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精品篇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精品篇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很多朋友很喜欢《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这部军事历史风格作品,它其实是“画凌烟”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内容概括:皇登基,当今天子是明君。听到这些,崇祯心中有了谱。这北京城繁华倒是十分繁华,街头的酒店有不少客人,街道也很干净。张凡上一世也是在北京上班,就说这西城,他都不知道经过多少次,不过还是第一次在四百年前的北京西城。一时间,他竟感慨万千。王承恩见皇帝眉宇间有喜悦,心中也舒缓了许多。突然之间,崇祯看见街头角落里,......

主角:张凡崇祯   更新:2024-05-18 13:5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凡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篇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朋友很喜欢《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这部军事历史风格作品,它其实是“画凌烟”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内容概括:皇登基,当今天子是明君。听到这些,崇祯心中有了谱。这北京城繁华倒是十分繁华,街头的酒店有不少客人,街道也很干净。张凡上一世也是在北京上班,就说这西城,他都不知道经过多少次,不过还是第一次在四百年前的北京西城。一时间,他竟感慨万千。王承恩见皇帝眉宇间有喜悦,心中也舒缓了许多。突然之间,崇祯看见街头角落里,......

《精品篇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彩片段


退朝之后,崇祯在自己的御书房单独见了孙承宗。

“孙爱卿,建奴猖獗,朕现在需要一个辽东督师,你认为谁最可靠?”

孙承宗道:“陛下,臣以为,辽东督师非袁崇焕不可。”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

看来历史在这关键的时刻,还是发展到袁崇焕身上了。

袁崇焕在后世的网络上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历史学家们将他定义为民族英雄,可偏偏键盘侠们脑瓜子里就那么点货,张口就是各种定罪。

在张凡这个崇祯看来,袁崇焕最大的错误决断可能是擅杀毛文龙。

毛文龙那个兵痞子、丘八当然不是什么好鸟,不服朝廷管辖,这样的将军必然是要好好教训一顿的!

但是眼下建奴不断壮大,朝廷又不得不依靠皮岛上的毛文龙。

正史中,袁崇焕正是觉得毛文龙不服军令,管理失控,才决议杀掉毛文龙。

却导致毛文龙部失控,辽东也失去了一支可以制衡建奴的小规模武装部队。

此时的崇祯思虑片刻,他心中也是担忧的。

袁崇焕有本事,历史上,他的那一套辽东方案很有效果,最重要的是还省钱。

但袁崇焕这人有些狂妄,就说历史上杀毛文龙一事,竟然在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杀了。

崇祯道:“王承恩,召袁崇焕来进京见朕。”

“是!”

崇祯又补充道:“对了,朕想准备一些粮草送到东江镇给毛文龙,孙爱卿你意下如何?”

“天子圣明,毛文龙是大明在辽东后部仅存的战力,可以对建奴有很大的牵制作用。”

崇祯点了点头,孙承宗算是大明朝文人里少有对武将很不错的文官,这可能和他通晓兵事有关。

“既然毛文龙的作用这么重要,朕打算再赐他一柄尚方宝剑,赐爵位辽东伯,如何?”

“老臣以为可行,毛文龙部孤身在皮岛,将士艰苦,若是陛下恩赐下去,将士们必然对陛下感恩戴德。”

“如此这般,就由你来提此事,朕批准就好。”

“遵旨!”

