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三国:转投曹操后,刘备他追悔莫及全文完结

三国:转投曹操后,刘备他追悔莫及全文完结

闪闪繁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三国:转投曹操后,刘备他追悔莫及》,是作者“闪闪繁星”笔下的一部​军事历史,文中的主要角色有杨凌刘备,小说详细内容介绍:告示上写着,但凡有才能之人,不问出身,皆可以来官府做事。”“另一张告示上写着,但凡愿意开垦荒地者,可以主动向官府申请。”“官府会提供农具、耕牛、种子,只是垦荒出来的土地,无法交易!”此言一出,黄四郎面色一变,失声道,“不好!”“黄老爷为何如此激动?”有人还没迎过来,傻乎乎地道。“蠢货,难......

主角:杨凌刘备   更新:2024-06-07 23:1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杨凌刘备的现代都市小说《三国:转投曹操后,刘备他追悔莫及全文完结》,由网络作家“闪闪繁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三国:转投曹操后,刘备他追悔莫及》,是作者“闪闪繁星”笔下的一部​军事历史,文中的主要角色有杨凌刘备,小说详细内容介绍:告示上写着,但凡有才能之人,不问出身,皆可以来官府做事。”“另一张告示上写着,但凡愿意开垦荒地者,可以主动向官府申请。”“官府会提供农具、耕牛、种子,只是垦荒出来的土地,无法交易!”此言一出,黄四郎面色一变,失声道,“不好!”“黄老爷为何如此激动?”有人还没迎过来,傻乎乎地道。“蠢货,难......

《三国:转投曹操后,刘备他追悔莫及全文完结》精彩片段


听到这话,一众青年眼中满是激动!

他们都自诩有才能,只可惜因为出身卑微,无法当官!

而如今太守曹操颁布这么一条政令,可以说是给了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

“走,去县衙!”

一众青年们齐呼一声,立刻朝县衙的方向走去!

很快,大批申请开荒的百姓,和前来投靠的寒门子弟,将县衙门口挤得是水泄不通!

不得已之下,曹操还从营中调来士卒维持秩序!

看着眼前人山人海的场景,曹操忍不住露出得意的笑容!

就这样发展下去,要不了多久,自己就能真正掌控东郡!

而这一切,都多亏了杨凌!

刘玄德那厮也真是不开眼,如此人才都能白白放走,让自己捡了个便宜!

真是老天眷顾!

濮阳县城内有着几家士族豪强,其中家底最为殷实的,便是黄家。

此时在黄府大堂内。黄家家主高坐堂上。

由于他排行老四,人们大多称他为黄四郎。

除去黄四郎外,另有其余几家士族成员分坐堂下。

“嘿嘿,黄老爷计谋还是有效,听说新上任的太守曹操,差点脸都气绿了!”

“气气他也好,要让他知道,东郡是咱们士族的天下!”

堂下众人大笑道。

听着他们的谈话,堂上的黄四郎倒是没有吭声,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有人见状,不由得问道,

“黄老爷在想什么?”

“我在想,曹孟德也算是有能力之人,他该如何回应咱们呢?”

黄四郎淡淡地道。

“嘿嘿,就算曹阿瞒再怎么有能力,难道能跟咱们这么多家族斗不成?”

“就是,这里是东郡!他若肯向咱们低头,那最好不过。不然就等着滚出去吧!”

一众士族成员大笑着,言语中丝毫没把曹操放在眼中。

正在众人谈话间,忽然一名下人从外面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老爷,不好了!”

黄四郎眉头一皱,轻喝道,

“慌什么慌!慢慢道来!”

“回禀老爷,刚刚小人发现县衙门口张贴起了两张告示。”

“一张告示上写着,但凡有才能之人,不问出身,皆可以来官府做事。”

“另一张告示上写着,但凡愿意开垦荒地者,可以主动向官府申请。”

“官府会提供农具、耕牛、种子,只是垦荒出来的土地,无法交易!”

此言一出,黄四郎面色一变,失声道,

“不好!”

“黄老爷为何如此激动?”

有人还没迎过来,傻乎乎地道。

“蠢货,难道你看不出来,曹孟德这在针对咱们!”

黄四郎呵斥道。

士族为何被称为士族,一是把持着上升的渠道,二来拥有着大量的土地和人口。

而如今曹操唯才是举,重用寒门子弟,士族的根基直接被动摇。

这倒也罢,他还鼓励百姓们开垦荒地。

如此一来,百姓们怎么可能继续给士族种地,肯定都个个去开垦荒地!

长此以往下去,士族豪强的势力绝对要被打压下去!

