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允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皇孙,我继承了大明江山精选小说》,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成皇孙,我继承了大明江山》是作者“岁月神偷”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朱元璋朱允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剧烈的咳嗽,还有太监的惊呼。”陛下!陛下!“”咳!咳!“当下,朱允熥毫不犹豫直接转身冲了进去。来这个世界之后,尽管他心中有着诸多算计,可对于这个对他关爱有加的老人,心中始终存着真情实意,也真的把他当成自己的长辈。“皇爷爷!”朱允熥惊呼,冲进朱元璋的寝宫。龙床上,高大的老人不住咳嗽,嘴里吐出粘痰。而且,因......
《穿成皇孙,我继承了大明江山精选小说》精彩片段
说着,朱元璋咧嘴一笑,“看看,有啦!”
“皇爷爷,厉害!”朱允熥顿时马屁如云,随后又跟个孩子一样惊呼一声,“皇爷爷,水田里还有小鱼呢!”
“抓起来,炸着吃,香哩!”高兴之余,朱元璋的嘴里冒出了从小说到大的淮音。
天边斜阳起,满眼夏日红。
金色的余晖在大地上洒落,人间满是金黄。
金黄色的光透过了叶子,落在林间的饭桌竹席上。
简单的木桌上,摆着简单的饭菜。
米是去年宫里水田收获的稻米,晶莹剔透弹性十足。
菜是一碟姜蒜炒田螺,一碟煎得金黄的小鱼,一碟蒜苗炒虾米,一碟朱重八最爱的萝卜干炒咸肉。
干了许久的活,朱允熥又累又饿。
他早就摸通了朱元璋的性子,他这个皇爷爷最是见不得儿孙畏手畏脚,在他老人家眼里,狼吞虎咽才是好男儿。
所以爷俩刚刚做好,朱允熥先是给朱元璋盛饭,又给他倒了一小盅酒。
随后把炒咸肉那油汪汪的汤汁浇在米饭上,大口的吃了起来。
呼哧!呼哧!香!
一口下去肉油和米的味道,在嘴里完美的融合,脸上全是满足的愉悦。
“多吃,多吃!”朱元璋笑着给朱允熥夹了一块五花三层的咸肉。
“皇爷爷,您也吃!”朱允熥笑道。
“咱先喝酒!”朱元璋朗声一笑,白色的眉毛动动,随后拿起一个田螺美滋滋的吃着。
他的动作很娴熟,两声轻响之后,田螺的肉就进了他的嘴巴,然后再端起酒盅,小小的喝一口。
之后,又夹起一条金黄色的小鱼,一口咬掉脑袋,在嘴里嚼着。
吃美了,咧嘴一笑,“味儿不错!”
远处,伺候了朱元璋十几二十年的御厨徐兴祖,笑得见牙不见眼。
他是军中伙夫出身,对他来说做这些家常的百姓菜肴,远比御膳容易。
“皇爷爷小心刺儿!”朱允熥见朱元璋直接一条鱼塞嘴里大嚼,赶紧提醒。
“你呀,就是在宫里长大的,啥也不懂!”朱元璋笑道,”水田里的小鱼用油一煎,刺都是酥的!“
说着,似乎陷入回忆,”咱老家那地方的鱼好呀!咱小时候,跟在大哥屁股后头,拎着木桶天不亮就起来,啥泥鳅呀,小鱼呀,黄鳝呀!呵呵,每每的抓上半桶,回去之后你太奶加点油那么一炖,哎呀!那滋味!”
人老了,总爱回忆往事。人老了,特别念旧想家。
朱允熥看看朱元璋,小声笑道,”皇爷爷,要不,啥时候孙儿陪着您,回老家看看!到时候,孙儿亲自给您抓鱼去!“
”不回去,劳民伤财!“
朱元璋淡淡的说道,说着,语气中带着悲伤,”再说,别人做不出那个味道!“
妈妈的味道,别人肯定做不出来。
朱允熥也随时都在想着自己的母亲,想着娘做的饭,包的饺子。
”孙儿呀!“朱元璋再次开口,“这桌饭你看着简单,可是在咱小时候,只有年景好才能吃上!就算是吃上了,也不能敞开肚子吃。”
“过年了,你太爷弄了巴掌大的肥猪肉。先祭了祖宗,再分给咱几个兄弟。你太奶和几个姑奶奶,只能看着,一点都吃不到嘴!”
“那时候,你太爷总说,来年!来年一定多弄些肉,让儿子姑娘都吃上!”
