祯看完大怒,只在奏疏上批复了一句话:全部砍了!

于是京城就有十几个官员两天之后就被拖到菜市口各自挨了一刀。

其中最高关于牵涉到三品大员,就直接被拖出去砍了。

山西那边有二十几个官员也都被打入死牢,等待被押入京师问斩。

这事立刻参与山西案审判的官员们失眠了几天,几天后,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官员突然就变得非常积极起来。

积极到什么程度呢?

经常加班核查,一个个核查。

山西那边更是一天砍一千来个脑袋。

刽子手每一顿都大鱼大肉,深怕没有力气,在刑场上吓晕过去。

在这种情况下,拿了钱的杨所修已经失眠了好多天了。

他已经在家里等待皇帝的圣旨来弄死自己了。

听说曹思诚还专门写了一份奏疏来弹劾他的。

结果杨所修等啊等啊,就是没有等到皇帝要杀自己脑袋的消息。

在家里被吓病了好几天的杨大人,在二月初十的这一天,终于等到了皇帝召见入宫的消息。


崇祯继位的时候,的确赶上了小冰河时期,天太冷了,粮食欠收,这是天灾。

但张凡一直觉得,天灾只是一方面,天灾这一个因素还不至于让整个大明朝垮台。

人祸才是最关键的。

自明太祖建立大明以来,明朝的许多制度已经跑了两百多年,就没有变过。

后世某位伟人不是说过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可随着和平时代的到来,大明人口不断增加,士农工商繁荣发展,各行各业百花齐放,经济基础早就不再是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候的那个样子。

后面一直不改革,僵硬的上层建筑,肯定是对经济基础起到了反作用的。

就说这财政税收政策,从老朱开国到现在,税额就没有变过。

天下哪有这般道理?

看完天启七年的财政税收,崇祯心中是百感交集,这样下去,军饷拖欠,七个月之后的辽东哗变肯定会按照历史来重演。

那次哗变最后肯定是安抚下来了,但对军中士气打击还是很大的。

崇祯二年,李小哥的狗腿子们开始造反,加上京师迎来了一场重大的危机,己巳之变,距离现在也只有不到两年时间了。

所以啊,给自己先立两个个小目标:防止己巳之变和李小哥造反。

己巳之变是因为军事废弛,对皇太极的战略判断失误,李小哥造反是吃不饱饭。

如此看来,找孙承宗和宋应星来,就是为了解决这对应的问题了!

孙承宗便是保定府人,离京师非常近,他是天启年间辽东军事的扛把子,明末著名的宁锦防线就是孙承宗一手规划、操办出来的。

这个防线有多牛?

直到明朝灭亡,建奴都没有攻破。

若不是吴三桂开关,建奴这辈子都别想入主中原了。

而且,明末能打的将领,几乎都是孙承宗的手下。

孙承宗身上有很浓的军人作风,接到皇帝的传召,连夜赶路。

天还没有亮,崇祯起来上早朝的时候,王承恩便跑来给他说:“皇爷,孙大人正在宫外听宣。”

“走!”

不多时,崇祯到了太和殿。

朝臣们行三叩九拜大礼后,崇祯稳坐龙椅上,俯视群臣道:“诸位爱卿,今日有何事要奏?”

昨日崇祯在殿上一口气杀两个重臣,官员们到现在脑子里还是懵逼状态。

他们不明白这位新皇到底怎么想的。

昨天的行为和他过去几个月登基的行为完全不一样。

之前定罪魏忠贤,朝中不少大臣都受到鼓舞,即便非东林党人,也觉得新皇登基有新气象了。

但现在,这急转弯,让所有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们也不敢预判接下来事情会往哪方面走,也不知道皇帝打算怎么做。

所以,为了保命,索性都不说话了。

魏忠贤被搞了一次之后,交出司礼监掌印,现在老老实实带着东厂,也不敢再嚣张,他也体会到“皇帝一句话,自己坟头爬”的恐惧。

就连他下面的五虎、五豹、十狗现在也低调了很多,老大不发话,下面的人即便找了文官一些麻烦上报上来,他魏忠贤也不敢再乱做决定。

所以,此时的朝局,所有人都处于一种静止不动的状态,大家都觉得,谁先动谁倒霉。

面对明末朝堂这复杂的局面,崇祯也不打算跟这些个大臣斗太多,反正刀子在自己手里,接下来就按照自己的意思来重设中枢了。

见无人说话,崇祯道:“既然诸位爱卿无话可说,朕倒是有话要讲。”

朝臣们连忙道:“请天子明示!”

崇祯冷声道:“薛爱卿,你来给说说,为何蓟镇的工事修了三年,一盘散沙!”

薛凤翔连忙出列,跪在地上:“回禀陛下,臣已经着手在加固。”

“你上次给朕的提案中,可没有提到重点加固蓟镇的工事!”

