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短篇小说阅读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

短篇小说阅读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

文盲写小说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文盲写小说”创作的《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不起,实在是无法进城。”“请太子殿下移步城外,与刘总兵在军中议事。刘总兵麾下两万兵马,定能确保太子的安全。”在城上喊话的并不是什么守卒,而是水师总兵黄蜚,太子和刘文耀就站在他身旁。见刘泽清不肯进城,黄蜚气愤的同时,也终于确信了他没有被冤枉。只有做过坏事的人才会心虚。“按照圣旨,刘总兵需要护送太子去往南京。太子是国之储君......

主角:崇祯王承恩   更新:2024-05-12 18:3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王承恩的现代都市小说《短篇小说阅读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文盲写小说”创作的《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不起,实在是无法进城。”“请太子殿下移步城外,与刘总兵在军中议事。刘总兵麾下两万兵马,定能确保太子的安全。”在城上喊话的并不是什么守卒,而是水师总兵黄蜚,太子和刘文耀就站在他身旁。见刘泽清不肯进城,黄蜚气愤的同时,也终于确信了他没有被冤枉。只有做过坏事的人才会心虚。“按照圣旨,刘总兵需要护送太子去往南京。太子是国之储君......

《短篇小说阅读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精彩片段


城外一片空旷,没有其他可以藏兵的地方。


不出以外的话,水师的人大部分都在船上,没有进城。

小小的铁门关装不下那么多人。

既然如此,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不多时,城上有人朝张远大喊:“张远兄弟,太子殿下邀刘总兵进城议事,不知刘总兵还有多久能到?”

张远骑在马上朝来时的方向看了一眼,心中无比敬佩。

总兵大人料事如神,已经提前猜到太子会邀请他进城议事。

到这一看,果然如此!

他按照刘泽清的吩咐大声回答道:“刘总兵距离此地还有一刻钟的路程,麻烦城上的老哥向太子殿下如实汇报,刘总兵坠马受伤卧床不起,实在是无法进城。”

“请太子殿下移步城外,与刘总兵在军中议事。刘总兵麾下两万兵马,定能确保太子的安全。”

在城上喊话的并不是什么守卒,而是水师总兵黄蜚,太子和刘文耀就站在他身旁。

见刘泽清不肯进城,黄蜚气愤的同时,也终于确信了他没有被冤枉。

只有做过坏事的人才会心虚。

“按照圣旨,刘总兵需要护送太子去往南京。太子是国之储君,怎么能轻易出城?无论国法还是军规,都应该是总兵拜见太子,快去通知刘泽清。”

张远见对方坚持,也不好再继续说些什么。

他只负责传话,仅此而已。

想到这,他朝城上抱拳,“在下这就给刘总兵传话,一会大军到达城下时,各位千万别误伤了我们。”

“回见!”

荒野中,一支黑压压的队伍正缓慢前行。

“总兵大人,末将该说的都说了,他们还是要求您去城中议事。”

队伍的前面,张远正骑在马上喋喋不休的叙述着整个过程。

刘泽清则大大咧咧的坐在马背上,手里拿着烟筒,一边听张远叨叨一边抽烟。

(明朝已有烟草,万历,天启和崇祯都禁过烟,但效果甚微。)

“你他娘的没骗老子吧?”刘泽清吐出一口烟雾,目光狰狞的看向张远。

张远被吓得缩了缩脖子,陪笑道:“总兵大人玩笑了,末将只忠于总兵大人,其他的都靠边站!”

刘泽清抽完最后一口烟,将烟筒扔给手下,随后大手一挥:“步兵和辎重就地扎营,所有骑兵跟上老子,去铁门关拿军饷!”

哗--

队伍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他们太需要钱了,朝廷拖欠了他们八个月的军饷,过去的八个月他们过得日子猪狗不如。

吃不上,喝不上,缺钱少粮。

这是流贼没打过来,如果真的打过来,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加入对方。

随着刘泽清一声令下,一万步兵和后方辎重就地扎营。

不多时,荒野中扎满了帐篷。

安顿好队伍后,刘泽清找了一辆马车钻了进去。

“出发,去铁门关!”

在马车的带领下,五千骑兵缓缓上路,再次出发。

刘泽清躺在马车上被颠的难受,索性又换回了自己的马。

他坐在马背上开始布置。

“今儿晴天,子时的月亮正好挂在南天正中。咱们背南朝北,铁门关上的东西能看的清清楚楚。”

“张远,一会到了城门外,你带着十几个人盯着城头和两侧城墙,如果看到火星,哪怕是一丝火星,立刻大声喊出来,听到没有?”

“末将领命。”张远收起之前的笑容,严肃的回答。

回答之后他顿了顿,问道:“总兵大人,如果看到有人张弓搭箭怎么办?”



“弟兄们!总兵大人被朝廷的人炸死了!总兵为朝廷出生入死,朝廷却恩将仇报,你们同意吗?”


“有朝一日,我们是不是也会落得如此下场?”

