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畅读全文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唐通,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兵马尽是主力。此次他主动请缨拦截明太子。自北伐以来,明军一触即溃,活捉明太子的功劳当然不能让给别人。他带着三千轻骑星夜赶路,终于在武清城附近找到了目标。本以为一个冲锋就能将护送的队伍冲散,没想到对方竟然丝毫不退,而且战力不俗,人狠马快,显然是以逸待劳。孤军深入本就是兵家大忌,他见短时间无法拿下对方,为求速战,决定擒贼擒......
主角:崇祯唐通 更新:2024-06-20 20:52: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唐通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全文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唐通,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兵马尽是主力。此次他主动请缨拦截明太子。自北伐以来,明军一触即溃,活捉明太子的功劳当然不能让给别人。他带着三千轻骑星夜赶路,终于在武清城附近找到了目标。本以为一个冲锋就能将护送的队伍冲散,没想到对方竟然丝毫不退,而且战力不俗,人狠马快,显然是以逸待劳。孤军深入本就是兵家大忌,他见短时间无法拿下对方,为求速战,决定擒贼擒......
明末党派林立。
楚党多为湖广人,徽党多为两淮人士,浙党中江浙人最多,齐党则是山东人为主,晋党由是陕西和山西人组成。
这些党派背后无一例外都有商人支持。
楚商多为粮商;徽商、浙商以贩卖盐和茶起家;齐商贩盐、粮;晋商业务最广泛,贩盐,运粮,卖矿,只要有边关贸易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
官商勾结,商为官铺路,官为商搭桥。
他们吃大明的肉,喝大明的血,嘴里还骂着大明的皇帝。
简直该死。
崇祯盯着方岳贡问道:“朕听说你与楚党人相交甚密。”
方岳贡立刻叩首:“陛下,臣是湖广人,私下里免不了同乡之情。虽然与楚党人有来往,却没有参与到党争之中,望陛下明察。”
崇祯走上前,拍着方岳贡的肩膀,“朕当然知道,否则也不会提拔你入主户部。”
“楚党人提出的纲盐法,让两淮和江浙的盐商们赚的盆满钵满。反观朝廷,仅盐税一项每年损失超百万两银子,他们楚党人干的全是徽党想干却没干成的事啊!”
“朕见过损人利己的,却没见过损人不利己的。哎,说远了,先说眼前的事吧。”
方岳贡眨了眨眼睛,明白了崇祯的意图。
“朕会给你们户部拨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想好怎么花了吗?”
说到正题,方岳贡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京师告急,臣打算将这些钱全部拨给兵部以稳定军心。”
崇祯摇头,“给兵部拨一百二十万两,剩下的三十万拨给工部。”
“陛下这是......?”
“不该问的别问。”
“遵旨。”
“方岳贡,朕让你去户部可不是看着你怎么花钱,你得想办法挣钱。你回去后想个挣钱的法子,写在奏章上递上来。”
“臣遵旨。”
看着方岳贡离去的背影,崇祯阴冷的笑了。
方岳贡是不是楚党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他和楚党人走得近,在别人眼里就是楚党。
一旦他的政策触犯到其他党派的利益,那些党派就会认为是楚党人向他们开战
届时狗咬狗,皇帝坐收渔利。
方岳贡是个聪明人,肯定会按照他想法做事。
方岳贡走后,范景文来到了偏殿。
范景文虽然已经年近花甲,走路却十分利索,眼不花背也不驼。
他忧心忡忡的走到龙椅前,躬身施礼:“臣范景文参见陛下!”
“范尚书,朕在朝堂上那些话切莫往心里去。”
“臣能参与诛杀魏贼,实乃人生一大快事!”范景文声音显得有些亢奋。
他早就看不惯魏藻德的所作所为了,今天能亲眼看着他送死,心里痛快的不行。
“朕有两件事交给你,不知范尚书尚能饭否?”
范景文拱手施礼:“陛下,莫说两件事,就是二十件,两百件臣都能为君解忧。”
“好!”崇祯拔高了声调,“朕打算将京营总督一职交给你。”
此言一出,范景文诧异的看向崇祯。
京营总督麾下有三大营,分别是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
是守卫京师的主力。
自嘉靖以来,京营总督一职向来由勋贵担任,最次的也得有伯爵衔才行。
今天把这个职位交给他,意义非凡。
“陛下,流贼将至,臣就不推辞了。”
“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范尚书放手去干吧,朕全力支持你。”
“谢陛下天恩!”
