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叶凌洲安宁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选集天生富贵命!我在年代文幸福满满》,由网络作家“慢慢同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天生富贵命!我在年代文幸福满满》是作者“慢慢同学”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叶凌洲安宁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那孩子懂事,想在首长身边多待些日子。”安老娘边听边点头,眼睛笑眯眯的,又转头说安宁,“谁家闺女跑着跳着往出嫁。”嘿,这就不讲理了呀。安宁回呛。“婶儿,我21了,而且,从小到大,这二十多年,我不是一直没离开家,你们老两口不也一直在家吗?我跟那位大小姐的情况可不一样。”一听她说大小姐,安老娘盘着的腿在炕上蹭了蹭,“什么大小姐不大小姐的,......
《精品选集天生富贵命!我在年代文幸福满满》精彩片段
“你胆子也是忒大了,怎么敢自己就去闹?万一姓傅的打你怎么办?你就不能回家来找你哥一起去吗?也有人撑腰,动手了还能有个帮手。”
晚上回到家,安宁得跟家里说呀。
找的到亲戚家串门的借口这不是也得跟家里对一下口供,免得露馅嘛。
嫂子一听她找去学校了,吓一跳。
“没事儿,嫂子。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想继续上大学他就不敢闹。道德低下是人品的事儿,又不会开除他。他家里人办的事儿,也不归学校管。但他要是打人,或者违纪违法了,那可就得开除了。我就不信他敢动手……”
学校是很神圣的地方,至少这会儿的高校,是真正神圣的地方,但凡能考上的,哪个不是真才实学?
学校里老师也好,领导也好,还都是一板一眼的学者风范,眼里不容沙子呢。
混是混不过去的。
看安宁心里这么有数,嫂子没说话了,不吃亏就行。
安康还是提了一下,“你也别太虎了,领了结婚证,多少也得顾着点叶家的名声。虽说省城那么大,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的,那谁能保证就传不出去闲话?你在商店里不是还遇上傅家那闺女了?闹大了,终究是不好。”
安老爹也劝,“是,你哥说的没错,结婚了,不能那么任性了。”
安宁想着叶灵均上去挠傅红梅的动作那个丝滑的程度。
呵呵,叶家能把闺女培养成那样儿,可能是会拿规矩压人的人家吗?
再说了,“他家要是真在意也挺好的,趁着还没办婚礼,谁也别耽误谁,别等办婚礼,生了孩子,这个那个的,指着我为了孩子就委屈自己个儿呢?谁让我受气了,我得加倍的找回去。真有那一天,我离开他们家之前,也得把他家砸完了……”
听得安老爹直运气,想说他闺女别这么霸道吧,又想着谁要是给他闺女气受,他也受不了。
可这闺女霸道成这样子,往后她那日子,能不能让人放心吧。
大嫂却乐了,“我有点舍不得小妹这么早结婚了。在家多待几年,把你侄女也带出这个性子来,她这一辈子,我再没什么可操心的。”
为人父母,真心疼闺女的,可不是都想孩子能厉害一点嘛。
安宁笑得可欢了,“嫂子,那怕什么的,我常接了可心到我家住呗。叶凌洲在部队上,家里就我一个人,还怪寂寞的。”
这是什么话。
“你不随军去啊?”
“他家爷爷刚回来,关了那么些年,身体能好到哪里去?我这新媳妇,结了婚就走,不太合适吧?做戏也得在家待上一年半载的不是。”
除非老爷子脾气太古怪,或是看不上她,不然真不好说走就走的。
嗯,这还是句话。
“那要是不随军去,不得给想法子找个工作干着?”
干啥呀。
“现在满城里都是回城的知青找不到活儿呢。这才回来十分之一都没有,开了这个口子,以后知青肯定都得往回跑,到时候那工作更难找。我可不去跟他们抢去了,在家做点儿针线活儿,偷着卖卖衣服,收个手工费,挺好的。对了,嫂子,叶家有缝纫机,不用搬咱家的了,你别收拾了。”
本来说用嫂子的旧缝纫机当嫁妆,等买了新的还给她。
嫂子这两天有空就收拾,把那缝纫机擦得苍蝇落上都打滑。
现在不用了。
叶灵均手工活儿很好,也爱好自己动手,家里有缝纫机呢。
暂时不需要再多一台。
如果以后真能接到活儿,干不过来,再买新的也行。
没必要什么都得一下子置办上。
浪费。
有钱在手里,怕什么。
“说到知青回城,咱村里的那几个,心也都长草了。那个宋春霞是个狠得下心的,听说是喝钢笔水,把胃喝坏了,报的病退回京城去的。剩下那几个,好几个都偷着喝,又受不了那个罪。
听说别的村还有找城里光棍结婚的,就为了能回城。
咱这离省城才多远,一个个的还这么割出命了往回跑。想了知道偏远的地方得是个啥样儿。
对了,爹,安修远是在兵团当知青吧?有没有信儿?首长都回来了,他是不是也该回来了?”
