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畅销书籍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震撼来袭,此文是作者“文盲写小说”的精编之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崇祯王承恩,小说中具体讲述了:有甲长;每10甲为保,保有保正。甲长一般由各户轮流担当,都是催粮征税服徭役的破事,没人爱当。保长不轮流,基本都是大乡绅担任。数据统计到保长这里后并不是直接交到衙门,而是交给负责这一片的差役,最后汇总到衙门。暂且不管数据真假,统计这种数据肯定非常慢。见王庭梅面露为难之色的,崇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快速思考后改口问道:“......
主角:崇祯王承恩 更新:2024-06-04 00:12: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王承恩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畅销书籍》,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震撼来袭,此文是作者“文盲写小说”的精编之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崇祯王承恩,小说中具体讲述了:有甲长;每10甲为保,保有保正。甲长一般由各户轮流担当,都是催粮征税服徭役的破事,没人爱当。保长不轮流,基本都是大乡绅担任。数据统计到保长这里后并不是直接交到衙门,而是交给负责这一片的差役,最后汇总到衙门。暂且不管数据真假,统计这种数据肯定非常慢。见王庭梅面露为难之色的,崇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快速思考后改口问道:“......
崇祯在心里算了算。
三大营,五城兵马司,禁军,锦衣卫,东厂和唐通的欠饷,总共有九十多万银子的缺口。
不考虑吴三桂的话,他至少要准备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一部分作为赏银,一部分作为粮饷,剩下的募兵。
“王承恩,把户部和内帑的账册拿来!”崇祯吩咐道。
王承恩不敢怠慢,亲自把账本递到崇祯手中。
打开略显老旧的账册,崇祯一页一页的翻。越往后翻,速度越快,翻到最后一页时,崇祯突然生出一股邪火。
他啪的一声将账册扔到地上,坐在龙椅上咬牙切齿。
堂堂大明朝,国库存银竟然只有黄金三千两,白银一万两。
换算成银子加起来也就四万两!
四万!!!
在北京城随便找一个三品以上的官员抄家,抄出来的财产都不止四万。
他知道,自天启朝以来,国库一直亏空。
朝廷没钱,国家就会停摆。天启皇帝没办法,只能内帑的钱拿出来用。
好在天启皇帝有魏忠贤,他有办法搞钱。
结果呢?
崇祯上台后把魏忠贤砍了!
他糊涂啊!
魏忠贤也好,东林党也罢,无论谁当权都会贪污。
魏忠贤贪污的银子早晚是皇帝的,而那些东林党贪污的银子都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崇祯拿起内帑账册翻看。
国库存银四万两,内帑十六万两。
加起来二十万两银子。
怪不得历史上崇祯不敢南迁,他怕南迁的路上士兵们因为缺饷哗变!
看着冰冷的数字,崇祯的心也慢慢变冷。
他胸中的怒火慢慢凝聚,变成一把砍人的刀。
他握着刀柄,怒道:“平日里贪钱也就罢了,现在国库空虚,朝廷危在旦夕,他们竟然还敢贪!找死!”
旁边的吴梦明和王之心同时低下头,心里发虚。他们心里清楚,崇祯表面上是对着账册发火,实际是在警告他们。
崇祯看着他们二人的表现,内心稍感安慰,锦衣卫和东厂是他的刀,用刀前敲打一番,才能让刀更加锋利。
他话锋一转,说道:“朕记得,吴指挥使的儿子后天大婚,王承恩替朕准备一份贺礼。”
吴梦明顿时一愣,大明朝国事繁忙,流贼将至,日理万机的皇上竟然还惦记着他儿子的婚事。
“陛下,臣承受不起!”
“你是朕的左膀右臂,勿再推脱。”
“臣...谢万岁隆恩!”杀人不眨眼的吴梦明跪在地上,红了眼眶。
崇祯转头看向王之心:“王之心,你总领东厂,手下的太监们该管管了。”
王之心一脸茫然,他先是磕了一个头,随后谨慎的问道:“陛下,臣惶恐。”
“惶恐?只是惶恐吗?杜勋出自你的门下,塘报说他尽节了,可是据朕所知,他和王承胤投敌了!”
投敌?