范景文老泪纵横的跪在地上,认认真真的磕了一个头。
这份信任太难得了。
“好了,范尚书年纪大了,不必被礼节拘束。”崇祯亲自走到范景文身边,伸手将他搀扶起来。
“说第二件事之前,朕先打听两个人,焦勖和汤若望。”
范景文年纪虽然大了,记性却非常好,他稍加思索后说道:“焦勖,南直隶宁国人,现任工部员外郎一职;汤若望乃西洋人,现任工部主事,与焦勖共同研制火器。”
“好,一个时辰后你和他们两个去戊字库等着朕,朕有要事相商!”
范景文心里开始犯嘀咕。
流贼马上就要打过来了,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研发出新式火器。
就算能研发出来,量产也跟不上。
作为臣子他不能多说什么,只能施礼后离去。
此时殿门外只剩下两个人。
“王承恩,让襄城伯进来吧。”
“遵旨。”
李国帧得到召见后,迈着孔武有力的步伐急匆匆走进大殿。
襄城伯爵位自建文四年设立以来,传到李国帧这里已经是第十一代。
这位年仅二十六的襄城伯李国帧身高五尺半,健壮的肌肉将朝服撑的溜圆。精气神饱满,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
崇祯没有被他的外表所迷惑。
历史上的李国帧能言善辩,但作为武将,无论带兵作战还是运筹帷幄的本领都不行。
属于忠诚度足够,能力不足的一类人。
李国帧来到偏殿后跪地施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
李国帧站起身,黝黑的脸色写满了焦虑。
京营总督掌管三大营的兵马,自己手底下的兵他门清的很。
四万人里面,有一半人没摸过枪。
虽然枪是神机营的标配,但按照规矩,京营士兵训练科目中有熟练用枪这一项。
如此的士兵,羸弱的战力,怎么守?
他哭丧着脸说道:“陛下,臣有罪。京师三大营兵力空虚,战力羸弱,臣作为京营总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襄城伯不要自责,京营的弊病非你之过,朕不会治你的罪。”
崇祯说的是实话,也是真心话。
李国帧是崇祯十六年八月十号当上的京营总督,他的前任是成国公朱纯臣。
京营的锅在朱纯臣身上,不在李国帧身上。
见崇祯没有治罪的意思,李国帧松了口气,“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襄城伯乃大明砥柱,朕打算让你前往南京辅佐太子,你意下如何?”崇祯说出了内心的想法。
李国帧咽了口唾沫,他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谨慎。
崇祯出了名的善变多疑,此时让他去南京辅佐太子,看似是信任实则是考验。
回答错了,襄城伯的爵位将终结在他身上。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你们觉得,朕能守住京师吗?别说假话空话,说实话。”
王宝林舔着干裂的嘴唇,看向李若琏。
“说实话。”李若琏使劲朝王宝林眨眼。
心想你小子是老子带来的,千万别说错话,要是说错话万岁爷怪罪下来,我也得受牵连。
得到李若琏的指示后,王宝林认真的说道:“回万岁,够呛!”
李若琏两腿一软差点跪下。
“朕觉得也是。”崇祯毫不在意,他就想听实话。
“所以,朕现在有一件大事,你们愿不愿意干?”
“小人愿往!”
“小人也愿往!”
“可能有去无回,考虑清楚。”
王宝林稍微停顿片刻,非常认真的磕了个头,“陛下,小人年纪小读书少,但是明白一个道理,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魂。”
“此去刀山火海,有死而已!”
崇祯有些诧异,没料到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暗卫竟然能说出这种话。
不由得对王宝林多看了两眼。
王宝林刚过弱冠之年,下巴上的胡须虽然浓密,脸上却尚有一丝稚嫩之气。
眉目之间藏着一丝武将的英气。
从面相看,是个带兵打仗的好料子。
“读过书?”
“是,读过几年社学。”
社学是县衙创办的学校,再往上是府里的郡学和京师的国学。
明代与满清不同。
满清遍地文盲,明朝则普及了义务教育(名义上)。
规定适龄儿童必须到学校就读,否则会惩罚其父兄。到了弘治年间,朝廷屡次强令天下州府县设立社学,并规定十五岁以下的幼童必须到社学读书,而且不分贵贱贫富,一视同仁。
“嗯,朕的计划很难。此事若成,京师可守。此计若是不成,大明难保!”