这是皇帝的想法,但让孙承宗来做这个好人,显然是向孙承宗表态自己对他的信任已经重视。

毕竟崇祯接下来还需要依靠孙承宗来平稳全国军事大局。

不过,毛文龙那个军阀头子崇祯肯定是不放心的。

等孙承宗走了,他便找来心腹太监徐应元前来,自己写了手谕,让徐应元去一趟东江。

明面上好人要孙承宗来做,但私下里,这收买人心的事,可不能放过。

徐应元带上崇祯的手谕,另外崇祯又从内帑里拿了一万两,这一万两是准备给毛文龙的。

毛文龙不听话是真,但朝廷还是要拿出信任的态度,至少这个特殊的时候要拿出来。

等徐应元带着手谕离开后,崇祯换了身常服,带着王承恩、方正化两个太监,又将许显纯叫上,悄悄出宫微服私访。

王承恩劝阻不成,只能跟着皇帝一起出去。

冬日的北京城严寒难耐,街头没有太多人,大家都躲在屋子里。

崇祯一身素衣,以玉冠将头发束起来,剑眉星目,好一个英俊少年郎。

昨日早朝,朕颁布了永不加赋的圣旨,今日要来看看百姓们的反应。

崇祯觉得,自己的基本盘一定是老百姓和军队,在任何时候,只有掌握了民意和军队,才能说话算数。

这永不加赋是给百姓的第一条,显然还不够,但先扔出来再说。

果然,崇祯在大街溜达了一转,就有听到百姓在讨论朝廷刚颁发出来的永不加赋的政策。

不少地方都在讨论,百姓们称赞这是好政策啊。

有人甚至大声叫好,说新皇登基,当今天子是明君。

听到这些,崇祯心中有了谱。

这北京城繁华倒是十分繁华,街头的酒店有不少客人,街道也很干净。

张凡上一世也是在北京上班,就说这西城,他都不知道经过多少次,不过还是第一次在四百年前的北京西城。

一时间,他竟感慨万千。

王承恩见皇帝眉宇间有喜悦,心中也舒缓了许多。

突然之间,崇祯看见街头角落里,有一个小女孩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王承恩道:“公子,时候不早了,咱们还是快些回去吧。”

“不急。”

崇祯向那边走过去,来到几个孩子面前。

“这位公子,给我点吃的吧,就一点点,我已经两天没吃饭了。”一个脸上脏兮兮的小女孩睁着大眼睛,满眼楚楚可怜地看着崇祯。

“王承恩,先去买两个馒头,再端一碗热水来。”

“是!”

崇祯将斗篷取下,给这小女孩披上,问道:“你父母呢?”

“公子,我是陕西人,我父亲在饥荒中饿死,我和母亲逃到北京来讨生活,母亲在半个月前病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小女孩说话的时候声音很虚弱,她蜷缩在角落里一动不动,看样子似乎只想保存体力。

这样能活多久就多久吧。

她眼中透露出深深的绝望和无助。

崇祯心一跳,陕西饥荒!

明朝中后期人口暴涨,又逢小冰河时期。

再加上朝廷腐化,行政基本坏死,朝廷只顾重税以凑军费,官员还大肆在里面搜刮民脂民膏,原本就悲惨的农民,别说饭了,连一口粮食都没有。

陕西地带已经饿死了很多人了。

明年,那边就会发生动乱。

后年,李小哥就会带领他的泥腿子们扯开旗子来。

这个小女孩子约莫十二三岁的样子,轮廓清秀,眼睛又大又圆,只是长期饥饿,脸色发黄。

如果是在21世纪的中国,她一定是在读中学吧,绝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一瞬间,张凡心中就燃起了一股怒火。

这世道,真是吃人的世道啊!

他当然知道明末民生疾苦,但现在亲眼看见后,才深深体会到。

不多时,王承恩便拿来了热馒头和热水。

崇祯蹲下,将馒头一小块一小块揪下来。

人长期不吃东西,必然会暴饮暴食,很可能会噎死,尤其是面食。

崇祯将小块小块的馒头喂给小女孩,小女孩一口一口吃下去。

崇祯又将热水喂给她喝。

等吃完两个馒头,小女孩才逐渐有了一些力气。

一边的许显纯看在眼里,心中想着当今天子竟然是一个千年一遇的圣德仁君。

这古往今来,有哪个皇帝会如此这般对待一个普通百姓?

