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章节大明锦绣》,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看过很多军事历史,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大明锦绣》,这是“岁月神偷”写的,人物朱允熥朱元璋身上充满魅力,叫人喜欢,小说精彩内容概括:不过也不稀奇,只有这样的帝王,才能做到从心里关爱民生,真诚的对百姓好。“嘶!香!”朱元璋不管烫,直接扔嘴里大口的吃了起来,“蒜,来两瓣儿蒜!”说着,又对朱允熥笑道,“你奶奶活着的时候,有次给咱擀面条吃。你说吃面是不是要就蒜,可是因为咱吃了蒜,大臣们上了折子。说啥身为人君,吃蒜有失体面!”“不理那些书呆子!”朱允熥给朱元璋剥蒜,笑道,“吃面不吃蒜......
《全文章节大明锦绣》精彩片段
爷俩说要在街上吃蒸饺的话音落下,边上跟着的大内侍卫廖家哥俩给旁边一个眼神。
几个外围的侍卫快步朝摊子走去,冲着那些正在吃喝的食客们一亮腰里锦衣卫的虎头腰牌,嘴里笑呵呵的吐出一个字。
“走!”
顿时,几张摊子清了出来。
这年月,谁能惹得起锦衣卫呀。
随后,一群侍卫假装成百姓,往小马扎上一坐,围成一个圆形,中间要保护的地方,空了起来。
朱允熥扶着朱元璋走过来,“爷爷,您坐!”
“咱还没七老八十呢,不用总扶着,快叫菜,饿了!”朱元璋笑道。
“驴肉蒸饺两屉!”朱允熥挨着他坐下,对小贩喊,“一屉多少个?”
“客官一屉十二个,保您吃的饱!”小贩笑着端来两屉热气腾腾的蒸饺放在小桌子上,“酱油醋在这儿,你老想要花椒油,额外给一个钱!”
“拿来!”朱允熥大手一挥,不差钱。
朱元璋看看饺子问道,“我说,多少钱一屉?”
小贩拿来花椒油,倒在小碗里,笑道,“老爷子,咱这便宜,一屉十五个钱!”
“这还便宜?”朱元璋瞪眼道,“拳头大的包子才一个钱!”
“爷爷!”朱允熥心中好笑,对他说道,“饺子比包子精贵一点,卖的自然贵些!”
若不是穿越到这个世界,谁能知道朱元璋褪去帝王的光环之后,私下里竟然是这个可爱的模样。
不过也不稀奇,只有这样的帝王,才能做到从心里关爱民生,真诚的对百姓好。
“嘶!香!”朱元璋不管烫,直接扔嘴里大口的吃了起来,“蒜,来两瓣儿蒜!”
说着,又对朱允熥笑道,“你奶奶活着的时候,有次给咱擀面条吃。你说吃面是不是要就蒜,可是因为咱吃了蒜,大臣们上了折子。说啥身为人君,吃蒜有失体面!”
“不理那些书呆子!”朱允熥给朱元璋剥蒜,笑道,“吃面不吃蒜,味道少一半!”
“哈!”朱元璋大笑,“是这个理儿!”
爷俩埋头吃了起来,这驴肉蒸饺的味道还真不错。饺子皮是上好的白面,吃着筋道弹牙。肉馅是一个个饱满带着汤汁的肉蛋子,咬一口爆汁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小葱的香气。
“爷爷,您喝豆腐脑还是鸭血汤?”朱允熥吃的有些口干,问道。
朱元璋抬头,看看边上的鸭血摊子,刚想开口。随后目光看到豆腐脑摊子上,一个妇人带着两个孩子,正在卖力的忙活着。
两个孩子一大一小,一男一女,小闺女乖乖的在木桶里洗碗,大点的男孩帮着自己的母亲,在摊子上给客人盛着豆腐脑。
“豆腐脑吧!”朱元璋改口道,“咸口的阿!”
“两碗豆腐脑,咸的!”朱允熥喊道。
此时的大明都城是天下的中心,有着五湖四海的百姓定居在这里。所以食物口味上,无论是南北都能兼顾到。
豆腐脑分甜的,也分咸的。
其实两种都好吃,但要是朱允熥选,他还是选择甜的。
不是口味问题,而是生活习惯问题。
豆腐摊子的妇人见是个老人带着孙子要豆腐脑,赶紧亲手勺了两碗,然后加上黑色的木耳黄色的黄花菜,酱油汤汁一淋,端了上来。
白嫩如玉,颤颤巍巍的豆腐脑,一勺子下去视觉上赏心悦目,味觉上更是让人食欲大开。
这世界上好吃的东西很多,可越是贴近百姓的味道,才越是最真实的味道。
历史上下五千年,多少王公贵族的精美的菜谱遗失在岁月的长河里。唯有普通人的食物,一代代传承,养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好吃!”朱元璋点头笑道,“嫩,滑!”
