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魏忠贤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品小说》,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魏忠贤崇祯,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画凌烟”,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事人才,人才是需要储备的!”听完皇帝的一番话,李邦华深感震撼。没想到皇帝对军队治理的理解,比自己还要深刻多了。“有士气的军队,有军魂的军队,才能打硬战!”“忠烈祠朕已经准备好了,凡是为大明牺牲者,皆可进忠烈祠,家属必有抚恤金,把这些写在军规里,让每一个人都知道。”崇祯侃侃而谈:“越是透明的制度,越能让人安心,越能防止腐......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品小说》精彩片段
张维贤爵位英国公,最尊爵位。
实际职位,京卫总督,领京师三大营,辖京师二十六卫所。
兵部右侍郎协助管辖。
不过兵部最多也就负责统计人数名额,报给吏部,按时发配军饷,起到的实际作用不大。
而张维贤是名副其实的京卫最高统帅了。
在明初,京卫是全国最精锐的部队。
朱元璋北伐蒙古,朱棣五次征讨草原,都是率领京卫。
不过在朱棣的时候,京卫出征被编制为三营。
不管如何,那都是钢铁雄狮,所过之处,势如破竹。
但是,经历了两百多年,京卫已经彻底堕落。
张维贤拿着这支部队,可以在天启年间让魏忠贤不敢动自己。
但这并不代表在崇祯时代,皇帝要动他,就不能动了。
事实上,如果白杆兵不进京,崇祯还真没有底气动他,要从军事上做改制,若是张维贤硬撑,崇祯也是没有办法的。
但秦良玉来了,孙传庭又在如火如荼练新军,这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而且,闹出了通州卫千户刺杀朝廷部院大臣的丑闻,皇帝更有理由来整顿京卫,已经由不得张维贤再抵抗。
四月下旬的时候,兵部右侍郎李邦华将最新的京卫所情报呈递上来给崇祯。
上面呈现出来的内容并不复杂:京卫十卫九空。
意思就是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还在,其他的都是空额,一共也就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人。
而且一半是靠钱买进来的老弱病残。
平时他们就去帮别人搬搬东西,运运货物。
更夸张的是,三千营的马,朝廷大臣来了,想借走就借走,有的人甚至借走了就不还了。
这是公然占用国家资源啊!
李邦华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把京卫目前的状态全部调查清楚了,可谓是执行力爆表。
接下来,他提出了一揽子的改制计划,大致有这样几点:
一、先从整顿空额开始,在兵部,将所有空额全部划掉。
二、从边军中调立过战功的军官回京卫任职军官,原来的军官一律滚蛋回家。
三、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纳入军法之中,全军严格按照训练计划执行,兵部定期检阅,违反者斩!
四、将老弱病残裁掉。
五、卫所定期举办比武大赛。
崇祯看完后点了点头,然后在上面又加了几条:
一、列军歌。
二、废除京卫屯田。
三、制作统一的军旗。
四、成立监察厅,掌宪兵,管军纪,立军事法庭。
五、建立军事学院。
李邦华一看皇帝的回复,顿时大吃了一惊。
这些和传统的兵法似乎不太一样啊!
一时间,他也不知道其中具体如何操作,便硬着头皮进宫去请教皇帝。
什么军歌,什么统一军旗,什么监察厅,还有军事学院,这些以前的书籍上从未记载过。
“军歌可以凝聚人心,振奋人心!”
“军旗是全军的魂!”
“监察厅的宪兵,是管理军队纪律的衙署,士兵和军官犯事后,由监察厅的宪兵审讯,这样能防止武将私有化军队。”
“建立军事学院,就是要为大明培养源源不断的军事人才,人才是需要储备的!”
听完皇帝的一番话,李邦华深感震撼。
没想到皇帝对军队治理的理解,比自己还要深刻多了。
“有士气的军队,有军魂的军队,才能打硬战!”
“忠烈祠朕已经准备好了,凡是为大明牺牲者,皆可进忠烈祠,家属必有抚恤金,把这些写在军规里,让每一个人都知道。”
崇祯侃侃而谈:“越是透明的制度,越能让人安心,越能防止腐化!”