王之心听罢脸色巨变,皇帝的话透露了两个消息。
一,杜勋投敌了。
二,陛下是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消息。
昨日宣府告破后,锦衣卫和东厂分别从自己的渠道得知,前尚膳监掌印太监杜勋尽节自杀。
他们都没查清消息竟然被皇帝查明了,这是一件让人听起来很恐怖的事。
难道皇帝还有其他情报组织?
王之心浑身一抖,伏在地上说道:“是臣管教失当,求陛下恕罪。”
崇祯狠狠盯着王之心,不说话。
王之心贪财,家产虽然比不上勋贵,相比其他人来说也是一笔巨款。
崇祯不说话。
他在思考要不要换掉王之心和吴梦明。
东厂和锦衣卫是两把刀,杀人前需要打磨好。
但是...
一旦换人,东厂和锦衣卫内部将会乱一段时间。
换做平时没问题。
现在时间紧迫,无论大明还是他,都无法接受混乱带来的后果。
见崇祯不说话,王之心慌了:“臣失职,求万岁爷饶命。”
崇祯微微点头:“既然知罪,一会早朝的时候朕会给你将功赎过的机会。”
“谢万岁!”
“你们都是朕的臣子,有错改之,无则加冕。流贼将至,汝等应齐心协力帮朕御敌。”
“臣等遵命!”吴梦明和王之心同时叩首,唯独李若琏磕头时有些失落。
崇祯将他们的三人的表现看在眼里,心中的计划逐渐成型。
吴孟明为人还算公正,但平日里做事不拿主意,看着东厂的菜碟下菜,东厂怎么干他就怎么干。
王之心能干事也敢干事,软肋也很明显:爱财如命。
李若琏为人忠诚,不贪财,是个可以信任的人。
既然这样,吴梦明继续和王之心搭配,他们是皇帝的刀,是皇帝的枪。
李若琏藏在暗处,干脏活累活。
“吴梦明,一会朝会时,朕和百官的话你要一字不漏的记下来。如有错漏,治你的罪!”
“臣遵旨!”
吴梦明掏出纸笔,默默退到一旁。
不多时,王承恩走进偏殿,恭敬的说道:“皇爷,已将两万两银子交于定西伯唐通。”
“朕知道了。”
“左都御史李邦华在门外侯旨!”
“让他进来。”
“是。”
太监传完话,满头白发的左都御史李邦华迈步走进大殿。
脸颊干瘦,后背微驼,在老旧朝服的映衬下,给人一种随时都要嗝屁的感觉。
行叩拜之礼的同时,李邦华低着头两只眼睛在大殿内一番搜索。
当他看到吴梦明和王之心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坏了。
锦衣卫头子和东厂头子同时出现,准没好事。
李邦华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的说道:“臣李邦华奉旨面君。”
崇祯冷冷一笑:“李邦华,有人告发你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欺君罔上,你可知罪?”
李邦华抱拳拱手:“陛下,可有证据?”
“证据?你二十九岁入仕,现任左都御史一职,年俸禄不过百余两。你来告诉朕,万两家产从何而来?”
“既然证据确凿,就请陛下治罪!”李邦华毫不畏惧的说道。
他不否认贪污,但贪污一事不能怪他。
大明官员俸禄低,那点俸禄本就捉襟见肘。再加上崇祯登基以来国库空虚,朝廷时不时的缺饷缺俸禄,为了一家老小,就算清官也得靠贪污活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欲z望慢慢增长。
久而久之,大明官场贪腐之风盛行。
“治罪?呵呵!”崇祯冷笑一声,“你是左都御史,按照大明律,该当何罪?”
大明律...
提起这三个字,李邦华浑身一颤。
若是按照大明律,贪污六十两以上者扒掉人皮,在里面填满稻草,悬竿示众。
“臣...死罪!”李邦华心灰意冷,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他只希望吴梦明和王之心动手的时候轻一点,这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了。
“哎!”崇祯长叹一声,“你没罪!”