“来年,你太爷更加努力的干活!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早!家里也都盼着,地里能有个好收成!”
“可是收成好,地租也高,给完了东家给官府,自己家里还是饥一顿饱一顿。”
“一到半夜,兄弟几个都饿的肚子咕噜咕噜叫!”
朱允熥默默的听着,听着面前的老人回忆。
“可就是那样,你太爷太奶也没抱怨,该种地种地,该交粮交粮。”
“谁知道老天爷不长眼,先是一场大水颗粒无收,紧接着瘟疫,咱们朱家一家好几口,就剩下你爷爷一个人了!”
说着,朱元璋似乎有些动情,“咱那时候跟你差不多大,一个人跑进了庙里当小和尚,那时候长的小,总被师兄们欺负。干活最多,吃的最差。后来又赶出去,满天下的化缘流浪!”
“到最后实在看不到啥奔头,一咬牙投了红巾军!“
说着,朱元璋哼了一声,”奶奶的,狗屁大元不让咱吃饱,咱就跟你干!“
老人情绪起伏太大伤身,朱允熥赶紧劝道,”爷爷,都过去了!“
”但是不能忘!“朱元璋看着他,正色说道,”现在咱朱家坐了天下,可是到啥时候也不能忘了,咱家是啥出身,咱祖祖辈辈都是穷人!和天下所有的穷人一样,勤勤苦苦干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咱是穷人,咱就得在乎穷人。“朱元璋指着桌上的饭菜,”人家叫咱一声皇上,咱得对得起人家,得让他们能过上太平日,吃上太平饭!“
朱允熥站起身,肃然说道,“皇爷爷,孙儿记住了!”
明亮的宫灯,照亮脚下的石板,照亮路边的宫墙。
宫人们小心的,无声的走在两边。朱允熥扶着朱元璋,慢慢朝奉天殿走去。
可能是劳作了一天,年老的皇帝有些累了,一路上也不说话,只是朱允熥说话的时候,满脸慈祥的笑容,偶尔有些轻咳。
毕竟是老人了,这个时代的人六十岁就算是长寿。早年间,朱元璋征战四方一身都是旧伤,现在人老了,多少有些心肺功能不足。
“皇爷爷慢点!”上台阶的时候,朱允熥小声提醒。
“嗨,你爷爷又没七老八十眼花耳聋,你搀啥!”朱元璋笑道,“咱是马上的天子,一辈子打仗打出来的汉子,走路还让你扶,成啥了?”
人老心不老,老也不服老。
朱允熥笑道,”孙儿这不是孝敬您老吗?“
”真孝顺就好好读书,好好练武,给爷爷,给你爹争气!“朱元璋踩着台阶笑道。
”孙儿记住啦!“朱允熥笑道,”皇爷爷也要爱惜身体,别总觉得自己行,再行您也六十多了。“
要是别人这么说,朱元璋早就大怒让人宰了。可是自己孙子嘴里说出来,既暖心又妥帖,更有种孩子长大了,知道照顾老人的欣慰。
”放心吧,你爷爷硬朗着呢!“进寝宫的那一刻,朱元璋咧嘴笑道,”咱虽然老了,可是咱还舍不得死呢,咱还等着再看一代人,看你们这些臭小子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呐!“
”孙儿呀,给您老生一百个重孙子!“
朱允熥笑道,随后对朱元璋身边的宫人吩咐,”晚上都好好伺候,皇爷爷今天累了!“
”奴婢们明白!“宫人们在太监黄狗儿的带领下,齐声答应。
”皇爷爷,孙儿告退了!“
”走吧,回去早点睡,晚上别看书,对眼睛不好!“
看着朱元璋慢慢进去,直到没了身影,朱允熥慢慢转身。
但就在他转身的一刻,忽然听到里面传出剧烈的咳嗽,还有太监的惊呼。
”陛下!陛下!“
”咳!咳!“
当下,朱允熥毫不犹豫直接转身冲了进去。
来这个世界之后,尽管他心中有着诸多算计,可对于这个对他关爱有加的老人,心中始终存着真情实意,也真的把他当成自己的长辈。
“皇爷爷!”朱允熥惊呼,冲进朱元璋的寝宫。
龙床上,高大的老人不住咳嗽,嘴里吐出粘痰。而且,因为咳嗽,明显有些上气不接下气。
“传太医,快!”朱允熥吩咐一声,不住的拍打朱元璋的后背。
“呃呃~~~呃呃~~~~”朱元璋的手抓住了朱允熥的手,不住的咳嗽,想说什么却始终说不出来。
“皇爷爷,没事的,没事的,孙儿在,孙儿在!”
