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徐二龙温叶的现代都市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畅销书目》,由网络作家“发飙的芭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是作者大大“发飙的芭蕉”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徐二龙温叶。小说精彩内容概述:一块儿了。徐二龙淡淡的瞥了一眼就收回视线。很好,这也算是给他提了一个醒。他必须另外找人,多手准备,以免再发生这样的事。熊亚伟开着车,听着两人的对话,大致明白了一点。“兄弟,是他们放了你鸽子?”熊亚伟问:“要不要替你出气教训教训他们?”徐二龙摇头:“不用。犯不着。”前世,他和熊亚伟,都有牢......
《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畅销书目》精彩片段
能赶着先送一部分,就先送一部分,总比一点也没送强。
刚挑着黄鳝走了两步,一辆大货车由远及近驶来。
他们只当过路的货车,谁也没有在意。
哪料得,货车在前面不远处停下,司机从车窗探出头来:“老弟,你这是上哪儿?要不要捎你一程?”
徐二龙抬头,认出此人是熊亚伟。
这简直是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
这样的好事,求之不得。
“要。”徐二龙答。
想了想,又问道:“要多少费用?”
先说断,后不乱。
这年头,货车司机挣钱,这运费也高。
万一熊亚伟漫天要价,挣的黄鳝钱还不够运输费。
“瞧你说的。”熊亚伟笑起来:“出门在外,多个朋友多条道。上次你帮了我大忙,现在不过就是顺路捎你一程,哪需要钱。你要是客气,到时候,请我吃点你们当地的特色就行。”
这话,合情合理。
徐二龙点点头,冲着那边喻平的背影喊道:“喻平,回来,不用叫人了,现在有车。”
缺牙齿、黄小刚几人帮着,快些把这些货,搁到大货车后面的车厢中。
“兄弟,你也是运气好啊。我才交了货,现在车厢空空的,刚好能装你的。”熊亚伟爽快的笑:“否则,我哪会半道停车。”
“多谢。”徐二龙递了支烟给他。
作为前世的狱友,哪怕熊亚伟再是杀人犯,徐二龙也知道,他本心并不坏。
大货车拉着他们,一路向着县城奔驰。
“二哥,你看,那不是杨利民他们吗?”缺牙齿碰了碰徐二龙胳膊。
前面公路上,停着一辆板车。
杨利民、蒋军等人,都坐在板车上歇气。
彼此间,还递着烟,互相借火,有说有笑。
果然,他们走到一块儿了。
徐二龙淡淡的瞥了一眼就收回视线。
很好,这也算是给他提了一个醒。
他必须另外找人,多手准备,以免再发生这样的事。
熊亚伟开着车,听着两人的对话,大致明白了一点。
“兄弟,是他们放了你鸽子?”熊亚伟问:“要不要替你出气教训教训他们?”
徐二龙摇头:“不用。犯不着。”
前世,他和熊亚伟,都有牢狱之灾,这一世,可不能重蹈覆辙。
熊亚伟笑,扭头看了徐二龙一眼。
这小兄弟,看着年轻,可神情淡定从容,波澜不惊的样子。
他握着方向盘,在大货车从板车旁边擦过时,他将手中的烟头信手弹了出去。
眼角余光,瞧得徐二龙同样手一挥,将烟屁股甩出去。
那带着火星的烟头,不知道落在板车上那几人谁的身上。
杨利民、蒋军等人跳起来,想找人算账。
可大货车扬长而去,只留下那几人在原地跳脚骂街。
“哈哈哈……”熊亚伟跟徐二龙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这可真是太对胃口了。
“对了,兄弟,你这是运的什么东西?”熊亚伟问。
“没什么,就是水沟稻田里弄了一点黄鳝,拉去水产公司。”徐二龙解释。
“这挺累的啊。”熊亚伟说。
徐二龙道:“你这开长途货车,不一样累?”
“那不一样啊。”熊亚伟说。
他原本还想说说,他是拉些什么东西在长途,可瞄了一眼徐二龙,他又闭了嘴。
这才见两次面,用不着这么掏心掏肺。
几人说着笑着,按照徐二龙指引的路线,把大货车,开到水产公司门口。
此刻还不到六点,整个县城还没从沉睡中醒过来,处处安宁。
而肉联厂、水产公司这些,门前人声鼎沸,车进车出,大家忙着拉货运货。
徐二龙按着指引,将带来的黄鳝全部过称。
徐二龙耸耸肩,爱莫能助,他试探着问道:“要不,我这两天再看看,看还能捉一只不?”
