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精选篇章大明锦绣》,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锦绣》是由作者“岁月神偷”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涌入朱允熥的喉咙,他顾不得胸腹之中翻江倒海,吐出去继续吸允。呼!又是一股,黄色粘稠的液体吐出来。”皇爷爷被痰堵住嗓子了,快点!“朱允熥对几个已经愣住的御医喊道。”呃!“一声悠长的呼吸从皇帝口中传出,在吸出浓痰之后,皇帝的呼吸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精选篇章大明锦绣》精彩片段
灯火通明的寝宫之中,檀香和灯火交织。
寝宫龙床之上,年老的皇帝在烛火下是那么的虚弱,可是他的手还是死死的抓着皇嫡孙朱允熥。
皇帝那双鹰视天下的眼睛,虽然此刻暂时没有了舍我其谁和主宰天下的霸气,但是依旧眼神如刀,神色坚决。
他注视着他臣子们,注视着他一手挑选的臣子们。
他一生杀过许多大臣,功臣。但是他也欣赏那些敢于直言,为人正直的臣子,并且委以重任。今日在宫中值班的大臣们,也都是他一手选拔上来的忠贞之士。
中书舍人刘三吾,户部尚书傅友文,御史大夫高巍,督察院左都佥事尹昌隆.........
这些人,也都抬着头,眼含热泪,看着将要说话的皇帝。
人生七十古来稀,六十已经是长寿之人。而且硬朗的皇帝一向没有大病,但是越是硬朗的人,死的越突然。
其实皇帝要说什么已经呼之欲出了,皇帝指着吴王朱允熥,嘴里断断续续。
”他....吴王....为大明......咳,咳!“
老爷子!朱允熥眼角泪水滑落,他的记忆中朱元璋还有几年的寿命,不该此刻死去。可是现在眼前的老人,风烛残年,他的心中也是既疼又慌。
再听到对方拉着的他手,对臣子们交待事宜,心中那种感激难受交织在一起,说不出的难受。
甚至,此刻他的心中,完全没有那种即将听到朱元璋说,大明储君四个字的欣喜。
”陛下!“
突然,在门外的吕氏哭道,”陛下慢慢说,慢慢说!“说着,吕氏对太医们吼道,”没看到陛下气息不稳吗?你们还愣着干什么?“
”这娘们是疯了!“
朱允熥的目光冰冷至极,她居然敢现在打断朱元璋的话。
至于她的目的昭然若揭,在没有储君的情况下,人人都有机会。她自然不想让朱元璋说出那句,吴王为大明储君。
”皇祖父,不急说话!不急说话!“朱允炆也哭泣道,”孙儿们都在呢,有什么话慢慢说,先看病!“
哼!朱允熥心中冷笑。
天家还真是没亲情,这个关头就看出他们的真正嘴脸了。
他们都怕皇帝说出那句话,他们都在阻止皇帝。
如果皇帝现在就这么死了,那么朱允炆占据一个长字,还能斗上一斗。而且现在宫中,吕氏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妃。
朱允熥心中一阵悲凉,同时他感觉握着他的那只手更紧了。大概皇帝也看出来,心中也难过吧。
朱元璋何许人也,人精一样的人,怎么能看不出他们的心思。现在他的儿媳妇,他的孙子开始忤逆他,趁他病了,开始在他床前演戏了。开始阻挠他,开始算计他。
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人生无常,无论何等人物,在临死之前大概都会看到别人丑恶的嘴脸。
”嘿嘿!“朱允熥看看吕氏,又看看满脸泪水的朱允炆,”聪明反被聪明误,皇帝不会死,你们的小把戏被他看在眼里,你们完了。“
”你们再也不会是我的威胁了!“
”吴王.....“朱元璋急促的呼吸着,嘴里说着,越急越是说不出话,咳嗽越来越急促,”咳!咳!咳!“
”皇爷爷!“
”皇祖父!“
”陛下!“
众人惊呼之中,朱元璋面色青紫,胸膛起伏似乎极为痛苦。
”皇祖父!“
朱允炆大喊一声,就要往朱元璋身上扑。
”走开!“
霎那间,朱允熥扯着他的脖子,直接甩到一边。
前世当过兵,了解急救知识的他知道,朱元璋这是被痰堵住了嗓子。
当下也不多想,在众人诧异的眼神中,掰开朱元璋的嘴。
忍着对方嘴里呼出的腥臭之气,毅然的低头。
呼!