薛凤翔心中一颤,暗暗叫苦。

他是今年八月才坐上工部尚书的位置的,现在十月一,才坐了四个月,最近朝中人心惶惶,大家哪还有什么心情办事。

事实上,自从万历皇帝罢朝开始,朝廷的行政效率就已经大大降低,直到崇祯年间都没有缓过来。

党争起后,官员们都热衷于党争,各个要职的官员走马观花,谁还有心思去办实事。

就说这薛凤翔,魏忠贤的人,被定义为阉党,虽然坐上工部尚书的位置,但这几个月却是颤颤惊惊的,尤其是魏忠贤倒台后。

皇帝此时问的具体事务,他当然作答不出来,甚至他都忘记自己有没有给皇帝东西了。

别说蓟镇,就是京师的很多工事,他脑子里都一团浆糊啥也不知道。

魏忠贤一看皇帝在质问自己的人,本能地向上前为自己的人说几句,继续张罗人心。

“启禀陛下……”

崇祯直接打断了魏忠贤:“魏忠贤,朕没有问你话。”

魏忠贤连忙惊恐道:“奴婢该死。”

“退回去。”

“是!”

大臣们心一凛,皇帝这又是要搞什么事?

看这架势,皇帝也不是打算要重用魏忠贤啊!

“薛爱卿,朕把如此重要的位置给你,你竟然一问三不知!”

崇祯其余有些愠怒,吓得薛凤翔不停磕头:“陛下饶命,臣刚上来,是臣的失职,臣一定好好反省!”

“朕要你有何用!来人,将薛凤翔抄家,革职查办!”

工部尚书!

正二品大员!

比昨天的礼部侍郎的三品官还要大,一言不合就罢了官。

而且薛凤翔是阉党一派。

下面的东林党们立刻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看来皇帝真的没有被魏忠贤蛊惑,至少阉党还是要查办的!

阉党昨日还欢呼雀跃,现在却也是心中摸不着北了。

如此看来,魏公公并没有重新得势啊!

外面进入侍卫,将薛凤翔押了出去。

薛凤翔也不喊冤,毕竟皇帝只是罢了他的官,一没降罪入狱,二没杀他。

比起昨日的钱谦益和黄立极,已经好太多了。

薛凤翔被拉出去后,殿内一片死静。

崇祯之所以询问蓟镇边防,是因为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皇太极就是从那里冲进来的。

御史罗元宾出列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准奏!”

“山阴监生胡焕猷弹劾施鳯来施大人、张瑞图张大人、李国普李大人,身居揆席,漫无主持,甚至顾命之重臣,毙于诏狱,五等之爵,尚公之尊,加于阉寺,而生祠碑颂,靡所不至,律以逢奸之罪,夫复何辞!”

罗元宾此话一出,崇祯立刻站起来,怒道:“大胆!”

罗元宾赶紧跪在地上,把头埋起来。

他只是个小小的御史言官,不过明朝的言官向来不怕死就是了。

“太祖高皇帝明令禁止学生议政,这监生现身在何处?”

“回禀陛下,此人现在山阴县!”

明朝的山阴县就是后世的绍兴,江南水乡,东林党人的老巢东林书院也在江南一带。

这个胡焕猷很显然就是个东林党人。

雨住了,天晴了,这些个读书人又觉得自己行了!


崇祯立刻道:“周侍郎!”

周延儒全身一颤:“臣在!”

“可有此事?”崇祯面色平静,但心里已经开始兴奋了。

听皇帝这么一说,大臣们心下同时道:卧槽!皇帝,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昨天你就在场啊!

大家看着皇帝开始表演,心中真是一万只草泥马在呼啸,但又不得不配合皇帝演戏。

周延儒强作镇定道:“陛下,臣冤枉,那不是臣的酒楼!”

“朝堂上是议论治国之策的地方,不是办案之所,朕对办案没有兴趣。”崇祯淡淡道,“曹爱卿,给朕立案调查。”

也不给周延儒解释的机会了。

“遵旨!”

“许显纯!”

“臣在!”

“协助曹大人拿人!”

“天子放心,人已经在锦衣卫大牢了。”

周延儒顿时心头一沉,人都已经到锦衣卫大牢了,那地方一进去,首先就得丢个半条命。

完了,这下完了!

这大明朝的官员们自己有私人商业产,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只不过历代皇帝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他大臣手中肯定也有,只不过做的都比较隐蔽。

诸位朝臣也都抱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只能怪周延儒倒霉,皇帝微服私访,居然被皇帝给碰上了。

他们也不担心皇帝会借此名义来整顿大臣们的商业产,毕竟这满朝的大臣或多或少都会有。

大明朝的臣子,哪一个干净?

崇祯道:“来人,将周延儒打入天牢,听候发落。”

“是!”