王宝林和其他几人快速交流眼神,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慌张。
之前拍胸脯保证时,他们以为是一项见不得人的任务。但越听越不对劲,皇上的任务怕是比天还大。
王宝林急忙说道:“万...万岁,不知这件事到底是什么事!我们虽然不怕死,却怕误了万岁的计划。”
崇祯摆手:“你们只管去,去了之后只需尽心尽力办事,若是不成,乃天命也。”
大殿内,气氛有些压抑。
王承恩和李若连看着崇祯帝,心中很是担忧。
大明在风雨中飘摇了十几年,皇上累了,大明也累了。
到底是什么样的计策竟然让陛下说出这种话?
“小子们,陛下交代给你们的事,能不能完成?”李若琏拍着王宝林的肩膀大声问道。
“能!”三个年轻人跪在一排,声音无比坚定。
崇祯点点头,“好,很好。朕的计划是让你们去投靠李自成,明白朕的意思吗?”
“反间计?”王宝林错愕中带着些许兴奋。
“你有点聪明,却不够聪明。”
“万岁,小的...听不懂。”王宝林觉得脑子不够用了。
不止王宝林,就连王承恩和李若琏这两个人精,也不知道皇上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朕不是让你去流贼那边搞谋反,而是让你去当流贼!”
王宝林僵在原地,后脊背发凉,“万...万岁,小人此生忠于大明,终于万岁,绝不会背叛投敌。”
其他两人人也纷纷跪地伏首,表达忠诚。
崇祯嘴角带着微笑,缓缓说道:“朕并非考验你们,而是让你们去当忠于朕的流贼。只要能待下去,就一直待在里面。平日里帮朕做点事,传递一些情报。时机一到,你们便是朕的内应,懂?”
王宝林张着嘴琢磨了一会,刚想点头,脸色露出为难之色。
“末将明白了!只是...。”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与此同时,王之心和吴梦明正好走进府门,好巧不巧的听到了死人两个字。
“王提督,吴指挥使,什么风把你们吹来了?”定国公徐允祯见东厂和锦衣卫都来了,顿感不妙。
如果只有李左一人,他还有蒙混过关的希望。
现在锦衣卫和东厂都在,毫无机会。
王之心的政治觉悟比李左高几十倍,他不敢接徐允祯的话。
此事关系重大,如果查实是定国公行刺,与他说过话的人都会受到牵连。
小心驶得万年船!
王之心直接走到李左身边,低声问:“李千总,陛下怎么样了?”
“末将不知。”
王之心是三品官,千总是从六品,按照规矩李左需自称末将。
“死人在哪?”吴梦明追问道。
李左有些懊恼的捶了下胸前的铠甲,有些无奈的吩咐手下道:“带路!”
如果找不到其他凶手,那么这个死人就是凶手!
没办法。
朝臣需要交代,陛下也需要交代!
勇卫营,锦衣卫,东厂更需要给陛下一个交代!
如果找不到凶手,这个死人就是最好的交代!
假如这个死人是凶手,定国公必定会受到牵连。那么他迈进府门后的所作所为都会成为证据。
他越想越恼,恨不得扇自己几个嘴巴子。
几个人很快来到偏院,一具体型瘦弱的男尸躺在院子角落中。
......
紫禁城,乾清宫。
崇祯坐在暖榻上心有余悸。
穿越来第一次距离死亡如此之近。
虽然心里早就做好了准备,但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如果当时没有侧身,那支箭很可能会穿破罩甲伤到他。
“李若琏...!”崇祯口中默念着他的名字,越想越气。
这家伙下手太狠了,说好的比划一下,到头来变成了真的。
不行,得给他个教训!
“皇爷...”王承恩屁股上的伤口已经处理完毕,他在两个小太监的搀扶下,强忍着疼痛走进殿门。
崇祯看向王承恩,关心的问道:“你没事吧?”
