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天选开局,我在大明修身养性完整文本

天选开局,我在大明修身养性完整文本

摆烂候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是胡惟庸常升的军事历史《天选开局,我在大明修身养性》,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军事历史,作者“摆烂候”所著,主要讲述的是:这稀罕的果蔬,竟是因为这么个荒唐理由种出来的。“咱没记错的话,那个解了太子妃血崩之危,使太子妃顺利产下皇孙的太医,也是常升托蓝玉,走太子的关系送进太医院的吧。”“是,冯太医如今每日都会到东宫为太子妃诊脉,并每日记录,太子妃去皇后娘娘那问安时,也时常带冯太医去为皇后娘娘调理气血。”“那常升每日都干些什么?”“回陛下,常升极少出门。”......

主角:胡惟庸常升   更新:2024-05-02 09:5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胡惟庸常升的现代都市小说《天选开局,我在大明修身养性完整文本》,由网络作家“摆烂候”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是胡惟庸常升的军事历史《天选开局,我在大明修身养性》,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军事历史,作者“摆烂候”所著,主要讲述的是:这稀罕的果蔬,竟是因为这么个荒唐理由种出来的。“咱没记错的话,那个解了太子妃血崩之危,使太子妃顺利产下皇孙的太医,也是常升托蓝玉,走太子的关系送进太医院的吧。”“是,冯太医如今每日都会到东宫为太子妃诊脉,并每日记录,太子妃去皇后娘娘那问安时,也时常带冯太医去为皇后娘娘调理气血。”“那常升每日都干些什么?”“回陛下,常升极少出门。”......

《天选开局,我在大明修身养性完整文本》精彩片段


大明,应天府。

如今是大明开国的第十三个年头。

正月的风冰冷刺骨,而刚刚牵连问斩的胡惟庸案,更给这寒风彻骨的应天府城增添了几分肃杀。

奉天殿内,洪武皇帝朱元璋刚借着胡惟庸案宣布废除了中书省,给本就混乱的朝局又补上重重一刀。

朝野上下愈发动荡。

不少底层官员甚至直接辞官挂印而去。

但这,都吓不到这位从最底层一路杀上九五的洪武皇帝。

“陛下,该用膳了。”

“放着吧。”

老朱算是典型的内卷狂魔。

面前还有一大堆奏章,若不处理完,他是没心思吃饭的。

“陛下,您就饶了老奴吧。”

“娘娘吩咐了,这是太子妃的一片孝心,让陛下一定趁热用膳食。”

若说整个大明王朝,有谁能劝得了朱元璋。

除了亲儿子朱标,就是这位启于微末,一路相伴的马皇后了。

听到是皇后的嘱咐。

老朱这才放下了手里的奏章,抬起头来。

就看传膳的太监手中的托盘上端来两个烧饼,一碟小葱拌豆腐,一碟油光嫩绿的小青菜,还有一盘切条淋醋的嫩黄瓜。

老朱的眼珠子瞬间就挪不开了。

迫不及待的走下龙椅,直接用手把黄瓜和小青菜塞进了嘴里。

感受着满嘴的爽脆鲜嫩。

老朱开口追问:“这青菜和黄瓜是哪儿来的?”

寒冬腊月的新鲜蔬菜,说是价比黄金也不为过。

莫说民间没有。

就是皇宫里,也不过是趁着入冬前,多窖藏些容易储藏的萝卜,别的早就干瘪了。

再看眼前这水灵的蔬菜,分明是现摘的。

难怪马皇后一定嘱咐他要趁热吃呢。

“郑国公府托人给太子妃送了几十斤蔬菜,说是以后每日都会给太子妃送上十斤。”

“太子妃只留下了两斤,其余都送到皇后娘娘那了。”

“还吩咐以后都照此例。”

听到以后每天都有新鲜的果蔬,老朱不由的夸到:“伯仁真给咱养了个好太子妃啊。”

待到用完膳,传膳太监离去,老朱又招来了亲军都尉府,也就是后来锦衣卫前身的毛镶。

“你给咱查查,郑国公府的果蔬是谁的手笔,能不能推广。”

农民起家的老朱,对民生问题一向是很关心的。

若是能在民间普及这冬日种植的技术,老百姓的日子也会好过些。

不过两个时辰,毛镶回返。

但看着毛镶的记录,老朱却是满脸的错愕之色。

“以丝绸为棚,内设火炉增温,原来如此。”

对种地毫不陌生的老朱,很快就想透了其中原理,随即也打消了推广的念头。

“这是谁想出来的法子?”

