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顾晨陈宝船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精品小说穿越大明,我靠喷人变身圣上红人》,由网络作家“卿岁岁”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越大明,我靠喷人变身圣上红人》主角顾晨陈宝船,是小说写手“卿岁岁”所写。精彩内容:过,下官觉得,还是收买为上,和气生财最好不过。”他觉得县令是不是有点傻,怎么连这么蠢的主意都能想出来?你把查案的御史杀了,那不就等于此地无银三百两了么?“哎,那要怎么收买?”朱桓想起连茶缸子都要自带的两人,觉得自己脑瓜子青痛。“你是胡大人的义侄,还是要拿个主意才好啊。”胡可和胡惟庸本没有关系,就连祖籍也......
《畅读精品小说穿越大明,我靠喷人变身圣上红人》精彩片段
朱桓气的胸口疼,可更加害怕被查出什么让皇帝知道,到时候自己的好日子可过不下去。
不但过不下去,说不定到时候连个县令都混不上了。
“怎么办?平日里养着你们,如今该你们想法子才是,你们怎么一个个的都哑巴了?”
他一拳头砸在书案上,狠心地咬牙切齿道。
“不如,把他们两个杀了算了,一了百了最好。”
反正,这两人也就带了几个人,好收拾得很。
“不可啊大人。”县丞胡可忙道:“御史代表的是陛下,若是死在咱们的地盘,陛下肯定会大怒彻查的。”
“若是被陛下给查出来,可是抄家灭族的罪过,下官觉得,还是收买为上,和气生财最好不过。”
他觉得县令是不是有点傻,怎么连这么蠢的主意都能想出来?
你把查案的御史杀了,那不就等于此地无银三百两了么?
“哎,那要怎么收买?”
朱桓想起连茶缸子都要自带的两人,觉得自己脑瓜子青痛。
“你是胡大人的义侄,还是要拿个主意才好啊。”
胡可和胡惟庸本没有关系,就连祖籍也不在一个地方。
可因为朱桓是皇亲国戚的原因,再加上胡可有心攀附。
所以胡惟庸便顺水推舟认了个义侄。
结个善缘,也卖个好脸。
对定远不对劲的地方睁只眼闭只眼,顺便给了个御史去查案的消息。
胡可也挺头疼的,他也不想自己好容易得来的富贵没了。
还得脑袋搬家,冥思苦想后才道。
“那个姓郑的是个硬骨头,年纪也大什么都见过。”
“知县大人,我觉得咱们最好,还是从那个年轻的顾大人下手。”
年轻人心性不定的,最是受不得诱惑。
朱桓问道:“成么?”
那个家伙连好茶也不敢喝一口,真的可以收买么?
“应该成。”胡可分析道:“大人您今天没注意,他听说那茶是雨前龙井的时候,那眼睛都直了。”
“我觉着,肯定是因为郑大人在,所以他这才不敢收。”
“表面上虽然不敢收,可那心底怕是巴不得咱们找上他,给他些好处。”
“这天下谁不知道,当京官苦啊?”
天子脚下得时刻警醒,过的又不好,谁不乐意到地方上享受享受?
“有道理,有道理啊。”
朱桓乐想越觉得行得通,便让人去拿了一百两银子。
放在一盒茶叶里头,然后上边儿铺满了茶叶,以此来作为掩饰。
“拿去,悄悄地,放到顾大人屋子里去。”
这送礼可不能太明显,藏着掖着送才是最好呢。
胡可拿了匣子,看着两个雪白的银锭,忍不住流下了贪婪的口水。
“一百两?”
“县令大人也太大方了,万一对方贪得无厌怎么办?”
这么想着,他便理直气壮地拿了个银锭出来。
可只送一个银锭又不好看,他便又换了两个二十多两的小银锭。
然后交给自己的随从,让他亲自把匣子送去顾晨下榻的客栈。
那随从也是个坑货,而且贪财,想着这种东西,又不可能当面对质给了多少好处。
所以呢,又给拿了一枚银锭,只剩下一枚给送了过去。
等顾晨查了一晚上账,和老郑回到客栈,就发现自己屋子里多了个东西。
待看清里头是茶叶,还有一枚银锭以后他当场就开骂了。
“这看不起谁呢?”
“这东西到底谁放我屋子里的,我是这种人么?”
“简直岂有此理,居然侮辱朝廷命官。”
别欺负他不懂行情,上个受贿赂被砍头的御史,人家可是给了五十两。
整整五十两,一个大大的银锭。
凭什么到了自己这里,就要少这么多啊?
公平吗?
隔壁的郑士元听到动静以后,连忙来到他的屋子里。
“顾大人,发生了何事?”