一个身穿暗甲的将士坐在马上大声呼喊。

“李副将说的对,朝廷有眼无珠,恩将仇报!”几个士兵参差不齐的喊道。

“朝廷有眼无珠,恩将仇报!”

“有眼无珠,恩将仇报!”

随着呼喊的人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整齐。

不消片刻,近五千骑兵的声音整齐、威严、让人胆寒。

“朝廷一不给钱,二不给粮,咱们能坚持现在全靠总兵大人!”

“今天,他死了!被朝廷的人害死了!我们受总兵大人恩惠,当知恩图报!”

“坐上你们的战马,举起你们的武器,跟我冲进铁门关,给总兵大人报仇!”

李副将振臂一呼,众骑兵应者云集。

在他的带领下,所有骑兵拔出武器,将本就不大的铁门关重重包围。

近五千骑兵,肃然而立,黑压压的一片让人喘不过气来。

与此同时,李副将命人给后方的步兵送信,让他们准备攻城,替刘泽清报仇!

攻城是步兵的活,骑兵善野战,不善攻城。

铁门关城墙的上的守军见状如临大敌。

纷纷拿起武器,张弓搭箭,刀剑出鞘,火药入膛,只等上司一声令下便要反击。

刘文耀见状急忙出声制止,“众将听令,所有人收起武器。”

幸亏没人开炮,如果炮弹打出去了,说什么都晚了。

现在还有办法阻止,一旦双方交战,除非一方死光了才会停下来。

谁也不愿看到那样的结果!

刘文耀看着远处的骑兵,知道是时候履行自己的使命了。

他吩咐一声:“来人,用绳子将本官从城墙上送下去。”

朱慈烺顿时大惊:“都督要干什么?”

“太子殿下,臣要去当说客,顺便将他们收编麾下。”

“在城墙喊话就是了,为何要亲行?”

刘文耀淡淡一笑,指着几百步之外的骑兵说道:“他们怕被城上的炮火波及,纷纷躲到火炮射程之外的地方,臣在这里喊破了嗓子他们也听不到!”

“都督不可!城外情况尚不明确,你独自下城岂不是白白送死?”

“是啊刘都督,他们急于给刘泽清报仇,现在下去不是羊入虎口吗?不如等上一会,看看情况再说。”水师总兵黄蜚也开始劝。

刘泽清摇头,他伸手从怀里拿出一个卷轴,“不能再等了,他们在等步兵,等步兵到了开始攻城就来不及了。陛下既然将圣旨交给了我,这就是我的使命!”

“太子殿下,如果臣失败了。请殿下在对方攻破城门后,乔装改扮成普通士兵与黄总兵一起混出城去。”

朱慈烺鼻子一酸,有种想哭的感觉。刘文耀不怕死也就罢了,在这种时候竟然还在关心着他的安危。

父皇果然没看错人!

“都督...保重!”

“都督,保重!”

刘文耀只身一人来到城下,迈着稳健的步伐朝城外走去。

城外刘泽清的骑兵见状,立刻为了上来。

有人刚想将他踹翻在地,就听刘文耀淡淡说道:“本官乃五军都督府中军左都督刘文耀,你们谁的官最大?”

仅仅一句话,将所有蠢蠢欲动的心都定住了。

纵观整个朝廷,谁人不知刘文耀?

官至一品,拥有武将最高的职位。

左都督只是他的一层身份,另一层身份是当朝皇帝的表弟!

这是血脉压制!

见众人不说话,他站在原地大喊:“刚才替刘泽清喊冤的是谁?报上名来!”



“我家中钱财虽然不多,却也不少,转移时动静肯定小不了...”沈维炳担心的说道。

“放心吧,只要交了买路钱,巡捕营,锦衣卫还有东厂什么都看不到。”

(朝廷规定兵马司巡捕是白天,夜晚是巡捕营,锦衣卫则是日夜都巡,没有时间限制。)

“如此,甚好!”

“妙啊!”

沈维炳,杨汝成和党崇雅纷纷朝张凤翔深施一礼,露出满意的神色。

京师,皇城外。

“王承恩,先不回宫了,去一趟顺天府衙门。”

“遵旨。”王承恩命令队伍转向,朝顺天府衙门缓缓前进。

大明有一百五十三个府,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知府。直隶顺天府和南直隶应天府的长官被称为府尹。

知府为正四品官,府尹则为正三品。

其他正三品衙门用铜印,唯独顺天府用银印,与封疆大吏的总督、巡抚一个档次。

顺天府尹王庭梅早就得到了消息,他带着府丞,治中,通判,推官,儒学教授以及统历等官员跪在衙门外迎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崇祯没有立刻下马,而是坐在马上观察了一会。

王庭梅年约四十,消瘦的躯体外套着干净整洁的大红官袍,留着乌黑光亮的发丝,眉目俊朗,给人一种精神干练的感觉。

细看双目,流露着疲惫之色。

他手下的差役们更好不到哪去,一个个面黄肌瘦,不知是营养不良还是大病初愈。

若论哪个衙门的差事难办,顺天府当称第一。

京师有四贵。

皇室,宗亲,勋贵,朝臣!