一股黏糊糊的东西涌入带着恶臭之味涌入朱允熥的喉咙,他顾不得胸腹之中翻江倒海,吐出去继续吸允。
呼!
又是一股,黄色粘稠的液体吐出来。
”皇爷爷被痰堵住嗓子了,快点!“朱允熥对几个已经愣住的御医喊道。
”呃!“一声悠长的呼吸从皇帝口中传出,在吸出浓痰之后,皇帝的呼吸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春风吹树梢,满树都在笑。
清晨,东宫之中的宫人仆妇全都忙碌起来。
“母亲,用膳吧!”
东宫之中,朱允炆小心的看着神色不愉的母亲吕氏,小心说道。
吕氏独坐在榻上,看了一眼托盘中的膳食,微微皱眉,“拿下去吧,没胃口!”说完,叹息一声,显得有心事。
“父亲已经走了,母亲不要太过挂念,身子要紧!”朱允炆又道,“多少用一些,这日子儿子看母亲郁郁寡欢.......”
“我心里为何有事,你不知道吗?”吕氏看着朱允炆,忽然压低声音,望望窗外朱允熥居住的方向,“那老三这些日子不知用什么手段,讨了万岁爷的欢心,竟然日日召见,日日进膳!”
朱允炆也望了一眼那个方向,低下头,手握成了拳头。
早先太子在世时,他身为名义上的皇长孙,多受皇帝宠爱。常常御赐衣食,问询功课。但是自从太子故去,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皇祖父的心中竟然没他这个孙子一样。
不但如此,皇祖父对于朱允熥的宠爱简直让人发狂。不但每天要召见,而且还亲自教导。现在,朝中私下里已经开始流传,说左思右想,发现自己除了读书外,竟然没有半点其他的手段,只能干着急。
“母亲,都是儿子的错!”朱允炆落寞道。
“说什么胡话!”吕氏忙安慰儿子,看着儿子的脸色,开口说道,“儿呀,你是谦谦君子,不会讨好人!娘告诉你,从明天开始,早晚都要去皇帝那里请安问好,千万不能再让老三独得恩宠!”
“母亲!”朱允炆苦笑,“皇祖父是皇帝,不是孙儿想见就能见的。”
“你这孩子就是脸皮薄,放不下脸面!”吕氏不悦道,“那是你自己的祖父,哪有祖父不见孙儿的道理。你是长孙,是大孙子,他怎能不见你?”
吕氏拉住朱允炆的手,继续说道,“娘这么多年辛辛苦苦,都是为了你。你自己千万不能没了心气,要振作起来。”说着,吕氏咬紧牙关,“你是你父亲的长子,该是你的东西必须是你的,娘这么多年防备这个,防备那个,还不是为了你,你得振作!”
朱允炆被母亲拉着,“可是.....要是皇祖父心中不属意儿子......”
“不属意也得属意!”吕氏咬牙道,“你只管做个好孙子,讨你皇祖父的欢心,其他的交给娘!”
“母亲,你?”朱允炆纳闷。
”放心,你娘不是无知女子!“吕氏冷笑,”深宫之中,你娘别的没学到。讨好人和害人,你娘最是拿手!“
说完,冷冽的目光望向外边。
但随即,她的眼神又变了。
只见皇帝的贴身太监黄狗儿带着几位侍卫和宫人,抬着软轿依仗,浩浩荡荡的进了东宫。
”黄公公!“吕氏心中一惊,忙从榻上起来,走到门口,亲热又不失体统的问道,“这是......?”
