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这个大明不一般》,由网络作家“四王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网友对小说《这个大明不一般》非常感兴趣,作者“四王爷,”侧重讲述了主人公朱元璋朱标身边发生的故事,概述为:没办好,今天谁赞成,到那时候就是铁铁的怂恿!眼看着谁也不敢说话,宋濂作为太子太傅,也只能站出来。“陛下!太子为国本,离京不详!再加上河南重灾之地,本就不平安,君子不立于危墙啊!万一太子有恙,大明何去何从啊!!”“臣等复议!!”东宫一系的臣子,本来就怕朱标去河南,他们半辈子的政治资本都压在了这位太子爷的身上,如果朱标荣登大宝,他们就是潜......
《这个大明不一般》精彩片段
老朱的怒火一直从乾清宫的御书房发到了奉天殿,从户部到兵部,再到监察院,都被老朱骂的战战兢兢。
更让老朱愤怒的是,空印案刚发生了一年出头,大明朝的官儿已经让他杀的差不多了,每个省的布政司基本上都是不满编的状态,也更别谈什么人员储备,如果这个时候老朱兴大狱,把不作为的昏官都杀干净了,从其他地方勉强抽调来的官,不熟悉当地情况,办赈灾这种里外不讨好的事,肯定会适得其反……
奉天殿
朱标站在奉天殿大朝会上,侃侃而谈。
“父皇!河南的官并不是贪官,而是愚官,监察御史的奏折,儿臣也看了,河南布政使田旺,能力有瑕,但并无重罪!这个节骨眼,下旨痛斥便是,在则一能臣干吏,去河南监督辅助,平复民怨才是重中之重啊。”
朱标的意思很明显,这个时候,重要的是河南的百姓,贪官污吏的事,以后再说!
老朱也连连点头:
“太子说的是啊,愚官的害处不亚于贪官!一省布政史,大灾临头,毫无作为,简直就是皇明的耻辱,一个一个都是饱学之士,封官的时候,也都起誓发愿要造福地方,结果上任之后,就只知道摆官老爷的架子,想着贪污腐败,想着尸位素餐!”
“咱怎么就想不明白,河南临近黄河,朝廷年年给钱修河堤,从洪武三年开始,最多的一次征调民夫十几万,这么好的河堤,两场大雨就能冲毁?”
“是不是朝廷拨下去的钱!都让他逛了窑子,养了小妾,田旺没拿!那他下面的人呢?不好说!”
“好了说河南布政使,就是一个空架子,被下面人蒙骗,不好了说,他田旺就是隐藏极深的巨贪!”
老朱发威,奉天殿的文武百官吓的两股战战,空印案的血还没有擦干净,又来,不知道又要株连多少人………
咱今天来!有一个恩典,送给文武百官!
老朱顿了顿:
“咱要重开检校!咱还赐了一个新名字,叫锦衣亲军指挥使司!不属五军都督府,直接受咱管辖!”
下方官员鸦雀无声,整个奉天殿静的可怕!
几个呼吸的时间,百官异口同声的开口:
“皇上圣明!”
老朱的意思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就是要监察百官,在封疆大吏和京官的头上悬一把刀子,一把随时砍下来的刀子!反抗是不行的,那也就只有顺从了,不论如何,先把自己的屁股擦干净才是真格的……
“标儿,去河南赈灾的事,你推荐个人吧!”
老朱等了半天,也不见有人反对,也有点兴致缺缺,顺手把赈灾人选的事扔给了朱标…
可是朱标现在已经打起了自己的小心思。
不慌不忙的对老朱拱了拱手说道:“启禀父皇!河南赈灾的事,儿臣最适合!”
“嗯?!”
老朱有点意外,沉思下:
“那依你之见,这事该怎么处理?”
“回父皇的话,儿臣当全力征调购买,河南境内的粮食,尽量不要糜烂外省!马上就是春耕的时节,这个时候各个省都不富裕,如果过分征调,影响了春耕,大明今年的赋税就会受影响,后果不堪设想!”