崇祯和孙承宗、阎鸣泰、李邦华三人促膝长谈。
听完后,三人还是有些不习惯。
不习惯没关系,崇祯把这一套已经告诉给孙传庭了。
孙传庭这个以前从来没有带过兵的新军官脑海中没有固化的思维,他倒是一下子就接受了。
崇祯也不着急让李邦华立刻就按照自己的去办。
他第二日,又带着锦衣卫去了御林卫。
御林卫已经扩招到三千人,第一期的目标是六千人,为第一军。
在新军中,崇祯将名称废掉了,例如三营五军中的左哨军,这样太难记,并不利于庞大的组织架构管理。
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记住,越容易记住,就越容易管理。
御林卫的第一军是重步兵,统一着重铠,持有雁翎刀,佩长枪,腰间还有短小的笔刀。
长枪列成枪阵,可以对抗鞑子、建奴骑兵的冲锋。
为什么御林卫的第一军不用火枪?
第一、明代这个时候的火枪技术还不成熟,火铳射程和威力都很一般。
而崇祯现在需要一支见效快的精锐给京卫做示范。
他信任秦良玉,但却不能依赖秦良玉。
毕竟,人一旦到了权力中心的位置,可能会变,如果过分依赖,迟早会出问题。
所以,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军队,是必须尽快出来的。
否则怎么去威慑边军,怎么去重振京卫?
崇祯骑在马上,巡视了一转御林卫。
每一个人都站如松,身姿挺拔,神气昂然,目光坚定。
崇祯翻身下马,在御林卫面前走了两转,神色坚毅,大声吼道:“儿郎们,你们辛苦了!”
御林卫三千人齐呼道:“吾皇万岁!大明万岁!”
孙传庭就在皇帝旁边,他神色肃然。
这种仪式感的东西,也是崇祯告诉他的。
这种看起来不能上阵杀敌,但其实可以振奋人心,可以形成精神力量,且规范所有人的行为。
军队不是一般的地方,军队的三千人,动起来必须得像一个人一样。
这样的军队,在战场上打仗的时候,行动力、执行力、坚韧力才强。
崇祯又道:“朕知道你们很辛苦,朕也很辛苦,朕每天都在操心大明百姓吃饭的问题,操心你们的军粮问题!但朕觉得值得!大明有你们这样的将士,是朕的骄傲!朕以后,就要带着你们,去把建奴和鞑子打得连他妈都不认识!”
福王搞定了,崇祯觉得自己发财了。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就像山西案,把罪名定了,也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清点家产,数钱,查人,都是巨大的工程,这里面稍微执行不好,就有大把银子被偷走。
而福王的资产,比山西案加起来还要多。
简直是吓人。
崇祯户部派人去统计,又让大理寺的人前去洛阳清点,还把魏忠贤也留在那里,让魏忠贤也参与清点。
这下户部、大理寺就痛苦了,双方相互盯着,谁也不敢乱拿钱。
这事在顺利的进行着。
眼下,马上就进入四月了。
彩票局也在天津卫准备开始,雅兰堂的生意也是越来越火爆。
但这些崇祯现在都不想过细去管了,既然已经开出来了,自然让它自己去生长就是了。
眼下孙传庭已经来了两个月,每天都在不停招募兵马。
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两千人。
这两千每天有板有眼训练着,丝毫不懈怠,崇祯没事就会来逛一逛。
但是李邦华的进度却进展非常不顺利,李邦华才来了一个月,就有不少大臣开始弹劾他。
原因很简单,李邦华现在做的是军事改制。
他要动刀子的是京卫,京卫是什么概念?
那都是皇城根儿下的兵,兵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
李邦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兵额全部仔细盘查一遍。
盘查了一个月,一份汇报给了崇祯皇帝:京卫十三万名额,实则一万三!