黄四郎面色相当难堪。

他连同其他士族,原本只是想给曹操一个下马威,让他主动向东郡的士族豪强低头。

却没想到曹操反手来了一招釜底抽薪。

如此狠辣的计谋,简直是要士族的命!

只是不知道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还是背后另有高人!

听黄四郎这么一说,其他士族成员也纷纷反应过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曹阿瞒竟然如此不当人!”

“黄老爷,你可要给咱们想个法子!”

众人纷纷用期待的目光,看向黄四郎。


曹操在陈留起兵,不管是夏侯惇、曹洪这样的宗亲,还是慕名而来的李典、乐进等人,都是擅长沙场征战的武将。

他手底下压根就没有什么谋士。

负责后勤的重任,最终落在曹洪身上。

只是曹洪虽然贪财吝啬,但也是一位莽夫。

他管理账目也是漏洞百出。

每次曹操询问起后勤物资情况时,曹洪都免不了一顿训斥。

这也是众人为何会以同情的目光,看向曹洪的缘故。

但这一次,曹洪却没有丝毫局促不安。

反而是大大方方地走出队列,朝曹操拱了拱手。

随后他从怀中取出一副竹简,滔滔不绝地道,

“回禀主公,按照我军共有一万二两千人,五百匹战马的数目而言,剩余粮草十五万石,足够一年所用。”

“另外剩余五千万钱财,可供主公调用。”

历史上曹操在陈留起兵,散尽家财不说,还从卫家获得资助,招募也不过五千人马。

但现在却轻松拉起一万多人的队伍,以及五百匹战马。

粮草充足不说,还有余钱。

这一切都多亏杨凌献计盗墓。

曹操心中不由得对杨凌浮起几分感激之情。

就在这时,他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劲,目光狐疑地看着曹洪,

“子廉将军,你今日怎地账目算得这么清楚?”

众人也是一脸诧异地望向曹洪。

前几次对账的时候,曹洪都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无奈之下,曹操只能带人重新算了一遍。

但今天曹洪却表现得,跟之前截然不同!

曹洪摸着后脑勺,咧嘴一笑,

“主公,实不相瞒,这一切都多亏了杨凌先生。”

曹操连忙追问道,

“此话怎讲?”

“前几日主公不是获得大批军资嘛,你也知道,末将不擅长这些东西,为此头疼不已。于是末将就去找了杨先生。”

曹洪把自己向杨凌求助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当听到新的记账法和数字符号后,曹操心头一动,

“子廉,把账目拿来我看看。”

曹洪不敢怠慢,便将手中的竹简递上去。

旁边的夏侯惇、夏侯渊几人,也按耐不住心头的好奇,把头探了过去。

经过曹洪一番解释,众人也都明白了新的记账法和数字符号的用处。

曹操眼前一亮,捋着胡须,

“这些法子倒也简便省事!”

“主公,由此可见,那杨凌可是个人才,可以重用!”

夏侯惇肯定地道。

如果说杨凌先前献计盗墓,只是能算作邪门歪道的话。

这次的新式记账法,以及被杨凌称作华夏数字的符号,让曹洪这样的莽夫,也能将账目打理得井井有条。

此举足以证明杨凌的能力!

曹操微微颔首,但却没说什么。

众人看在眼里,心头都有些疑惑。

不过他们了解曹操的性格,知道他有自己的打算,于是也都闭口不言。

“好了,传令下去,明日一早便拔营,前往酸枣,与袁本初等人会合!”

曹操沉声吩咐道。

“喏!”

众人齐齐领命。

……

夜色缓缓降临。

曹操巡视完营地,确保士卒们都做好准备后,便回到营地内。

看着桌上的一盏灯光,他叹了口气。

跟在他身后的夏侯惇愣了一下,忍不住道,

“主公,如今我军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明日又将去酸枣跟袁本初会盟共讨董卓,你为何无故叹气呢?”

“我正是因为要去讨伐董卓,而心中担忧。”

曹操苦笑道。

他早些年间也上阵杀过黄巾,自然不会畏惧厮杀。

只是董卓毕竟掌握着天子,代表着大汉朝廷,又有西凉铁骑,实力雄厚。

曹操跟袁绍等人,实则与造反无异!

夏侯惇安慰道,

“董卓倒施逆行,惹得天怒人怨,此去讨伐,定当无比顺利。”

看曹操仍旧愁眉不展,夏侯惇想了想,笑道,

“主公既然心烦,为何不去问问那个杨凌呢?”

“去问他?”

曹操略一迟疑,摇头道,

“不妥不妥。”

“这有何不妥?”

夏侯惇疑惑地道,

“今日账目一事,已经足以证明他的能力,主公为何不重用他?”

