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程弯弯赵大山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恶婆婆,我被迫开启洗白模式热门小说》,由网络作家“朝云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正在连载中的穿越重生《穿成恶婆婆,我被迫开启洗白模式》,深受读者们的喜欢,主要人物有程弯弯赵大山,故事精彩剧情为:干净,每天都会洗澡,还要求他们必须每天也洗干净,她有点怕婆婆会发火。程弯弯只是摆摆手:“一天不洗也没什么,你怀着身子,早点休息。”天色越来越暗沉,家里人渐渐沉入了梦乡。睡觉之前,程弯弯花几文钱在商城里买了两个鸡蛋偷摸摸放在鸡窝里,这才躺床上睡着了。第二天,蒙蒙亮时,院子里就响起赵四蛋兴奋的嗓音:“大黄二黄一共生了四个蛋,太厉害了!”......
《穿成恶婆婆,我被迫开启洗白模式热门小说》精彩片段
大河村一共三口井。
半个月前干涸了两口井,就剩下这唯一的一口井维持全村人的生活。
如今最后一口井干涸,屋外顿时响起一片嚎啕的哭声。
地里没有收成,还能啃树皮吃草根度日,没了水,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里正听着屋外的哭声,长叹一口气:“大山娘,现在村里所有的希望,就在你身上了,真希望你说的每个字都是真的。”
“里正叔,我从来不开这种玩笑。”程弯弯面色严肃道,“不过,我也有个不情之请。”
里正挺直了身体,要是大山娘没有任何要求,他还有点心慌,生怕这一切都是假的,给了希望,再叫他失望,这种痛苦他无法承受。
既然大山娘有要求,那就说明,山上有水的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去年我从老赵家分家出来,分了十三亩田,只有五亩良田,其他八亩都是下等地,长不出好粮食。”
程弯弯的话刚说到一半,里正就理解了她的意思,立马道:“大山娘,只要你说的水源这事儿是真的,我就把村里最肥沃的一块地划给你,不过良田价格也贵,市价二两银子一亩……”
村里最肥沃的地是里正家的,程弯弯哪能抢别人的东西。
她开口道:“我想要山下那块荒地,山上的水流下来时,正好经过这片地,荒地以后定能成为良田,村里许多庄稼老把式应该都知道这个道理,怕是很快就会来找里正叔买地,我能不能请里正叔将这块地给我留个半年的样子,等我手上有银子后,再买下来,若是半年内我拿不出银子来,里正叔可以卖出去。”
这个要求,根本就不算什么要求,去年蝗灾时,村里大部分人的家底都被高价粮掏空了,今年又是同样的情况,谁家都拿不出多余的钱来买地。
里正立马答应下来:“按荒地的价格给你算,八钱一亩地,你要多少亩?”
程弯弯头疼,她对亩这个单位其实不太懂,三四亩能目测,多了就换算不过来了,她笑了笑道:“我回去和几个儿子商量一下。”
她带着赵二狗离开后,里正的大儿子赵安江走了进来:“爹,我刚刚咋听到你们说水的事,山上啥时候有水了?”
里正将程弯弯的话复述了一遍。
“咋可能?!”赵安江满脸不信,“赵大嫂子就没干过啥正经事,爹你竟然信她的话?”
里正二儿子赵安河也道:“我看赵大嫂子就是为了骗那几亩地。”
“那就是十几亩荒地,她骗走了有啥好处?”里正没好气的骂道,“上回玉笋的事,就是大山娘过来说的,你们吃玉笋吃的开心,咋就这么不愿意相信人?再者,只要明天上山,就能知道大山娘有没有扯谎,她骗我一个晚上有啥子意义?”
里正老伴赞同道:“大山娘瞧着是不一样了,刚刚二狗子进来,我一下都没认出来,人干净了,好像还胖了一些……”
回去的路上,正好能看到那片荒地。
这块地在山脚下,长满了干枯的荒草,荒地最难开垦,村里人自然瞧不上。
“娘,这里大概是三十多亩……”赵二狗念念有词的算钱,“一亩地是八钱银子,两亩地就是十六钱银子,三亩地就是二两四钱……”
程弯弯的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她扶额道:“你按我说的算会容易点……一亩地八钱银子,十亩地,那就是八十钱银子,三十亩地,就是三个八十,八十加上八十,再加上八十,等于多少?”