虽然说一般的贪官,都不敢杀来查案的御史。
可朱桓是皇亲国戚,这事谁又说的准呢?
自己一把老骨头无所谓,可这顾大人还年轻呢……
“郑大人。”顾晨连忙走了过去,指着那匣子道:“贿……贿赂……您可得给我作证。”
“我只摸了一下,当场就喊出来了,可一文钱都没拿,更加没有花一文钱。”
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什么似的补充了一句。
“茶也没喝一口。”
为了二十多两银子不要命的,他可是做不出来的。
他缺钱也没错,可他的玻璃坊马上就要开业,不知能赚多少个二十两呢。
最关键的是,这点钱,你看不起谁呢?
“我知道了。”
郑士元拿过匣子,直接往门外走去。
“咱们现在,就去把这匣子还给知县大人。”
“哦,对了,把咱们的文书先生带上。”
御史台也是有文书先生的,主打的就是一个记录。
嗯,有点像法庭上的书记员。
官不大,事挺多,但是非常重要。
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将成为呈堂证供。
县衙。
朱桓看着面前的匣子,扭头看向胡可,用眼神询问。
“不是一百两吗?”
胡可也非常懵,看向身旁的小厮,用眼神询问。
“不是五十两么?”
后者脸上写满了心虚,死死地低了下去。
完了,完了,差事保不住了。
而顾晨居然奇迹般地,读懂了他们的眼神交流,心情稍微好了点儿。
很好,不是看不起自己。
原来是有中间商赚差价。
嗯,中间商真可恶。
“两位大人……”
朱桓拱手,正要解释什么,却被郑士元抬手给阻止了。
“知县大人,希望从今以后,这种事情不要发生,我们先告辞了。”
不顾他的阻拦,郑士远和顾晨离开。
待出来以后,老郑才低声道:“定远县的税收账簿,有非常大的问题。”
顾晨肯定地点点头,这不是废话么?
没有一点证据,老朱怎么可能让人下来查自家侄子?
“可朱桓干的坏事,却不止一条。”
自然不止一条,还有私自加税,各种名目,数不胜数。
见到漂亮的良家妇女,还喜欢仗势欺人,奸淫掳掠。
“今儿晚上三更,你去一趟凉亭村。”
“找一位卢姓女子,找她要一份口供,再偷偷把人送到京城交给韩大人。”
安排好一切,顾晨自己则带着李三辉向那孩子走去。
“这位大娘,您是这孩子的奶奶,亲的?”
老太婆见他一身官服,心下不免有那么些害怕,但还是强撑着问明其身份:“你是?”
“这是京城来的,御史大人。”
听到是京城来的御史大人,老太婆神色更害怕了些,官老爷她可惹不起,只能老老实实地回话。
“回大人的话,是亲的。”
这要不是自己亲生的,她早就让大儿子把人敲晕了弄去卖,也不会这么大张旗鼓的。
“你儿子,儿媳妇,可就剩下这么一个血脉了,你就这么卖掉了她,不怕你儿子儿媳晚上来找你吗?”
他虽然不信鬼神,可这老太婆信,自然是要吓唬一番的。
可这老太婆却抿了抿嘴,说了一句能堵死人的话。
“她又不是男娃子,这女儿家又不能延续血脉……”
“她爹娘死了,说明这家就绝户了。”
“要不是值钱的东西都被水冲走了,他爹娘的东西都该其他的兄弟得,是轮不上女娃子的……”
顾晨一时语塞,看那小姑娘哭得凄凄惨惨戚戚。
这让拥有现代灵魂的顾晨,如何都有些看不过去。
更何况,他如今也要当爸爸了。
若是有一天自己早死,留下的孩子也要遭受此罪……
光是想想那个场景,顾晨的心都要碎了。
如果用官身强迫她不许卖孩子,当然也是可行的。
可自己迟早要回京,又能护住这孩子几天呢?
顾晨向前几步,蹲下来,然后从怀里掏出帕子为她把脸上的污垢擦干净,语气温柔地问道。
“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大人,我叫何珍珠。”
小丫头其实生的非常好看的,长大了绝对是个美人胚子,看的出来也是个懂事孩子。
“多大了?”
“快六岁了。”
六岁,不然就带回去,给自己即将出生孩子做个伴。
顾晨语气柔和:“你愿意跟我走吗?”
何珍珠不解其意,懵懵懂懂地看向一旁的刘三辉。
刘三辉愣了愣,后立刻高兴道:“孩子你快答应啊,跟着御史大人,你这辈子就饿不着肚子了。”
他觉得,这顾御史是个好人。
虽然官不算大,可对他们这些平民百姓来说已经是望尘莫及的官了。
别看他是个官兵,平日里,县丞大人都不一定能见到呢。
小丫头懵懂地点了点头,小小的她,只知道不饿肚子就是好事。
顾晨见她愿意和自己走,这才扭头看向那老太婆。
“多少钱?”
