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大明:整顿朝纲,从抄家贼臣开始

大明:整顿朝纲,从抄家贼臣开始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最具潜力佳作《大明:整顿朝纲,从抄家贼臣开始》,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田尔耕崇祯,也是实力作者“画凌烟”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之前的事,朕可以一笔勾销,但朕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办,办好了,既往不咎,办不好,当即斩头!”睁眼成了大明皇帝,开局彻查八大汉奸,一个一个抄家砍头。人人都说他残暴不仁,陷害忠良……忠良?他就让世人看看这些人到底有多忠良!他:“真当朕不知你们那档事?”一桩桩,一件件,他都告示天下!不久后,百姓大呼:“圣上英明!”...

主角:田尔耕崇祯   更新:2024-01-11 04:3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田尔耕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整顿朝纲,从抄家贼臣开始》,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潜力佳作《大明:整顿朝纲,从抄家贼臣开始》,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田尔耕崇祯,也是实力作者“画凌烟”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之前的事,朕可以一笔勾销,但朕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办,办好了,既往不咎,办不好,当即斩头!”睁眼成了大明皇帝,开局彻查八大汉奸,一个一个抄家砍头。人人都说他残暴不仁,陷害忠良……忠良?他就让世人看看这些人到底有多忠良!他:“真当朕不知你们那档事?”一桩桩,一件件,他都告示天下!不久后,百姓大呼:“圣上英明!”...

《大明:整顿朝纲,从抄家贼臣开始》精彩片段


对于崇祯来说,安抚东江,等于加强了辽东一部分军事实力。

辽东之事他也急不得,最近孙承宗在重点抓辽东军务。

有关锦宁防线在那里,建奴一时间也打不进来,只要将蓟镇防御好就行。

说到这个蓟镇,崇祯心中一直不放心,毕竟己巳之变在崇祯时代影响太大了。

己巳之变将关宁铁骑打废了,北直隶更是被搅得一塌糊涂,最重要的是把朝堂也搞得人心惶惶。

无论怎样,张骏文穿越过来,都决不允许己巳之变发生。

待袁崇焕来了,朕还是要好好敲打敲打他。

军务之事,暂且不提。

眼下最重要的人之一已经在崇祯面前。

宋应星在历史上的地位被严重低估,最主要的还是满清入关后,对华夏思想、科技等宝贵东西进行了丧心病狂的封杀。

像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华17世纪的百科全书,就这样被建奴给毁了。

这无疑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

张骏文穿越回来,肯定要阻止这种悲剧的发生。

魏忠贤在一边站着,而宋应星在一边坐着。

这可是魏忠贤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场景,本朝,除了年纪很大的首辅,皇帝一般是不会赐座的。

而这位宋应星,一没有大功名在身,二出身低微,三也还年轻,看起来也不过而立之年。

皇帝居然给他赐座了!

魏忠贤心中嘀咕着这到底是何方神圣。

崇祯颇为高兴,他觉得自己这个穿越者的局面也并不是烂得一发不可收拾,把宋应星用好了,一步步扎扎实实来解决粮食问题。

只有解决了全天下人吃饭的问题,后面的经济、金融,工业革命才有底层基础啊!

“宋爱卿,朕最近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啊!”崇祯又开始表现出一副很苦恼很忧伤的表情。

严格意义来说,宋应星只是举人,并非官府正式编制人员,皇帝不应该称呼他爱卿。

不过崇祯也不在乎这些,爱卿是一种敬称,能尽快和宋应星拉近关系,还管这些繁文缛节做什么?

宋应星却是又激动又疑惑。

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自己只是考过了乡试,一个举人而已。

后面还有会试、殿试。

自己一个举人,当接到进京觐见的消息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路上都感觉不真实。

天子真的要见我?