看来只要忠心一些,自己头上这颗脑袋肯定是保住了。

待小女孩吃完馒头,崇祯将她扶起来。

“谢谢公子。”

“走,我带你去对面的酒楼吃肉去。”

小女孩感动得哭出来:“多谢公子大恩大德,小女子愿为公子做牛做马。”

“先别说了,外面冷。”

崇祯带着这小女孩进了前面的悦来酒楼。

这来凤酒楼可是北京城有名的大酒楼,朝廷大臣、王公贵族,还有富商们都喜欢来这里吃饭喝酒。

崇祯带人进去,那小二一过来,看小女孩满脸脏兮兮的,显然是个叫花子,立刻脸上就变了。

“走走走,这里不招待叫花子!”

许显纯立刻扔了一锭银子,冷声道:“怎么说话的,给我们公子安排最好的厢房!”

小二立刻道:“是是是!”


杨所修一进宫,就紧张得腿发抖,他感觉自己仿佛今天就可能要被推到菜市口去掉脑袋了。

所以他出门前,在家里写了一封遗书,核心意思就是,告诫后人以后不要随便乱拿别人送的钱。

等到了皇帝的御书房门口,他就恭候在那里。

春天的北京城风很大,紫禁城里也有大风。

温度还很低,杨所修就等在外面,一直等啊等啊,皇帝也没有传召他进去的意思。

足足等了一个时辰,这一个时辰里,杨大人仿佛过了整整一个世纪。

内心受到前所未有的煎熬,如果不是在皇宫里,他很可能会崩溃得哭出来。

毕竟知道自己要死了,是个人都会害怕。

直到傍晚时分,孙承宗从皇帝的御书房出来,看见杨所修还等在外面,对杨所修点了点头。

杨所修连忙对孙承宗行礼。

王承恩这才出来,把杨所修叫进去。

这一进去,杨所修就感觉呼吸一紧,喉咙仿佛都发干了。

“臣……参见陛下!”

皇帝也不说话,就拿着一份奏疏在那里看。

过了片刻,崇祯才慢悠悠道:“被自己的上级弹劾,光不光荣?”

杨所修连忙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已经心生绝望:“臣罪该万死!”

“你确实罪该万死,不仅曹尚书让你死,毕自严也跟朕说,你当杀!”

曹思诚和毕自严表示自己很冤枉,人家只是在奏疏里所杨所修利用职权之便贪赃枉法,当搁去官职,发配为民。

可在崇祯嘴里,就变成了人家想弄死他了。

“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朕给你一个活命的机会,去陕西走一趟,把陕西的灾情给朕缓一缓。”

杨所修心里一跳,顿时大喜:“陛下放心,臣就算是豁了这条命,也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

“施凤来现在在那边,但现在让朕不满意啊,你给朕想想。”

“陛下,这次山西案查抄的粮食就有五万石,可以先运输四万石过去,臣来监督这事,保证不会出任何纰漏!”

崇祯当然相信杨所修不敢再从里面拿钱,这次他是真的怕了。

给他几个胆子他都不敢拿了,至少暂时不敢拿了。

而且为了挽回自己的小命,派他去陕西是最好的。

“这不够啊,陕西那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杨所修眼珠子转了转,道:“陛下,福王、秦王、晋王、代王,都有粮食。”

他这话一出,空气凝固了一会儿,崇祯才开口道:“你是让朕找他们去借?”

“借也可以,买也可以。”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臣告退!”

过了一会儿,崇祯让王承恩把温体仁叫来。

温体仁来了,温体仁看起来一副老实相,满朝文武也都觉得他是个老实人。

只有崇祯这种穿越者,才知道,这是大明崇祯朝的第一老油条。

“臣参见陛下!”

“温爱卿,前天有人跟朕说,福王朱常洵在洛阳横行霸道,欺压百姓,这事你知道吗?”

这是个送命题。

你回答知道,皇帝会跟责问你,既然早知道,为什么不禀告朕,你身为礼部尚书,这位玩忽职守啊!

你回答不知道,皇帝会责问你,你这个礼部尚书是干什么吃的,宗室不是归你礼部管么,怎么什么都不知道,朕要你何用。

“陛下,福王欺压百姓已经很久了,并不是这些时日才发生的。”

温体仁不愧是温体仁,这问题他知道不能正面回答,所以转了个弯。

“哦,为什么没听礼部说起?”