“实不相瞒,元让,我对此人还没有彻底放下心来。”

曹操缓缓道。

在他看来,杨凌虽然颇有能力,但身世来历却不清楚。

万一是董卓派来的探子呢?

“主公实在是多虑了!”

夏侯惇忍不住笑了起来,

“既然主公对他不放心,倒不如今晚去跟他见上一见,早做决定。”

曹操一想,倒也对。

如果杨凌真是董卓派来的人,那么早早除去才是正事。

于是他便站起身,带着夏侯惇朝杨凌的住处走去。

还不等曹操、夏侯惇靠近杨凌的营帐,就听到一个低沉雄厚的声音响起,

“什么人?!”

紧跟着一个如同小山般的黑影,拦住他们的去路。

不错,此人正是杨凌的拜把子兄弟,典韦!

“瞎了你的眼,这是曹公!”

夏侯惇厉声喝道。

“我可从没有见过曹公,哪里知道他是真是假?”

典韦冷哼道,

“这么晚了,你有什么事?”

“好生无礼!”

夏侯惇眉头一皱,便要发怒。

但一旁的曹操却是伸手一拦,笑呵呵地道,

“不知这位壮士如何称呼?”

“在下典韦,听命于杨凌先生!”

典韦瓮声瓮气地道。

“那还请典壮士告诉杨先生一声,就说我曹孟德前来拜见!”

曹操轻笑道。

“你稍等片刻。”

典韦撂下这句话,就转身进了杨凌的营帐。

“主公,这厮不过一名小卒,如此蛮横无礼,你怎么对他还这么客气?”

夏侯惇不解地问道。

“此人相貌魁梧,气势彪悍,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曹操见典韦威风凛凛,向来爱才的他,又怎会去计较典韦的无礼?

典韦进去不过片刻,杨凌就赶忙从营帐中走出来相迎,

“曹公!你怎么来了?”

“先生不会怪罪我这么晚前来叨扰吧?”

曹操笑着打趣道。

“曹公这是什么话?快快请进。”

杨凌请曹操跟夏侯渊朝帐中而去。

待到众人落座后,曹操下意识地将目光地看向典韦。


“文若兄,你真的相信,是典韦将军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吗?”

郭嘉面带微笑,低声询问着身旁的荀彧。

“我当然不信。”

荀彧摇头。

前几日战事吃紧,来不及多想。

但这几天局势稳定下来后,荀彧越想越觉得不可能。

一个人就算突然开窍,也不能聪明到如此地步吧?

这一连串计谋,尤其是最后的暗门奇谋,可是连郭嘉都不一定能想出来!

“究竟是哪位高人,在背后给典韦将军出谋划策呢?”

戏志才蹙着眉头,轻声道。

郭嘉沉默不语,目光却一直落在被众人劝酒的典韦身上。

片刻之后,他眼前忽然一亮,

“我知道了!”

“奉孝知道什么了?”

荀彧、戏志才一脸愕然地看着他。

“我知道该如何找出那人了!”

郭嘉神秘一笑,问道,

“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何主公会将重要的濮阳,交给典韦将军来把守?”

荀彧二人一愣,陷入了思索中。

是啊。

濮阳是一郡治所,它的重要性不比多少。

若是换做荀彧、戏志才来安排,他们就算不交给夏侯渊、夏侯惇、曹仁这样的大将来把守,也会让李典、乐进驻守。

典韦不过是亲兵队长,平时也没显露过守城的才能。

于情于理,都轮不到他。

这时荀彧脑海中忽然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道,

“除非是他认识那位高人!”

“不错!”

郭嘉肯定地道,

“如此一来,才解释的清楚!”

戏志才沉思片刻,开口问道,

“文若兄,这几日你可否见过典韦将军跟什么人来往?”

“这个嘛,倒是没有。”

荀彧苦笑着摇头。

前段时间濮阳被黑山贼包围着,军情紧急,他忙活公事都来不及,怎么可能会去盯着典韦?

听到这话,郭嘉和戏志才脸上露出遗憾之色。

忽然荀彧像是想起什么,连忙补充道,

“对了,前几日我倒是见过他的两位结拜兄弟去拜访过他。”

“结拜兄弟?”

跟负责内政的荀彧不同,郭嘉是负责军事方面的,因此并没有见过杨凌。

“是的,典韦将军有两位结拜兄弟。”

荀彧解释道,

“大哥叫杨凌,是负责后勤的运粮官。三弟叫赵云,字号子龙,目前在其大哥手下效力。”

在虎牢关跟吕布大战过后,典韦、赵云也是名声鹊起。

因此郭嘉跟戏志才都听过赵云的名字。

但杨凌却是不曾听过。

“那个叫杨凌的,今晚可曾来赴宴?”

