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反清复明:大英败局已定畅销书籍

反清复明:大英败局已定畅销书籍

五十缺一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反清复明:大英败局已定》,是网络作家“朱再明徐器”倾力打造的一本军事历史,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小说内容概括:“最能打”的八旗兵,没了。俺大清骑射无双,居然失灵了?虽然这是满清朝廷为了压制科学发展,放出来的烟雾弹。但是下面的人信了啊。上到一些权势不足的将领,下到普通黎民百姓,对“满清骑射无双”深信不疑。于是,当附近的百姓,见到如此惨烈的一幕,纷纷奔走相告。苏州城内,躺在满族内城区的八旗老爷们,立刻炸了。......

主角:朱再明徐器   更新:2024-05-06 05:1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再明徐器的现代都市小说《反清复明:大英败局已定畅销书籍》,由网络作家“五十缺一”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反清复明:大英败局已定》,是网络作家“朱再明徐器”倾力打造的一本军事历史,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小说内容概括:“最能打”的八旗兵,没了。俺大清骑射无双,居然失灵了?虽然这是满清朝廷为了压制科学发展,放出来的烟雾弹。但是下面的人信了啊。上到一些权势不足的将领,下到普通黎民百姓,对“满清骑射无双”深信不疑。于是,当附近的百姓,见到如此惨烈的一幕,纷纷奔走相告。苏州城内,躺在满族内城区的八旗老爷们,立刻炸了。......

《反清复明:大英败局已定畅销书籍》精彩片段


“快快,重机枪班组架上重机枪!”

“挖壕沟来不及了,派人从队列多借几门迫击炮!”

连长孙仲人带人,选了块平地,快速安排好火力配置。

他就是要在平地上,吸引清军骑兵撞上来。

骑兵再快,也快不过重机枪的子弹。

为了保险,还从团里借来了几个迫击炮班组。

800米外。

额勒真远远看到了大概200明军,在两块平地上半蹲着。

立刻想到《大明报》上,夜战英军的场面,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

他想撤,但是这群八旗少爷兵,早就忘了骑兵作战要领。

800米外就开始了冲锋。

“哦~啦啦啦~~”

“我大清铁骑满万不可敌!”

“冲呀!”

他们丝毫不爱惜马力,繁华之地养起来的肥肉压在瘦削的战马上。

挥舞着200年前的三眼铳,腰挂弯刀冲锋。

500米。

400米。

300米。

当清军骑兵进入作战条例200米的红线后,孙仲人率先打了第一枪。

连队收到开火的信号,纷纷开火。

重机枪的“长鞭”扫向清军,1799式步枪快速打起连射。

清军感觉自己像是撞上了一堵墙,撞上“墙”的士兵,无一例外的突然跌落下马。

一些骑兵被重机枪子弹击中脊柱,碎裂的子弹和骨片将内脏搅成一团,身躯冒出血雾,软趴趴的被甩下马。

更有甚者直接被拦腰扫断,肠子都飞了出来。

“轰”的一声。

额勒真感到自己飞了起来,脖颈一阵剧痛,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短短两分钟,800八旗铁骑就成了一地碎肉。

他们到死都没有冲过200米红线。

“打完收工。”

孙仲人对战事的结局,并不感意外。

重机枪的交叉火力有多恐怖,在悉尼英军身上已经验证过了。

正如伟大的大明武德皇帝陛下所说:

当重机枪出现在战场的那一刻起,草原人又变得载歌载舞起来。

这场只有不到千人的小战役,对于大明来说不算什么。

但是对于苏杭地区的清军来说,那可是伤筋动骨了。

因为苏杭地区“最能打”的八旗兵,没了。

俺大清骑射无双,居然失灵了?