“而河南境内坍塌的黄河大坝,也是一定要整修的!朝廷也拿不出多余的钱粮去单独修整大坝,所以儿臣建议,以工代赈!”
“赈灾之后,百姓无所事事,即便是有恢复生产的,也是各自为战,不成章法,不如朝廷出面,让青壮修铸河堤,老幼妇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帮衬,既让灾民有饭吃,还避免无所事事,滋生骚乱!”
“这样,河南是河堤,由河南人自己修,肯定尽心尽力!”
老朱满意的点点头,望向文武群臣。
“诸位臣公,感觉如何啊!”
话音刚落,大殿陷入一片寂静……
太子竟然毛遂自荐,去巡抚地方,还语出惊人,说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法,这是他们谁都没有想到的,这大明上到一品大员国公勋贵,下到七品小吏,都知道朱标是铁打的太子爷,是国本!
国本出京,这本来就是一个天大的事!谁也不敢乱说,太子虽然天资聪颖,但是毕竟只有二十多岁,远远不够老辣,和做了几十年官的老油条比不了,万一太子的差事没办好,今天谁赞成,到那时候就是铁铁的怂恿!
眼看着谁也不敢说话,宋濂作为太子太傅,也只能站出来。
“陛下!太子为国本,离京不详!再加上河南重灾之地,本就不平安,君子不立于危墙啊!万一太子有恙,大明何去何从啊!!”
“臣等复议!!”
东宫一系的臣子,本来就怕朱标去河南,他们半辈子的政治资本都压在了这位太子爷的身上,如果朱标荣登大宝,他们就是潜邸旧臣,自然是前途无量,可换句话来说,如果朱标有了什么意外,他们就是二代皇帝眼中的乱臣贼子,掉脑袋只是早晚的事!
文武百官呼啦啦跪倒了一大半,朱标竟然愣神了,有些官他都不认识,就是太子党了!?
老朱则淡定很多。
“宋卿老成谋国之言啊,各位也是我大明忠勇之能臣!”
老朱竟然对臣子不吝称赞,称赞的还都是妥妥的太子党,这在中国历代皇帝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再说,他朱元璋就是大明最大的太子党………
朱标额头冷汗滴落。
“看来出京的事要泡汤!不行!要反抗!”
当下提高声音。
“父皇!儿臣已经弱冠之年!危险怎么了!受灾怎么了!有乱民又怎么了!能险的过陈友谅张士诚的刀兵?能险的过北元的骏马弯刀?”
“儿臣连这点天灾乱民都不能面对,将来如何能当大明的家!”
“轰………”
“文武百官目瞪口呆,这这这………”
“太子爷怎么什么都敢说!”
宋濂隐晦的扫了一眼方孝儒,方孝儒心领神会,随时准备劝驾……
武将行列的徐达也看了一眼常家兄弟,汤和更是跃跃欲试……
朱标也有点后悔,刚想解释。
老朱那里就爆发了爽朗的笑声。
“哈哈哈哈,好,标儿好样的,有志气!咱同意了,让你徐叔叔带着虎贲虎威给你撑腰!刘伯温辅佐你!安全由锦衣卫负责!”
老朱又对已经在写圣旨的翰林学士说道
“特谕!太子如朕亲临,授临机专断,授尚方宝剑,先斩后奏!”
“下回放在心里说。”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透露出了朱标对贞贤的偏爱。
旁边跪着伺候的苟宝,眼神里精光一闪,暗道此女不能惹。
“走!去大学堂!”
说完,朱标带着宫人们出门而去。
门外,十二个身体强壮的太监,抬着一顶巨大无比的无顶软轿,软轿雕梁画栋!再放眼看去,金甲卫士肃立,太子仪仗浩浩荡荡百五十人!
“请太子爷上轿!”一金甲侍卫中气十足。
“今天高兴,不坐轿!孤要骑马!”
“喏!”
金甲侍卫躬身行礼,挥手让太监们让开。
一匹黑的发亮的高头大马被牵了过来,朱标飞身上马!战马没反应过来,长嘶一声,竟然人立而起,朱标自然晓的马术,双腿紧夹,双臂青筋暴起,硬生生的把战马勒回原地!