也就是说,京卫每次领工资是按照十三万的名额来领的,但其实际人数只有一万三千人。
按照李邦华的这份调查,很多人早就死了,或者退休了,有的人甚至可以追溯到万历初年,张居正还在的年代。
李邦华是愤怒地写下了这些东西,他觉得这个现象非常严重,正在拖垮大明。
这就触犯到了谁的利益?
军官!
例如之前崇祯微服私访看到的修房子的顾千户,向他这种千户军官,就喜欢虚报名额,把钱自己拿着。
这样一层一层的,银子也一层一层盘剥。
所以啊,弹劾李邦华的奏疏暴风雨一样冲进了内阁。
孙承宗都提了反驳建议,但出于这事得让皇帝知道,于是奏疏都送到皇帝那里。
崇祯当然是,全部反驳。
接下来的形势就很紧张了,京卫的大佬,英国公张维贤亲自跑到皇宫里哭诉。
并且还在朝堂上公开弹劾李邦华玩弄权势,不分青红皂白诬陷忠良。
并且还将京卫所有军官联名函呈报给了皇帝。
在四月初十的这一天晚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李邦华回家的路上,冲出来几十个持刀的人,追着他砍。
好在李邦华的马跑得飞快,他躲进了一个非常隐蔽的角落,勉强逃过一劫。
但是他肯定是回不了家了,于是骑着马又向皇宫跑去。
于是出现了这样神奇的一幕,朝廷兵部右侍郎,在大半夜,被一群人追着砍,而且还中了一箭。
最后,李邦华忍痛进入了紫禁城,那些追杀他的人,看见紫禁城的护卫,才退下去。
大半夜的,已经入睡的崇祯被王承恩叫醒了,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
御医连夜进宫,给李邦华疗伤。
而崇祯,此事阴沉着脸,在御书房里。
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改制的阻力。
尤其是军事改制,京卫糜烂已久,李邦华动的是那些人的钱财,自然有人想要致李邦华死地。
此事的严重性,已经超出预期。
并且,崇祯敏锐察觉到了锦衣卫指挥使许显纯与这件事有着间接的关系。
就说大半夜,朝廷兵部右侍郎,被人追砍,锦衣卫居然没有动静。
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于是,崇祯深更半夜把许显纯召进宫,臭骂了一顿。
“要是李邦华之后有任何闪失,朕就夷你三族!”
许显纯心惊胆颤匍匐在地上:“臣知罪,臣一定不会让李侍郎有任何差池!”
“滚!”
因为这件事,崇祯不得不把还在洛阳的骆养性调回来。
骆养性与许显纯是不对付的。
接到命令后的骆养性日夜兼程往北京赶,几天后,连夜进宫面圣。
崇祯只有一句话:“把当晚的所有人给朕揪出来,一个不许抓错!”
“是!”
这件事并没有闹大,崇祯算是将此事压着,让锦衣卫来查办。
然而,崇祯也感受到了京卫的棘手。
他需要御林卫快速成长起来,成为自己手里的军事力量。
四月中旬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立刻解了崇祯的燃眉之急。
什么大事?
秦良玉率领白杆兵入京了!
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人比崇祯更高兴了。
秦良玉,女人。
明朝最能打的女人!
白杆兵,明朝最能打的精锐!
白杆兵是野战部队,却可以硬刚建奴。
崇祯刚穿越回来的时候,就下了圣旨让秦良玉带白杆兵进京。
现在,她终于来了!
秦良玉对大明的忠贞,白杆兵对大明的忠贞,那是历史上闪耀着谁都抹不去的光辉的。
朝堂上,大臣们站在两边,秦良玉走了进来:“臣参见陛下!”
“秦爱卿免礼!”崇祯颇为兴奋。
而一边英国公张维贤眼中却闪过了一丝惊慌。
“陛下,奉陛下谕旨,五千儿郎已经全部抵达京师,请陛下随时检阅!”
“好!”
崇祯说完,一边的王承恩就拿出圣旨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秦良玉忠君爱国,乃大明栋梁,赐护国夫人,钦此!”
“谢陛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