“多少钱?”朱允熥笑道。
那妇人在围裙上擦擦手,笑道,“三个钱!”
朱允熥从荷包里掏出三枚簇新的洪武通宝递过去,妇人笑呵呵的收了。
随后到一边,继续忙活起来。
“那个.....闺女!”
朱元璋这个岁数,叫这妇人一声闺女,挑不出毛病。
“您老有事儿?“妇人笑道,手上还在忙活。
“买卖咋样?”朱元璋一边吃豆腐脑一边问。
“托洪武老皇爷的福儿,如今市面太平,风调雨顺的,买卖好。卖一天豆腐,足够一家人嚼谷儿!”妇人笑着回道。
顿时,朱元璋的脸上就跟喝了二两蜜似的,别提多甜了。
他随口一问,就是百姓称赞,这样的话在他耳朵里,可比什么大臣们的奏折顺眼多了,也可信多了。
“爷爷!”朱允熥小声说道,“百姓心中有杆秤!”
“这话说的好!”朱元璋点点头,“别人说好都是假的,百姓说好才是真的!”
风吹柳树梢,枝叶争窈窕。
沿着应天府外大明湖畔两边,满是一人环抱粗细的古树。
每到夏日,绿绿的叶子在若有若无的风中轻轻摆动,绿叶之下满是遮挡了阳光的树荫。
走在林间树下,身上的燥热被驱赶一空说不出的清爽。
南边一行人慢慢而来,领头的是个老员外,身边的是小少爷,再往后是五大三粗的长随们。
这正是出宫溜达的朱允熥和朱元璋,爷俩笑呵呵的走在林间大路上,身侧是波光粼粼微有涟漪的大明湖,偶尔一群野鸭嘎嘎的飞过,落在水面上相互嬉戏。
这种自然景色,让人身体清爽的 同时,心情也很舒畅。
“爷爷,鸭子!”
朱允熥指着水面两只叽叽喳喳的鸭子叫道。
在这种美景之下,他心中自然没那么些算计,有些少年人的真情流露,再说就算是上一世的他,年纪也很小,不过是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岁数。
“鸭子?”朱元璋疑惑的朝那边看去。
“不如抓几只,咱们吃烤鸭!”朱允熥笑道。
啪,脑袋上挨了一个爆栗。
朱元璋咧嘴笑骂,“那他娘的哪是鸭子?那是鸳鸯,咱的傻孙子哟!”
原来是鸳鸯,怪不得毛那么好看!
朱允熥原是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这一世又生长在深宫之中,认错了也不奇怪。
“是得出来溜达溜达,享福都享出罪过了,鸭子都能看错!”朱元璋笑得直喘气,“小子,幸好今天没史官,不然给你记上一笔,你就丢大人了!”
“这么大的湖,不养鸭子可惜了!”朱允熥笑道,“平日也不用喂,让它们在湖里吃点小鱼小虾,咱们可以吃鸭蛋,还能吃鸭子,多好!”
“有个人倒是说过这话!”朱元璋背着手,微笑道。
“谁呀?”朱允熥有些好奇。
“你奶奶!”朱元璋有些伤感的说了一句,随后目光看到有个戴草帽的老头在河边,笑道,“有人钓鱼,过去看看!”
这老头,说是陪我出宫溜达,出来之后比我还高兴!
朱允熥心里吐槽一句,赶紧快步跟上。
他们爷俩是乐呵了,但是那些侍卫们围在身边如临大敌。
“哎,我说!”朱元璋走到钓鱼人身边,对方是个戴草帽的老翁,两人差不多,朱元璋改口,“老哥,钓几条了?”
对方扭头笑笑,胡子眉毛都是白的,嘴里缺了两颗门牙,但是嗓门洪亮,“还行,一上午弄了半篓子!”
朱允熥好奇,晃晃水草里的草篓子,里面大小不一的活鱼翻腾着,溅起一阵水花。
“真不少嘿!”朱元璋笑着,对老头说,“够一家吃了吧?”
“将将巴巴!”老头笑笑,“俺家好几个孙子呢,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一个比一个能吃!就这些.....”