真情流露之下,朱允熥的泪水决堤而出。
现在是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不会这么早死,可是看着老人被疾病折磨的模样,他还是心中很疼。
在朱允熥的拍打之下,朱元璋咳嗽声慢慢小了起来。
这时,外面一阵嘈杂的脚步响起。
宫中常备的御医满头大汗的进来,几个人慌的手中的药匣子都拿不稳当。
“恩!”看到这里,朱元璋凝重起来。
他不是在老夫子教育下长大的皇帝,心中对于士农工商的等级并不十分认同,也没有看轻商人。他知道一个国家光靠百姓种地,是创造不出辉煌的盛世的。
只有世间百姓安居乐业才是盛世,百姓乐业,可以务农,可以务工,当然也可以经商。
可同时,他对商人也有些偏见。
大明的京城在帝国的南方,天下最繁华的地方,商业都被世代经商的富人和达官显贵所控制,百姓最多是走街串巷的货郎。
那些达官显贵家的买卖,世代经商的豪富之家,有的是办法偷税漏税,让朝廷吃亏。
一直以来,朝廷收取商税,很是头疼。
想到此处,朱元璋放下奏折,对门外喊道。
“来人!”
“奴婢在!”黄狗儿出现。
“传中书舍人刘三吾,户部尚书傅友文,吏部尚书詹徽。”
“遵旨!“
赶上一个勤奋勤政的皇帝,大臣的日子不好过。朱元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阅读奏折,这就意味着大臣要起得更早。
太监去传旨,原内阁首辅的办公房中,几位臣子领命,整理衣冠仪表之后,快步而来。
奉天殿里,皇帝的脸藏在高高的奏折后。
众人不知道皇帝叫他们何事,心中多少有些忐忑。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
”行了,天天万岁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奏折后的朱元璋笑了笑,意味着心情很好,“都是人,谁能活到万岁?扯淡!”
说着,朱元璋把奏折给了太监,示意给大臣们看,“这有个奏折,你们看看,说说!”
臣子们对视一眼,先是刘三吾,随后传阅傅友文,詹徽。三人看后,脸色有些怪异。
他们都是大明中流砥柱,自然能看出奏折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可是其中有利也有弊,甚至还有许多天真妄想之处。
“臣斗胆,敢问陛下,这是何人的奏折?”刘三吾先开口道。
给他们折子的时候,朱元璋刻意撕去了有朱允熥名字那一页,此时笑道,“你们别管谁的,说说!”
刘三吾略微沉吟一下,“臣以为 ,此折所说实为大谬,驿站乃朝廷所立,用于传递军国大事,怎能对百姓开放!一旦开放,官民不分,容易酿出事端!”
这倒不是无的放矢,驿站用于传递公文,接待官员。要是开放给百姓用来传递信件物品等,万一弄错了公文,耽误国家大事,得不偿失。
“户部,你说说!”朱元璋在奏折后继续开口。
“臣倒是以为,这奏折有几处可取之处!”户部尚书傅友文笑道。
“哦?说说,哪里可取?”朱元璋又笑道。
傅友文再次看看奏折,开口道,”其中有一段白话文,臣以为可取。”说着,念了起来,“国家供养驿站车马人员,还要负责房屋修缮,给过往官员提供伙食,若是有人用还好。可很多驿站空在那里,白白耗费国家钱粮!”
“如果开放给民间百姓,可收取一定费用,如此一来驿站不但不用国家花钱贴补,反而会有结余!”
“你是说,开放给民间用,能给朝廷带来收入?”朱元璋又问道。
“开放的话,一定是的!”傅友文说道,“户部每年都要拿出大笔钱财供给各地驿站,如果驿站能自给自足,朝廷就省了一大笔钱。以去年为例,洪武二十四年,光是给长江以南的驿站,就高达纹银一百六十八万两,盐茶等物不算……”
“而且地方官吏层层克扣,真正到驿站手里的反而没多少是不是?”
朱元璋轻飘飘一句话,众人冷汗顿时下来了。
有官的地方就有贪,偏偏这位皇爷最恨的就是贪。即位以来,多少官因为银子两字,抄家灭族,掉了脑袋。
甚至有的官员因为贪污赈灾银子,直接被皇帝点了天灯,扒皮给百姓做了鸣冤鼓。
可就算是这么杀,地方上还是不长眼的继续贪。
今日皇爷忽然说道克扣二字,可是又哪里冒出了贪墨案,皇爷又要杀人?