赵二狗一个头两个大,他伸出手指头来算,但是不够用,只好蹲下身在地上写写画画,他不会写字,就在地上划了八条横线,然后再划八条,又划了八条,最后仔仔细细的数了一遍,高兴的道:“娘,一共是两百四十钱!”
程弯弯:“……”
以后数额再大一点,脚下的地都不够用了。
她很想教这小子速算,忍着在心里提醒自己,原身不认识字,一个字都不认识!
她只好开口引导:“那两百四十钱,一共是多少银子?”
这个问题,可把赵二狗给难倒了。
他写写画画了半天,也没得出答案。
程弯弯都快急死了,沉着气开口:“十钱是一两银子,二百四十钱,有二十四个十钱,对吧,那一共是多少两?”
“是二十四两银子!”赵二狗满眼放光,“娘,你好厉害。”
程弯弯不想去看他这副傻样子,开口道:“二十四两银子,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赵二狗也沉默下来,他们家顶多顶多就几十文钱,一亩地都买不起,他竟然敢肖想三十多亩。
他开口道:“其实我们家的地也够了,我和大哥三牛一起种,正好差不多能应付……”
“我买这块地不是为了种田。”程弯弯道,“等以后有银子买地后再说我的打算吧,走,回家。”
母子两人穿过田埂走到大道上,这会儿村里许多人集中在大槐树下。
“井里没水了,里正咋说的?”
“里正能咋说,他又不能变一口井出来。”
“今儿算是过完了,明儿没水喝可咋整?”
“最近的就是程家村,一来一回一个时辰,也不知道程家村的人愿不愿意借水给咱。”
“再远一点是桂花村,桂花村有五口井,说是只有一口井没水了,可以去那边看看……”
村里人互相出着主意。
虽然有地方去挑水,但毕竟太远了,一来一回快两个时辰,才两桶水,连日常用都不够。
程弯弯回到家中,水桶里一滴水都没有,好在桌上还有半壶白开水,不会一晚上没水喝。
吴慧娘忐忑的道:“我刚刚煮饭一不小心把水用完了,我、我去其他人家里借一点水来给娘洗漱吧……”
这段时间婆婆特别爱干净,每天都会洗澡,还要求他们必须每天也洗干净,她有点怕婆婆会发火。
程弯弯只是摆摆手:“一天不洗也没什么,你怀着身子,早点休息。”
天色越来越暗沉,家里人渐渐沉入了梦乡。
睡觉之前,程弯弯花几文钱在商城里买了两个鸡蛋偷摸摸放在鸡窝里,这才躺床上睡着了。
第二天,蒙蒙亮时,院子里就响起赵四蛋兴奋的嗓音:“大黄二黄一共生了四个蛋,太厉害了!”
大黄是稍大一点的大母鸡,二黄是略微瘦一点小母鸡,是赵四蛋苦思冥想一个晚上给它们想出来的名字。
这名字在程弯弯的意料之中,四个小子的名字就很随意,母鸡的名字还能有啥花样不成。
程弯弯愣住了。
她正疑惑时,眼前浮现出一个虚拟的半透明面板。
面板上的主图是她眼前的稻田,田埂上的一株野菜被标红,注明是苦苣菜。
【天然无污染苦苣菜,一斤10文。】
程弯弯将脚边的两颗野菜扯出来,脑海里再度响起机械声。
【叮!天然无污染苦苣菜二两,价值2文钱,是否售卖?】
【是!】
这一瞬间,她手上的苦苣菜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两枚铜钱。
程弯弯满眼不可置信。
这时虚浮的面板发生变化,竟然出现了一个类似于某宝的商城。
这些商品的价格单位都是铜钱,两枚铜钱可以买一个肉包子,也能买一瓶矿泉水。
她看明白了,这是一个连接另外时空的交易商城。
她点击购买后,手里的两文钱消失,变成了一个肉包子。
程弯弯是真的饿坏了,她三口两口就将包子吃下去,肚子里有了食物,身上也有了力量。
她决定再多挖一点野菜换钱,她想买的东西太多了。
苦苣菜是一种耐旱的野菜,久不降雨,许多野草都干死了,苦苣菜却长了一大片,田埂上到处都是。
程弯弯蹲在田埂采野菜时,一个声音突然在她耳边炸开。
“哪个短阳寿的偷老娘家的稻子!”