直到真的进了紫禁城,真的见到了当今天子,心中依然是惊涛骇浪,惊喜万分。

能见到当今天子,是无数仕人的理想啊。

更何况,被天子赐座,这是很多首辅都没有的荣耀。

年轻的宋应星是激动得眼泪都飙出来了。

他好几次起身要跪拜都被皇帝拦住了。

“陛下有何事需要草民去做的尽管吩咐,草民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爱卿乃是我大明之栋梁,朕怎忍心让爱卿赴汤蹈火。”崇祯俨然一副仁德贤君的模样,与前些日在大殿之上简直判若两人。

这前后相差太大,饶是老奸巨猾的魏公公在一边也心中狂呼:君王果真是变脸如翻书啊!

听皇帝这么说,宋应星就更是受宠若惊了,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天子粉身碎骨。

哪怕是现在让他冲到辽东战场前线去和建奴拼命他也二话不说!

崇祯见宋应星已经感动得好几次落泪,知道自己已经从心理层面征服了宋应星。

对待科学家,真的要拿出应该有的态度,哪怕朕是皇帝!

他便道:“如今陕西赤地千里,百姓食不果腹,朕心急如焚,每每想到有百姓没有饭吃,朕这心里,便痛如刀绞。”

说着,崇祯仿佛要掉两滴眼泪下来一样。

一边杀人不眨眼的魏忠贤立刻配合着皇帝,他叹了口气,落了两滴眼泪,开始拍马屁道:“皇爷真是如尧舜一样的仁德圣君啊!”

皇帝却不理会他,而是跟宋应星道:“民以食为天,朕需要粮食,朕想专门为爱卿设立一个农务司,魏忠贤当年从那些富商王公手中拿了六千顷良田,就在北直隶,朕需要你去在那里给朕种出粮食。”

若是跟别的读书人说这些,一定会觉得皇帝是故意挖苦他,身为读书人,那自然是日夜勤读孔孟圣学,怎可去阡陌之间,浪费了大好年华?

但是宋应星却不同,他是一个从小就对自然、手工艺等类目有浓厚兴趣的人。

一听说皇帝居然专门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农务司,顿时激动得连忙跪下,拜道:“草民何德何能,承蒙天子器重,必不负君恩!”

“宋爱卿快快请起!”

崇祯将宋应星搀扶起来,这可是朕未来的科学大咖之一啊!

“陛下,草民倒确实有好东西要进献给陛下。”

崇祯故意问道:“是何物?”

宋应星从长袖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小小土豆和一个红薯。

与大部分大明的读书人一样,宋应星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

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特殊的价值。

他也曾经梦想过,自己的东西能够让当今天子得到认可和支持,但他也知道,那是做梦。

不过,他万万没想到,这个梦今天居然成真了。

所以,出发前,他当然有准备。

果然!

史书没有骗人!

看来中国的史书还是很靠谱的。

正史上,不久的将来,宋应星真的开始种植土豆和红薯了。

宋应星和徐光启很熟,徐光启跟那个叫利马窦老外又关系铁的很,想来这一来二去,土豆和红薯就在宋应星这里开始推广了。

明末最严重的的是什么?

是饥荒!

一切内乱的根源就是饥荒!

人口大爆炸,粮食产量却没有得到提升。

但是历史上的崇祯和他的大臣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名落孙山的举人,正在种植土豆和红薯。

只要将这两种作物推广下去,可以救很多人的命!

宋应星其实也在明末的时候,靠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种植过土豆和红薯,但毕竟他的力量实在太单薄,而且被当时的官府忽视了。

他自己也想将土豆和红薯推广出去。

尤其是红薯,生长快,对气候适应性强,而且容易保存。

“魏忠贤!”

“奴婢在!”

“你去将那六千顷的皇家田地安排好,立刻交给宋爱卿。”

“遵旨!”

