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棣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大明,我开局就削藩精品小说》,由网络作家“水一方啊”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穿越大明,我开局就削藩》,由网络作家“水一方啊”所著,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棣朱标,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你的重孙子,有一千个?”朱标点了点头。半晌之后,朱元璋将袋子中的米粒全部倒在棋盘上。数了半天也没数出一千粒米来!“这袋子里没米了。”“咱懂你的意思了,日后咱的龙子龙孙,不出五代便已有千人之多!”他一脸兴奋地叫好道:“好!好的很!”“就是应该这样,咱们朱家的龙子龙孙,越多越......
《穿越大明,我开局就削藩精品小说》精彩片段
朱标将手中的棋盘放在桌子上,米袋递给朱元璋道:
“儿臣说什么,父皇便做什么。”
朱元璋点了点头。
他倒是要看看,这小子能玩出什么花来!
朱标缓缓说道:“就以儿臣自己举例,父皇您如今就已经有了十二个儿子,儿臣日后有子十人,不算多吧?”
朱元璋摇头道:“不算多!咱巴不得你多生几个给雄英作伴才好!”
闻言,朱标愣了一下,仿佛是受到了什么启发。
不过他还是说道:“那父皇就在第一个格子上,摆上十粒米。”
朱标话音刚落,朱元璋就从袋子中捏出十粒米摆到了第一个格子上。
朱标继续说道:“这第一个格子,代表儿臣的儿子,第三个,代表儿臣的孙子。”
朱元璋兴奋地说道:“每人再十个是吧?那咱就有一百个重孙子了!”
良久之后,朱元璋终于数够了一百粒米放了第二个格子上。
“那第三个格子,便是代表你的重孙子,有一千个?”
朱标点了点头。
半晌之后,朱元璋将袋子中的米粒全部倒在棋盘上。
数了半天也没数出一千粒米来!
“这袋子里没米了。”
“咱懂你的意思了,日后咱的龙子龙孙,不出五代便已有千人之多!”
他一脸兴奋地叫好道:
“好!好的很!”
“就是应该这样,咱们朱家的龙子龙孙,越多越好!”
朱标看着一脸兴奋的朱元璋,忍不住白眼道:
“你好个什么?”
朱元璋一脸理所当然道:“咱的龙子龙孙这么多,咱高兴啊!”
看着还没意识到问题的朱元璋,朱标直接说道:“你知道这么多人口,意味着什么?”
朱元璋此刻沉浸在自己后代开枝散叶的喜悦中。
“能意味啥?意味着咱完成了你爷爷的心愿!”
朱标闻言一阵头疼。
朱元璋平时遇见事挺灵光的,怎么今天到了自家人身上,就这么看不明白呢?
“父皇再看看这棋盘上的米,这米粒,不但代表宗室人口的数量,更是代表着朝廷需要供养他们提供的俸禄!”
闻言,朱元璋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
他看了看棋盘上的米,又看了看朱标,张了张嘴,竟是说不出话来!
是啊!
皇室宗亲的俸禄,都是朝廷出的。
人员增长如此之快,那相对应的,需要支应给他们的俸禄,岂不是更快?
朱标不理会朱元璋的错愕,继续说道:“前几代或许无妨,朝廷还支应的起。”
“可是日后呢?”
朱元璋咬着牙一言不发。
朱元璋定了定神,“不就是多花了点钱嘛?几百万石俸禄,朝廷还是掏得起的。”
他虽然也是吃惊于宗室人口的增长速度,但是觉得,问题不大。
朱元璋定下的宗室等级,是逐级递减的,所对应的俸禄,也是递减的。
朱标白了一眼朱元璋。
平时看着挺灵光一个人,怎么到了自家人的事上,就这么糊涂呢?
他指着棋盘上的米粒说道:“这第一个格子,代表雄英他们一代。”
“他们日后,都会是大明的亲王。按照父皇制定的制度,亲王岁俸五万石。”
“这十人,便是五十万石!”
“郡王岁俸六千石,一百位郡王,便是六十万石!”
“镇国将军岁俸千石,一千位镇国将军,便是一百万石。”
“光是这三代下来,便是二百一十万石年俸!”
听完朱标给出的数字,朱元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二百万石的俸禄,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朝廷如今几百名官员,俸禄加起来还没这么多呢!