虽然这是满清朝廷为了压制科学发展,放出来的烟雾弹。

但是下面的人信了啊。

上到一些权势不足的将领,下到普通黎民百姓,对“满清骑射无双”深信不疑。

于是,当附近的百姓,见到如此惨烈的一幕,纷纷奔走相告。

苏州城内,躺在满族内城区的八旗老爷们,立刻炸了。

有从婆娘肚皮上爬起来的,有从男优身后拔出来的,也有从壮汉身下挤出来的……

纷纷喊包衣奴才收拾家产,准备跑路。

一时间,整个苏杭地区乱成一锅粥。

大街上挤满了出城的马车。

“前面的都滚开,没见我家姥爷是旗人吗?”

“你家姥爷是旗人,我家就不是了?我家还是上三旗的呢!”

“前面的怎么回事,怎么把城门关了?”

“什么,城门关了?”

有一群旗人带着奴才,挤到城门下,发现一群绿营兵关了城门,在门楼子上架起火枪。

不少走兵道上城墙的旗人准备讨个说法,没成想被绿营兵推下来。

当场摔死几个。

“反了反了!”

“你们这群奴才是要造反呐!”

“都给我上,砍了这群不长眼的东西!”

包衣奴才们,纷纷抽出长刀,或者扛着锄头向城门楼子进攻。

满清等级制度实行了一百多年了。

旗人是一等人,蒙古人是二等人,其他乱七八糟的野蛮人亲戚是三等人。


朱再明正在工部,和徐器等工部大佬围着子弹生产线急得团团转。

从系统购买子弹还是太贵了,看着新军每天训练的弹药消耗量,朱再明一脸肉疼。

户部的1500万大明银币,是用来未来大明的建设的,这笔钱不能动。

大将军府的500万,是新军的军费,而且朱再明准备给海军购买战舰,这笔钱估计还不够用呢,也不能动。

最后,朱再明直接掏空了自己的几十万银币的私房钱,补充了足够的子弹和炮弹,才让新军的弹药富裕起来,打得起训练了。

至于6吨黄金总计50万大明金币,这笔钱是未来的黄金储备,也不能动。

所以,朱再明最后挤了点银币,从系统买了一条纯手工的子弹生产线。

子弹自己制造,比从系统买要便宜多了。

但是,等生产线具现出来,朱再明和几个工部大佬拿着使用说明书懵了。

三酸两碱怎么搞?雷酸汞怎么搞?

这两样材料是制作金属子弹的基础,没有酸碱厂,就造不出无烟火药;没有雷酸汞制备厂,就造不出底火;子弹生产线就是能开工,也就生产个子弹壳。

朱再明不信邪的从户部支取了几十万银币,购买了各类化工的技术资料。

然后又懵了。

技术资料是真的,还很详细。

但是这些化工厂建设所需的各种设备,包括相应技术工人,都不是现在的大明能玩的转的。

如果生产线靠买,原材料也靠买,略微一计算,这特么比直接买子弹贵多了。

造不如买,朱再明深刻体会到前世一些企业的运营逻辑。

没钱嘛~省钱嘛~没那个能力嘛~

最后,朱再明和徐器等人唉声叹气,仅仅依靠实验室制备的一点材料,试运行了一遍,造了一两千子弹。

“陛下,看来生产线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跟着皇帝参观生产线的户部尚书陈显立刻上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里的一切都离不开人,陛下,臣以为应该尽快建设小学、中学、大学,尽早培养各类人才。

同时,集合大明识字的工匠开展速成班,尽量先建立一套化工厂体系!”

“臣附议~”

“俺也一样!”

诸位大臣纷纷表态,大家流落澳洲也100多年了,接触过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

对于世界的认知比封闭的满清好了不少。

尤其是在参观了新建的新式蒸汽机制造厂、热火朝天训练的新军大营后,这些大臣们对于大明的军事优势有了清晰的认知。

似乎,除了人口少了点,咱们也不弱嘛。

如果能获得大量人口……

垂死病中惊坐起,列强竟是我自己?