郭嘉问道。

荀彧目光环视宴会现场,旋即摇头,

“他没有来。”

“如此看来,那个人就是杨凌了!”

郭嘉用一只手捶打另一只手的掌心,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任凭你藏得再怎么深,还不是被我给找出来了?

“不过这都是咱们的推测,也不一定真的是他。”

戏志才迟疑道。

“无论如何,咱们明日先去拜访他再说。”

郭嘉笑道,

“只有见了面,才能确定。”

“也好。”

荀彧和戏志才二人点头。

……

击败黑山贼后,曹操激动之下,就给大部分的人都放了假。

但荀彧三人并没有偷懒,一大早便起身,结伴前去拜访杨凌。

原本曹操给杨凌安排的住处,就是在太守府的后院。

但考虑到要低调行事,于是杨凌就拒绝了曹操的安排。

最终曹操便将太守府附近的一间普通民宅买下,杨凌这才欣然入住。

三人来到杨凌的宅子外面,叩响了大门。

没一会的工夫,大门便被打开,一位面如冠玉的青年疑惑地看着他们,

“荀郡丞?”


今晚酒宴之前,曹操就叮嘱过他们,不让他们随意提起杨凌。

“原来是这样啊。”

郭嘉点了点头。

荀彧几人可不是傻子,就曹操手下这些大将,让他们上阵杀敌还行。

想出如此利民政策,那怎么可能?

只是三人初来乍到,曹操不愿意明说,他们也不好继续追问。

……

次日一早,荀彧三人便走马上任。

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敬重,曹操将原本的郡丞辞去,任命荀彧担任自己的副手。

郭嘉、戏志才二人在军事方面很有才能,一同被任命为军师祭酒!

在结束第一天的工作后,三人齐聚在一起,共同用餐。

“主公的格局,果然不是袁绍所能及的。”

荀彧感叹道。

他们满打满算跟曹操认识不过才一天时间,曹操就对他们如此看重,将郡丞和军师祭酒这么重要的职位,交给他们。

“不过我倒是有些疑惑,为何今天主公会告诉我跟志才,说是这两天安排大夫给我俩检查身体?”

郭嘉有些愕然地道。

“我也不懂。”

戏志才也一脸茫然。

“也许是主公看你们气色不好,担心你们身体。”

荀彧笑道,

“这也是主公对你们的关心嘛。”

“可能是这样吧。”

郭嘉摇摇头,也没放在心上。

“今天我走马上任时,倒是发现有些不同寻常之处。”

荀彧忽然道。

看着他如此神秘的样子,郭嘉和戏志才倒是来了兴趣,连忙道,

“是什么不同寻常之处?”

“我发现主公手下的官吏,都在采用一种名为华夏数字的记数方法。”

荀彧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沾水,把从1到0的数字,在桌上写了出来。

经过他的简单讲解,聪明伶俐的郭嘉和戏志才,很快就理解了数字的用处。

“文若兄你别说,这种记数方法,比起平时所用的法子,简洁紧凑,明白易懂,更是方便统计。”

郭嘉不由得点头赞道。

“不但如此,他们统计后勤物资时的方法,也跟咱们往日不同。”

“他们是将收支分开,用两本账簿来记载。”

“需要查账的时候,只需要分别计算两本账簿,最后进行汇总,再跟库房的物资对比即可。”

荀彧缓缓道。

戏志才眼前一亮,忍不住赞道,

“这种记账法,再加上华夏数字,着实能化繁为简,减轻不少工作!只是不知这两个法子,是谁想出来的?”

“我问过那些小吏,他们都说是太守发明的。”

荀彧道。

正在这时,戏志才注意到,郭嘉摸着下巴思索着什么。

“奉孝,你在想什么呢?”

“你们还记得昨晚宴会时,咱们问起利民政策时,曹公的言不由衷吗?”

郭嘉轻声道。

“当然记得。怎么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给曹公提供利民政策的,和发明这两种记账方法的,是同一个人?”

郭嘉的话,瞬间让荀彧和戏志才愣住了。

“奉孝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荀彧忍不住问道。

“咱们今日上任,主公手下的人手基本上都已经见过,你们觉得谁会是提出利民政策,发明新式记账法的人?”

郭嘉反问道。

“这……”

二人皱眉思索起来,随后皆是摇头。

他们今日走马上任,已跟曹操的手下,都打了个照面。

能征善战,英武不凡的武将,比比皆是。

但称得上足智多谋的人,却是一个都没有!

“依我看,主公手下一定另有一名谋士,此人行事低调,不喜出风头。先前的计谋,也都是他所献上的。”

郭嘉笑道,

“不过这只是我一个猜想,不一定对!”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