“奴婢参见太子妃!”黄狗儿几人跪下,毕恭毕敬的行礼。
说着,挥手让其他奴婢下去,”你们先去吴王殿下处,咱家随后就来!“
吴王?
吕氏和朱允炆对视一眼,只感觉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黄狗儿带着宫人,如此阵仗看来肯定是有大事,全副的亲王依仗都抬来了。而且东宫之外,都是飞鱼服绣春刀的皇帝亲军,锦衣卫。
”回太子妃!“黄狗儿看看左右,低声道,”陛下旨意,吴王殿下为钦差,检阅京营兵马,为蓝玉大将军出征壮行!“
嗡!
吕氏脑袋中翁的一下,若不是朱允炆手疾眼快,马上就要摔倒。
替皇帝检阅大军,这是当年太子朱标才有的待遇,皇帝这是认准了朱允熥?
”娘娘?“黄狗儿诧异地问。
”没事,没事,刚才忽然有些头晕!“吕氏强打精神笑笑,随后对朱允炆用了一个眼色,”多谢公公了!“
”黄公公辛苦!“朱允炆不动神色,一块上好的玉石塞到黄狗儿的手中。
黄狗儿手指头捏捏,脸上顿时满脸堆笑,”还是太子妃和淮王心疼奴婢!“
”公公,今日陛下饮食如何?“吕氏忽然又问。
”陛下最近心情畅快,饮食不错!“黄狗儿又说一句,”娘娘恕罪,奴婢要去吴王那儿了!“
吕氏愤愤的看着黄狗儿和宫人远处的方向,嘴角带着冷笑。
~~~~
朱允熥正在花园之中打拳,忽然见到盛装的宫人们进来,宫人们手里捧着托盘,上面都是华丽的锦盒,顿时有些诧异。
”你们这是........“
”参见吴王殿下!“宫人们拜倒。
黄狗儿从后面窜出来,一脸笑容,“哎哟,吴王殿下莫不是忘了,今个儿是什么日子?”
“今天要去京营检阅大军!”朱允熥看看那些宫人,“这是干什么?“
”奴婢的好殿下呀!“黄狗儿笑道,”皇爷特意说,您是钦差,是皇嫡孙,今天要体面些呀!“说完,一挥手,”赶紧,伺候吴王殿下换衣服!“
几个太监宫人慢慢靠近,朱允熥木偶似的任凭他们把身上的衣裳去了。
番邦进贡的玻璃镜子也抬了过来,镜子中簇新的亲王袍之上,金色的丝线熠熠生辉,那些繁复的手工纹绣的纹路,在镜子中和金丝交相辉映。
除了亲王袍服,由美玉连接而成的玉带挂在腰上,然后精美古朴的玉佩,还有绣着十二金色的荷包。
典型的明代服饰把朱允熥修长的身躯勾勒出健康的线条,随后一枚玉扳指被带到大拇指上。
紧接着朱允熥的头发被几个宫女梳得整齐,象牙的梳子在头发上顺滑的滑过。
”殿下请低头!“宫人开口说道。
朱允熥慢慢低头,一顶金线编织而成金色的王冠戴到了他的头上。
再抬头,镜子中那个少年,已隐隐带着王者之气。
随后又在宫人的服侍下,朱允熥穿上华丽的宫靴。
”三哥好威风!”
两个妹妹,在宫人的怀中,对着朱允熥拍手大笑。
朱允熥的贴身太监,王八耻强忍着眼中的泪光,哽咽道,“三爷!三爷!三爷真是长大了,老奴现在就算去死也心甘情愿了!”
~~~~
朱允熥穿戴完毕,门外数十个飞鱼服绣春刀的锦衣卫进来。
跪在朱允熥的脚下,朗声道,“恭请吴王上软轿!”