这些人里面有实权的不怕他,没实权的职位比他高,怎么管?

看着憔悴的王庭梅,崇祯在记忆中搜索他的信息。

王庭梅是万历四十一年二甲出身,与被赐死的内阁首辅周延儒同科。史书对王庭梅的记录不多,只记录他在崇祯十七年五月十四日在南京当上了应天府尹。

是个可用之人!

在崇祯眼中,只要没投降建奴的人都可以用。

“陛下驾临顺天府衙,臣等不胜荣幸。”王庭梅见崇祯坐在马上没有动静,只能再次施礼。

“嗯,朕找你有要事相商。”

王庭梅不敢怠慢,急忙屏退其他人,把崇祯让进顺天府衙。

“不知陛下亲临有何指教?”

“朕问你三件事,你要如实回答。”

“是,臣不敢妄言。”

“截止到现在,京师鼠疫死了多少人?”崇祯死死盯着王庭梅的双眼,帝王威严瞬间笼罩对方全身。

王庭梅面露为难之色,不是他不想说实话,是数据太难统计了。

京师有百万人口,不可能做到一户一查,只能逐级上报。

明朝每10户为甲,甲有甲长;每10甲为保,保有保正。

甲长一般由各户轮流担当,都是催粮征税服徭役的破事,没人爱当。保长不轮流,基本都是大乡绅担任。

数据统计到保长这里后并不是直接交到衙门,而是交给负责这一片的差役,最后汇总到衙门。

暂且不管数据真假,统计这种数据肯定非常慢。

见王庭梅面露为难之色的,崇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快速思考后改口问道:“大概有多少?不用太准确。”

“回陛下...”王庭梅说话时故意停顿片刻,见崇祯没有生气的意思后才继续说道:“臣估计京师百万民众已十去其二。”

崇祯听罢,情绪瞬间低落下来。

官方估计是百分之二十,那么实际只多不少。

据历史记载,明末鼠疫始于崇祯六年,地点在山西。崇祯十四年传到河北,北京一带,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


浩浩荡荡的车队从东往西一字排开,两边站着锦衣卫和厂卫。

他们穿着京师三大营的盔甲,弓弩火器一应俱全。

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李邦华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视着台下。

负责护送的锦衣卫和东厂只有两千人,南迁的马车却超过了五百辆。每辆车上都装满了金银财宝,行驶起来笨重缓慢。

别说遇到流贼,就是遇到普通的毛贼也跑不起来。

而且。

据他所知,城门口还有百余驾马车在等。

那些马车里都装着勋贵们舍不得扔的宝贝,就算千山万水也要带到南京。

崇祯在王承恩的陪同下走出午门,看着黑压压的人群,心中窃喜。

这些马车得装了不少钱!

一众勋贵和朝臣在午门前并排站立,见皇帝出现,纷纷跪地施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李邦华走到崇祯身边拱手施礼:“陛下,三大营除守城人外,其余已全部驻扎在皇城之外;巡捕营,锦衣卫,东厂也已在午门外集结完毕。去往南京的勋贵和大臣已经上车,只等太子和陛下后宫车马到齐,便一同出发!”

“李阁老辛苦了,来,坐下说!”崇祯让人给李邦华搬了个凳子。

“臣惶恐。”李邦华被感动到了,他伸手擦拭眼角,眼神愈发坚定。

“王承恩,后宫准备的怎么样了?”

后宫理论上有很多东西需要带,但能搬走的却寥寥无几。

无非是衣服,珠宝,铺盖还有食物。

其他的就是人了。

太监宫女负责装车,其余人等负责管好自己。

“回皇爷!太子,永王,定王,昭仁公主,长平公主皆已收拾妥当,只等拜别陛下。”王承恩从身后回答道。

“嗯?懿安皇后呢?其他人呢?”

“懿安皇后誓死不去南京,说要与京师共存亡。周皇后和袁贵妃劝不动,便不再劝了。其他妃子也要留在就京师,陪着皇爷共抗流贼。”

“哎。”崇祯叹了口气。

大明的女人竟然贞烈如此,比朝堂上那些官员强了百倍不止。

“不去便不去吧,告诉太子他们,不比向朕拜别,此去南京路途遥远,要多加小心。”

“皇爷...车队还没出发,不如...”

“朕的话就是旨意,你只管传达!”

“遵旨。”王承恩无奈转过身,一瘸一拐的走向太子乘坐的马车。

看着浩浩荡荡的车队,崇祯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他指着车队说道:“李阁老,太子南迁的车队太过臃肿。一旦遇险首尾难顾,还不如留在京师安全。”

“陛下,他们不按照旨意来,臣也无可奈何。”

李邦华何尝不知?

旨意上写的明明白白:家眷不宜多,轻车简从。实际可倒好,这些人恨不得把家里的土都装上带到南京。

他管不了,也没法管。

“这事好办,何人负责护送?”