“回皇爷,臣只是受了些皮外伤,并无大碍!”王承恩龇牙咧嘴的说道。
“那就好,来人赐座。”
“多谢皇爷,臣...臣坐不下。”
“那就站着吧,刺客找到了吗?”崇祯假装恼怒的问道。
虽然李若琏做的很过分,但崇祯内心还是希望他没被抓到,否则锦衣卫真就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勇卫营,锦衣卫,东厂,五城兵马司的人都在查,臣估摸这会应该查出结果了。”
“嗯,宣李若琏觐见,朕有事吩咐。”
不多时,李若琏行色匆匆的走进大殿跪倒施礼:“臣李若琏参见陛下。听闻陛下回宫途中遭遇刺客,臣倍感惶恐,特来恭请圣安。”
崇祯仿佛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本奏本慢慢翻看。
清代才有奏折。
明代公事叫题本,启恩或认罪的叫奏本(凡内外各衙门,一应公事,用题本。其虽系公事,而循例奏报奏贺,若乞恩认罪檄敕谢恩,并军民人等陈情建言申诉等事,俱用奏本)。
李若琏跪在地上一言不发,他当然知道皇帝为什么没让他起来。
跪了将近半刻钟的时间,他才听到崇祯说道:“起来吧,汝等退下,没有朕的吩咐谁也不许进来打扰。”
等太监和起居注都离开后,崇祯才将奏本放下,淡淡说道:“李若琏,你胆子很大啊!”
“臣有罪!”李若琏没起身,跪在地上再次磕头。
“罪?你自己说说,有什么罪!”
“臣救驾不及,险些让陛下受伤。”李若琏一脸认真的说道。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崇祯不说话,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臣以为给京师百姓发钱治鼠一事有待商榷。九边大军尚且缺饷,陛下给百姓发钱的消息传出去,臣怕边军军心不稳。”
“边军的亏空,今天差不多能补上。昨日从成国公府上抄没家产超过了五百万两。”
“五百万两???”李邦华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他清楚自崇祯十五年以后,当官的没有不贪污,但没想到仅仅一个成国公府,竟然能搜出五百万两银子。
为什么说没有不贪的?
他曾经担任过兵部尚书,军队吃空饷的问题不是没法管,而是不能管。缺饷的明军到处举白旗,武将们为了笼络军队,只能想方设法搞钱。
最简单的途径就是吃空饷。
一旦朝廷欠饷,之前吃空饷的钱就可以拿出来补贴,解一时之急。
朱纯臣当过几年京营总督,虽然猜到他会贪墨,但没料到数额竟然如此之大。
见李邦华愣神,崇祯吩咐道:“李阁老,朕怕你募兵不顺,特在西四牌楼附近搭了个戏台,你们兵部看戏的同时正好可以募兵。”
“至于练兵...你是行家,看着办就行。”
“是...臣这就去办。”李邦华眨了眨因为休息不好而通红的双眼,迈步离开。
王承恩在殿门外看着崇祯从容不迫的样子,有些欣慰。皇爷的驭人之道,比之前强了不知多少倍。
隐约间,他觉得皇爷变了。
不,是成长了。
他虽然没受过多么正统的教育,在看人这方面却准的很。
大明的天,越来越亮了!
“皇爷,东厂提督王之心求见。”崇祯刚要休息一会,王承恩的声音从殿门附近传来。
“让他进来吧。”
王之心步履匆匆的迈步上殿,叩首施礼。
礼毕后,王之心小心的问:“陛下,定国公府已被臣围了一夜,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崇祯猛地一拍桌子,声音之大吓得王之心直接跪地。
“吩咐?你们东厂没有朕的吩咐就破不了案是吗?”
“朕登基这么多年,花了这么多钱,养了这么多人,你告诉朕有何吩咐?”
“嗯?”
王之心额头冷汗直冒,跪在地上不停地用衣袖擦汗,“陛下,臣...这就去办。”
离开乾清宫后,王之心站在原地想了一会。
他来这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找骂,而是想探一探崇祯的口风。
如果提到定国公时皇上面有不悦,那么定国公就可以是凶手!
证据随时都能制造。
结果皇上表现的滴水不漏!
这就难办了。
定国公是凶手吗?哪个凶手会傻到藏在自己家行刺皇帝?
可是。
如果他不是凶手,幕后真凶会是谁?
行刺之人已经死了,线索断了。
别说三天破案,就是三十天也没戏。
王之心顿感头大。
想了一会王之心猛地一拍大腿,急匆匆离开。
......