想到此处,几位大明的大臣冷汗连连。
实在是被这位皇爷杀怕了,他老人家动起刀子来,那可真是人头滚滚。
谁知,朱元璋却没了下文,反而继续问道。
“吏部,你怎么看?”
吏部尚书詹徽赶紧道,“臣以为有利也有弊,陛下圣心独断,臣不敢妄言!”
这老油条一样的话,顿时让朱元璋大感心累。
他这皇帝是真累,臣子们都不明白他的心,事事都怕担责任,事事都要他做主。
无声叹息,朱元璋却没发作。
对黄狗儿说道,“去,传吴王来!”
吴王?
下面几个臣子对视一眼,这事和吴王有什么关系?
“折子是我家老三写的!”朱元璋的话音响起,似乎带着些骄傲地意味,“既然是他写的,咱也让他来说道说道!”
吴王写的?
臣子们顿时有些目瞪口呆。
尽管这折子中许多不切实际之处,但能写出这样条陈的人,一定是积年的官吏,认清官场民生之人。
可是没想到,居然是吴王。
吴王?
吏部尚书詹徽脑子转转,他原来就是太子在世的时候提拔起来的,一向和太子的姻亲们走得很近。
抬头偷偷看看御案,心中一横。
“启禀陛下,臣以为奏折很多可行之处!”
”蕃人,不只是高丽,琉球那些人!”
大学堂里翰林学士们还没开始讲课,几个小屁孩王爷围着朱允熥,崇拜的看着他口若悬河。
前一世的朱允熥本也是个爱说爱玩的性子,对小孩格外有耐心。这一世这深宫之中本就步步惊心,又要心思缜密,虽然锦衣玉食可日子实在太揪心。
和这些小孩说说话,也算是解闷。
“知道泉州港吗?”小王爷们眼睛瞪得大大的,亮亮的,朱允熥滔滔不绝,“泉州港在闽地,原来是天下第一大港口,什么样的蕃人都有,红毛绿眼,棕发高鼻。”
说着,朱允熥在自己手臂上比量一下,“那些人的汗毛,都这么长!”
“阿!”众小王爷发出一阵惊呼。
朱允熥又道,“除了皮肤白色的蕃人,还有纯黑的,浑身上下都是黑的!”
“有多黑?”唐王朱桱惊问。
“恩,这么说吧,关上灯,只能看到牙!”朱允熥生动的比喻一下。
“阿?”众王爷又是一阵惊呼。
“咳!咳!”前边传来故意的咳嗽声,朱允炆捧着书本皱眉望着这边,一脸不高兴。
大学堂是读书的地方,虽说翰林学士们还没到,没开始讲课,但是身为皇子皇孙,如此喧哗说笑,成何体统。
谁知,众位小王爷正听得入迷,谁也没搭理他。
几个小王爷本就是朱元璋幼子,生下来就注定了富贵闲人,又年纪小没有说什么深刻的心机,朱允炆这矮了他们一辈分,平常又比较生疏的皇孙,他们还不在乎。
事实上,这几位王爷在原本时空,因为少年时和朱允炆关系不好,朱元璋驾崩之后,朱允炆都不允许他们就藩。
反而是永乐上位之后,把这些小弟弟们送到了藩国去,并且赏赐不断,恩宠有加。
见几个王爷不当回事,朱允熥也不当回事。
朱允炆又故意咳嗽两声,“咳,咳!”
“你有病!”沈王朱模不耐烦道,“你要是病了,找太医!”
说着,冲门外喊,“来人,死哪儿去了,没听见淮王咳嗽吗?”
嗖嗖,几个太监跟电视剧中挎着盒子炮的翻译官似的,点头哈腰地围在朱允炆身边,嘘寒问暖。
“熥哥儿,你接着说!”朱模回头笑道,“那些红毛绿眼的蕃人,都是哪来的呀?”
“万里之外,坐船而来!”朱允熥笑道,“天下不止咱们一个大明,极西之地,还有很多国家。都是红毛绿眼的人,还有棕色的人!”
“到咱们这得多久?”唐王朱桱也问道。
“坐船也得一两年!”朱允熥说道。
众小王爷又是连连惊呼,最小的郢王嗓子稚嫩,嚷嚷道,“那么远,那以后抢他们可不好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