“陛下,臣冤枉!陛下!臣冤枉啊!”

狗日的周延儒,你特么的居然有三十万两的家产!不拿了你,朕都觉得对不起自己了!

没办法啊!这辽东的将士们要吃饭,陕西的百姓们要吃饭!

周延儒被拖下去后,大臣们想说话又不敢说,担心一说话,皇帝又问你是负责哪一块的?你不说说你自己做的政绩,跑来这里瞎逼逼搞毛线啊!

魏忠贤就亲自示范了两次,都被皇帝用同样的话怼回去了。

大臣们突然发现,新皇比前几任皇帝办事手段似乎要简单粗暴一些啊!

这礼部的左侍郎和右侍郎几天之内,死了一个,入狱了一个,礼部顿时有种蛋疼菊花紧的感觉。

敢情皇帝专门就拿捏礼部不放了?

接下来的礼部尚书是谁?

崇祯朝第一老油条温体仁!

这事已经内定了,只不过接近年关,授名仪式还没有执行下去。

温体仁一看自己两个属下都被干掉了,顿时有了危机感。

正在他思忖之间,耳边传来皇帝的声音:“温体仁。”

温体仁心一颤,连忙出列道:“臣在!”

崇祯干脆从上面走下来,大声道:“朕问你一个问题!”

“请天子明示。”

“这天下,是朕的天下,还是你们这帮臣子的天下?”

温体仁不慌不忙道:“陛下乃是四海共主,吾等皆为陛下臣子,自然是陛下的天下。”

其余大臣也慌忙跪下,齐呼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万岁!”

崇祯在大臣们面前,大笑了几声,脸色一沉,顿时乌云密布道:“你们还知道这天下是朕的天下!今日周延儒胆敢利用部院大臣之权,在京师私设酒楼,以蛮狠之手段夺民私财,是谁给他的胆子!”

皇帝的声音回响在太和殿里,如同天公发怒。

“天子息怒,臣等死罪!”

温体仁也慌忙跪下,一句话也不敢说了。

他脑子里却在转,皇帝点自己的名是何用意?

他一时间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

崇祯继续道:“施凤来,你给朕滚出来!”

“臣在!”阁臣施凤来连忙爬出来,惶恐道。

崇祯声音如刀似剑,直接喝问道:“陕西大旱,赤地千里,为何不见你在票拟上上奏!”

一想到陕西大旱,崇祯只觉得怒气冲天,你们这帮子大臣,朕养你们何用!

施凤来大惊:“陛下,臣也是刚入阁半个月,还来不及知晓,不敢随意乱报!”

“狗屁!”崇祯怒骂了一句。

大臣们只觉得有些惊奇,怎么皇帝连如此污秽的话都骂出来了,太俗了!

望之不似人君啊!

崇祯却全然不顾大臣们的看法,他狠狠踹了施凤来一脚:“朕告诉你们,你们各司其职,朕要找你们要结果!事情没有结果,你们让朕怎么相信你们忠君爱国?

“陕西的旱灾如何解决,辽东的防御如何加固,朝廷的税收如何增加,百姓如何安居乐业,朕要听的是这些,不是你们整日指责这个指责那个!”

“臣等罪该万死!”

发了一顿火之后,崇祯昨日挤压在心头的怒气稍微消了一些。

他重新坐回去,道:“都起来吧。”

大臣们这才起身。

“施凤来,这陕西赈灾之事,朕交给你去办,十天之后,朕要看到你的提案,朕只给你三个月时间,把灾情给朕缓下来,不然朕要了你的脑袋!”

施凤来连忙道:“遵旨,请天子放心,臣一定办到!”

施凤来心中爆炸,三个月?

这怎么可能!

陕西大旱,又不是今年开始的,这些年西北天灾人祸不断,怎么可能三个月之内缓和!

见施凤来突然飞来横祸,其他大臣心中都偷着乐。

等施凤来被砍了脑袋,自己就有机会入阁了。

大家都秉承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得过且过。

这就是大明朝堂的基本现状。

皇帝又道:“孙爱卿。”

孙承宗出列道:“臣在!”

“蓟镇的军防要加固,朕收到最新情报,建奴很可能要攻打蓟镇,不得不防!”

“陛下放心,老臣已经做了安排。”

“很好,你办事朕放心,尽管去做,朕都支持你!”

崇祯又道:“方爱卿。”

吏部尚书方壮丽出列道:“臣在!”

“召徐光启入京,工部尚书薛凤翔已经革职,朕要让他来做工部尚书,爱卿意下如何?”

方壮丽道:“徐光启精通工事之学,臣以为可行。”

“好,就这么办。”

完成了第一轮的人事安排后,崇祯回去呼呼大睡了一觉。

时光飞逝,三天过去了。

徐应元到了东江,见到了毛文龙。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