魏忠贤脑子里开始转,小皇帝如此看好这个宋应星,自己也要从他身上敲一些东西下来,最好是将他发展成自己的人。

上一世在大集团搞发展过业务,搞过各种人事斗争的崇祯,当然清楚魏忠贤脑子里在想什么。

他肯定是想打宋应星的主意。

史书也有记载,魏忠贤事事不行,唯独拉帮结派,阴谋最行。

“宋爱卿,这农务司凡大小之事,你皆可做主,若是有遇到难题,呈报与朕,朕为你做主,你尽管给朕把粮食种出来!”

“臣遵旨!”

随后,崇祯又下了一道圣旨,赐宋应星奉正大夫,从二品官阶,又在京师赐了府邸。

先让宋应星去皇家农田里去种一段时间,等有了更多的种子,就开始在北直隶和陕西一带大力推广。

崇祯推算了一下,现在是冬天,如果就按照自然气候去种植红薯和土豆肯定是来不及的。

还得用温室大棚来种植才行。

据说明朝民间有些地方也使用过温室大棚,只不过没有推广开而已。

想了想,崇祯打算让宋应星迅速接手了皇家农田后,亲自过去一趟。

种粮食这种事,还是要抓紧的,时间不等人啊。

见完宋应星后,徐应元便将东江之事与崇祯汇报了一遍。

小说《大明:整顿朝纲,从抄家贼臣开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毛文龙的事,崇祯不想过度去关注,毛文龙现在在东江那边,朝廷本身要辖制非常困难。

让他先自由奔放地发展一段时间吧,只要对建奴有掣肘作用,一切都好说。

最近这半个月,朝中大臣们日子倒是过得舒服。

皇帝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召开御前议政了。

两天前,吏部尚书房壮丽那边又推了两个礼部侍郎的人选到孙承宗那边,分别是刘宗周和钱元慤。

这两个人都是东林党,刘宗周是有名的大儒,而且是东林党中的一股清流,这人不迂腐,而且为人比较正派。

但钱元慤却是个政治投机者了,他是典型的东林党变异分子,以为自己是正人君子,然后固执的用正人君子那一套去排挤一切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

这两个人崇祯都通过了,一是给孙承宗面子,二是让礼部尚书温体仁也蛋疼蛋疼,给这个老油条安排两个难惹的下属。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为后面搞孔家店和宗室做准备,温体仁这个老油条用不好会黏手,用得好了就是把锋利的刀子。

崇祯也不想多过问礼部的那些破事,现在也不是动孔家店和宗室的时候。

能把兵部和粮食的问题解决了,才是当务之急。

把宋应星安排得明明白白后,崇祯丝毫不顾虑最近朝堂上某些铲除阉党的声音。

对江南的动向,他也懒得去理会。

那帮东林党人现在还翻不了天!

等朕练好了新军,把北边的军防处理完,稳定了粮食产出,再去好好收拾你们这帮二五仔!

崇祯收拾了一下,一身青衫便服,带着许显纯等锦衣卫,便去了天牢。

此时,周延儒正在他天牢里瑟瑟发抖。

他看见皇帝来了,连滚带爬过来:“罪臣叩拜陛下!”

天牢内阴暗潮湿,帅气儒雅的周延儒,此时面色苍白,神情颓然,半个月的时间,仿佛苍老了十岁。

自从新皇登基动了魏忠贤一次之后,在这朝堂上上下下都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

就连许显纯这种屠夫,现在都不敢在大狱里随便乱用刑。

如若不然,周延儒现在早就没了人形了。

许显纯为崇祯搬来椅子,周围点了火,将周延儒从牢里揪出来。

崇祯道:“朕已经看了督察院的档案,周大人,很不错嘛,生意做的很大啊,不仅仅有酒楼,还有诸多产业。”

周延儒用头撞地道:“臣死罪!”

这大明朝的官员想天方设地法的捞钱,已经司空见惯,谁还没点副业的。

也可以说,赚钱是主业,做官是副业。

但没想到啊,这新皇登基后,连这种事都管。

你说恶心人不恶心人啊!

