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景李长江的现代都市小说《阅读全集出身农户,他要靠科举上朝为官》,由网络作家“三层肚腩”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无删减版本的军事历史《出身农户,他要靠科举上朝为官》,成功收获了一大批的读者们关注,故事的原创作者叫做三层肚腩,非常的具有实力,主角李景李长江。简要概述:吴氏一听,吃得更快了,一会儿就吃完了“铁蛋,要不那一小点别晒了,娘再喝一碗”“娘,这可不行,我想把葛根粉晒了,到时候拿去卖挣钱给你花”李景赶忙说出目的,不然一会儿被吴氏拿来吃了。小小孩童,竟是想孝顺父母呢。“好,留着给你去做买卖啊”吴氏笑着打趣。“娘,葛根又不花钱,你和爹可以挖回来弄好,然后集市的时候到县城里卖啊”李景急了,他爹娘就当......
《阅读全集出身农户,他要靠科举上朝为官》精彩片段
等李景全家搬进新房的时候已十月,天气渐凉,吴氏早早就给李景穿了厚厚的衣裳,尽管看着有些瘦弱,不过今年李景没有生过病,不知是不是李景平时到处跑有了效果。
李长江最近也没有什么短工打,今年盖房把银钱都花完了,钱罐里就剩那五十文,这个冬天可不好过,打算去山上割点葛藤回来做点衣服,虽然不怎么御寒,但有总比没有的好背着箩筐就打算走。
这可是个挖葛根的好机会,得想个法子。
“爹你去山上摘葛藤吗?”李景明知故问。
“是啊”
李长江看着儿子,挑了挑眉,儿子那眼睛到处转,不知道又在想什么主意。
李景嘿嘿一笑“爹,你可以帮我挖底下的根吗?”
“挖那玩意干嘛,恁大一个”李长江不解。
“爹,你给我挖嘛,前几天我碰到一个上山采药的大夫跟我说葛藤的根可以吃,还跟我说了做法”李景脸上恰好露出一丝嘴馋样,让他爹以为是儿子嘴馋了。
前几年李景病恹恹的,吴氏也不敢给他乱跑,今天他爹摘葛藤李景才想起来葛根粉来,想着看看能不能赚钱。
最后在李景泼皮耍赖外加撒娇下,李长江答应了下来。
李景松了一口气,可不容易,两世加起来三十多岁比他爹现在还大岁数的他撒娇也是豁出去了。
等他爹拉着两块葛根回来的时候李景又拉着他爹给洗刷,现在天气寒凉,吴氏不给儿子碰水,李景只能叫他爹干了。
等李长江洗刷完把葛根砍成一小块,再用石臼捶打。
李景又跑去找吴氏拿了个桶和纱布给他爹,过滤挤干水分,等弄完李长江也气喘吁吁了。
李景又是按摩又捶腿的,可献媚了,李长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儿子的服侍。
院子里的吴氏无奈地看着,当家的老说她过于溺爱孩子,他可没比她做的少。
第二天早上起来,李景又拉着他爹捣鼓,弄好的葛根粉铺平晾晒,还留了一点一会儿拿来冲。
李景端着还没有晒干的葛根粉到厨房。
吴氏在烧水,儿子说要给她弄好吃的早食呢。
“娘,水开了吗?”
吴氏看了看锅“开了”
又看向李景手里的碗“这是你说的好吃的?”
白兮兮的,能好吃吗?