“陛下旨意上没说,臣便自作主张让左都督刘文耀负责护送。”

“宣刘文耀近前来,朕有话问。”

刘文耀毕恭毕敬的来到崇祯面前,由于穿着盔甲,只好拱手施礼:“陛下,臣刘文耀奉旨面君。”

“此去南京的马车有多少辆?”

“午门外有五百一十九辆,左安门附近还有百余辆。”刘文耀如实回答。

“太多了,传朕旨意,南行车队轻车简从,每户限四辆马车。给他们一刻钟的时间,时间一到,数量不符者留在京师与朕御敌。”

“陛下...”刘文耀大脑飞速运转,很快明白了崇祯的意图。

他停顿片刻后施礼道:“臣遵旨!”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他若在,大明的未来就在。”


“我等奉旨护送太子南迁,现在有人想杀他,你们同意吗?”

“不同意!”

“不同意!”

附近的百余人齐声高喊。

“今夜,我们将在明月的照耀下与敌人决一死战!”

“我不管你们怕不怕,身为军人,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

“你们的父母,就是我刘文耀的父母!你们的兄弟,就是我刘文耀的兄弟!你们的妻儿,刘文耀奉为上宾!”

“此一战,保太子无恙,换大明未来!”

“凡奋勇杀敌者,赏银五十两。”

“凡受伤者,官升一级,赏银百两,赐飞鱼服。”

“凡战死者,官升三级,赏银二百两,忠烈祠刻名。”

三千将士站在月光下,只觉得血气上涌,脑袋发胀,身体被一股情绪笼罩。

“起兵,迎敌!”

刘文耀抽出腰间的佩刀,划破夜空,指向西北!

队伍一分为二,刘文耀带着一千人抛下辎重用最快的速度朝直沽跑。

高文采带着另一支队伍调转方向,朝敌人前进。

月明星稀,寒风瑟瑟。

随着探马往返次数的频繁,敌人越来越近。

终于在一片开阔地带两军相间。

高文采借着月光仔细查看,三千骑兵,漫山遍野,黑压压的一片。

“杀!”对方主将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冲锋。

铁蹄踏在地上,如战鼓般雷鸣。

溅起的尘土似是黑云压城,势不可挡。

高文采回头看了一眼,在将士们眼中看到了恐惧。

一千步兵和一千骑兵三千骑兵对,在没有拒马,车驾的掩护下,胜算几乎为零。

他抽出腰刀,高高举过头顶:“全体都有,贼进百步,鸟铳手在前打铳;五十步外,各射手放箭放弩放火箭。”

“贼五十步,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全体冲锋!”

骑兵冲锋速度非常快,眨眼间到了射程之内。

砰砰砰,鸟铳手射出了子弹。

嗖嗖嗖,弓弩手以最快的速度射出箭矢。

高文采挥舞着手中的佩刀,“赳赳大明,共赴国难,赳赳大明,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日月江山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将士们,随我一起赴死!”

夜晚的风吹来,吹在高文采的衣服上猎猎作响。

他双眼通红,体内的鲜血仿佛都燃烧起来。

心跳越来越快,身后的喊杀声和脚下的马蹄声渐不可闻。

眼看敌人越来越近,他高高举起手中的佩刀,用力劈下!

一个流贼士兵被马刀劈在脖子上,巨大的冲击力直接将这个士兵掀翻,鲜血飞溅。

一把马槊横扫过来,高文采往后一仰躺在马背上,手腕一翻,又杀了一个。

在他的带领下,明军骑兵迅速冲入,将对方的阵型撕开了一个口子。

眨眼间,明军与流贼陷入混战。

从高空俯瞰下去,明军呈三角阵型,骑兵在前步兵在后。骑兵将敌人阵型冲乱后,步兵在后面趁乱补刀。

他们身披坚甲,手持长矛,刺在敌人的血肉上,鲜血在空中散开,怒吼着奋力一击将敌人挑落下马。

弓弩、火铳齐发,再坚硬的铁甲也抵挡不住,随着箭矢和弹丸四射,一个个敌人被射中落马。

没了马的骑兵瞬间成为步兵的集火目标,在刀枪的劈刺下,瞬间毙命。

大顺军则是一字长蛇阵,他们穿着明军的盔甲,为了区分敌我,右臂都绑着一块白布。

长蛇阵中间挡住明军攻势后,两翼迂回包抄。

乱军之中弓弩齐发,一个个明军士兵被箭矢穿透了盔甲,轻则血流不止,重则当场丧命。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还有,朕问你,凶手是谁?”


王庭梅机械似的回答道:“是流贼。”

“那告诉那些学生,凶手是流贼!流贼就藏在京师百万民众之中,仅靠顺天府衙这些人是抓不住的。”

“他们手中有笔,鼻子下有嘴,让他们用笔写,用嘴说!写给京师百万民众看,说给京师老百姓们听!把流贼残忍无情的一面全都展现出来,只有百姓们看到了真相,才会抵触流贼,恨流贼,发自内心的想抓流贼!”