虽然用力过猛肌肉酸痛,但是荒野大师的战力可见一斑。
“好!!!太子殿下威武!!”
甲士们狂热的呼喊,这些甲士都是功臣之后,从小便混迹军中,虽然成了东宫六率,但是骨子里崇拜强者的习惯,却从来没有改变过。
朱标骑着高头大马一路上威风八面。
很快就到了大学堂。
“殿下,这边。”
领头的金甲侍卫,行了一个军中的礼节,带着朱标来到了大学堂,皇明朱家培养下一代龙子龙孙的地方!
看这个金甲侍卫有点眼熟,朱标笑问:“看你面熟,你是???”
金甲侍卫摘掉了面甲头盔,露出了一张朱标熟悉的脸。
“李九江??”
你什么时候来我东宫任职了?是谁让你混进来的?
怪不得朱标惊讶,此人就是李景隆,从小跟在朱标屁股后的狗腿子…
论辈分朱标还是这家伙的表叔……
可是这家伙从小就不务正业,十几岁的时候,因为怂恿朱标去秦淮河上听曲儿,差点被李文忠打断了腿,从那以后和朱标见面的次数就少了。
“老国公这段时间还好吧?在家闲来无事没打断你的腿?”
朱标边走边问道。
“多谢太子爷关怀,臣的腿,还囫囵着呢……”
呵呵,看着嬉皮笑脸的李景隆,朱标冷哼一声说道:“我看快断了!”
朱标心道
“可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李景隆是个什么玩意儿,吃里扒外,你堪称是第一人,五十万大军打三万,愣是让他打的有来有回,战事胶着,老四那家伙称帝以后,李景隆竟然是头号功臣!”
“虽然现在朱标有信心活到九十九,只要自己活着,朱棣也不可能造反,就算造反,朱棣也不是自己的对手,那李景隆这个从犯,自然也就无可厚非,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怎么看他就是那么的不顺眼呢?”
“这是一个通病,这是一个历朝历代都会有的通病!土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而这些人总能变着法的,不交税不纳粮,他们越富国朝就越穷,最后朝廷穷的养不起兵了,他们就会想别的法子去伺候新主子,反正铁打的世家流水的朝廷,又能怎样呢!?”
朱标侃侃而谈,听的屋内的宋濂和屋外的朱元璋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倒不是朱标分析的没有道理,就是因为太有道理了,才让这两拨人极其无奈。
窗外忽然响起了一道威严的声音。
“那咱就把所有的门阀世家,刀刀斩尽,个个不留,这大明天下是不是就可以千秋万代了?”
嘶………
宋濂等人浑身都是鸡皮疙瘩,赶紧跪地,口中高呼:“吾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朱淡淡的扫了他们一眼说道:
“哪有皇帝能活到万岁?如果开国皇帝都能活万岁,这天下还在祖龙的治下呢!”
“…………”
宋濂等人一脸尴尬,趴在地上也不敢抬头,毕竟皇帝老子没有说平身,你仰面视君那就是大不敬,以老朱现在的心情儿,肯定会在小本本上给你记你一笔。
这老朱心里有事儿,也懒得和他们计较,淡淡的挥了一下手说道:“都退下吧!”
几个加起来都好几百岁的大学士,在东宫吓得腿发软,回家就集体告病,纷纷闭门谢客,暗地里则疯狂抛售这几年积攒下来的田产土地。
而此时此刻的景仁宫,太子爷和皇爷正在大眼儿瞪小眼儿………
老朱有点抓耳挠腮,破天荒的亲自给朱标满上了一杯茶水,便急急忙忙的问道:
“标儿!你跟咱接着说,老子就要看看你的小脑袋瓜里装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朱标小心翼翼的接过了老朱给倒的茶,连连作揖拜谢,毕竟在这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年代,特别是在皇家,比如老爱家,父皇能给太子倒一杯茶水,太子都应该把头磕破,然后拿回家供上………
可是对于朱标的客气,老朱可并不领情,当下毫不客气的说道:
“别他娘的和你老子玩那些虚的,现在没有皇帝和太子,只有朱家的父子爷们儿,我可告诉你啊,少和你爹我扔书篓子!”