李景把碗里的葛根粉分成四份,小妹九个月虽然可以试着吃一下,但一来这东西家里人没吃过,二来怕小妹还小吃了过敏什么的,虽然可能性很小,但小心为上。
李景用昨天烧的凉开水倒一点点水到四个碗里化开葛根粉,再让吴氏把烧得沸腾的开水倒进碗里,拿勺子快速搅拌。
“哟,这是?可以吃了”吴氏看着被搅拌均匀的葛根粉惊喜道。
“娘,等一下”李景回房间取了桂花罐子又跑到厨房。
“娘,放点桂花进去”
吴氏在四个碗里各放了一点桂花然后搅拌完递了一碗给儿子。
“呐,吃吧”
“娘先吃,我自己拌”说着李景拿勺子端着一碗葛根粉走了。
吴氏看着儿子,欣慰地笑了,也端着一碗跟在后面走到院子里。
院子里的李景拌了一碗桂花葛根粉正在给他爹吃。
李长江吃完看着儿子期待的眼神道:“嗯,还不错,就是有点淡没味道”
“当然清淡了,老大夫可跟我说这东西可好了,可以清腻解热、解酒养胃、美容养颜呢”李景立刻回答,一会儿还要侧面说说卖葛根粉的事。
吴氏一听,吃得更快了,一会儿就吃完了“铁蛋,要不那一小点别晒了,娘再喝一碗”
“娘,这可不行,我想把葛根粉晒了,到时候拿去卖挣钱给你花”李景赶忙说出目的,不然一会儿被吴氏拿来吃了。
小小孩童,竟是想孝顺父母呢。
“好,留着给你去做买卖啊”吴氏笑着打趣。
“娘,葛根又不花钱,你和爹可以挖回来弄好,然后集市的时候到县城里卖啊”李景急了,他爹娘就当他是小孩子过家家呢。
吴氏和李长江四目相对,霎时间反应过来,对啊,这东西山上都是,一根老大一块呢。
“铁蛋,在家看着妹妹啊!娘跟你爹到山上挖葛根”
等李景反应过来他爹娘背着背筐已经出门了,就剩大妹捧着碗在院子里吃葛根粉了,旁边的小妹抓着姐姐的裤脚狂流口水。
夫妻二人每天白天挖葛根晚上捣葛根弄了七天,第一天的葛根粉已经晒好,夫妻俩看着院子里到处都是葛根粉,满脸欣慰。
吴氏决定明天去买几个碗和勺子,只是刚搬家添置了不少东西,钱罐里只剩一百七十文了,那一百七十文她每天都在数,如果葛根粉卖不出去,家里就真的没钱了。
“娘,葛根粉有点淡,你买点红糖回来加进去更好卖”李景在吴氏出门前嘱咐了一下。
吴氏一想也是,背着筐就走了,留父子(女)四人在家。
傍晚吴氏回来,背筐满满当当的,因为葛根粉卖的时候需要烧水,吴氏买了两个提梁壶还叫掌柜的送了三个碗,吴氏又另外买了七个碗和勺子。
碗和勺子都是店里是最便宜的,碗两文勺子一文,买了半斤红糖35文,还有提梁壶,总共花了159文,吴氏捏着家里最后剩的十一文有点慌。
吴氏着急忙慌拿着买回来的东西洗刷,看着旁边的丈夫和儿子“万一挣不了钱怎么办?现在已经慢慢入冬了,今天到镇上街上人很少”
“娘,到时候我们去县城卖,而且我们的葛根粉热乎乎的,最适合冬天喝了”李景看着他娘有点退却,赶紧怂恿道,吴氏东西都买了,按她性格,肯定会干,只是需要家人的支持。
晚上吴氏用凉白开冲了点红糖,准备制作红糖葛根粉,一家人吃的心满意足,吴氏更是信心满满。
“娘,我们要拿去卖总不能叫葛根粉,这样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了,这东西山里都是”差点忘了,这时候和现代不一样,大家都过得艰难,看挣钱了肯定都想去挖葛根。
“是这样,那叫什么”吴氏只取过一个名字,就是铁蛋,李家的孩子都是按辈分排名,然后再去请小叔公取名,所以在村里那么多花儿草儿的,李家人的名字是多么突出,当然,在李家,叫铁蛋也挺突出的。
三房小闺女洗三那天,吴氏就提了几个鸡蛋过去,毕竟她生意竹的时候也就吃了老李家两三个鸡蛋。
大房也就高氏过来了,高氏就随意提了点东西,在她看来,就一个小丫头片子,值什么东西,不过高氏场面话没少说,所以老李家不管怎么想,面子上都是高高兴兴的。
李长秋因为有事求着大房,倒也是捧哏。
“三嫂,你看大嫂不但拿鸡蛋过来,还拿了意梅绣的帕子过来,等小侄女再大一点就可以当口水巾了”
高氏脸僵了一下,意梅绣好的帕子她都拿去卖了,这是剩余的料子,还有之前刚学那会儿的,卖不上钱留下来的,不过高氏还是有点不舒服。
高氏很快就恢复了之前的笑脸“是咧,都用得上”
吴氏看着嘴角勾了勾,小姑子有时候确实没脸色,大嫂最是好脸面,不过人又有点抠门,被小姑子怎么说,还以为是故意的呢!
小王氏抚了抚头上戴着额巾,对着高氏浅笑道:“谢谢大嫂了,这布料也不是谁都能拿出来给侄女的”
这是点吴氏呢,不过吴氏也不受气,接着话茬子“是啊,也不是每个侄女都能有呢,我这年初那会儿生意竹的时候可就只看到了两个鸡蛋”
屋内的人静了静,高氏眉眼一转“娟儿,听说咋意卿跟着小叔念书呢?”