大臣们突然对大明的前程充满了信心。

同时,他们对能从太上老君那里买各种物品的朱再明,也是越发的尊敬。

朱再明捏着自造的子弹端详,也想起来一件事,那就是雷酸汞貌似就在今年被发现。

世界各国也开始迈入火帽枪、激发枪的时代。

虽然大明依然保持技术优势,但是面对爆发产能的各个工业国,技术优势将会被数量优势所抹平。

必须要加快发展速度了。

……

随着猛烈的摇晃,丁乔从睡梦中醒来,入耳的是各种嘈杂声,以及“啪啪啪”的鞭炮声。

在短暂的迟疑后,他才想起来自己是在西班牙人的大帆船中。

一次水灾,他一家三口死的就剩自己一个,一路被官老爷驱赶来到泉州,在那里遇到了招工的西班牙人。

招工好哇,家里就剩我一个了,到哪里不是家?只要能吃口饭,哪怕去欧罗巴人的种植园他也认了。

他听人说,现在全世界到处都是欧罗巴人,他们驾着大帆船足迹遍布整个世界,他们买卖商品、开种植园、挖金矿……个个富得流油。

但是他不信,因为外面真的那么赚钱的话,为什么皇帝老儿不派舰队去呢?

前朝永乐帝还七下西洋呢。

肯定啊,是那些卖“猪仔”的奴隶贩子忽悠人的。

“猪仔”这个词,是他最近学到的,周围的西班牙人都是这么叫他们。

他摇摇晃晃的来到甲板,发现已经有不少“猪仔”趴在船舷,对着岸上指指点点。

丁乔也围上去,只一眼就愣住了。

新乡城港口并不大,但是此刻却挤满了西式大帆船,远处海面上漂泊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船队,大大小小的船只数量有两千多艘。

而岸边码头上,挂着各种旗帜和灯笼,还有几条横幅,有一群人正在燃放鞭炮,一片喜庆的景象。

丁乔上过私塾,也认得横幅上的几个字。

“欢迎来到大明新乡城。”

大明?大明不是早就亡了吗?

丁乔很是疑惑,随后又想到民间的传闻,传说朱三太子有一支后人流落海外,在一个叫什么澳洲的地方。

难道……

丁乔咽了口唾沫。

这时,一群身穿官服模样的人上了船。

他们敲了锣,将大家的目光吸引过来。

当中一个中年人扯着大嗓门儿,举着一叠纸,声如洪钟。

“静一静,都静一静,大家向我看齐,我宣布个事!”

大家都好奇的看过去,但是眼神中有些惧怕,封建社会的百姓对官员有着天然的恐惧。

只是大伙儿发现,这几个官员貌似挺和善的。

只见那个官儿最大的,“撕拉”几下,把一叠纸撕成碎片抛入大海。

“我撕的就是大伙儿的卖身合同,现在,大家自由啦!”

合同,自然是在泉州上船前签的。

听西班牙人说,有个大客户买下了他们,让他们下矿。

短暂的沉寂后,丁乔壮着胆子,声音有些颤抖的问道。

“官……官老爷,您是说,我们不用下矿了?”

不下矿,对于这些来到新地方身无分文的人来说,可不是好征兆。

不下矿了,他们哪来银钱吃饭?顿时有人七嘴八舌的说着。

中年人呵呵一笑,立刻出言解释,安抚了大家的心。

“放心,我大明已经划好了土地。你们以家庭为单位,每家按照人头分田分地分粮。

我大明武德皇帝陛下早就安排好了,皇恩浩荡,君恩如露。

保证大家伙儿,人人有田种,人人有衣穿,人人能上工……

这第一年啊,种田还免税哩~”

众人听着,如梦似幻,感觉在听什么童话故事。

等到官员们将一个红彤彤的小本子(户口本)记录好了,塞到他们手中,所有人才如梦方醒。

这一切,居然是真的!

他们,有家了!

大帆船上爆发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音如浪潮般一浪高过一浪。

“大明万岁!”

“陛下万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