“回陛下,是开平王二子常升。”

“听闻自前年太子妃难产后,常升就常托人给太子妃送些滋补的食材或是药膳方子。”

“去岁太子妃修家书让常升不要再送,推辞吃腻了,于是常升就设法建了暖棚,为太子妃种些稀罕的冬日果蔬。”

“哦?”

老朱哑然失笑,没想到这稀罕的果蔬,竟是因为这么个荒唐理由种出来的。

“咱没记错的话,那个解了太子妃血崩之危,使太子妃顺利产下皇孙的太医,也是常升托蓝玉,走太子的关系送进太医院的吧。”

“是,冯太医如今每日都会到东宫为太子妃诊脉,并每日记录,太子妃去皇后娘娘那问安时,也时常带冯太医去为皇后娘娘调理气血。”

“那常升每日都干些什么?”

“回陛下,常升极少出门。”

“除了永昌侯常常来访,平常几乎不与其他人来往,每日多在府内读书,教授其弟常森功课。”

听到这,老朱意外的抬起头。

“果真如此?”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老朱只觉得一阵稀罕和难得的欣慰。

回顾开国以来,他老朱每每整肃贪官污吏,有哪回避的开那些淮西勋贵。

无论老少,就没一个让他老朱省心的。

乍一听还有个安分守己的,还真有些不习惯。

想到这,老朱提笔下旨,给常家划了些赏赐。

让太监去送赏时,还不往嘱托一句:“从太子妃进宫以来,和娘家的往来就少了。”

“有时间,就让太子带着太子妃和皇孙回娘家看看。”

………………

“啊切!”

“我特么都这么苟了,谁还在惦记我?”

郑国公府内偏房的火炉旁,常升躺在摇椅上,揉了揉鼻子。

为什么这么笃定,这大概是他前世在领导身边当秘书当的太久,养成了一种莫名的直觉。

穿越到大明,在知道自己成了常遇春的二儿子,未来还会继承国公的爵位,位极人臣后,常升就决定安安分分的苟起来。

有这条件,躺平等着继承家产它不香吗?

就算不做官,有个未来皇后的姐姐在宫里,这一辈子荣华富贵就差不了。

除非犯了忌讳。

于是,靠着过目不忘的天赋,常升细数起自洪武二年穿越十年来经历过的各种事件。

习武,读书。

他从来都表现的平平无奇。

姐姐当太子妃。

露脸,出风头,送嫁妆的也都是自家大哥,与自己无关。

皇太孙降世。

这个没办法躲。

自家大哥荫父功去了军营,常常在外练兵,轮到他持家,他不能不出面给皇太孙送份贺礼。

朝堂的事,他从不关注。

除此之外,也就是托自家舅舅蓝玉往宫里送了个太医,以及今年的暖棚蔬菜了。

前者是为保自家的靠山不倒,这样才能更好的苟下去。

后者是为了自己立一个无害的人设,因为他不可能一直装透明人。

至于穿越激活的苟道系统,他甚至常常会忘了。

虽然没做官前每日自动累积一百点苟道值。

但除了吃,他从没图方便兑换过任何日用。

每月刷新的稀有商城中经常会有各种好东西,但他几乎都在购买知识类商品。

只有每年一个的许愿宝盒,他才会将苟道值全部梭哈。

因为它会直接开出常升想要的天赋或技能。

穿越十年间,他从来贯彻不做不错,猥琐发育的苟道治理。

苟到这种境界,还能被人惦记上?

常升百思不得其解。


常升拉开弓弦,瞬成满月。

感受着弓弦上的力量,分明是一把二石弓。

老朱对骑射起步要求这么高的吗?