风吹来稻子倒下,露出一个身影。
“嗬,原来是赵大嫂子!”
王婶子咬牙,两人是邻居,天天扯皮掐架,她一直骂不过赵大嫂子,今天终于抓住了死对头的小辫子。
“大家快来看啊,赵大嫂子偷我们王家的稻子!”
这么一吆喝,不少人都看过来。
这边的稻田是王家的,而程弯弯蹲在王家稻田的田埂上。
今晨赵大嫂子头破血流从娘家回来,可让村里人笑了许久,这会儿大家又议论起来。
“哟,这是偷王家的粮食去补贴娘家呢?”
“赵大嫂子越来越混不吝了,偷鸡摸狗的事都干,还有啥事儿她干不出来?”
“接下来说不定还会偷人呢,反正是寡妇,哈哈哈……”
程弯弯的脸都黑了。
这块田就在家门口,她还以为是自家的田,谁能想到是王家的?
她拍了拍身上的草屑,慢慢的站直身体。
她将手里的几颗野菜扔出来,声音冷淡:“怎么,你们连稻子都不认识了?”
村里人看清楚了,这是小鹅菜。
苦苣菜又叫小鹅菜,味道很苦,根茎非常硬,不易煮熟,村里一般拿来喂猪喂鸡,没有到快饿死那一步,是不会有人想到吃这种野菜的。
在现代,人们追求的就是这种无污染的野菜,但在这个时代,苦苣菜并不受欢迎。
王婶子插着腰骂道:“你家里鸡鸭都没了,挖小鹅菜干啥,我看你就是故意找由头偷我家稻子!”
程弯弯叹了一口气,幽幽道:“这不是家里没粮食了吗,为了让孩子们吃饱,只能挖点小鹅菜回去加餐了……各位大姐看不上小鹅菜,想来家里的余粮一定还有许多,不如借点粮食给我们家吧……”
她头上有伤,再加上这副神情,显得有些可怜巴巴。
众人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一向泼辣刻薄的赵大嫂子,竟然示弱,还要借粮!
这年头,借什么都不能借粮食,围观的人瞬间散了。
王婶子呸了一口唾沫,想找她借粮,做梦去吧!
不过到底是怕被缠上,王婶子转身就钻进地里去拔草了。
程弯弯将地上之前挖的野菜捡起来,略微迈了两步,走到自家的稻田里。
她蹲在田埂上挖菜,毒辣的阳光照下来,豆大的汗珠从她额头滚落,衣衫后背也湿透了。
也不知道挖了多久,直到商城提示有三斤了,她才停下来。
站起身时,她一阵头晕眼花。
她记起来,脑袋上的伤还没处理,也没吃消炎药什么的,要是发炎感染了,在古代可是要命的事。
三斤苦苣菜卖了30文钱,花20文在商城里购买了消毒水和消炎药。
辛辛苦苦赚的钱,还剩下10文,程弯弯不敢再乱花。
她揉了揉酸疼的老腰,迈步往家里走。
刚走到家门口,她就听到屋子里传出热闹说话的声音。
“大哥,野菜糊糊好好吃!”
“我的肚子终于吃饱了!”