“抓住了流贼,就是抓住了凶手。”

“剩下的,还用朕多说吗?”

王庭梅跪在地上怔了一会,磕头谢恩后急匆匆离去。

四位阁臣,外加锦衣卫指挥使和东厂提督。

纷纷对崇祯侧目!

皇上太懂了!

尤其是李若琏,对崇祯的崇拜已经到了极点。

打发走王庭梅,李邦华立刻说道:“陛下,李自成大军已于昨晚到达居庸关下,今日开始攻打关隘。定西伯唐通死守不出,根据储备的箭矢火药推算,最多能守五日。”

“嗯,比朕预想的要好。”

“陛下,流贼将至,城中米面价格飞涨,百姓们快吃不起饭了。”户部尚书方岳贡说道。

“陛下!”方岳贡刚说完,吏部尚书邱瑜站了出来,“臣自领吏部尚书职以来,暗地里考察百官。有些官员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导致政令不通,朝廷运行不畅,臣请陛下严惩。”

说罢,他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题本,递给了王承恩。

紧接着工部尚书范景文拱手说道:“陛下,最近工部多位匠人临时告归(请假),似有人从中作梗,求陛下派锦衣卫调查。”

四位阁臣,说了四件棘手的事。

崇祯丝毫不慌的站了起来,面带微笑。

历史上的崇祯或许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他可以。

数理化,史地政,还有番邦外语他都懂!

“李阁老拟旨,三五日后让唐通伺机撤回京师,回来前把所有的东西都带上,哪怕一粒米也不能给流贼留下!”

“陛下...圣旨...内阁没问题,都察院怕是不会署名。”

崇祯愣了,李邦华是从都察院出来的,方岳贡也曾在都察院任左副都御史,内阁两位阁臣竟然搞不定都察院?

没有都察院的署名,这份圣旨就不成立,就算强行盖章发出也没有法律效力。

“为何?”

乾清宫比外面的温度高,热的李邦华浑身冒汗,他拿出手帕一边擦拭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说:“今天内阁收到都察院两位御史的题本,弹劾定西伯唐通怯敌不敢出战,有损大明威名。”

啪!

崇祯猛地一拍桌子,气的想骂人。

这也太扯淡了!

该不该迎敌,是否迎敌,什么时候迎敌是由领兵的武将说了算。

御史们算个屁!

唐通和居庸关的守军加起来只有一万人,李自成十多万,怎么打?

就算是十万个馒头,唐通也得吃两天才能吃完。

但凡有点脑子的也知道唯有死守才能拒敌。

“听李阁老的意思,都察院的御史们不但不会在圣旨上署名,甚至想让唐通出关迎战?”

“是,陛下。”

“好,内阁只管拟旨。王之心一会给都察院那边带个话,想让唐通出关迎战的人来一趟乾清宫,朕封他为定南伯,让他带两千人去迎战刘芳亮。”

“不敢去的就老老实实在圣旨上署名。”

李邦华眨了眨眼睛,领旨退后。

“方岳贡,米面价格涨了多少?”

“三成,目前还有上涨的趋势。”

“无妨,户部管着京仓和通州仓,朕从内帑给你们户部拨银五十万两,买高卖低,以抑粮价。”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哦?上策是什么?”崇祯盯着李邦华问。

“臣以为陛下应固守京师,遣太子去南京监国。若京师告破,陛下殉国,大明还有半壁江山!”

卧槽!

大殿内所有人心中同时骂了一声。

吴梦明咽了口唾沫,除了他,没人敢当着皇帝的面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

李邦华的嘴真是又臭又硬!

“大胆!”不用崇祯说话,旁边的王承恩马上站了出来。他指着李邦华的脑袋怒道:“大胆李邦华,竟敢诽议当今圣上,按律当斩。”

李邦华毫无畏惧,继续说道:“京师乃我朝根本,不可废弃。况且吴三桂千里勤王,正在赶往京师的路上,若陛下此时弃城而走,大明最后一支精锐将拱手让人。”

“反观流贼,暴政匪兵,必不能久,辽东的建奴才是大明的心腹大患。有京师在,建奴不敢长驱直入。若是京师易手,建奴以此为根据挥师南下,大明危矣。”

崇祯眉毛一挑,不由得对李邦华刮目相看。

他说的太好了,把当前各方势力的局面,未来的局势,分析的一清二楚。

简直和历史一模一样!