“是啊”吴氏回了一句就不说话了。
“这,要不来镇上吧?我家意景就去了那陈秀才的私塾,陈秀才可是不可多得的才子,24岁就考上了秀才,咋小叔,哎”高氏的意思不言而喻,要不是小叔公是长辈,高氏能说得更难听一点。
吴氏脸色沉了沉,不太在意地开口“这我们可不像大嫂,在镇上有院子呢,而且意卿也就是跟着小叔启蒙”
“也是,小叔给意卿启蒙绰绰有余了,唉,还不是我们家长海要意景读书,说要科举呢,不过我们意景陈秀才可看重了”
李意景在私塾确实被看重,不过也没那么夸张,属于努努力,可能有机会考上秀才。
“是嘛”吴氏扯了扯嘴角,就不说话了。
静看屋里的人谈天说地,屋里都是家人亲戚的,说得好不热闹。
没一会儿王氏抱着小孙女出去,期间王氏用针戳了两个耳洞,疼得婴儿哇哇大哭。
李意卿中午放学来老李家用饭的时候小堂妹还哭着。
奶奶王氏把小堂妹抱进屋给小王氏安抚。
吃饭期间也是热热闹闹的,不过李达看着老大家的只有高氏回来,不甚满意。
一家人吃完饭没多久,吴氏和李长江就带着儿女回家了。
吴氏趁着今天没去县城,去村里买了黄豆,李意卿看到他娘买了黄豆就知道家里要准备卖豆芽了,又叫吴氏再买点绿豆。
吴氏叫李长江到镇上多买点豆子,毕竟村里的买多一点可以,再买就有人问东问西的,何况她家现在很多人看着呢!
吴氏和李长江准备大干一场,两人先按着李意卿教的泡上一点豆子,没弄多,准备先做一点出来,到时候给姥姥看了,跟吴家一起做生意嘛得要看到东西,最近连县城的胖姐都没啥菜卖了,而且再过个七八天的下雪了,更适合卖豆芽。
到了第三天,豆子出了芽,吴氏喜不自禁,乐呵了半天。
吴氏估算得也不错,这几天已经开始下雪,不过这里是南方,也就下了薄薄一层雪,连着绵绵细雨,这天气湿冷湿冷的,很是烦人。
今天吴氏和李长江决定要去吴家,两人提前回到家中。
昨天吴氏已经提前跟杨氏说今天去家里,所以杨氏看到女儿和女婿这么早回来也不惊讶。
吴氏和李长江把推车上的东西卸了下来,铺上一层稻草,把三个孩子放上去,这天气在县城摆摊,李长江编了个大草伞,刚好拿来遮上面,吴氏又进屋拿了一床被子盖在孩子身上。
三个大人穿着蓑衣,吴氏拿着篮子装上今天割的一块肉和豆芽。
“我说你们俩这大动干戈的去家里干嘛?这天气怪冷的,小孩多弱,咱铁蛋的身体可折腾不了”杨氏不解,有事了她回家说一声就是了,还带上几个小孩过去,折腾孩子。
“娘,就去一趟,家里这不是也不远嘛,再说我们给孩子都包上了,小心点就行了”吴氏说着,又在推车旁边捻了捻被子,不让冷风吹进去。
吴氏说的不错,其实他们也没走多久就到下园村了。
“哎呦,快进来”葛氏给开了门,大家快速走到院子里面。
“二嫂,家里人都在吧?”
“你二哥在外面跑呢,不过爹和大伯哥大嫂都在家”葛氏说完就帮着把小孩抱进屋里,房间里的吴启亮和刘氏也跑出来一人抱了一个,吴氏他们也没客气,一路上都是风雪的,也不方便抱小孩,怕过了寒气。
吴家早就在屋里准备好了生姜水,一家人喝了热腾腾的生姜水,手脚暖和了。
姥爷这时候也发话了“昨儿特地叫你娘说今天过来有事,咋不直接跟你娘说什么事,省得来回折腾”
吴氏把篮子往桌上一放,掀开布兜“爹,你看”
吴家的人都好奇看了看。
“这是什么?”
李意卿指了指黄豆芽“姥爷,这是黄豆芽,拿来炒肉吃”
吴家人看了看李意卿,又看向吴氏。
“是的爹,刚刚意卿说的是黄豆芽,旁边那个是绿豆芽,凉拌着吃,或者加个鸡蛋炒也不错,反正您是大厨,怎么做说不定都比我们自己琢磨的好吃”
姥爷被女儿夸得眉头都舒了舒,“那你就为了这个来家里?叫你娘回来的时候带上就行了”
“爹,这豆芽可适合现儿的天气去卖,我们天天在县城卖东西,那县城的新鲜菜可没有多少了,年年都是萝卜白菜的,我看县城的人估计都吃厌了,咋们发这个豆芽去卖”
李意卿看旁边的两个舅妈听了,都喜不自禁,两人又对视一眼,满脸期待地看着吴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