她走进院子,看到屋子的桌边上坐着四个人,是原身的四个儿子。
大儿子赵大山,今年刚满十八,去年娶了媳妇回来,算是这个家的顶梁柱。
二儿子赵二狗,今年十六岁,是几个儿子里比较机灵的。
三儿子赵三牛,今年十四岁,长得很壮,看起来和老二差不多身量。
小儿子赵四蛋,今年刚满十岁,小小的个子,一看就营养不良,此时的他抱着豁口破碗,小舌头将碗舔了一圈,将一点点小糊糊都卷进了肚子里。
程弯弯没想到,那么一点点野菜糊糊,竟然分给五个人吃,而且每个人都一脸满足。
她真切的认识到,这个家真的太穷太穷了,否则一直向着娘家的原身也不会回娘家去讨债吧。
看到她回来,四个儿子整齐划一站起身。
赵大山:“娘,你回来了。”
赵二狗:“娘,我挑了两桶水回来。”
赵三牛:“娘,我砍了柴。”
赵四蛋:“娘,我挖了一点野菜。”
程弯弯抿紧唇。
就算是最大的儿子,也只有十八岁,在现代大概刚读完高中,还是个被父母宠爱的孩子吧。
可在这个时代,才十岁的小儿子,就已经扛起了家中的部分活计。
【叮!发现天然无污染野蕨菜!】
程弯弯看去,老四挖回来的正是野蕨菜,商城提示30文一斤。
她挖三斤苦苣菜才抵上的这么点蕨菜……心累,身体更累!
她弯腰将野蕨菜拿起来,往里屋走去。
四个人面面相觑,以往干完活回来,娘都会对他们各种教训指责,尤其是今天娘还在程家受了气挨了打,不是更该把他们狠狠训一顿吗,一言不发是几个意思?
程弯弯卖了野蕨菜,花十文钱在商城买了五斤大米,手上余额还剩30文。
她无比庆幸,大河村在南北交界处,北方多吃面食和粟米,而南方更多的是吃大米。
她是南方人,最喜欢吃白米饭。
她将拎出去两斤多,扔在堂屋的桌子上。
“这是……白米!”
“咋来的白米!”
大河村去年蝗灾,收成很差,靠官府的救济才过到了今年,全村就没有谁家里还拿得出白米。
就算没有天灾,村户人家秋收后,也会把大米背到镇上换成粟米或荞麦,一斤大米能换两三斤粟米……粮食足够多,全家人才能吃饱肚子,才能撑到下一个秋收。
“大山,娘、娘好像没气了……”
“娘,儿子不孝!”
耳边,传来嚎啕大哭的声音。
程弯弯猛地睁开眼睛。
她看到床前跪着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这两人看起来不到二十岁的样子,这么大的人,竟然喊她娘?
她单身未婚,哪生的出这么大的儿子闺女!
就在这一瞬间,一些不属于她的记忆猛地灌进脑海。
程弯弯惊的差点从床上跳起来。
特么的,她一个成功女企业家,在公司上市的第一天,竟然穿越到了古代一个寡妇身上!
她三十三岁,未婚未育,事业有成,日子悠然自得。
原身也是三十三岁,早早嫁人,生了四个儿子眼前这是原身的大儿子,和大儿媳。
也就是说,她略过结婚生孩子,一跃成为了婆婆级的人物……大儿媳好像还怀孕了,所以,在几个月后她会升级当奶奶!
程弯弯的脑袋很疼,两眼无力闭上。
“娘!你醒醒!”
赵大山拼命的摇晃她的身体,她的头更晕了。
家门口的院子里还有不少看热闹的人。
“赵大嫂子回娘家借粮,结果被打破了头回来,流了这么多血,怕是要死咯!”
“赵大嫂子啥东西都往娘家扒拉,程家的人也太没良心了。”
“赵大嫂子也不是啥好东西,自己家日子都过成啥样了,还可劲的补贴娘家。”
看热闹的人一口一声赵大嫂子,让程弯弯差点吐出一口血。
她在现代也算是都市靓女,追求者没有一百也有八十,结果却穿成了一个老嫂子!
这也便罢了,偏偏原身还是个人嫌狗憎的存在——尖酸刻薄、好吃懒做、掐尖要强!