“行。”老头子高兴起来:“那你想办法,帮着再弄一只吧。唉,老了一身就是病,现在走路无力,我也没办法,只能尽量炖点营养的东西给她吃。”
“老奶奶病后体虚?脚软无力?我们乡下,倒是有个偏方,不知你们试过没有?”徐二龙问。
“什么偏方,说来听听?我们也试过了一些偏方的。”老头子属于典型的病急乱投医,什么方子都要试一试。
“用黄鳝研成粉,每天服一次。”徐二龙说着这个偏方。
“没有,这个没试过。”
“试试吧,感觉还是管用。我爷爷在世时,教给我的,我奶奶现在就经常吃,腿脚非常硬朗。”徐二龙把这个偏方,详细讲给老爷爷听。
“好,我到时候,去买黄鳝。”老爷子记下这个偏方,突然想起:“小伙子,你跟我说这个偏方,是不是想趁机卖黄鳝给我?”
徐二龙笑了起来:“我刚才真的只是给你说说这个偏方,不过,你现在提醒了我。你不是想要甲鱼吗?我捉甲鱼的时候,也顺带给你弄些黄鳝过来?一客不烦二主嘛。”
老爷子跟着笑:“行,不过,可记得便宜一点。真要有用,我给我们厂里这些人,介绍介绍。”
徐二龙也是想着这条路子,能有人主动帮着牵线搭桥,最好不过,也算暂时有点稳当的门道,省得象今天这样四处找客源。
“到时候我怎么来找你?”徐二龙问。
“你就跟人打听李援朝好了。”老头子爽朗的笑:“我儿子叫这个名,是厂广播站的,大家都认识,一问就知。”
徐二龙抽抽嘴角,当初进厂门口的时候,随口胡谄一个名,还真的对上号了。
从化工厂出来,徐二龙掏了三分钱,买了一张缆车票,坐缆车上去。
这缆车,是国内轨道最长、坡度最陡、运行最久的地面客运缆车,承载县城几代人的回忆。
(连接县城上半城和下半城的主要交通工具,旁边的三道拐还保留许多明清老建筑,现在是打卡地)
从投入运行开始,一直保持着上行三分、下行两分的价格,一直到85年底,才提价。
徐二龙坐在缆车上,望着下面的三道拐,思绪翻腾。
以往,没钱,连三分钱的缆车票都舍不得买,许多时候,他是爬三道拐去上面的县城。
当初他妹妹徐小玲第一次坐缆车的时候,哭着闹着不肯出站,上上下下的坐了十趟,才意犹未尽的出来。
这些往事,想想好笑,好笑中,又有着莫名的心酸。
以后,决不会再有这么心酸窝囊的时候,他不会允许自己再为钱折腰。
徐二龙去了沙井农贸市场。
这会儿,还不叫沙井农贸市场。
现在这儿属于翻砂厂的地盘,只因这位置,处于几个巷道的交叉点,往来的人要从此经过,在没开放的时候,许多人就拿些小东小西在这儿偷偷交换,久而久之,自发形成农贸市场。
徐二龙转悠一阵,观察着市场行情。
虽然八十年代开放,可还是要具体到各个地方,全国各地的进展不一样,徐二龙不想当这个冒头人物。
有人偷偷上前,询问他需要鸡蛋吗。
徐二龙不需要鸡蛋,但有人来搭话,再好不过。
他没有票,需要的东西,只能在这儿买。
先买了十斤米,花了一块三毛钱,又买了一斤肉,花了一块多钱。
这年头,大家喜欢的就是大肥膘,可这会儿已经没有大肥膘了。
徐二龙想,吃瘦肉也不错,这不肥不瘦的胛子肉,切成片,再从泡菜坛里,抓出一把泡姜泡海椒,炒出一盘泡椒味的肉片,那滋味不摆了。
又买了两斤挂面,和一切基本的日用调味品。
然后,他又买了几个小的搪瓷盆。
这东西好,即可当饭碗吃饭,也可以当水杯喝水,用来装点东西,也方便。
这分家出来,要买的东西太多了。
卖甲鱼的那点钱,很快就所剩无几。
最后,他将最后剩下的两毛钱,给徐小玲买了两朵红头花。
提着这些东西回去,还好保管室位置在村里最靠边的地方,也不担心有人看见。
看着徐二龙提着编织口袋进屋,小玲两眼亮晶晶,带着莫名的期盼。
她就知道,她的二哥特别有本事,总能给她搞些吃的。
徐二龙在她的注视中,故意慢慢的将东西一点一点的往外拿。
“大米,啊,还有肉……”小玲开心的捂着嘴。
今年才土地下户,地里的粮食还没有收成,家家户户分的那点口粮,早就撑不到这个时候,全是以瓜菜代替。
“你哪来的?”张金芳小声问。
“早上那只甲鱼,换了这些。”徐二龙回答。
这让张金芳意外:“那甲鱼,能换这么多的东西?”