“你没有别的要说的?”

周延儒犹豫了一下,依然道:“臣死罪!”

崇祯笑了笑,道:“无妨,你心中必然有话,且都说出来,朕也不是那种听不去逆言的昏君!”

周延儒想了想,反正现在也要死了,便道:“陛下,臣就斗胆直言。这朝堂上上下下,哪个人手里干净,陛下今日查了臣,大臣们已经成了惊弓之鸟,陛下觉得可以将天下的贪官污吏都彻底铲除吗,如此便是明君了?若是人人自危,必然引起朝廷震荡,眼下建奴气焰嚣张,若是朝廷自己内斗起来,岂不是正入建奴下怀?”

崇祯倒是有些惊诧,周延儒果然是如历史上记载,聪慧机敏。

这大明朝从来不缺聪明人,每一个人都知道朝廷腐败,内斗成风消耗国本。

但每一个人却被卷入其中,乐此不倦,或者说疲于应付。

周延儒这话也颇有为自己开脱的成分,如果皇帝拿贪腐的名义来处置他周延儒,其他大臣必然会人人自危。

这一点,崇祯心中也清楚啊。

大明不仅朝堂上的官贪污成风,地方官比朝堂重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收钱已经是默认的规则了,两百多年都默许如此。

凡是贪官犯了事,只要出得起钱,就能活命。

甚至连边防都贪。

即便当年的辽东第一狠人熊廷弼,不也是因为筹不到钱,才一命呜呼的吗!

这事崇祯作为穿越者,怎么会不知道?

就说周延儒被因酒楼之事被投入监狱之中,这些天不知道有多少大臣要保他。

为何要保他?

还不都是利益关系所在。

崇祯沉着脸,冷声道:“防御建奴,不需要朝堂的文官,边防的武将足矣,后勤的粮草朕来想办法,你们拿了朕的银子,那都得乖乖交出来!”

张骏文在前世,可是公司最年轻的总监。

他管理团队手段了得,最擅长拉一派压一派,在团队里引入内部竞争,但也能凝聚团队的战斗力。

当然,他还有一个本事,就是会算账。

而且脑子转的飞快,21世纪的信息工作量,可不比明朝这些大臣们的工作处理信息少。

在他看来,明末最大的败局就是财富分配到少部分人手中,导致皇帝和百姓都没钱,基础盘没了!

如果这个时候还不动改制,就是彻底等死。

“陛下,您还是太年轻啊,古今治国,哪有离得开文官的,那些武将终究是屠夫尔!”

这话倒也没说错,文官坏了,最多是贪钱,武将若要是坏了,那就是晚唐的藩镇割据,国家的灾难,生灵涂炭。

“朕没说不需要文官。”崇祯笑道,“朕只是觉得,有一部分人要出局,仅此而已。”

周延儒全身一震,从这句话中,他感受到了皇帝的狠辣的杀伐之意。

如果是以前听到这句话,周延儒会觉得皇帝说的出局者,可能是阉党,因为皇帝继位的头几个月就是这么干的。

这样就很容易让党派之争彻底恶化,除非将阉党彻底清除。

但阉党清除后,就没有另一个朋党诞生么?

万事阴阳相生,此乃天道啊!

不过,有意思的是,从皇帝最近半个月的行为来看,出局者可能是任何一个人。

出局的标准,就是这位少年皇帝的一腔热血!

少年人总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总以为这世界非黑即白,自己利用职权赚钱,在这位少年皇帝看来,就是作恶。

“陛下,当年的张江陵(张居正)也是一位有巨额来路不明钱财的文官,他高居首辅之位,推动了大明改制,富国强兵。”

周延儒打算为自己争取一下,所以那张居正这个对大明有非常杰出贡献的人出来举例子。

意思就是,皇帝啊,你还小,不能用黑白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当官就是这样,没有钱怎么当官?

小说《大明:整顿朝纲,从抄家贼臣开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