没罪?李邦华有点懵。
“朕知道,若是不贪,你们一家老小都得饿死。归根结底是朕的错,让大明的朝臣吃不饱穿不暖。”
“万岁,臣惶恐,臣认罪,是臣的错,与万岁无关。”李邦华颤颤巍巍的说道。
他搞不懂崇祯要干什么,前一刻说他死罪,后一刻又说他没罪。
如此反复无常,肯定有什么阴谋。
“哎,过去的事既往不咎,希望你以后律己律人,为大明尽心尽力。”
李邦华咽了口唾沫,回过神后急忙磕头道谢:“谢万岁不杀之恩,臣愿效犬马之劳。”
崇祯想重用李邦华。
重用前须敲打一番,让他不要太过得意。
不过也仅仅是敲打。
李邦华不怕死,历史上他得知崇祯死后,留下“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三句话。
随后自杀殉国。
“王承恩,把冯元飏的信给李御史瞧一瞧。”
王承恩急忙密信递到李邦华手中。
李邦华看完后皱着眉,沉思不语。
“李御史,你怎么看?”崇祯问。
“臣以为,此乃中策。”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崇祯坐在龙椅上,平静如水。
来了!
该来的终究会来。
李自成被唐通困在居庸关外,刘芳亮必定会前往支援。
等居庸关告破后,兵合一处进攻北京。
崇祯问:“李阁老,你们内阁怎么看?”
“内阁尚未商议。”
“那就都朕这现场商议。”
不多时,方岳贡,范景文和邱瑜也来到乾清宫。
方岳贡率先说道:“陛下,河间距京师不到四百里,以刘芳亮行军速度推测,只需五天即可到达京师城下。臣以为,应该想办法让他慢下来。这样既能给京师军民争取时间操练,又能让唐通在居庸关多守几日。”
崇祯先是点头随后摇头,方岳贡的理论没问题,但也仅仅是理论。
具体怎么做?谁去做?如何调动大军?又如何排兵布阵?
一句没提!
这就是文人误国的典型。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这和买房子装修一样,负责设计的不施工,施工的不设计。
装的一塌糊涂后,设计怪工人,工人骂设计。
受害者只有业主一人。
崇祯就是这个冤大头业主!
朝堂上动嘴的不动手,动手的没动嘴的会说。
一旦他按照文臣的想法来,武将和皇上就只有被坑的份。
万恶的封建王朝!
范景文知道此中道理,现在他兼着京营总督,思考片刻后说道:“臣以为应该派出一支骑兵偷袭刘芳亮,无论成功与否都能拖延他的行军速度。若是侥幸能将他的粮草烧毁,刘芳亮部将不战自退。”
邱瑜拱手施礼:“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应与内阁商量,应该去三大营找那些武官,听听他们的意见。”
李邦华见气氛有些冷,立刻说道:“陛下,此事确实需要从长计议。臣提议将三大营,五城兵马司,锦衣卫,东厂,甚至勇卫营的将领都召集在一起商议。”
崇祯欣慰的点点头。
这些人终于能想到他前头去了,“准了,立刻将这些人全部召到乾清宫来。”
很快,一应人等全部到齐。
随着李邦华念出急报上的内容,这些武将纷纷皱起眉头。
范景文当着京营总督的差事,他顿时觉得脸上无光,于是说道:“五军营李副将,神机营张副将,神殊营王副将,你们都说说对策,此事没有对错之说,陛下也不会因为谁说了什么而降罪。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都说两句”
京师三大营各有一名副将,从二品武官,往下是参将,三品武官。
三千营王副将一身的肥肉,目光扫视一周后向前挪到半步:“陛下,臣以为什么都不用做。他若进攻京师,我就在城上防守。他若进攻居庸关,我就领一支人马从后方偷袭他的辎重部队,辎重一丢,军心也就丢了。”
崇祯点点头,这个死胖子说的话有点道理,但不多。
对方完全可以把四万人分成两路,一路防备京师援军,一路进攻居庸关。
如果这样做,死胖子将束手无策。
等等...
神殊营大部分都是骑兵,什么样的马才能经受得住这种身材的压榨?
不等崇祯询问,五军营李副将朝王副将不懈的撇了撇嘴,“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坚壁清野!将京师百里之内的百姓全部迁到城中,一是可以补充兵源,二是让流贼无法获得补给,时间一长,断了粮草,流贼自退!”
崇祯眉毛一挑,仔细打量对方。
李副将身材魁梧,体型适中,眉宇间藏着淡淡的杀气。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除了范景文,其他人都慌了。
因为只有范景文说了实话。
魏藻德和兵部尚书张缙彦同时出班跪倒。
不等他们求情,崇祯伸手制止:“众卿莫急,先从王侍郎开始。锦衣卫和东厂办事快的很,朕估摸着一个时辰就能回来,到时候还王侍郎一个公道。”
公道?