但是多归多,说实话,朱元璋觉得,大明日后必然会富足。
所以供养这些宗室,问题不大!
他咬着牙不死心地说道:
“不就是二百万石的俸禄吗?难道咱大明还支应不起了?”
朱标丝毫不留情,继续说道:
“父皇难道忘了,我们算的,只是儿臣这一脉。”
“您如今可是已经有了十二位皇子。”
“等到他们都有了孙子,便是已经需要两千四百万石的年俸!”
听着这个数字,朱元璋一阵心惊不已!
是啊,这才是第五代而已。
这么多的俸禄,朝廷是绝对拿不出来的!
朱标继续说道:
“届时,朝廷便需要将所有的财政收入都投入进去,才能填上宗亲这个吞金兽!”
“但是朝廷要用钱的地方,可不止有宗亲啊!”
闻言,朱元璋脸上的错愕逐渐被纠结之色取代!
按照朱标说法,自己建立的大明,最终还是会被自己的子孙后代拖垮,这种情况,他实在不愿意接受!
朝廷供养不起宗室怎么办?
那就只有去加征税赋啊!
但是咱当初为什么造反?
还不是朝廷税赋过高,官逼民反。
难道咱的大明,也要走这个老路吗?
朱标看着五官都快拧成一团的朱元璋,继续戳他心窝子道:
“难不成,在父皇眼中,您一手缔造的大明,还没有一百五十年国运?”
“还是说,父皇会觉得日后的国朝,会继续替大明供养宗室?”
听见这话。
朱元璋气得胸口起伏不定!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换成其他人来说,就一个杀字没二话!
但是偏偏说出这话的人,是他最疼爱的儿子,而且还说的如此有理有据。
“放屁!咱的大明,会与日月同在,亘古不变!”
虽然这么说,但是朱元璋心里比谁都知道,世上没有不变的朝代。
正如朱标所说,按照这么发展下去,大明能够撑过十代都是万幸!
难不成真指望后来推翻大明的朝代,去供养前朝的宗亲吧?
他们不把咱的坟给刨了都是好的!
“难道真的除了削俸禄这一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朱元璋依旧不死心!
朱标点头道:“除了这条路,便再无路可走!”
闻言,朱元璋顿时升起一股无力感。
其实朱标说的这些道理,他不是不明白。
只是从内心深处便不愿意接受,再加上此刻心乱如麻。
一时间,朱元璋脸上的表情越发难看。
看着一言不发好似在天人交战的朱元璋,朱标趁热打铁道:
“父皇,削吧!这么大一笔支出,久而久之,必然会拖垮大明!”
走出太子府的时候。
父子几人脸上还是乐呵呵的。
朱元璋喜得是宗室俸禄完美解决。
既不会缺了后世子孙的钱花。
又不会出现宗室俸禄将大民财政拖垮的情况!
而朱棣几人的心情就更好理解了!
涨俸禄了,能不高兴吗?
朱樉美滋滋地盘算道:“大明两成的赋税啊,这得是多少钱?一下子就涨了好几倍的俸禄,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朱棡乐呵呵地拆台道:“是啊,二哥这下再也不用担心没钱逛青楼了...”
不等朱棡说完,朱樉眼疾手快地连忙捂住他的嘴。
“老三,别瞎说!”
父皇可还在这呢。
要让他听见还得了?
朱元璋似笑非笑地冷哼道:
“你们都别高兴的太早!”
“别忘了那是给你们所有宗室的俸禄,不是给你秦王府一脉的。”
其实按照朱标的那个说法。
朱樉他们几人注定还是分得最多的。
西安的繁华自不必说。
老三的太原,老四的北平,还有老五的开封,都不在江南。
但是繁华程度都是大明首屈一指的地方。
朱樉笑嘻嘻地说道:“我是老二,我说我要多分,谁敢反对?”
朱元璋抬手作势要打。
“混账东西!这整个天下都是咱家的,你不想着怎么给朝廷挣钱就算了,还想着法的多捞钱?”
朱元璋直乎家门不幸!
朱棣像是猛然明白了朱元璋所指。
“大哥方才说了,这两成的财政收入,是按照咱们封地的政绩来进行考核的。”
“政绩好,才能分的多,二哥你要是敢多要,我第一个跟你没完!”