最后,花了两贯钱的大明宝钞,把这小姑娘买了下来。
朱小四一直观察着大家的动静,顾晨干的事自然也知道了。
他没说什么,只是心中对顾晨的印象好了一些。
大哥说的对,这顾晨,确实算是一个好官。
其实平阳县是有粮仓的,老朱设粮仓为的就是灾害时,就能开仓放粮,保证庶民不受饥荒之苦。
可惜,这对旱灾是有用的,可对水灾是没用的。
看着粮仓里头早被水泡坏的粮食,众人齐齐一阵沉默。
“去隔壁府县,借粮吧。”
他们从京城带来的粮食,也只够灾民们用个几日的。
“顾大人,你这粥,是不是熬得稍微稀了一些,我觉得,百姓们,怕是吃不饱啊。”
郑士元过来看顾晨的粥棚,发现米不够浓稠。
顾晨微微摇头,一边亲自拿着棍子搅着粥锅免得糊底,一边把自己的想法,说给郑士元听。
“是不够稠,可是郑大人,借调的米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若熬浓稠,大伙只能吃两天。”
“稍微稀一些,便能撑四天,若是借的米要五天才到,熬那么浓的话,百姓岂不是要饿三天肚子?”
相反,若是稍微稀一点,百姓只不过是吃不饱而已,也不至于剩下的几天颗米未进啊。
“顾大人说得,有道理啊。”
郑士元一听觉得有理,便连忙前去吩咐自己那边的人,然后又赶着去告诉别的大人们这个法子。
顾晨看着他风风火火的背影,无奈地摇摇头便继续忙了。
赈粥只是这次工作其中一项,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灾后重建。
也就是说,他们需要为百姓们,把家园重新搭好。
这种活计倒是不难,难得是这活需要用到不少钱。
为了防止老朱没钱,就疯狂地印大明宝钞。
顾晨便早早提出了一个法子,那就是鼓动那些商贾世家募捐。
谁家捐的多,可以给家族子弟,一个生员的福利。
什么是生员?
生员是指,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取入府、县学的人。
俗称,秀才。
其余捐得少些的,也可赏赐一幅陛下亲写‘行善之家’的字,让他们挂在厅堂,沾惹龙气。
老朱觉得这个法子甚好,既省钱,又不需要自己付出太多的东西,便也就爽快地答应了。
所以如今,那些商贾大户捐钱捐物还是非常积极的。
毕竟士农工商嘛。
若是家族能出个秀才,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啊。
就算是没能得到这个福利,可要是能有陛下亲赐的字画,那也是件极为荣誉之事啊。
有了钱,这建屋子还不简单么?
平阳县的所有百姓们全部团结一心,有男丁的呢,就出力干些重活。
女子就做做饭、为大家洗洗衣裳啥的。
如此这般,倒也省了人工钱,只需要准备材料钱就行了。
一个月过去之后,平阳县已然不再是灾后的模样了。
这天,郑士元等人忙完了,便相约来顾晨这里说话总结工作,珍珠机灵地给几人倒水喝。
“几位大人请喝茶。”
对于这个可怜的小姑娘,几人对她也很是爱怜,挨个点头答应,又摸了摸她脑袋上的包包头。
“真乖。”
“我等一直都觉得顾大人的嘴巧,却不曾想,顾大人的手也巧,瞧这头发扎的多好看。”
小珍珠虽小,却也明白,几位大人这是有些正事要说,上完水就乖乖去帐外守着了。
见他出去以后,郑士元才道:“顾大人可知,济宁侯的长子顾敬,此次也来赈灾了。”
“听说,这位金吾卫镇抚大人,原本是陛下和太子殿下,派出来保护燕王殿下的。”
“可因为人手不够,殿下便让他去帮着赈灾。”
“结果你猜猜怎么着,顾敬居然给粥里掺沙子不说。”
“还把商户们捐的,给百姓们建房子的钱给收入囊中了。”
“最关键的则是,陈宁手下的御史,居然一个个都睁只眼闭只眼,当没看见一般。”
他老爹济宁侯顾时,是随着老朱渡江的老臣。
以少数小舟攻入张士诚升山水寨,大破敌众。
然后又跟随着徐州将军拿下吴地,后来又和徐达北伐,共同拿下了元大都。
功劳很是不错,可惜这货得了一身功劳。
大概率便觉得可以躺平了,所以自被老朱召回应天后,便终日饮酒作乐,不谈军事。
当然,人家可能是藏拙。
如今朝中里头,已经有很多人因此参他了。
偏偏他儿子又干了这事,还被这些一身正气的御史知道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