“曾经向先帝提及,被搁置。”

你看,死掉的皇帝谁说没用的,背锅还是可以的嘛。

反正天启皇帝已经不可能从坟里爬出来了,责任都推到他头上就对了。

“那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陛下可处以训诫,告诫福王切莫忘了祖训。”

“你再想想,还能做点什么?”

“还可以惩罚一下福王。”

“如何惩罚?”

“以后不得赏赐了。”

崇祯想了一会儿,道:“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温体仁告退。

出去后的温体仁,露出笑容:小皇帝,你还是太小,以为这样可以利用我,想多了?

三天后,早朝。

崇祯依旧道:“有事准奏,无事退朝!”

杨所修连忙出列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准奏!”

“臣要弹劾礼部尚书温体仁,他私收考生钱财,徇私舞弊!”

一边正在打瞌睡的温体仁立刻被惊醒,差点没有跳起来。

他连忙出列道:“陛下,臣冤枉。”

“陛下,这是证据。”

王承恩将杨所修手里的东西呈递上来,崇祯看了一眼,怒道:“温体仁,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陛下……臣是冤枉的……”

“来人,把温体仁打入天牢!”

温体仁还一脸懵逼,就被拖到天牢里了。

变化太快,他自己都反应不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天牢里待了两天,温体仁怎么也想不通杨所修为什么要针对自己,大家都是同僚,想来井水不犯河水。

温体仁当然想不通,他自诩是那种在夹缝里都能生存的人,从来不得罪任何一方。

怎么这次杨所修那条恶犬的獠牙就咬到自己头上来了呢!

刘宗周来看望温体仁。

温体仁顿时有些感动,还是刘宗周讲义气啊,这个时候还来看自己。

“温大人。”

“刘侍郎。”

“温大人这次做得有点过分了。”

“你也相信杨所修?”

“不相信不行,现在连礼部给事中也在弹劾你,杨所修已经奏疏陛下,要问斩你!”

“不可能,这么一点……”说完,温体仁就发现自己失言了,他吓得全身冒冷汗。

“温大人,我已经向陛下求情了,但陛下不见我。”

温体仁脸色发白,难道皇帝真的要杀了自己。

刘宗周走后,第二天,崇祯就来了。

“陛下!”温体仁匍匐在牢房里,瑟瑟发抖,脖子也是凉飕飕的。

“温大人,朕再问你一次,福王的事情,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温体仁全身一颤,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在天牢里了。

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且不说他是不是东林党,要尽量压制党争,首先皇帝在做决策的时候,就不能随便给标签。

虽然明末的东林党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这朝堂上哪个又是好东西呢?

崇祯生气的是,监生议论朝政。

《王学质疑》提要说:“夫明之亡,亡于门户;门户始于朋党;朋党始于讲学。

这讲学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一些只看到世界冰山一角却以为掌握真理的热血学生。

这些学生又对自己的老师唯命是从,被人卖了还帮忙数钱。

这个口子一旦打开,那些个学生就会觉得这个国家要完了,他们就会站出来,以自己以为的真理去四处叫喊,甚至可能上街游行。

崇祯站起来,走了两转,怒道:“传朕旨意,将这个监生打入天牢,以后凡有学生议政者,朝廷永不录用!”

崇祯此言一出,大臣们都一惊。

这一下子就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

例如刚刚被召回来的刘宗周。

这个人是东林党,而且是山阴县人。

皇帝这一举动摆明是要压江南士人。

刘宗周心思一动,准备出列说情,但立刻又想到了昨日的钱谦益。

他和钱谦益在先帝朝被魏忠贤罢官,几乎是同时回京师的,钱谦益比他的地位要高,现在都已经抄家,他自认为自己上前说清无异于自找苦吃。

看来这事还得从长计议。

朝堂上的一帮东林党人心中都默契地想着。

而阉党们就不这么认为了,例如魏忠贤。

他出列道:“陛下,学生妄议朝政的确危害无穷,奴婢听闻江南仕子们经常汇聚常州府东林书院,书院门口写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仕人在江南议论朝廷,多有抨击、指责之意。”