她盯着徐二龙,紧张的追问:“是不是你去搞什么投机倒把?”
徐二龙哭笑不得,果真张金芳没有出过门,整天呆在农村,除了知道这个词,根本不知道外面现在是什么世道。
“没有的事,妈,你跟小玲去弄肉,晚上,我们好好吃一顿。”徐二龙说:“瘦肉弄来炒青椒,做青椒肉丝。”
安排好这些,他自己去隔壁喻平家,借了篾席,去村口的黄桷树下荫凉处,呼呼大睡。
他在这儿睡,不打紧,有人已经告诉了徐冬生:“你家徐二龙,怎么在村口黄桷树下睡觉?”
“不管他。”徐冬生气呼呼回答:“这个混帐东西,整天好吃懒做,让他睡死好了。”
直到现在,他还在气头上,气这个忤逆子闹着分家,是一点也不想听到徐二龙的任何事。
张金芳将徐二龙带回来的那一块肉,细细的切成片,
又让小玲,去自留地里摘了十几个青椒,洗净后,拿一根铁丝签串成一串,丢在火堆里,烧成糊海椒。
拍掉灰,再切成段,就可以用来炒肉片了。
徐二龙一觉睡到天快黑了,小玲跑到他的耳边,悄悄喊着他:“二哥,起来,回家吃肉了。”
她真怕喊大声了,让别人听见。
万一有人跟她抢肉吃呢?
这世上,大多数人,都是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同富贵啊。
在农村,普遍都穷的情况下,几块钱,就能试探出了人心。
“难怪你不让我们动手教训蒋军,这让杨利民他们一伙打他一顿,可比我们揍他一顿强多了。”缺牙齿笑。
“走,看热闹去。”喻平哈哈大笑,早前被蒋军放鸽子的郁闷一扫而光。
这真的比自己动手打人强多了。
看着他们狗咬狗一嘴毛多爽的啊。
“别去了。”徐二龙笑道:“还有正事要干。”
他将今天买回来的东西,大米,肥肉,分成三份,给了喻平一人一份:“这些东西,你们先拿回家吃。”
“这怎么行,这几天,我已经在你们家又吃又喝的。”缺牙齿拒绝。
“这是拿回家,让你家老人吃的。”徐二龙道:“你在我这儿呆着,你就不记得家里还有老人没吃的?”
放软了语气,他又道:“先把东西拿回去,回头,我还有事要让你们干。”
“好。”缺牙齿和喻平拿了东西,回去交给各自的家人。
缺牙齿提着东西回去,他奶奶就开始念叨:“你看你,整天不回家,天天跟在徐二龙身边逛,有什么好。”
缺牙齿不服气,把米袋和肉往桌上一丢:“喏,这是人家给你们的。简直是把人家的好心,当驴肝肺。”
缺牙齿的奶奶把布袋打开,哇,白花花的大米啊,还有一块肉。
“我天天捉黄鳝,人家同样是一毛钱一斤按钱给。我帮着把货送到县城,人家也付了十块钱的工钱给我。还惦记着你们没吃的,让我送东西回来,有哪儿出问题?”缺牙齿问。
一番话,质问得老人说不出话。
“唉,我们也只是担心,你和他一起,在外面打架惹事生非,只要不打架,我们当然也就不说了。”老人拿了肥肉,欢欢喜喜的去煮肉吃。
缺牙齿没在家吃饭。
在徐二龙家吃了几天,胃口被养刁了。
他可是在国营饭店下过馆子的人,还能吃得下家里的猪食?