朱棡也说道:“如此一来,咱们这些宗室,为了能多分点,肯定拼了命的使劲干。”
正如朱标所说,人一旦吃饱了,就会思乱思变。
按照方才朱棣和朱㭎所说。
这项政策,不但能够减少大明供养宗室的压力。
还能起到激励宗亲为治理封地的作用。
简直是一箭双雕!
想清楚之后,朱元璋喜上眉梢。
听着两位弟弟的分析。
朱樉不由得哀嚎道:“那是不是治理不好,就没钱用了?”
朱棣白眼道:“你说呢?”
听见这话,朱樉不由得一个头两个大。
他的人生宗旨就是少干多拿,不劳而获!
朱元璋没有理会朱樉这个逆子,而是十分欣慰的认可道:
“你们大哥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这个家交给他,咱很放心!”
说完之后,朱元璋猛然转身指向身后的王景弘说道:
“你,去传圣旨,传檄天下!”
“就说这是太子发的圣旨,不是咱发的!”
闻言,王景弘等人浑身打了个冷战。
太子自有太子的诏令。
但是朱元璋却要以太子的名义发圣旨。
这可是千古以来独一份了!
足以见到这位太子爷在洪武大帝心中的重要性!
而且这道圣旨只要发出去,天下百姓谁不拍手叫好?
皇上这是要为太子造势,要让天下百姓,都念太子殿下这个天大的恩情!
这种事放在历朝历代,那都是难以见到的。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功劳早就被皇帝抢了去!
而且此事本就是朱标以圣旨的名义发出。
圣旨是何人所发?
那是皇帝御用的!
而朱元璋,却担心天下人以为此事是他的功劳,特意要让人注明这是太子殿下发的圣旨。
目的就是为了将这件聚拢名望的事全归到太子头上!
而在场的几位亲王,更是没有任何表示,仿佛当成了天经地义一般。
这就是太子朱标在大明王朝的地位!
“奴婢遵旨!”
……
……
随着圣旨的颁布。
天下的百姓得知这一消息之后。
不由得拍手叫好!
自古以来,市井百姓都把供养皇室宗亲当作天经地义的事。
但是这一道圣旨,彻底打破了他们的认知!
这就意味着,日后供养宗室,不再是朝廷的负担,也就不会出现朝廷供养不起宗室,增加百姓赋税的情况。
对于市井百姓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
所有人都由衷觉得,朱明王朝,那确实是跟朱皇帝说的一般。
一心一意将百姓的民生问当作头等大事!
而百姓们最为感激的,当然是提出这项决议的那位东宫太子爷!
几日之后,不管是市井坊间,还是酒楼茶馆,都在盛传大明朝有一位时刻将百姓放在心尖上的太子爷。
更是有不少人都称赞日后朱标继位,定然是一位一心为民的好皇帝!
对于这些言论,朱元璋当然是乐见其成。
而身为此事当事人的朱标,对此倒是没什么表示。
因为这种情况本就在他的预料之中。
户部衙门。
当圣旨传达下来之后。
几乎第一时间,整个户部衙门都沸腾了!
众多官员都仿佛卸下了一块天大的重担一般。
大明朝所有的财政收入,都掌管在他们手中。
供养宗室,几乎是朝廷最大的一笔支出。
在他们看来,这些个王爷们,都是些光吃不干的。
皇上问胡相的那个问题,胡惟庸自然也转达了跟此事直接有关系的户部!
所以这两天,他们这些人可是愁的吃不下睡不着!
毕竟这可是事关大明财政的问题!
而且朱元璋和朱标对此事都极为上心。
他们若是处置不当,就等着人头落地吧!
可是谁承想太子殿下直接一道圣旨就把这事解决了!
大明如今没有任何人比他们更清楚大明一年的收入多寡。
虽说朝廷用钱的地方颇多。
但是两成而已,朝廷无论如何都是给得起的。
只要定下这个规矩,日后那些宗室自然不敢多说。
如今大明建国之初,各种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
但是那些才能花一年收入的几成?
五成而已!
给宗室的那两成俸禄,甚至都不用他们扣着手指头去算。
直接批条子,轻轻松松就成从国库中掏出来!
如今在场的所有人,都对这位深谋远虑的太子殿下由衷感到钦佩!
s)>�r�
最新评论