他正说着,竹子鱼竿忽然晃动起来。
朱元璋像个孩子一样大笑,“老哥,有鱼啦!”
“你先别吵!”老头不客气的呵斥一声。
几个侍卫顿时变色,面色狰狞,大有主辱臣死,想把老头砍死在刀下的意思。
可是朱元璋却不怒恼,和朱允熥对视一眼,咧嘴傻乐。
郭惠妃看看朱允熥点头微笑,“熥哥儿都是大人了!”说着,似乎有些怅然,“当年你生下来的时候,才那么点儿!”
朱允熥是太子的嫡子,当年出生的时候,根本没用宫里的嬷嬷,马皇后和郭惠妃一手包办的。
而且这些年,朱允熥母亲去世之后,后宫中郭惠妃对他依旧很慈爱,每逢年节生辰,都会有赏赐给他。
“孩儿这些年,有赖娘娘眷顾。”朱允熥行礼道,“孩儿还没说过谢字呢!”
说完,拜了下去。
“快起来,一家人说啥两家话!”郭惠妃笑道,“要说谢,本宫还要谢你呢!孩子!”
朱允熥瞬间明白了,上个月他上了请朱元璋恩准天下藩王回京祝寿的奏折,并且用邮政之法让朱元璋同意了。郭惠妃说所的谢字,就在这上头。
当娘的哪有不想儿子的,他三个儿子都是千里之外,没有圣旨不得回京。她已经老了,见一面少一面的岁数。朱允熥这个得到皇帝认同并许可的提议,她如何能不感激。
曾经楚王的母亲胡妃触怒了皇帝,直接被杖杀。
楚王千里来京,哭吐血了,才得到胡妃生前的衣冠,带回封地安葬。
“孩儿平日有些疏忽了,您也是孩儿的祖母,往后娘娘不嫌弃,孩儿常去您老那请安!”朱允熥笑道。
“好好,盼着你来呢!”郭惠妃慈祥的笑道。
“你们在边上嘀咕啥呢?”朱元璋笑道,“多少天没这个热闹了,黄狗儿!”
“奴婢在!”
“传膳!”说着,朱元璋从床上站起来,朱允熥赶紧去扶。
“大孙呀!”朱元璋笑道。
“在!”
“今儿这么热闹,咱是不是得喝两口?”
朱允熥苦笑,“皇爷爷,喝两口可以,但是只能两口!”
祖孙二人一问一答,脸上都是笑容。
边上的妃子们却啧啧称奇,尤其是郭惠妃等人。
他们和朱元璋过了一辈子,何时见过朱元璋这么好说话过?
朱元璋膝下儿女四十多人,孙辈的几百人,除了太子外,他给过谁笑脸?
看看朱允熥那张和已故太子有几分相似的容貌,再想想监国这个头衔,几个人懂了。以后这宫里的主人,怕是就要落在吴王的头上了。
随后,膳食上来。
皇帝吃饭不是圆桌儿,而是分餐制的方桌,妃子们和小王爷们公主们,规规矩矩的坐在桌子前准备吃饭。
今日的膳食比往日精致许多,朱允熥刚刚给朱元璋满上酒。
就看到黄狗儿拿着一封奏折站在门口,要往里进。
“这老阉狗,总是莫名其妙的出现!”
朱允熥放下酒壶走过去,阴着脸,“皇爷爷正要吃饭呢,何事?”
黄狗儿讨好的笑笑,“殿下,云南的折子?”
云南?朱允熥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拿过来,顿时愣住了。
朱元璋的养子,西平侯沐英,因为太子去世受不了打击,病了两个多月之后,去世了。(沐英的爵位死前都是侯!)
“这是怎么话说的!”
朱允熥看看里面,正微笑和家人用膳的朱元璋,心里长叹。
随后,他慢慢的走过去。
“皇爷爷!”
朱元璋端起酒杯,“嗯!”
“云南,沐英伯父,走了!”
“嗯?”朱元璋手一抖,酒洒了一半,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同时,刚才还欢声笑语宫中,因为皇帝的脸色顿时鸦雀无声。
“英儿走了?”朱元璋满脸悲戚。
“皇爷爷,您保重啊!”朱允熥知道,对于朱元璋而言,这将又是一个打击。
一口气,喝干杯里的酒。
“传旨!”朱元璋开口道,“让英儿回京安葬,封黔宁王,侑享太庙!”
说完,看着朱允熥,“大孙,英儿的后事,咱交给你,办风光些!”
“哎!”朱允熥答应。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