老朱说罢顿了顿,忽然面露杀机!
“标儿!你和咱说实话,你是不是也想不出来什么好办法,是不是这件事就只能杀!”
朱标竟然一时被老朱的气势所摄,没反应过来。
看到朱标如此,老朱叹了口气说道:“也不能怪你!你老子这么多年摸爬滚打,刀头舔血都想不出好办法,何况你一个二十来岁的娃娃!
这样吧,再过几天,你就带着虎威虎贲,两支兵马回中都演武!若没有父皇的诏令,你不许回应天来!”
朱标狠狠的打了一个冷颤!
心中顿时明白了老朱的意思,这哪是让他回中都演武,分明是老朱要抡刀子杀人了,而且这次杀的一定非常多,怕有动荡,或者狗急跳墙!让朱标带着老朱自己最为精锐嫡系的淮西军团回凤阳避风头!
朱标一把拽住了老朱的袖子,着急的说道:
“爹!您别着急,儿子不是想不出来,你听我慢慢说呀!”
朱标能不着急吗?以老朱的尿性来说,听了朱标这么一番话,他老人家还不得把洪武四大案合在一起?到时候当官的都杀干净了,武臣勋贵也剩不了几个,而且这时候,国朝四方危机,谁给他们老朱家办事儿呢?
“嗯??那标儿你说!”
老朱一屁股坐在朱标的宝座上,顺手把他自己给朱标倒的茶水一饮而尽……
朱标也不客气,拖过来一个凳子,一屁股坐下,开始侃侃而谈。
“这第一条,便是改变税法!”
“官绅一体纳粮!官绅一体当差!税收面前人人平等,征收商税!废除人头税和其他杂七杂八的赋税,只留取土地税,田地多就多纳税,田地少就少纳税,没有田地的破落户就不用纳税!”
“这人头税真是古今第一大弊政!早就该废除了!”
“标儿这话有点有失公允吧?咱这个人头税收的可是比前朝少太多了!对百姓也不是什么负担?怎么就成弊政了呢?”
老朱多少有点儿不高兴,因为明朝开国,所有的税法都是他主持修订下来的。
“爹,这事你得这么想!”
朱标也开始放飞自我了,当下毫不留情的怼了回去。
“开垦荒地需要什么?抵御北元需要什么?修筑长城又需要什么?纳粮当差又需要什么?一句话都是一个“人”字!
没人什么都干不了,儿子也承认,现在的人丁税收的确实低,但是对于百姓来说,这笔钱也绝对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穷苦的地方,或者灾荒之年,百姓们交不起人丁税,就淹死刚生下来的婴儿,特别是女婴,稍微有点儿灾荒年!路边的壕沟里都能看见死孩子!爹是从乱世一路走过来的,不会不知道吧!”
“只有取消人丁税,老百姓才能放开了生孩子,有了人口,才能开垦荒地,才能收上更多的农税,地多了均摊到每一亩的税自然就会变少,百姓的手里才能有余钱,不至于稍微有点灾荒就投入士家卖身为奴!”
老朱打断了朱标,开口说道:
“可是标儿你有没有想过?”
“大明的地终究是有限,依你这么个弄法,五十年之内大明确实可以越发富强!但是长此以往,还会出现你说过的那种情况,那就是地不够用,地不够分,刚下来的新粮养不活人,怎么办!?”
“这事,儿自然有法子!”
朱标胸有成竹地回复道:
“自然是要增加生产力,什么是增加生产力呢,简单的说就是增加粮食产量,假如一亩土地能产出二十石粮食!那么我大明天下岂有饿殍啊?”
“哼哼,”
老朱用鼻孔扫了一眼朱标,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你个臭小子就是享福享出罪过来了!你种过地吗?你知道丰年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三四石!农民就要烧高香了!!
“可是儿臣曾经听海外商人说过,南洋稻米一年三熟!!!”
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