常升摇了摇头。

没参加过任何比武的他,并不明白其中的道道。

只是觉得给他递弓箭的士卒的眼神好像有点不对。

好像是在看上帝。

常升不疑有他,驱马归队。

比赛的时间还是挺紧张的。

第一组的十匹军马已经上了赛道,作为排头兵,他们的素质相当不错。

当锣鼓敲下的一瞬,所有人瞬间纵马冲出,争先恐后的加速。

面对赛道中央出现的第一处地旗,为首两人更是你追我赶,单脚挂蹬的将其抄起,且速度不减。

这精彩的表现,顿时又引得看台上的人一片喝彩。

只可惜跑的太快,等到靶区尽在咫尺,弓弦已来不及拉满,箭最终还是脱了靶。

以至于最终还是排列第二的选手稳扎稳打的射中了所有箭靶,拿下第一组的头筹。

第二组中就有邓镇。

骑着尚未驯服的烈马,想要让它听话争先就不容易,更别提,还要在没有马鞍的情况下抄地旗,射箭靶了。

邓镇最终也舍弃了所有争夺地旗的机会,只瞄箭靶,争取第一个过线。

虽然是六处箭靶脱了两个,也没能争到第一,但双倍的分数算法和烈马的加成还是让他夺得了小组头筹。

很快,常升就上场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群马具齐全的战马中,常升坐下的马匹却像是最温顺的。

如果不是左右马匹自觉空开的间隙。

谁会相信这是一匹烈马。

既然先天优势已经这么足了,常升觉得不拿个头筹,好像也说不过去,而他这一手马术就算一对一教,没个十年功夫也练不成,传播意义不大,索性也没藏着。

当锣鼓瞧响的一刹,常升轻夹马腹,抖动缰绳,麾下黑马就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

面对第一个转弯后出现的地旗,常升居然侧身一倒,一手抓着缰绳栽下马来,仿佛坐在了马腹上,随即抄起地旗,但与此同时,箭靶子也已近在咫尺。

下一秒,常升就操持着侧坐马腹的姿势,弯弓,射箭,虽然弓弦并未拉满,但射速奇快,正中红心。

最后,他硬是借着缰绳和强大的腰腹力量重新坐正。

纵是为此错过了一个地旗和箭靶。

但常升展现出的惊艳马术,已经让他夺得了看台上所有人的赞叹。

并且由于他所骑为烈马,射中的箭靶都命中了红心,且率先过线。

最终,常升所得的分数,还是列在了所有勋贵二代之首。

巳时,大校场中已重新打扫场地。

弓箭比试的箭靶按照十步(古代五尺为步,一步就是一米五的距离),二十步,三十步,五十步,七十步,一百步和一百五十步的距离分别设立。

每处二十个箭靶。

按照距离,初始靶子命中红心记五分,每后一个箭靶,都比前一个箭靶多五分,每人十支箭,分高者为胜。

每个选手可以选择自己趁手的弓箭,中途还可以更换。

毕竟,普通的弓箭是难以射到五十步开外的。

第一组没有什么可看性。

邓镇虽然天生神力,但对箭术似乎并不精通,虽然选了一把三石弓,瞄的却是五十步的标靶。

虽然箭箭上靶,且箭头戳穿靶身。

但射中红心的箭矢只有六支,只记了一百二十分。


正当常升还在屋里躺平反思时。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常升的思绪。

管家的声音急促且激动:“二少爷,宫里来人传旨,还带着不少恩赏,您快出来领旨吧。”

“啪。”

常升一拍巴掌。

破案了。

还是老朱。

他在把暖棚蔬菜送进宫前,就已经预备好了皇帝会派人来讨要种植暖棚蔬菜种植方法的准备。

也预备好了被问责的说辞。

但现在老朱不闻不问,直接恩赏,显然是已经派锦衣卫把暖棚乃至常家的底都掏干净了。

这个朱重八,真特么不讲武德。

常升一通分析,已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盘了个干净,虽然对恩赏的理由稍有偏差,但无伤大雅。

领旨的过程很短暂,老朱亲笔的圣旨也不拗口。

大致的意思夸常家家风好,常升老实孝顺,希望继续保持。

宣读完圣旨,领队的内侍还小声透露了太子明天会带太子妃和皇太孙回府省亲的安排,让常家早做准备。

接着就将恩赏的东西交割。

按规矩,主家要给来宣恩赏的内侍送点银子当辛苦费。

但这回管家送银,内侍却推诿不收。

常升的人情世故早就拉满,一看这情况,吩咐下人将一筐蔬果用麻布蒙着送了过来。

果然,内侍掀开麻布一角,顿时喜笑颜开的和常升又寒暄了几句,乘兴而归。

可看着恩赏的十匹贡品丝绸,几件御赐的金银玉器摆件,还有千贯宝钞,常升摇了摇头,乐了。

他的暖棚搭建就用了不下一百匹丝绸,十匹丝绸,寒碜谁呢。

御赐的东西,从他老爹开始就在库房里堆成了山。

就更别提那早就开始贬值的宝钞了。

这些玩意加起来的价值,兴许还比不上他给宫里送的那几十斤的冬日果蔬呢。

要么说常升怎么愿意在家苟着。

碰上老朱这么个内卷狂魔还抠搜的皇帝,还得做好随时有可能掉脑袋的准备,洪武一朝的官就别提多难当了。

“老规矩,登记造册收库房吧。”

得到一堆不值钱的破玩意儿,常升连多看一眼的心情都没有。

可一扭头,就看到一半大小子躲在庭院一角,虎头虎脑的往这边瞧。

不是他的弟弟是谁。

“常森,你鬼鬼祟祟的看什么呢?”