这位左都御史是个人才。

“那李御史再说说流贼必不能久的原因。”崇祯继续考验。

“是。”李邦华见崇祯不但没生气反而很是高兴,顿时把心放回了肚子。

他将额头上的冷汗擦干,继续说道:“赋税乃朝廷之本。”

“朝廷赋税来源无非田赋,里甲正役和杂税。流贼宣称免田赋,那么能征的税只有里甲正役和杂税,杂税中以商税最多。”

“商税的来源是商人,流贼一路来将商人乡绅盘剥杀戮,十去七八。”

“无税收的流贼只能不停地抢,等有一天抢不到钱粮,他们自己就散了。”

李邦华的观点,崇祯非常认同。不止他,历史学家们也认同。在那个农业为本的封建时代,均田免粮的政策注定行不通。

据统计,明朝百分之七八十的税收来自于田赋。

免了这部分,无异于自掘坟墓。

崇祯对李邦华的表现十分满意,他站起身,摆手让吴梦明、王之心还有李若琏离开。

等他们走出殿门后,崇祯来到李邦华面前说道:“李御史果然才识过人,朕打算让你入阁担任首辅,如何?”

皇上想让我当首辅?李邦华心中大呼不妙。

崇祯当了十七年皇帝,换了十九个首辅。

轻则免职,重则砍头。

权利看似很大,风险却也很高,有时还得替皇帝背锅。

现在文官们,已经没人愿意争取这个烫手山芋的内阁首辅之位!

但是。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迎难而上才行!

快速思考后,李邦华觉得这是个机会。

连忙说道:“陛下,内阁事巨,规矩繁多,但向来是先入阁再提任首辅,臣直接担任首辅有些不合规矩。”

崇祯淡淡一笑:“朕的话就是规矩。”

李邦华见状,不再犹豫,跪地谢道:“臣李邦华,谢陛下隆恩。”

“别谢这么早,朕的话还没说完,李邦华你怕死吗?”

李邦华愣了下,想了想认真说道:“若是陛下让臣死,臣就不怕死。”

“为什么?”

“臣这一世,所图不多。或位极人臣,或腰缠万贯,或史书留名。”

“今日陛下让臣担任首辅,位极人臣的愿望已经实现;能让陛下杀的人,定会史书留名。臣不在乎是好名声还是坏名声,只有庸庸碌碌的人才会被历史遗忘。”

李邦华的话说进了崇祯心窝里,他站在原地,静静地看着这位年近古稀的老臣。

此时的他只有一个念头:李邦华就是老子要找的人。

不过。

在此之前,还有件事需要确认。

崇祯转过身,声音肃穆:“朕需要一个权臣,能镇压朝堂的权臣。”

“朕会给他天大的权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臣,宦官,勋贵,宗亲,他想杀谁就杀谁,朕不会管。只要能弄来银子,贪的不过分,朕也不会管。”

“朕活一天,就能保他一天的荣华富贵。”

“但是!”

“朕若是死了,那人的下场可能比严嵩还要惨!”

“他可能青史留名,也可能遗臭万年,亦或是毁誉参半。”

“你能承受吗?”

王承恩不可置信的看着崇祯,感觉眼前这位皇帝的身影很是陌生。

皇爷这是要放权?

他登基以来最讨厌的就是权臣。

而且。

正值内忧外患之际,此时放权会不会加剧大明朝的风险?

李邦华抬起头,苍老的脸颊上满是皱纹,唯独那眼睛炯炯有神。

他认认真真的站起身,再次跪地磕头:“请陛下放心,臣不想当严嵩,只想做张江陵(张居正)。”

“好!李御史暂且退去,朕要朝会了。”

“遵旨!”李邦华退出偏殿。

等李邦华走出大殿,崇祯才从他身上收回期待的目光。

他这么做有两种原因。

首先,崇祯自登基以来杀了太多人,二品以上的官员就有十八人,二品以下的更是多达百余人。

内阁更不用说,他执政十七年,换了十九任首辅(其中有两人复任两次)。

这里面有权臣奸贼,也有国家栋梁;有贪腐之辈,也有克己奉公之人。

往往是新首辅还未站稳根基,便被换了。

导致政令出不了京城(出了京师也没用,党争忠心已经由朝堂转移到州府之中),国家越来越乱。

运气好的被免职,运气差的被处死。

有道理吗?

没道理!

于是官场上人人自危。

崇祯后期,东林党已经没了实权,朝堂上的党争进入到平稳阶段。

矛盾去哪了了?它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一部分转移到州府,另一部分变成了君臣的矛盾。

崇祯想干什么,他们就反对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价值。

重用李邦华的目的是重启朝堂上的党争,把君臣的矛盾转移成党派矛盾。

他要借李邦华的手,搞钱,杀人!

钱从何来?

短期靠抄家,长期靠税收。

杀谁?

内斗的文臣,贪腐的朝臣,富可敌国的勋贵,投敌叛国的商人!

崇祯理了理情绪,吩咐道:“王承恩,召集百官朝堂议政。”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紧接着早魏藻德,王正治府中查抄出二十万两银。


成国公府抄出二百万两现银(其中十一万两黄金折银算作一百一十万两),三百万两财物。

在张缙彦家中抄出白银十七万两。

太子南迁的当夜,从朝臣勋贵手里抢了四百多万两。

最多的是八大奸商,李若琏在这八家商号中查抄的现银超过了一千万两,其他财物折银近三百万两!

平均每个商号都超过百万。

而这些,只是他们的冰山一角。

真正的财富不在这里,在他们的老家!