他把东西搁下,数了数身上的钱。
这几天,他也抓黄鳝,连同今天帮着送货,也有二三十块钱了。
“给,这些钱,就是我这几天挣的。我现在是在认真的挣钱,说不定,过一段时间,我还有机会跟车跑长途,你们就偷着乐吧。”缺牙齿傲娇的昂着头,一副衣锦还乡的感觉。
两位老人真的老怀安慰。
缺牙齿又跑回徐二龙这边。
“缺牙齿,你现在开始,就去镇上,去萝卜儿那儿,帮着他一起收黄鳝。”徐二龙安排着事:“我现在没本钱,今天领的钱,已经付了前期的欠帐。”
“你去镇上帮着收黄鳝,同样一毛钱一斤,一律记帐,就象这边一样。每一笔帐,都要记得清楚明白,知道不?”
缺牙齿摸摸脑袋:“我努力。”
徐二龙正色道:“这不是你努力不努力的问题,如果有了差错,我们这么辛苦就打了水漂,明白吗?”
想到这儿,他心下叹气,这还是人手不足啊。
若是,徐大民一家,不那么吸血扒皮,他其实很想带着自己的家人,一起努力发家致富奔小康的。
至少,徐大民的文化水平,记账算账,应该不会错。
“那我现在就去,住在他那儿?”缺牙齿问。
“嗯,就住在他那儿,早上也帮着他把板车拉过来。”徐二龙事无巨细的交待。
早上蒋军的行为,给他敲了警钟。
这让缺牙齿住在萝卜儿那儿,其实也是防止再有类似的问题出现。
****
杨利民几兄弟,痛快打了蒋军。
有了前两天的宣传,现在全村人都知道,徐二龙在收黄鳝。
在家里就能抓些黄鳝换钱,大家热情极高,连同妇女小孩子都加入这个队伍。
每人送几十斤来,不知不觉中,今天又收下了一千多斤。
张金芳心中没底。
天天收这么多,可每天送出去才五十斤,何年何月,才能把这些黄鳝卖完?
“妈,相信我,这些黄鳝,能解决掉。”徐二龙先给她吃颗定心丸。
看着天色渐晚,徐二龙吩咐小玲:“小玲,你跟妈先去弄晚饭吃,今晚大家好好吃一顿,明早才好干活。”
小玲跟张金芳去灶房煮晚饭,徐二龙带着金牙齿,在这儿继续负责收黄鳝。
每一笔账,他都力求记得清清楚楚,决不含糊,力求做到公平公正,童叟无欺。
忙到晚上九点多钟,这一波收黄鳝的事情,才告一段落。
张金芳跟小玲,做好了晚饭。
徐二龙去后面,舀了石缸中的水,洗干净脸手。
见缺牙齿就这么去拿碗筷,徐二龙拍他手背一下:“去,把手洗了。也不瞧瞧你手多脏。”
缺牙齿嘿嘿一笑,在徐二龙的督促中,跑去洗手。
他不忘打趣推徐二龙:“二龙,你现在规矩挺多的,不洗手不让吃饭。”
徐二龙无语。
这年头,卫生习惯差啊。
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许多人都没养成。
甚至勤洗澡勤洗澡这一条,农村也没多少人办到。
不少女孩子头上,满满全是虱子,时常能肉眼看见虱子在发梢爬动。
而不少男 孩子 ,身上都是疥癣,经常挠得慌。
直到后来,大家的条件都好了,这些东西,才慢慢的被消灭。
强调大家洗过手后,才开始吃饭。
晚饭大白米饭,这是徐二龙特意要求的。
明天要干重活,当然得吃饱吃好一点。
然后,加了一个泡椒鳝鱼片,一个蒜苗炒回锅肉,一个凉拌茄子,一个凉拌空心菜,再加一个黄瓜鸡蛋汤。
徐二龙不仅叫了喻平留在这儿吃晚饭,还让他去把黄小刚两兄妹给叫过来。
大家一看,这是要搞大事的节奏啊。
“二哥,是不是要搞杨利民他们几兄弟?”黄小刚问。
徐二龙瞪了眼:“我去搞他们干什么?这架打过了,就算了,背后使阴招暗算人,我才不屑。”
“原来不是打架。”黄小刚嘀咕。
而黄小霞,捧着饭碗,两眼看着那蒜苗炒回锅肉直流口水。
张金芳看不过眼,往她往中挟了两筷子:“吃吧。”
黄小霞转着眼珠子,偷看徐二龙和徐小玲一眼,见他们没人注意自己,赶紧将那一块回锅肉塞到嘴里。
徐二龙给大家安排着任务。
“吃过饭后,你们把黄鳝分装在这些编织口袋中,每个口袋装五十一斤这样,装二十袋……不,装二十一袋吧。”
刚才杨利民的事,给他提了一个醒。
这送过去的货,要多预留一些,排除水份。
“喻平,你跟缺牙齿,今晚都别回去,就睡在我这儿,明早四五点钟,就负责把这些黄鳝,帮着挑到外面的公路边上。”
村子不通公路,要走一大截才到外面的319国道,必须要先转运出去。
“至于小刚,你跟你妹妹,到时候就负责在公路边上,看守着这些货,别让人给捎走了。”
徐二龙有条不紊的安排着,这黄小刚人小,总不能让他帮着干什么搬运的活,只能安排做点轻巧的。
“我去隔壁村,借个板车过来,到时候,好用牛拉车送货。”
“我得买一辆自行车,永久的,全村第一辆。”
“我啊,只想有钱了,就去把冬梅给娶了。”
杨利民想着他的相亲对象,笑得乐不可支。
可是,真要送到城里去卖的时候,杨利民发愁了。
这么多,难道靠他们三人挑着去吗?