王正治心如死灰...
魏藻德眯着眼,明白了崇祯的想法。
不管朝廷缺不缺钱,崇祯都会以这个的名义抄家他们的家,治他们的罪。
既然这样,那就退一步!
家产不要了,辞官归乡。
他先是朝他的党羽使了个眼色,随后朝崇祯叩首:“陛下既然要抄我等的家,臣愿奉上全部家产辞官归乡。”
张缙彦跟着跪倒,说出了同样的话。
“不准!”崇祯毫不犹豫的否决,“朕必须查明真相给你们一个公道,届时再辞官还乡不迟!”
李邦华见状决定再添一把火,他出班拱手说道:“臣李邦华弹劾内阁首辅魏藻德,德不配位,结党营私,贪墨军饷,欺君罔上!请陛下明察。”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在李邦华的带领下,二十多个复读机同时出班,请求查办魏藻德。
魏藻德脸色变得很难看。
他以为用辞官能明哲保身,没料到崇祯要赶尽杀绝。
怎么办?
魏藻德目光在朝堂上游走,寻找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他不会轻易认输,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想办法自保。
当他看见跪在地上的成国公朱纯臣时,顿时大喜。
明朝侯爵、伯爵无数,公爵却少之又少。除了开国六公爵外,其余基本是燕王朱棣清君侧时册封而来。
成国公朱纯臣世袭公爵,家族底蕴丰厚,在朝中关系错综复杂。
有他挡在前面,崇祯绝不会把事情闹大。
想到这,他朝朱纯臣递了个眼神。
朱纯臣也被点了名,正愁不知如何应对,见内阁首辅朝他使眼色,顿时大喜。
达成统一战线后两人同时站起身。
魏藻德抱拳拱手,朝被点过名和没点名的官员说道:“诸位,流贼犯境,京师告急,正是用人之际。没想到,皇上竟要抄我等的家筹措军饷。”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今天缺饷抄我家,明天缺饷就会抄尔等的家,等满朝文武被抄光了,他是不是要挖祖陵了?”
“君乱于上,臣治于下,不救其祸,则败亡矣!”
“可悲,可怜,可笑!”
“我死不足惜,希望诸位王公大臣把此事记下来,后世人自有公道!”
魏藻德没什么真本事,却因为能说,竟然在崇祯年间坐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可笑不可笑?
“大胆!来人,把魏藻德给我拿下!”王承恩第一个站了出来,身为崇祯内臣,他必须维护皇上的尊严。
门外的锦衣卫推门而入,见王承恩让他们抓的人是内阁首辅,纷纷停下脚步看向崇祯。
此时事关重大,没有皇帝的指示决不能轻举妄动。
他们可以无视王承恩,也可以无视吴梦明和李若琏,但必须对那个男人言听计从。
一众朝臣的目光,也在崇祯和魏藻德之间游荡。
他们在等。
这些人不在乎魏藻德被抄家与否,在乎的是崇祯会不会为了筹措军饷挨个抄家。
若是那样,不如趁早联合起来对抗。
崇祯也知道,这些人在等。
在封建时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他可以随时随地剥夺臣子、百姓的一切,包括生命。
但是有一个前提。
罪名!
只要罪名合理,就能堵上百官,堵上读书人,堵上天下老百姓的嘴。
想清楚这些,崇祯冷冷一笑。
扣帽子这事他熟啊。
他甩了下衣袖,双手背在身后,目光如炬般在众人的脸上扫过。
“诸位,你们都是我大明的朝臣。”
“你们当中有的人以勇著称,有人能说善道,有的生性谄媚,有人生性奸诈。有人爱财,有人好色,有人恋权,有人图名。”
“朕只有一个人,该相信谁呢?”
“为了取得朕的信任,有些人就联合起来欺骗朕;另一伙人为了自保,也只能联合,于是就有了党争!”
“阉党也好,东林党也罢,齐党,楚党,浙党,宣党朕也都知道。只要能给朕办实事,真心真意为大明好,你们私底下那些爱好朕可以假装看不到。”
满朝文武都是聪明人,他们听出了崇祯话的意思。
在皇帝眼里,没有一个干净人。
只要他愿意,可以治任何人的罪。
想到这,满朝文武同时低下头。
“但是!”崇祯话锋一转。
“魏藻德,你自崇祯十六年入阁至今,一无建白,仅倡议令百官捐助。如此无才无德之人,既不能以天下为己任,又不能想出治国之策,在其位不谋其证,误君误国,岂不该死?”