魏忠贤这话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万历、天启朝的党争到了崇祯年间没有丝毫缓和,东林党被打压的时候,在江南东林书院开坛讲学,指责朝廷和官府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

魏忠贤这话的意思就是想借现在皇帝对此发怒之机,在东林党添油加火。

如果皇帝真的对仕人们议政有这么大的反应,就仅凭东林书院这一点,魏忠贤觉得今天就可以把东林党的人捶死在这太和殿上。

刘宗周正打算站出来驳斥魏忠贤,崇祯道:“此事暂且不提。”

魏忠贤心中一惊,没想到皇帝居然不想追究。

“陛下……”

崇祯袖口一甩,见皇帝不愿意继续下去,魏忠贤也就识趣地不敢再多说了。

东林党那档子破事,崇祯目前还不打算动,等他把更重要的事情先处理完了,这朝臣不干活的,自然都得换。

崇祯道:“既然诸位爱卿没什么别的事,朕倒是有一事。”

东林党人心头一缓。

大臣们拜道:“请天子明示!”

一边王承恩大声道:“宣孙承宗觐见!”

大臣们心中一惊,温体仁和周延儒互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皇帝这个时候突然召见孙承宗做什么?

而且还是在早朝文武百官都在的时候。

魏忠贤眼珠子转起来,皇帝召见孙承宗做什么?

这孙承宗是天启帝的老师,前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

天启年间,还做过蓟辽督师。

他督师辽东的时候,重振军纪,修整军防,做了不少实事。

正在明末的朝堂是很难得的。

作为穿越者的张凡觉得,北宋末年有种师道那种军中威望极高的老帅,而明末也有孙承宗这种帅才。

孙承宗的军事才能可能不是像岳飞那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的。

但是他能平稳住局面,军中威望很高的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人,曾经都是他的部下。

孙家也是满门的忠烈。

现在崇祯最希望的是什么?

稳住边事。

辽东局势极其复杂,他不想坐在皇宫里去瞎指挥。

而明末战事极多,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一个懂军事的文官入阁做首辅,调动资源先将辽东的局面稳固住。

只有辽东局面稳住了,崇祯才有精力想各种办法搞钱,平国内动乱,发展经济。

孙承宗进殿后,拜道:“老臣参见天子!”

“孙爱卿免礼。”

“多谢天子!”

刘宗周这些个东林党人兴奋起来了,因为孙承宗也算是东林党的。

看来皇帝留着魏忠贤,也没打算要打压东林党!

大臣们都在以党争的角度去思考崇祯的行为,但崇祯现在哪有心情去跟他们扯党争。

如果这朝堂什么事都再扯党争,十七年后,他铁定是要去后面的煤山去挂歪脖子树的。

一边的王承恩取出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昔承宗师先帝,戍辽东,使将帅和,而虏酋惧,功在社稷。朕御极以来,欲肃振朝纲,使天下安定,孙承宗入阁,赐内阁首辅。”

孙承宗连忙跪拜:“臣拜谢天恩!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臣们连忙高呼:“天子圣明!”

大臣们口中高呼天子圣明,心中却是各有各的小九九了。

孙承宗之前被罢了官,怎么突然之间就被赐内阁了?

而且还是内阁首辅!

最近似乎也没有人在皇帝面前吹嘘孙承宗啊?

皇帝以前做信王的时候与孙承宗几乎没有来往。

大臣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皇帝会让孙承宗入阁做首辅。

要知道,孙承宗当年督师辽东的时候,可是得罪了不少人,这朝堂上下还有很多人不喜欢他。

崇祯大声道:“孙爱卿,免礼!”

孙承宗退到一边站立。

而目前的阁臣,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等人,崇祯暂时也不准备动,先将人心稳住,毕竟他才登基几个月。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