皇城北安门外,北镇抚司衙门。
李若琏刚刚升任锦衣卫指挥使,正在处理皇上交给他的任务。
崇祯让他办三件事。
灭门之事已经办完了,模仿勋贵,朝臣笔迹的信件也已完成。
最后一件比较难办,但也查的差不多了。
明朝商业发达,究其根本是朝廷的功劳。
明朝九边大军每年消耗的粮食,武器,护具,火器数量非常惊人,前期主要靠武官押运。但弊端是满载去,空载回,成本居高不下。
后来为了缓解成本压力,便委托商队运送。运送时配备武官,士卒押运,确保万无一失。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朕是大明天子,天下的百姓都是朕的子民,京师百姓也不例外。为父母者本应如此,王卿不必多礼。”崇祯的声音很平淡,有种波澜不惊的感觉。
“是陛下!”
“朕还有件事需要你做,这件事若是做好了,便是天大的功劳!”
“陛下请讲。”
“开春在即,劝课农桑之事准备的如何了?”
顺天府衙管的事很多:掌京府之政令,宣化和人,劝农问俗,均贡赋,节征徭,谨祭祀,阅实户口,纠治豪猾,赈恤穷困,清录罪囚。
中国历代君王都很重视农业,每到立春之日都会举行春耕大典,虽然对帝王来说只是一场仪式,对于官员和百姓来讲却意义非凡。
春耕大殿之后地方官员需要巡查劝农,必要时还得提供帮助。
见崇祯问政,王庭梅再次陷入沉默。他行云流水的跪在地上,双手举过头顶恳求道:“陛下,臣有罪。现流贼将至,京师治安混乱,臣最近忙于缉拿贼人,劝课农桑一事暂且搁置了。”
崇祯在心中叹了口气。
京师尚且如此,下面的州府得乱成什么样子?
官府不表态,老百姓有地也不敢种。辛辛苦苦劳作半年,到丰收的时候被官府一锅端。
这样的结果谁还敢种地?
有那些时间不如去干点别的,就算要饭也能多要几个月的饭。
“罢了,这不是你一人的错,恕你无罪。”
“谢陛下。”
“王卿可知道洋芋(土豆)?”
“臣知道,此乃上等菜品,寻常百姓无资格享用。”
“知道就行,王卿的任务是让京师百姓广泛种植此物,宫中可免费育苗提供播种。”
“这...”王庭梅张口结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皇帝要把御用之物分享给普通百姓,简直闻所未闻!
陛下为什么这么做?
难道仅仅是因为爱吃吗?
可是爱吃也不能天天吃啊,就算天天吃也吃不完呀!
他不敢多问,只能领旨:“臣遵旨。”
“行了,办好这两件事朕给你升官!”
“谢陛下!”
离开顺天府衙,崇祯再次松了口气。
大明朝摇摇欲坠,若想扶大厦之将倾必须考虑的非常全面。
老百姓为什么造反?
往简单说只有一个字:饿!
天灾人祸弄的他们吃不上饭,老老实实当农民只有死路一条,跟着李自成还有一口饭吃。
小冰河时期不仅温度低,还有干旱。
土豆耐寒耐旱,成长周期约八十到一百天。淀粉含量极高,最适合在干旱的北方种植。
而且土豆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一旦丰产将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眼看皇城就在不远处,崇祯想起一件事。
他转头问王承恩:“王承恩,知道李若琏去哪了吗?”
“陛下,出宫前臣刚好遇到了李同知,他说陛下交给他一项绝密任务,不等说完便急匆匆走了。”
“哦!”崇祯随口答应道,
等等……
崇祯后背开始发凉,难道李若琏会趁现在搞刺杀?
他这么着急的吗?
也对!
李若琏是个聪明人,他绝不会去皇城里刺杀皇帝。
一事守卫皇城的勇卫营和锦衣卫不是吃干饭的;二是刺杀的锅得想办法甩到别人身上。
出入皇城都有记录,搞不好会搬石头砸自脚。
他不会真的想杀自己吧?会不会失手?他会用枪还是弩箭?
射偏了咋整?
霎时间,崇祯心中变得十分复杂。
他骑在马上想晃动身子躲过刺杀,却又怕晃动身体的同时李若琏动手误伤他。
纠结...后悔...不安等各种情绪将他笼罩。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