那里有金山和银山!

这些银子就是他免全国一年田赋的底气和资本!

方岳贡见崇祯不再提钱的事,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点头同意。

“其他人还有没有对策?”

见其他人不说话,勇卫营参将庞子晋向前半步说道:“陛下,臣以为三千营王副将说的话当中有可取之处。”

“详细说说。”

“是,流贼大军直奔京师而来,我们可以派出一支轻骑沿途袭扰,不求伤敌,只求在自保的基础上减慢对方行军速度。争取来的时间一方面可以坚壁清野,另一方面可以操练新兵,加固城墙。”

“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准了!从勇卫营里挑出三五百人即可,记住,多少人去,多少人回,不能出现任何伤亡。”

“迁徙百姓事关重大,由方尚书全权负责此事。你可以调动五城兵马司的人协助,其他人各司其职,整军备战。”

“遵旨。”

随着众人离去,乾清宫内再次恢复安静。

崇祯坐在暖榻上开始复盘。

此时此刻他不是皇帝,而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

朝中的文武,城中的士兵,乃至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棋子。

只要能赢他什么都不在乎!

但是,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每一步棋都必须慎之又慎。

良久,他睁开眼喊道:“王承恩,让李若琏给朕找几个信得过的人来,最好是上有父母,下有妻儿。还有,一定要生面孔,忠诚且不怕死。”

王承恩不敢多问,急忙传达消息。

这个要求确实很难,直到中午吃完饭,李若琏才带着三个人来到乾清宫门外。

“陛下,李若琏在门外求见。”

“宣。”

三个人年纪都不大,身材都很瘦弱,脸上带着营养不良的土黄色。他们不敢直视崇祯,刚走进殿便跪倒磕头。

施完君臣之礼后,李若琏开始介绍:“陛下,这三人是臣刚从河南一带调回来的暗卫(线人),整个京师认识他们的人不超过五个...不...”

他抬头目光扫过王承恩,有用眼角的余光撇了下崇祯,改口道:“七个!”

崇祯点头,“你们别紧张,来,从左往右自报家门。”

三人在崇祯的安抚下稍稍放松,开始介绍自己。

“王宝林,今年二十一岁,山东济南府人。”

“周铁柱,十九岁,河南开封府人。”

“李宝,二十一岁,湖广荆州府人。”

......

崇祯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

等所有人都介绍完后,崇祯转过身背对着他们问:“欠饷可曾发了?”

王宝林非常激动,这是他第一次来皇宫,虽然王承恩告诉他们不能乱看,但他还是忍不住偷看了几眼。

此次得到天子召见,是一件天大的荣誉。

他强忍着内心的激动,极力控制身体,让声音听起来不那么颤抖:“回...回万岁,都发了。”

崇祯点头,内阁他们办事效率确实高,锦衣卫暗卫的饷银竟然也都发了。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万幸的是,这场鼠疫在崇祯十六年冬天已经度过了顶峰,虽然现在每天还有人因鼠疫而死,但规模早已不如从前。

简答来说,老百姓都有了抗体。

“不过陛下放心,据臣观察鼠疫之害早已大不如前,消散在即。”王庭梅见崇祯眉头紧锁,补充说道。

崇祯眯着眼问:“顺天府衙在这期间做过什么?”

“臣...臣按成化年间处理瘟疫之法处理鼠疫,于崇文、宣武、安定、东直、西直、阜城六门城外,各置漏泽园一所,提供草席棺木掩埋尸体。”

“再者,遍寻天下名医。江浙一后补县佐以针刺法医治鼠疫,颇有效果。臣让京师医者拜其为师,以治百姓。”

王庭梅低着头,满怀希望地细说着。

鼠疫给京师造成的损失可以用无法估量来形容,现在瘟疫得到了控制,绝对是大功一件。虽然他没有邀功的想法,但是皇帝既然问了,他也不好继续隐瞒。

“没了?”

“没...没了!”王庭梅见崇祯不但没有论功行赏的意思,听语气好像还不满意。

他顿时有些慌了。

“你们做的不错...”崇祯先是肯定了顺天府衙门的做法。

古人对瘟疫的认知有限,能做的也只有焚烧尸体,寻名医找良方。在那个封建迷信的时代,能让老百姓焚烧尸体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了。

肯定过后,崇祯话锋一转表达了不满:“但是不够...你说,何为鼠疫?”

王庭梅心中忐忑。

片刻时间他就对伴君如伴虎这个词有了深入的了解。

皇上先是表达了不满,随后对他们的行为表示了肯定,最后再次表达了不满。

皇帝的心思太难猜了...

“鼠传人,是为鼠疫。”

“不对!”崇祯摇头,“鼠疫并非以鼠传人,而是通过跳蚤传人。”

“跳蚤?”崇祯的言论把王庭梅整的怀疑人生了。

他从未听说过这种言论,如果告诉他的人不是大明皇帝,他肯定会一把个巴掌抽回去。

“陛下...臣费解。”

崇祯微微一笑,“朕之前也不知道,是祖父皇帝托梦告诉朕的。”

此话一出,王庭梅瞬间呆住。

今日早朝他也在殿上,君臣之间的对话全都听进了耳朵。

神宗皇帝先是托梦告诉陛下养心殿后面藏了银子,随后又告诉陛下鼠疫的祸根是跳蚤。

这得是多大的福泽啊!