“擢升内阁首辅后,结党营私,贪墨军饷,欺君罔上,口出狂言,大逆不道,本应凌迟处死!朕念你为官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给了你机会。”崇祯继续罗列内阁首辅魏藻德的罪证。
“朕让你捐钱,不捐也就罢了。向你借钱,不借也罢。”
“朕问你家里有多少现银,你说的是什么?”
“没钱!”
“朕一没想抢,二没想夺,你怕什么?”
“内阁首辅年俸禄折银不过百两,你入朝为仕仅四年,数万家产从何而来?”崇祯猛地一挥衣袖,目光落到魏藻德身上。
魏藻德脸色巨变。
对他来说,财产是最大也是唯一的问题。
不用锦衣卫,随便找两个太监都能查出他的家产和俸禄都对不上数。
可大明朝的官都贪,他不贪便是不合流,会遭到其他人排斥,更坐不到首辅的位置上。
崇祯继续说道:“为君着,父也!身为臣子,当为君父解忧。你无视君父,朕要你何用?”
“若是平时,朕会罢你的官免你的职。”
“但现在...呵呵,”崇祯冷冷一笑,“数罪当诛!”
“来人!”崇祯倒背着手,目光中尽是杀意,“将魏藻德拉出去,缢死后斩首示众!灭三族,家产抄没充公!”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张容刚想说什么,被高文采伸手制止。
“我累了,这一次就让张公公带着你们冲锋吧。”
眼看敌人越来越近,张容来不及悲伤,迅速调整队形。
“高文采,这一次冲锋的口号就由你来喊吧,打完这场仗咱们一起吃烤馒头。”张容伸出满是血迹的左手,擦了擦眼睛。
“好,全体都有...”
“杀!”
铁蹄铮铮,刀剑齐鸣。
张容揉了揉湿润的眼睛,指挥残存的五百骑兵向敌人再一次发起冲锋。
他回头看向高文采的尸体,心中五味杂陈。
东厂素来瞧不上锦衣卫,内部称锦衣卫是陛下的狗,他们才是陛下的奴婢。
不知为何,今日他竟对高文采的死感到了悲伤。
或许是因为那几顿烤馒头吧!
张容化悲伤为愤怒,催动胯下的战马,朝对方的主将冲了过去。
在他的带动下,五百骑兵宛如滚滚洪流,倾泻而下。
骑兵交锋,胜在气势。
果毅将军张能看着冲过来的五百骑兵有些诧异,对方明明只有五百人,却有着五千人的气势。
来不及惊骇,双方的骑兵纠缠在一起。
惨叫声此起彼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此逝去。
有的人被马压在身下,骨头折断内脏碎裂;有的被砍下胳膊,趴在马背上惨叫;有人身上扎满了箭矢,仍然挥舞着武器冲向敌人;有人头盔丢失被削掉半个脑袋,剩下的一只眼睛绝望的寻找归宿。
这是一场血与肉的战争,钢铁是永恒的旋律,战马嘶鸣间,胜负已分。
冲锋过后,果毅将军张能回身观察,发现身后的骑兵仅余五六百骑。
要知道,刚才支援两队合二为一,至少有一千三四百人。
就算对方战斗力再强,也不可能一个冲锋杀他一半人。
往远看,有五六百个骑兵与战马一起摔倒在地。
那些战马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鼻子前的白雾在月光下尤为明显。
人可以凭一口气撑着,战马不行。
连日奔波没有得到充分休息,再加上之前连续的冲锋,将这些马最后一丝力气都榨干了。
一个士兵走到倒地的战马面前,手中的鞭子不停地抽打:“起来,快他妈起来!”
然而战马浑身发烫,肌肉抽搐四肢僵硬,已然废了。就算不死,救过来也无法骑乘。
张能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知道大势已去。
完了,彻底完了!
功劳没抢到,反而损失三千精锐。
这些精锐都是他亲自带出来的,痛,真痛!