安康因着安宁提起城里知青找工作的事儿,聊起来这个话题。
安老爹白天其实进城了一趟,安家的那位首长“出院”回家,他肯定得去探病去。
去的人很多,能进得去院子的没几个。
能见到首长本人的就更少了。安老爹是唯二的两个人中的一个。
在安家待了没有半小时,就回来了。
听安康问,回道:“听宁老师说,因着首长身体不好,跟上级申请,子女回家照顾,上头已经批了。应该是快回来了。不过他在云南呢,回到咱省里,路上就得半个月,且得走一阵子。”
“那安然的婚礼得等她哥哥回来才能办了吧?”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安宁结婚,安老娘想起了另一位安家的女儿的婚事。
谁也没多想,安老爹又点头,“对,说是等下半年八月节的时候办,好好准备。那孩子懂事,想在首长身边多待些日子。”
安老娘边听边点头,眼睛笑眯眯的,又转头说安宁,“谁家闺女跑着跳着往出嫁。”
嘿,这就不讲理了呀。
安宁回呛。“婶儿,我21了,而且,从小到大,这二十多年,我不是一直没离开家,你们老两口不也一直在家吗?我跟那位大小姐的情况可不一样。”
一听她说大小姐,安老娘盘着的腿在炕上蹭了蹭,“什么大小姐不大小姐的,胡说什么,也不怕把人坑了。”
那这不是在家说嘛,谁还往出传呀?
再说,时代不一样了,以后可没有那在家里说个话都得小着声的日子了。
安老爹又想起来,“宁老师当老师的,家务不太会,小宁,你手艺好,要是不急着随军去部队上,往后常往安家走动走动,帮着给安然做做被褥什么的,能伸手的都伸手,别急么卡尺眼的。”
嗯,这种人脉,当然是越多越好。
还有中间十来年的情分在,是铁的不能再铁的关系。
安宁当然不会错过。
“放心吧,爹,赶明儿你带我去认认门就行,我知道怎么做。”
安老娘却不同意,“去啥去,人家那么大的领导家,啥没有?用看上你那手艺?可别去丢人现眼了。各人过各人的日子,掺和人家的事儿干啥。你自己的日子都不知道过成什么妈样儿呢。”
安宁懒得跟她犟,她想怎么做,她自己说了算,不必非得在嘴上跟当妈的争个长短。
“是,自己日子是第一位的,把自己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
来也这一说,都不说说话了。
这是对的,没法反驳呀。
不管做什么,把自己日子过好,都是第一位的。
安然挣不开,不好强行走,只能坐下,道:“不累。我是主持人,平时除了报幕,就是每天在广播里念报纸。有时候也会录一些广播剧……”
安老娘听得一脸的笑意,语气掩不住的羡慕和向往,“真好,风吃不着雨淋不着的。咱们然然真有福气。”
她一个农村妇女,没念过书,不会说什么文绉绉的夸奖,对人最好的评价的,就只有有福气了。
宁望舒笑得一脸和气,“都有福气,宁宁也是有福气的,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别叫孩子忙活了,快来跟我们晒晒嫁妆。”
说完了又说安修远,“你也是的,非得要吃啥包子,折腾得你嫂子和妹妹忙个不停。”
安修远嘿嘿的笑,“那我去帮忙给嫂子和妹妹烧火,挑水,不白吃,中不?”
安康被他这与以前完全两个作派的无赖样儿整得没脾气了,“去吧去吧,劳力自己送上门,不用白不用。”
安修远还真的把军大衣一脱,出去挑水去了。
安康留下,与安老爹一起陪着宁望舒聊天。主要内容还是问问安中原的身体,再就是城里方方面面的情况,有没有什么风声传出来,未来怎么个动向。
例如知青回城了,工作安排不了,游手好闲的多起来,城里的安全成了一个大问题。
还有些知青家里坐吃山空快活不下去,脑子活的,也是被逼的,偷偷摸摸的做点儿小买卖什么的……
再比如工厂里,各单位,人多事少,人浮于事,出工不出力,工资发不下来,等等……
村子里也一样,出工不出力,地种得收成越来越少,人是越来越难管……
不涉及别的,就日常的生活,总有话聊的嘛。
安然实在坐不住,也不想聊这些事情,到底还是往厨房帮忙了。
帮着扒葱,包包子,想干活儿,总能找到下手的地方。
等到饭做好了,安修远送母女两个回去,把蒸出来的一锅包子全都带走了,那是相当不客气的。
天都黑透了,他又开着车回来,真就要住下来帮忙。
车里带上了两袋子白面,一袋子大米,也不知道从哪里弄的。
人来都来了,还能撵嘛。
住吧。
本来还怕他住大炕不习惯的,结果人家习惯得很。
“我们兵团那边儿,都是木头搭的架子床,晃得动不动就塌了。夏天潮乎乎的,冬天湿冷湿冷的,要是能睡上热乎乎的火炕,那可幸福死了。”
安老爹和安康陪着他睡外屋的大炕,安老娘去里屋跟嫂子和可心住了。
爷仨儿在外屋里聊开了。
主要是听安修远说他在兵团当知青的事儿。
安宁在小屋的炕上,能听个大概齐。
感慨着,啥大少爷大小姐的,把罪遭个透透的,什么娇情毛病都治得服服帖帖。
以前就听她哥说过,安修远跟个大少爷似的,架子端得很走,说话办事一板一眼,拿腔拿调的。
现在看,简直不要太接地气。
再想想叶灵均,除了穿得好一点,哪有什么娇小姐的样子?
打架挠人,那个熟练哟!
环境,多重要吧。
“虽然人家是那么说的,那是客气。你可不能当真的,真跑去麻烦人家。”
半夜,安康去跟老把头见面拿肉,安修远跟着去见世面。
家里剩下老两口和嫂子带着孩子,再就是安宁。
安老娘突然母爱爆发,教育起闺女怎么为人处事。
“闺女心里有数儿,不用你磨叽。孩子在外面儿比你明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