古人对鬼神之说甚是敬畏,王庭梅缓过神后立刻跪倒在地,双手举过头顶后与脑袋一起扑向地面,口中忘情的喊道:“天佑大明,神宗黄祖保佑大明!”

崇祯医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基本为零,平时感冒发烧全靠免疫力抵抗,扛不住了才会吃药。

但是,他了解鼠疫。

因为他亲身经历过一次。

鼠疫是一种强烈的传染性疾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它的病原菌是鼠疫杆菌,通过跳蚤传播。自然而然地就会在老鼠之间传播,也会传染给人类。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严重的毒血症、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死亡率极高。

等王庭梅发完感慨之后,崇祯说道:“鼠疫传人全靠跳蚤,广发布告让城中百姓以稻草熏烤被褥,衣物;地面墙面用石灰水泼洒;禽畜圈中可先用稻草熏烤,再用石灰水泼洒,如此跳蚤可除矣。”

“其他方法朕一时半刻还想不起来,汝等自行摸索吧!”

“臣王庭梅替京师百姓谢过陛下!”王庭梅刚才跪拜后一直没起身,他再次将双手举过头顶,对着崇祯认真的拜了下去。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方岳贡攥着拳头,狠狠的咬着牙齿。

百姓在流贼眼睛里已经不是人了,甚至猪狗不如。因为流贼不会用猪狗在前面当挡箭牌!

“流贼刘芳亮部已到达京师西南五十里处,预计明日抵达京师城下。”

“通州官仓的粮食已经全部运抵京师,存放在离京的勋贵和朝臣家中,并派有重兵把守。漕运已全部停运,所有船舶离开通州停靠在天津码头。”

“勇卫营昨夜回京,除一人受伤外,并无其他损失,此次出征共斩杀流贼探马二十七人,俘获流贼两人,战马二十九匹。”

勇卫营的战报按理说会直接送到皇上手里,但是他们的粮饷和杀敌的奖励同京营一样归兵部办理。李邦华得知后为了振奋军心,选择念出来。

“左都督刘文耀及麾下一万三千兵马已到天津城外,预计三日后抵达京师。考虑到届时流贼已经围城,臣提议让刘文耀驻守天津,等待时机。”

“太子乘船入海,现已到达海州附近,诸事顺利。”

随着一封封塘报从李邦华的嘴里念出来,朝堂上的气氛也越来越压抑。

虽然早就知道流贼会来,但真正来到时候人们还是会表现出畏惧。

流贼的所作所为早已传遍了京师。

所有人心里都有一个想法:京师,守得住吗?

守住了还好,若是守不住,结果会怎样?

抢钱?抢粮食?抢房子抢女人?

会杀人吗?

还是说...会被屠城?

崇祯面无表情,表现的很平静。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已经做了,结局如何全看天意!

况且他是皇帝,是百官和京师的主心骨,不能表现出任何惊慌。

“李阁老,这些天招募了多少百姓?”

“回陛下,共招募百姓七万八千二百四十七人,均已配发武器。但盔甲不足,工部又忙于制作纸壳火药,只能暂时这样。”

崇祯皱着眉点了点头。

京师现在满打满算还有八十万人,募兵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已经够多了。

盔甲的事他也没办法,无论暗甲还是棉甲,制作都很繁琐,一时半会做不出多少来。

等等...

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李阁老,范尚书,退朝后你们来一趟乾清宫,朕有事需要确认一下。”

“臣遵旨。”

“方尚书,迁徙了多少百姓?”

方岳贡出班拱手:“回陛下,京师方圆五十里的百姓已经全部迁入城内,五十里之外的地方...鞭长莫及。迁入城内的百姓少部分安置到百姓家闲置的房子里,大部分没有去处,露宿街头。”

崇祯点点头,没说什么。

没办法,不可能每个百姓都有地方住。好在已经到了三月中旬(农历),虽然还很寒冷,但没有二月时的那般冷。

京师的三月干旱无雨,露宿街头也能承受。

“好了,诸位回去后准备一下,明天与朕一起登上城楼,看看流贼到底长什么样子!”

“退--”王承恩的话刚说出一半便被打断了。

“陛下!”文臣里站出来一个人。

“臣弹劾定西伯唐通!”

崇祯愣了下,弹劾?

听到这两个字他眉毛一抖,起了杀心。

都什么时候了还搞弹劾那一套,这特么不是搞内讧吗!尤其重要的是,他要弹劾的人是在居庸关抵挡李自成十多万大军的唐通。

历史上的唐通先投降李自成,后投降多尔衮,从这些表现看他必须死!

但不是现在,更不是这个时候。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