家里一共两千多斤黄鳝呢。
“去借个板车,生产队里大家要用车,都是找蒋军借。温叶同样是找他们家借板车。”杨利民说。
“可我们才跟蒋军打了架……”杨三犹豫:“只怕他不肯借吧?”
“可除了蒋军家有板车,别人家没有。”
“镇上萝卜儿家有,他家一直靠拉板车的。”
“可现在,萝卜儿明显跟温叶一伙。”杨四说:“在镇上还帮着收黄鳝。”
“早知道,我就不跟蒋军打架了。”杨利民颇为后悔。
后悔的,不是打了蒋军,只是后悔,一时半会找不着板车用。
杨四梗着脖子道:“凭什么不打架?他先动手打人的。他哪来的脸要找我们要钱?”
现在争论谁先动的手,有什么意思呢?
杨利民看着杨三:“老三,你去跟蒋军说说,温叶给他五块钱,帮着拉货送东西,我们现在同样给他五块钱,看他同意不。”
杨三看着面前这么多的货,必须得用板车,才能拉出去。
“行,我去跟他说说。”杨三硬着头皮答应这事。
蒋军这两天呆在家里,老老实实的搓着苞谷棒子。
四脚条凳侧倒在地,往凳腿上套上一只纹路明显的解放鞋,再把苞谷棒子往鞋底上面一搓,一颗颗饱满结实的苞谷粒,唰唰掉下来。
蒋军面前,堆着小山般高的苞谷粒,远远望去,象金色的沙丘。
“蒋军。”杨三笑嘻嘻的招呼他,当昨天打架的事情不存在。
蒋军弯着腰,使劲搓着苞谷棒子,当没听见杨三的喊声。
杨三主动递了一支烟给蒋军:“还在跟我生气?你还是不是男人啊?打个架而已,不可能你就记恨上了吧?”
蒋军冷笑:“挨打的不是你,你当然不计较。”
“行行,你打我两拳,这事,咱们扯平?”杨三主动下着矮桩。
蒋军不说话,只是使劲搓苞谷。
杨三在他身边蹲下,苦口婆心劝说道:“哎呀,大家都是男人,就别这么婆妈的。不就是为了两块钱嘛。你明天,帮我们拉板车去县城,我们给你五块钱。”
蒋军心中冷笑。
这他妈的,把他打了,现在有事来找着他,居然只给五块钱?
这是象当朋友的吗?
亏得他全心全意把他们当朋友,可人家,根本把他当冤大头。
“行不行,你说句话。”杨三问。
“行。”蒋军黑着脸,点点头。
杨三又道:“你可说话算话啊,可别象放温叶鸽子那样,放我们的鸽子。”
“不会。”蒋军说。
“不行,你发个誓,你要是放我们的鸽子,你全家,不得好死。”杨三强调。
蒋军怒目圆睑,这是逼他拿全家发誓?
最终,他还是点点头:“嗯,明天不会放你们鸽子,否则,全家不得好死。”
得到保证的杨三,解决了这桩大事,高高兴兴的回去。
蒋光文从地里回来,看着蒋军在套车,说明天给杨利民送货。
“你们才打了架,你身上的青淤还在,你就腆着脸去帮他?”蒋光文看着儿子,恨铁不成钢:“人家压根儿没把你当朋友,你还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
这口气,他这个当爹的,咽不下。
“总之,我已经答应了。”蒋军说。
蒋光文除了重重叹气,别无他法。
唉,儿子长大了,不听劝,只能想办法,快些给他讨个媳妇,让媳妇来管了。
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