常升开口喝到。

常森今年十四,比常升小六岁。

大概做哥哥的血脉压制,常森被这么一吼,瞬间就缩了缩脖子。

在常升不善的目光下,极不情愿的站到他的面前。

“功课都做完了吗就到处乱跑。”

面对这个永远没有正解的问题,常森双手在背后都快搅成麻花了。

老半天才支支吾吾的出声辩解。

“还不是兄长出的题太难了,我实在做不出,听到前面有热闹,这才过来瞧瞧的。”

“哦,那当初给你请先生的时候,是谁跟我说,要学习天文地理和术算的。”

常升拿常森当初的话头堵他。

在常森低下头不回话的时候,常升的脸上还露出了一脸缺德的笑容。

说起来,常家人骨子里大概就没有读书人的基因。

当初在他们的老父亲意外病逝后,老母亲一手担负起了培养儿子的重担。

大哥好歹还看了些家传兵书,然后就凭着父辈的功劳,到军中任职练兵去了。

常升是个穿越的“冒牌货”。

明面上,他文武天赋也是平平无奇。

直到老三开始启蒙。

在展露了超越两兄弟的读书天赋后,老母亲大喜过望。

哪怕常森的天赋放到读书人中也不过平平无奇,也毅然决定全力培养他。

以至于常森小小年纪还不知责任为何物时,便早早地担负起了常家未来文运兴旺的重担。

“当初你闹着不读四书五经,嫌枯燥拗口,立志要学天文地理和术算的时候,我这个当哥哥的有没有再三跟你确认,是不是认真的。”

“说没说过,定了就不能再改了。”

“说了。”

“既然说了,那我这个做哥哥的每日除了操持府内诸事,每天还要抽出时间自学教你,你还有什么不满意?”

“没有了。”

常森苦着一张小脸,就像戴上了一张痛苦面具。

当初他小小年纪,哪里懂得什么人间险恶。

闹着要学这三门,只是觉得天文地理和术算足够偏门,找不到授课的老师,就能不用学习了。

哪晓得有人为了坑弟弟,居然可以这么不当人。

“回去做功课吧,告诉你个好消息,明天大姐会带着姐夫和咱家小外甥到府上做客。”

“真哒?”

常森喜出望外,脸上的不快瞬间都飞到了九霄云外。

“真的,明天给你放一天假,准你在府内自由走动。”

“切记,不许胡闹。”

“还有,我教你的东西,你给我烂在肚子里,不许拿出来卖弄。”

“听见没有!”

常森连连点头,回去的脚步都一蹦一蹦的。

对自家弟弟的性格,常升当然是拿捏的死死的。

常森就是个爱凑热闹爱表现的性子,让憋着不卖弄估计不太可能。

但他教给常森的天文地理,除了一个地理气候,大多都能在自家老爹留下的家学兵书中找到关联。

术算的阿拉伯数字也不算什么大发明,泄露出去也无伤大雅。

索性就不管了。

看看时间,午时三刻了。

常升正要到后宅给老母亲问安,叫上她一同用午膳,一道矫健的身影,就从还未关闭的常府正门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

看见这熟悉的身影,常升头疼的捂住面门。

果不其然,下一秒,一只老茧遍布的手便如铁钳般拍在了常升的肩膀上。

“二外甥,舅舅休沐来看你,你怎么看起来这么不高兴?”

“领了圣旨就不认舅舅了?”

“舅舅说笑了。”

“管家,把我前两天令人做的大铜锅取来,多备些牛羊肉卷,豆腐,下水和果蔬。”

“再搬一坛酒。”

看着常升这放弃挣扎的样子,蓝玉咧嘴一笑。

常家三兄弟,老大已经继了国公爵位,在军中任职,不能不留面子,犯了规矩。

最小的又是个畏畏缩缩的,每次见了他都和老鼠见了猫一样的躲着。

还是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老二最好玩。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