原身上不孝顺公婆,下不善待儿子儿媳,丈夫战死后为独吞恤银,大闹赵家单分出去,当时折腾出了不小的动静。
分家后,原身将丈夫战死的恤银全部补贴给娘家人。
而如今,原身头破血流从娘家回来,一时之间成了全村最大的笑话。
程弯弯幽幽睁开了眼睛。
“娘!你终于醒了!”
赵大山哭的更厉害了。
程弯弯叹了一口气,原身对孩子们再恶劣,也是他们的亲生母亲,儿子们不可能真的希望她去死。
她声音沙哑开口:“把门关上。”
外面看热闹的人太吵了,吵的她耳朵疼。
大儿媳吴慧娘这才反应过来门没关,转身去关院门,看热闹的人群慢慢散了。
程弯弯这才有精力打量这个屋子,泥土坯墙,泥巴地,茅草屋顶,四面漏风。
大儿子和大儿媳很瘦,身上穿的是补丁粗布破衣服,脚上穿的草鞋,看起来像是难民。
“咕噜!”
程弯弯听到自己的肚子叫了起来。
她活了三十三年,从来就没饿过肚子,这是第一次知道原来饿肚子是这种滋味,真的很难受。
她咽了咽唾沫,嗓子很疼,不知道多久没喝水了。
吴慧娘小心翼翼的道:“娘,我早上挖了一点野菜回来,现在就去煮了。”
婆婆一不高兴就会骂人,她每次都会被骂的狗血淋头,与其在这儿等着挨骂,还不如去做点事。
这个院子只有三间房,一个房是大儿子和儿媳住,另一个房间是程弯弯和三个小儿子住,一个堂屋兼用餐的地方,边上有一个破烂的草棚子勉强算灶房。
吴慧娘弯腰从地上捡起一把野菜,年成不好,地里没有收成,家里天天吃野菜,野菜切碎放一点荞麦粉,煮成野菜糊糊,算是一家人一天的口粮。
灶上有一口烂锅,锅破了个大口子,得歪着煮菜才不会漏出来。
不多时,一大碗野菜糊糊被端到木桌上。
黑色的糊糊,墨绿色的野菜叶子,混合在一个碗里,看起来就没有食欲。
程弯弯真的是饿极了,否则她看都不会看这东西一眼。
她尝了一口。
味道很苦,没有放盐,而且这糊糊不知道是什么磨成的粉,好像有糠,喝着刮喉咙,根本就吞不下去。
可是一抬头,就见面前的大儿子和儿媳盯着她手上的食物吞口水。
她觉得难以下咽的东西,却是这个时代最底层的人维系生存的主要粮食……
她将碗放回到桌子上。
这个动作,让吴慧娘抖了一下,婆婆一言不发的样子,真的好可怕……她膝盖一软差点跪地上。
程弯弯扯了扯唇角。
她什么都没做,儿媳妇就吓成这样,原身在家里到底做了多少恶?