一顶华丽的,明黄色的软轿被抬了进来。
朱允熥看看软轿,看看那些举着仪仗的宫人侍卫,笑了。
“既然是替皇爷爷检阅京营兵马,那我就不能坐轿!”说着,朱允熥傲然道,“牵马来,孤骑马去!”
吃美了,咧嘴一笑,“味儿不错!”
远处,伺候了朱元璋十几二十年的御厨徐兴祖,笑得见牙不见眼。
他是军中伙夫出身,对他来说做这些家常的百姓菜肴,远比御膳容易。
“皇爷爷小心刺儿!”朱允熥见朱元璋直接一条鱼塞嘴里大嚼,赶紧提醒。
“你呀,就是在宫里长大的,啥也不懂!”朱元璋笑道,”水田里的小鱼用油一煎,刺都是酥的!“
说着,似乎陷入回忆,”咱老家那地方的鱼好呀!咱小时候,跟在大哥屁股后头,拎着木桶天不亮就起来,啥泥鳅呀,小鱼呀,黄鳝呀!呵呵,每每的抓上半桶,回去之后你太奶加点油那么一炖,哎呀!那滋味!”
人老了,总爱回忆往事。人老了,特别念旧想家。
朱允熥看看朱元璋,小声笑道,”皇爷爷,要不,啥时候孙儿陪着您,回老家看看!到时候,孙儿亲自给您抓鱼去!“
”不回去,劳民伤财!“
朱元璋淡淡的说道,说着,语气中带着悲伤,”再说,别人做不出那个味道!“
妈妈的味道,别人肯定做不出来。
朱允熥也随时都在想着自己的母亲,想着娘做的饭,包的饺子。
”孙儿呀!“朱元璋再次开口,“这桌饭你看着简单,可是在咱小时候,只有年景好才能吃上!就算是吃上了,也不能敞开肚子吃。”
“过年了,你太爷弄了巴掌大的肥猪肉。先祭了祖宗,再分给咱几个兄弟。你太奶和几个姑奶奶,只能看着,一点都吃不到嘴!”
“那时候,你太爷总说,来年!来年一定多弄些肉,让儿子姑娘都吃上!”
“来年,你太爷更加努力的干活!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早!家里也都盼着,地里能有个好收成!”
“可是收成好,地租也高,给完了东家给官府,自己家里还是饥一顿饱一顿。”
“一到半夜,兄弟几个都饿的肚子咕噜咕噜叫!”
朱允熥默默的听着,听着面前的老人回忆。
“可就是那样,你太爷太奶也没抱怨,该种地种地,该交粮交粮。”
“谁知道老天爷不长眼,先是一场大水颗粒无收,紧接着瘟疫,咱们朱家一家好几口,就剩下你爷爷一个人了!”
说着,朱元璋似乎有些动情,“咱那时候跟你差不多大,一个人跑进了庙里当小和尚,那时候长的小,总被师兄们欺负。干活最多,吃的最差。后来又赶出去,满天下的化缘流浪!”
“到最后实在看不到啥奔头,一咬牙投了红巾军!“
说着,朱元璋哼了一声,”奶奶的,狗屁大元不让咱吃饱,咱就跟你干!“
老人情绪起伏太大伤身,朱允熥赶紧劝道,”爷爷,都过去了!“
”但是不能忘!“朱元璋看着他,正色说道,”现在咱朱家坐了天下,可是到啥时候也不能忘了,咱家是啥出身,咱祖祖辈辈都是穷人!和天下所有的穷人一样,勤勤苦苦干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咱是穷人,咱就得在乎穷人。“朱元璋指着桌上的饭菜,”人家叫咱一声皇上,咱得对得起人家,得让他们能过上太平日,吃上太平饭!“
朱允熥站起身,肃然说道,“皇爷爷,孙儿记住了!”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