“将军,明军以逸待劳,咱们撤吧!”一个亲兵坐在马上提议道。
“撤!”张能犹豫一秒后,下达了决定。
“战场上那些兄弟怎么办...?”
看着战场那些尚在战斗的士兵,张容的心再次痛了一下。他们没有投降,而且举起手中的武器奋勇抵抗。
可骑兵没了马犹如将军没了兵,突然站在平地上战斗根本不习惯,顷刻间被明军斩杀。
“自求多福吧!没有马,即便被咱们救了,他们也跑不过明军。”
张容此时与左都督刘文耀率领的八百骑兵会和,他大声喊道:“刘都督,太子安危如何?”
“放心,无恙。”刘文耀冷漠的眼神在战场上来回搜寻。
擒贼擒王,对方想抓太子,他也想抓住对方的主将。
片刻后,他找到了张能。虽不知对方的姓名,但傲然立在一群骑兵中,而且气势不凡,肯定不是等闲之辈。
他指着张能的位置喊道:“王世德。”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崇祯淡淡一笑:“朕打算印刷一批邸报,第一期就由皇后主笔吧。”
“邸报?万岁爷,万万不可!”
周皇后毫不犹豫的拒绝。
邸报是官方报纸,传递的信息也与朝廷息息相关,若是由她主笔,则是坏了后宫不干政的规矩。
其次,她从未写过邸报,怕闹出笑话惹到麻烦。
再者,她根本不知道该写什么。
崇祯拍着皇后的肩膀安慰:“此邸报非彼邸报。”
“朕打算将这批邸报卖免费送给百姓,让他们了解朝廷,理解朝廷,最后支持朝廷。”
周皇后咬着嘴唇,明白了崇祯的意图。
“可是陛下...臣妾脑袋里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崇祯随手拿起一张宣纸,按照前世报纸的板块进行分区。
分区完成后他挨个介绍:“梓童,朕在这上面画了六个区域。”
“第一个区域是朝廷,可以写朕的旨意,官员升迁,处罚;第二个区域是实事,昨天发生的大事都可以写进里面;第三个区域是军事,可以写咱们明军与流贼交战的战况;第四个是民生,写粮价,菜价,布价等;第五个是故事,这里的内容随便写,皇家的事,后宫的事,民间的事,甚至传说中的故事都可以。”
“最最后一个是金融板块,写铜钱白银黄金兑换价格等等。”
“写的时候尽量用大白话,不要写之乎者也,老百姓看不懂。”
饶是聪明伶俐的周皇后,也被崇祯的想法说蒙了,她缓了好一会才明白过来。
“陛下,臣妾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懂。”
“哪儿没听懂?”
“陛下说的邸报有什么用吗?现在本就缺少缺银子,印刷又是一笔钱,不划算。”
“皇后要往长远想,别怕花钱,”
紧接着,他把报纸的舆论作用说给皇后听。
今早醒来后,崇祯总觉得差点什么。前世他是个老师,早起到办公室第一件事是泡茶,第二件事是看报纸。
今天习惯性的找报纸,猛然间才想起自己已经穿越了。
报纸!
崇祯对这个时代性的舆论武器充满了信心。
如果穿越到满清,崇祯可能会放弃这个想法,因为满清文盲太多了。
明朝百姓识字率很高,朝廷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守城靠的是什么?
决心!
不止是他的决心,还有文武百官,京师百万民众的决心。
只要决心守城,北京城肯定坚不可摧。
如何让百姓信任皇帝,信任朝廷?
舆论!
攻心为上!
按理说编辑报纸应该找翰林院那帮写书的文人,但崇祯经过认真思考后放弃了翰林院。
先不谈文人误国,一旦把这个权利给到他们,这些人绝对会夹带私活。
写出来的东西不但起不到正面作用,甚至会有反作用。
周皇后听完崇祯皇帝的解释后愣了半天,她怎么想也不到自己的夫君为什么会有这种点子。
“陛下,臣妾明白了,这邸报可有名字?”
崇祯想了想说道:“以国之名太过正式,其他名字又会显得不正式。”
“这邸报就叫崇祯十七年吧!”
“是,臣妾这就去写。”
“写完后给朕看看底稿,没问题的话让司礼监经厂、内官监刻录印刷。”
明代内府刻书除了司礼监经厂之外,在中z央,尚有工部、礼部、内官监等机构;在地方,则有寺庙和地方书坊。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