她从床上起来,声音淡淡的道:“我没胃口,你们自己吃吧。”
她起身就走出了屋子。
吴慧娘惊慌不已:“大山,娘、娘这是……”
“娘让我们吃,那就吃吧。”
赵大山将糊糊端出去,分成了五个小碗,他和媳妇一人一碗,剩下的留给三个弟弟。
程弯弯走到院子外面,站在家门口,正好能一览整个大河村的风光,东面是延绵的山峰,西面是纵横几十里的谷地,山下有一条河蜿蜒穿过,只是恰逢大旱,河水早已干涸,露出干裂的河床,显得触目惊心。
去年大河村蝗灾,今年又遇旱灾,村里许多人家中粮食渐渐告罄,大家都焦头烂额。
若是这一个月内再不降雨,今年又是颗粒无收的一年,这里的村民怕是要真成为居无定所的难民……
程弯弯叹气。
她上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一跃当婆婆奶奶就算了,竟然穿越到了天灾频发的荒年……
不过,既然当初她能从孤女奋斗成女企业家,那如今,也能在这荒年安身立命吧。
她深吸一口气,慢慢接受了这个悲催的现实。
程弯弯没再多想,收拾好心情,准备先熟悉一下环境。
她迈步走到了稻田里。
稻子青黄色,细长条的叶子干枯卷起来,抽出来的穗长了零星的谷粒,但基本上都是空壳。
水分不够,穗抽不出来,稻子也不可能饱满。
程弯弯不太懂这些,正要转身离开时。
脑海突然响起一个机械的声音——
【叮!发现天然无污染苦苣菜!】
赵二狗一脸羡慕:“铁柱好聪明啊。”
赵铁柱傲娇的抬起下巴:“我还会写字呢。”
他提笔就在纸上写了三个字:“这是我的名字,我阿爷给我取的名字。”
明明叫赵铁柱,他写成了赵失主……
程弯弯极力忍住纠正的冲动,扭过头道:“里正叔,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告诉您。”
里正放下手里的书,面色严肃起来,上回大山娘过来,跟他说了玉笋的事,这一次,总觉得比玉笋更重要。
“我在山上发现了水。”程弯弯仔细将经过说了一遍,“两座山之间谷沟里的水从未开采过,一定很丰富,如果将山上的水引下来,引入稻田,今年就不愁没粮食入仓了。”
里正猛然站起身:“大山娘,这话可不能乱说,我会相信的……”
赵家人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了上百年,从未发现过山上有水,里正不相信也正常。
程弯弯正要继续开口,门口就有人冲进来:“里正!不好了!大事不好了!村里最后一口井也不出水了!”
大河村一共三口井。
半个月前干涸了两口井,就剩下这唯一的一口井维持全村人的生活。
如今最后一口井干涸,屋外顿时响起一片嚎啕的哭声。
地里没有收成,还能啃树皮吃草根度日,没了水,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里正听着屋外的哭声,长叹一口气:“大山娘,现在村里所有的希望,就在你身上了,真希望你说的每个字都是真的。”
“里正叔,我从来不开这种玩笑。”程弯弯面色严肃道,“不过,我也有个不情之请。”
里正挺直了身体,要是大山娘没有任何要求,他还有点心慌,生怕这一切都是假的,给了希望,再叫他失望,这种痛苦他无法承受。
既然大山娘有要求,那就说明,山上有水的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去年我从老赵家分家出来,分了十三亩田,只有五亩良田,其他八亩都是下等地,长不出好粮食。”
程弯弯的话刚说到一半,里正就理解了她的意思,立马道:“大山娘,只要你说的水源这事儿是真的,我就把村里最肥沃的一块地划给你,不过良田价格也贵,市价二两银子一亩……”
村里最肥沃的地是里正家的,程弯弯哪能抢别人的东西。
她开口道:“我想要山下那块荒地,山上的水流下来时,正好经过这片地,荒地以后定能成为良田,村里许多庄稼老把式应该都知道这个道理,怕是很快就会来找里正叔买地,我能不能请里正叔将这块地给我留个半年的样子,等我手上有银子后,再买下来,若是半年内我拿不出银子来,里正叔可以卖出去。”
这个要求,根本就不算什么要求,去年蝗灾时,村里大部分人的家底都被高价粮掏空了,今年又是同样的情况,谁家都拿不出多余的钱来买地。
里正立马答应下来:“按荒地的价格给你算,八钱一亩地,你要多少亩?”
程弯弯头疼,她对亩这个单位其实不太懂,三四亩能目测,多了就换算不过来了,她笑了笑道:“我回去和几个儿子商量一下。”
她带着赵二狗离开后,里正的大儿子赵安江走了进来:“爹,我刚刚咋听到你们说水的事,山上啥时候有水了?”
里正将程弯弯的话复述了一遍。
“咋可能?!”赵安江满脸不信,“赵大嫂子就没干过啥正经事,爹你竟然信她的话?”
里正二儿子赵安河也道:“我看赵大嫂子就是为了骗那几亩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